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历史

北京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

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他”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陈独秀 D.康有为

2.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这种久受崇敬的衣服,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下列人物及其历史活动符合马克思这句话内容特点的是

  1. 李鸿章 洋务运动 B. 康有为 维新变法

C. 孙中山 辛亥革命 D.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

3、中秋时节是钱塘潮的最佳观赏期,潮起潮落,美丽壮观。苏东坡有千古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下列哪位科学家的理论可用来解释钱塘潮的壮观景象

A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 普朗克的量子论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4、毛泽东在1972年曾对当时的文化局面感叹道:“连百花齐放都没有了!”这一文化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经济建设重于文化建设 B.科教落后影响文化发展

C.政治斗争影响文化建设 D.人才缺失导致文化断层

5、毛泽东在七大预备会议上说:“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称其为党了。”此外,他在很多场合说过:“如果同志们要把这种思想找一个人的名字做代表,我可以接受。”毛泽东的这些言论最能说明毛泽东思想是

A.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B.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6、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以“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为主题的翠亨论坛于2011年9月7日在孙中山先生故乡举行。有学者提出要用现代化史观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大门 B.暴力推翻了清朝统治

C.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 D.实现了中国社会转型

7.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8.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9.北魏孝文帝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他最不可能研究过的诗句是

①“关关雎雎,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A.①② B.③④ C.②③D.①④

10.“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④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资*源%库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1.最早从理论上提出、最早从理论上否定、最早在实践上开创、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分别是①韩非子②秦始皇③黄宗羲④康有为⑤孙中山⑥毛泽东

A. ①③⑤⑥ B. ①④②⑤ C. ①③②⑤ D. ①③②⑥

12.一位古董商人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他最有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A.东汉的洛阳 B. 明初的南京 C.北宋的开封 D.唐末的长安

13.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持棍相助,不料却误伤己父,按照西汉时法律应予枭首。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是其天性使然,至于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对其应该无罪释放。董仲舒观点特别看重 资*源%库

A. 天人感应 B. 仁爱之心 C. 中庸之道 D .纲常伦理

14.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里的“以明道”“以救世”表明他关注国计民生,由此形成

  1. 君主立宪  B.重农抑商C.自由贸易  D.经世致用一

15.普罗泰戈拉特别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要看它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他的思想体现了:

A.资产阶级的本质  B.人文主义的本质

C.封建主义的本质 D.启蒙运动的本质

16、“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禁欲主义   B.蒙昧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

17、历史班的一堂关于启蒙运动的综合探究课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的观点:

① 启蒙思想用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

② 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③ 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④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宗教思想体系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18、证明“造物主”即神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使人的思想发生跃进的学说是

A.微积分 B.太阳中心说 C.生物进化论 D.牛顿力学

19、毛泽东的下列思想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

③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 ④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20、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

A.教权高于王权B.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

C.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D.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2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

22、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创造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典”。下列各项中,最先对这种认识带来冲击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23.“反对用具体形象反映现实,而主张用抽象的语言——颜色和几何图形来表现艺术家主观心灵”,体现该主张的美术流派属于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24.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信仰得救;致良知 D.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25.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高二历史答题卡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5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7分,共50分。)

26. 26分)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策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 . 材料一对商鞅变法持何态度?如何看待“民以殷盛”的说法?(8分)

②. 材料二中的“人”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说明了什么问题?(8分)

$来&源:

③:从商鞅变法的过程和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10分)

27、向西方学习,探索强国御侮之道是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产生了近代中国富有时代性的思想火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7分)

材料一中国传统的以伦理为基础的国家观,由皇权神授推衍出“朕即国家”,而国家(统治者)是家长,被统治者是子民,“家长”对“子民”理论上具有无限的管理权与责任。……在这种理论结构中,每个人都存在于严密的“三纲五常”之中。君主的权力来自“神授”,因此其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个体”无条件地受其宰控,没有个性,更没有自由。

——雷颐《中国近代国家观念变迁与反传统思想源流》

材料二 在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志士们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他们认为西方之所以民富国强,关键在其兴民权、开议院,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 ……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粱启超《爱国论》

材料三维新运动的领导人是学者康有为和梁启超,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康有为和梁启超并不追求保持中国的农业化社会和文化传统,而是寻求再造中国并使之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工业化社会。

——[美]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四陈独秀等倡导“民主”的直接目的,并非立即创建民主政治制度,而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观念,进行民主自由观念的启蒙,为民主政治营造社会基础,从根本上动摇封建主义的根基。

——聂家华刘洪森《中国近代史纲》

(1)概括材料一、二“国家观”的主要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国家观”的时代意义。(8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梁如何“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康梁在19世纪末的活动对中国“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工业化社会”有何贡献?(6分)

(3)据材料四,概括指出陈独秀等人的政治理想。(3分)

28.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5分) ?给我们留下什么经验教训?(2分)


历史答案

1-10 CBBCC CBCBA 11-20 CBDDB CACAC 21-25 BDDCD

、“民以殷盛”是过分夸大的溢美之词;但它说明变法确实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8分)

(2)奴隶主阶级;说明重大改革总会遇到阻力,要经过反复斗争才能胜利。(8分)

(3)、改革是曲折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是改革受阻的真正原因。(2分)

、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2分)

、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2分)

、改革者应有坚定的意志、务实的政策。(2分)

、改革措施应适合国情,顺应民意。(2分)

一27、(共17分)

(1)区别:材料一认为国家主权在君,材料二认为国家主权在民。(4分)

意义:否定君主专制制度;思想启蒙。(4分)

(2)通过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传统的儒

家思想相结合;(4分)

贡献:揭开了近代中国“制度变革”的序幕。(2分)

(3)理想:为民主政治营造社会基础,建立完美的民主政治。(3分)

28.失败的原因(5分)

(1)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阻挠和破坏。

(2)指导思想有误(偏重理财、违背经济规律)。

(3)在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4)宋神宗后期的动摇,失去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5)没有触及社会根本问题(根本原因)。

.经验教训(2分)

:改革是艰辛的,必然充满阻力,所以改革者必须有坚定的信念;改革中注意合理用人。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