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历史

山西省太原市金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高二年级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总60分)

1.《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沪核桑,菜茹苻畦,瓜瓠果,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这种生产体现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C.精耕细作D.因地制宜

2.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人们生活中开始常用“佃客,,“典计”“衣食客”等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A.农业生产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租佃关系在农村普及

C.战乱使大量人口失去土地D.小农经济开始逐步走向解体

3.《新唐书·百官志》记载:“掌管百工技的少府监,每年十月,从刑部都官司的官奴婢和官户中挑选一部分人为工户,送到少府监学习细缕、车辂、乐器制造等精细手艺……传技师傅从全国各地挑选,代表着当时各行业职业技术的最高水平。”材料反映唐代官营手工业

A.由官府集中管理       B.专门负责纺织及乐器制造

C.生产带有季节性        D.各行业均发展到最高水平

4.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

A.井田制瓦解 B.分封制恢复 C.均田制受到破坏D.“市”突破空间限制

山西省太原市金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卷5.右图是《万里茶路》示意图,一条弥漫着茶香的曲线从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脉伸向俄罗斯的恰克图。这便是由中国晋商开辟的绵延清代200余年,长达万里的中国“茶叶之路”。这反映出清代( )

A.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的过程

B.重农抑商政策逐步被打破

C.地域商帮崇尚逐利进取精神

D.工业文明推动的商品化浪潮

6.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下列有关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②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③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④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同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里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8.19世纪初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髙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B.改变了落后的经济制度

C.极大地冲击了封建等级关系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9.有史学家指出:“它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世界性的城市化进程也开始了。”这里所论述的是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B.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C.工业革命的原因 D.工业革命的影响

10.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花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花”。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东则靠越南、缅甸每年输入百万石大米维持。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C.自然经济统治地位的丧失D.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11.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来的社会思潮是( )

A.实业救国B.工商皆本C.重利轻义D.民主独立

121879年,李鸿章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遭到顽固的王公大臣的群起攻击。面对强大的守旧势力,清政府的当权者撤销了原议,决定将铁路缩短,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这一事件从本质上说明了

A.保守派对西方技术的抵制B.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

C.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的破坏D.近代化与传统观念的冲突

13、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这样说:“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或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他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美国资本主义被推翻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 C.经济危机的严重破坏 D.新中国建立

14.1930年,美国提高近九百种商品的关税,其他国家也采取报复措施,提高关税壁牟。”这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A.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的内部矛盾B.促使世界大国联合应对人类困难

C.使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D.引发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竞争

15.“罗斯福新政……再分配式的、保护主义的、政府主导型的政策虽然经济上往往不大成功,但政治上却颇受欢迎:往往立竿见影,不但有一个清晰的行动主体,而且其政策往往指向一些集中的、直接的、阶层性或行业性的受益者,这些受益者可以立刻成为这些政策的政治同盟军。”这一政策最可能是(  )

A.下令银行停业整顿  B.鼓励农民减耕减产 C.实施以工代赈的政策 D.颁布工业复兴法

16.马克思曾说过:“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有限的消费。”二战后资本义国家为缓解这一现象采取的措施有

A.采取“混合经济”模式B.推动新经济的兴起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17.19251月莫斯科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向政府提出:“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观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就会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得到的回答:“我们将把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由这一回答可知,当时的苏联政府

A.苏联停止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探索出向社会主义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C.对新经济政策的长期性认识不足D.苏联幵始人规模实行农业集体化

18.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

A.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19.1953年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用三个五年计划或更多的时间完成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但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总农户的96.3%,加入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总农户的87.8%。这说明

A.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发展B.农村经济“左”倾错误严重

C.农业集体化目标已顺利完成D.农业改造中存在冒进倾向

20. 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这一规定

A.加速“左倾”错误的继续泛滥B.违背农村经济的客观实际

C.部分突破人民公社体制束缚D.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尝试

21.19843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2.1983年,有人针对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是美女说:“难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吗?为什么不登卓越的工人、农民或在工作中作出特殊贡献的妇女的照片呢?”这一质疑说明改革开放初期(  )

A.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人们的思想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C.不尊重劳动妇女的旧观念有所抬头 D.西方腐朽生活方式开始影响中国

23.(2000)中国75%的国有小型企业通过拍卖、租赁、股份合作制以及中外合资等方式,转变成非国有企业……85%以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改成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其中520户国家重点企业有70%改成了多元持股的股份公司。”材料说明当时的中国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C.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开始被打破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24.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脉动的气息。以下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踢得好,砸的对,一村一个革委会”②“深翻一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③“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④“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④①②③D.②①③④

25.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

A.中共十三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26.某国际机构曾指出菲律宾国内“电价过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不足,这有碍菲贫困人口享受经济发展成果”。该国际机构最有可能是( )

山西省太原市金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27.1996年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达285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7.5%。而且投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私人资本在1990 ~1996年的6年中增加了6倍。这说明经济全球化( )

A.是一把双刃剑 B.缩小了各国之间的经济差距

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弥补资金缺口 D.为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提供了时机

28.全球闻名的“耐克”公司年产球鞋9100万双,每年都推出100多种新产品和新款式,耐克公司7800多名职工只负责设计、监制和销售,生产则分散在世界各地的40多家工厂来完成,它突出地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中的(  )

A.经济全球化 B.经济区域化 C.贸易自由化D.经济多极化

29.有学者指出:“全球化跟国际化排山倒海而来的时候,它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可能是,你到底找不找得到那一个铁轨跟铁轨衔接的地方。也就是西方跟东方,现代跟传统,旧的跟新的,衔接的那个点。然后找到那个点之后,大概就可以在席卷而来的那个全球化的大浪里头,找到自己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了。”这里,该学者主张(  )

A.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B.全球化要立足民族化 C.全球化前提是区域化 D.全球化要实现西方化

30.2012720日路透社报道,WTO上个月裁定,中国对从美国进口的冷压薄板电工钢进行调查并征收反倾销与反补贴关税违反全球贸易规则,对此中国提起了申诉。同月2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初步裁定中国出口的应用级风塔价格过低,其海关对此类产品进口商征收相应的反倾销税押金。由此可见

A.世贸组织无法调解各国贸易纠纷B.发展中国家加入WTO弊大于利

C.发达国家是全球化中最大受益者D.实现全球贸易自由化任重道远

二:材料题(共2题,总40分)

31.(17)城市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是文明的要素和载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的发展原因、发展动力,城市的功能、结构,城市的地位、作用都有明显的差别。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广东茂名梅篆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l5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

——摘编自《中国全史》,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曼彻斯特创立了第一家棉纺厂;1776年,开凿曼彻斯特至利物浦港的运河,从而开通了远洋航线。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1802年,曼彻斯特共有棉纺厂52家,1809年增至64家,到1830年达到99家。至此,曼彻斯特棉纺织业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进而改变了曼彻斯特乃至于整个世界的面貌。

——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

材料三 《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总人口(单位:万人)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约180048%52%
法国(1851年)约360075%25%
中国(1851年)约4320089%1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南乡村城镇化的主要原因和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江南乡村市镇大量出现对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2分)
  2. 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城市的因素。(5分)
  3. 材料三反映出中西在19世纪城市化进程中呈现什么差异?(4分)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2分)

32.(23分)20世纪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变”中发展,这一时期,带“新”的词汇频繁出现。以下三“新”就是其中的代表

材料一 美国之“新”——罗斯福新政

山西省太原市金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1. 结合罗斯福新政背景和相关措施解读下图信息(8分)
    材料二 苏俄之“新”——新经济政策 1921年10月14日,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建设社会主义“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到达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引导到共产主义。”
  2. 依据俄国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时期的相关措施,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材料二中列宁的观点。(7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符合逻辑。)
    材料三 中国之“新”——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山西省太原市金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3. 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呈现出不断发展深化的趋势。依据材料三所提示的时间节点和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8分)

高二历史试题答案

1-5BCACC 6-10BDCDA 11-15 ADCDC16-20 DCCDC 21-25CBBBB 26-30ACABD

31(1)原因: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特点:专业性强、分布密集。影响: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分工与合作(或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江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

(2)因素:①棉纺织业的发展(或机器化大工厂的建立);②铁路、水路等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③殖民扩展使世界市场扩大。

(3)差异:19世纪中期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西方国家。问题:反映了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远远强于农业文明。

32 (1)解读:(赋分要求:此题从生产与消费矛盾答出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与图片相关的措施,再答出新政的影响。从以下三方面四点作答,言之有理可得分)

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推动下,随着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激化,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

罗斯福上台后,在抑制生产方面采取的措施有:缩减农业、控制工业;刺激消费的措施有: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建设工程等。

这些措施实施后,生产与消费的矛盾逐渐缓和,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2)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重视劳动者个人物质利益,正确处理好革命精神与个人物质利益的关系。

论证: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余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粮食税的数额大大低于余粮征集制;充分考虑了农民的个人物质利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斯大林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牺牲农民利益换取工业化,压抑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导致苏联的发展后劲不足。

(3)叙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

1979—1980年在广东和福建建立经济特区,形成了对外开放的窗口。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迈出了重要一步。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目标。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到了新阶段。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也是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