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历史

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2016.3.29.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公元前4世纪中叶,稷下学宫的出现,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和发展,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在这里迅速达到了鼎盛状态,经历了自己的黄金时代。具体表现为(  )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2.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3.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达了手工业者(  )

A.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 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 D.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

4.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号为诸侯者,宜谨视所候奉之天子也。”这体现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主张(  )

A.“春秋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

5.梁启超曾说:“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以下属于梁启超所说的“教义之浸淫”的是(  )

A.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雍正帝设置军机处

C.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 D.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6.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儒学家沈重,被士人称为“当世儒宗”,他通晓儒、释、道三家经典,曾受到南朝梁武帝、梁元帝、北朝周武帝的器重。沈重的个人经历体现了当时(  )

A.统治者大兴儒学,维护其正统地位 B.儒学家已经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C.儒家学者对佛教、道教思想的借鉴 D.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转而渴求宗教

7.宋之前,儒家重“人道”,而道教则主张“人道”应向“天道”学习,认为“道是世间万物之原”。基于此挑战,宋代儒学(  )

A.提出“天人感应”学说B.首倡“格物致知”

C.提出“理”为万物本原D.充实了伦理纲常

8.朱熹曰:“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这可以认证二人都主张(  )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9.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话说,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

A.“存天理,灭人欲”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D.“致良知”

10.明朝思想家王艮(1483-1514)曾提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的观点,从儒家世俗化的角度看,与之传承关系最密切的思想家是(  )

A.程颢和程颐B.朱熹和陆九渊

C.王守仁和李贽D.黄宗羲和王夫之

11.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这反映出明代出现(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12.“尽管流于诡辩,但重要的是,……拓展了哲学的领域,使其不仅包括物理学和形而上学,还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学。正如罗马时代的西塞罗所言,……‘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文中省略处应为(  )

A.智者学派B.苏格拉底 C.康德 D.伏尔泰

1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

论文写作步骤比较
第一步第二步
提出雅典民主是多数人民主的观点寻找到伯里克利的同样言论作证据
提出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的观点寻找到当时用于投票的陶片作证据
查阅到“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一手史料得出当时已产生人文精神的结论
查阅到《十二铜表法》的具体内容得出这是世界最早的成文法的结论

A.甲 B.乙 C.丙 D.丁

14.马丁·路德主张“君权神授”(君权直接来自于上帝),提出“国家的存在是神的旨意和命令,而君主的权力则是神的意志的体现。”这体现了马丁·路德(  )

A.否定教皇的权威 B.思想出现了倒退

C.主张教会高于国家 D.与其因信称义的思想相矛盾

15.“这些哲人受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文中“这些哲人”与以往近代思想家的突出不同之处是 (  )

A.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B.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

C.推动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D.给天主教会以摧毁性打击

16.英国哲学家罗素给启蒙运动下了一个很简洁但也很中肯的定义:“启蒙运动本质上是对有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的价值重估,其目的完全是为了在以往一直黑暗的地方散布光明。”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

A.“信仰即可得救”B.“人是万物的尺度”

C.“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D.“法治取代人治”

17.《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车中原来皆是火药,一齐烧着……只见山上两边乱丢火把,火把到处,地中药线皆着,就地飞起铁炮。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 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 )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 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

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

18.明朝吴江派代表王骥德的《曲律》记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戏曲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 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

C.元曲发展渐呈衰落态势 D.经济繁荣促进文学发展

19.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但不同的因素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相同的。下面的图示表明 ( )

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A.民主革命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成为推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最主要的动力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方向和社会性质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国近代化进程铺设了道路,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直线上升

20.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想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想历程( )

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A.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B.是一个东学西传到西学东渐的过程

C.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 D.是一个不断回归到传统儒学的过程

21.“文化大革命”中有部电影叫《决裂》,其中的两个主要情节一是手上有茧子才能上大学,二是一位教授讲授马尾巴的功能遭到学生的嘲弄。这部电影带来的最大问题是( )

A.学风淡化 B.知识分子地位下降

C.价值观扭曲 D.科学发展滞后

22.1956年1月,中共中央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任务,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的远景规划纲要》。对这一决策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

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全面展开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D.“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

23.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

A.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均富 B.致力于社会和谐与安定

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正平等

24.毛泽东在《新民主义论》中说:“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它区别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它又区别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独创性地提出“新民主义革命”,主要是基于( )

A.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B.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

C.对中国革命实际的深刻剖析 D.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

25.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确立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的研究课题,拟分五部分搜集资料:第一部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部分,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欲变社会,先变思想;第五部分,柳暗花明,以俄为师。其中,第三部分的标题应该是( )

A.五四精神,旗帜高扬 B.民主共和,三民立宪

C.国共合作,国民革命 D.武装割据,开创新路

26.在19世纪后期的西方社会,上、中等阶层激烈反对国家为促进较大的社会平等而作出的任何干预。他们论证说,他们应得到幸福的成功,因为他们已证明自己较无能的穷人更“适合”,而且,大公司对小公司的兼并是“生存斗争”的一部分。这种观点( )

A.由达尔文提出 B.受到了进化论的影响

C.由凯恩斯提出 D.受到了相对论的影响

27.16世纪瑞士宗教改革领导人加尔文在其所著的《基督教原理》中提出:“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上帝)选民与弃民的标志……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加尔文的话,实际上是( )

A. 否定上帝的作用 B.人文主义的宗教观

C. “因信称义”的新解读 D.宣扬人要追求现实的幸福

28.据统计,美国授予的专利权,从1880年的14万件上升到1907年的35万件,德国从1900年的9000件上升到1910年的1.2万件。同时,美国的专利约有51%由5000人以上的企业所占有,30%由1000~4000人的企业所占有,德国企业技术改造总支出的80%~97%是由1000人以上的企业承担的。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得到提高 B.资本家因追逐垄断利润促进技术改造

C.世界科技中心由英国向美德转移 D.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占主导地位

29.1922年12月,一部名为《爱之光》的剧本基本剧情是:一位科学博士以前认为,时间先生和空间小姐毫无联系、相对独立,所以在科学研究中遇到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一天,光之神给他带来了重要灵感。最后,科学博士摘下了他的“有色眼镜”,明白了时间先生和空间小姐的本质联系。该剧情反映的科学成就( )

A.说明了物体的颜色形成原理,奠定近代光谱学的基础

B.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C.成为天文学上的基础定律,可以解释潮汐现象

D.是原子能科学、宇宙航行等科学的理论基础

30.某作曲家声称:“我所创造的音乐,是来自人们内心深处的呐喊,是来自人们灵魂底脚的律动。”他要使“听者不仅能感受到心灵的创伤,还能逐渐去弥合那种创伤。”下列作品中,与此艺术风格相一致的是( )

A.《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B.《老人与海》

C.《悲怆进行曲》 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二、非选择题(31题12分,32题10分,33题18分共40分)

31.(1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实际上,在战国七雄中,魏国的变法走在了最前列,它的“总设计师”是魏文侯。魏文侯的改革,成就了战国时代一位重要的改革家李悝。在政治上,李悝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名言。他将无功而食禄者称为淫民,提出要“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世袭制度发起的挑战。经济上,李悝主要实行“尽地力”“平籴法”。简单说来,“尽地力”就是统一分配农民耕地,督促农民勤于耕作,增加生产。“平籴法”是国家在丰收时平价收购粮食储存,发生饥荒时又平价卖给农民,取有余以补不足,以防谷物甚贵而扰民,或甚贱而伤农。李悝汇集各国刑典,著成《法经》一书……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固定封建法权。《法经》这部奇书后来没能存世,我们无法知道它的具体内容,但它在魏国产生的“政治效益”和“经济效益”却无须怀疑。如果魏惠王把魏文侯和魏武侯制定的改革路线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战国时代最强大的国家可能就是魏国,而不是后来崛起的秦国。在这场龟兔赛跑中,魏国跑在了前头,又在魏惠王那里停住了脚步,他笑得太早了,以至于把已经到手的优势拱手让人。 ——摘编自祝勇《变革者的咒语》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李悝改革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8分)
    来源: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国改革的最终结果,并谈谈你的看法。(4分)

32.(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为了加强对经济的统制,以使用纸币为主,铸造钱币比其他朝代为少。1260年元世祖发行了以丝为本位的交钞与以白银或金为本位的中统钞(中统钞没有设定流通期限),钞币持有者可以按照法令比价兑换银或金,虽然其后曾一度废除,但持续使用到元朝末期,成为元朝货币的核心的纸币。全国各路都设有兑换的机关——“平准库”。兑换基金充足,准许兑现,兑换的时候征收两到三分的手续费(工墨钞)。1276年由于元廷大肆搜括,增发纸币,并将各路准备金银运往大都,引起物价上涨,纸钞贬值。1280年,纸币贬值成为原来的十分之一。1287年物价已经“相去几十余倍”了。为了稳定物价,元廷发行“至元宝钞”和中统钞并行。1350年元惠宗又发行“至正交钞”,发行不久,贬值严重,物价暴涨。事实上,民间的日常交易、借贷、商品标价等多有用银的。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变钞:是指元顺帝时为摆脱财政危机,于至正十一年(1351)印行新钞“至正交钞”,同时仍行用中统交钞、至元宝钞,而三者比价不同;又新铸“至正通宝”铜钱通用,从而造成币制极端混乱,引起通货膨胀,最后到了"皆以物货相贸易。公私所积之钞,遂惧不行”。这大大损害人民利益,造成人心动荡不满。这也是白莲教起义的导火线之一。 ———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初货币政策的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货币改革”的危害。(6分)

3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维新以来,崇尚西学,仿效西法,一变其积习,而焕然一新,甚至于改正朔,易服色,几与欧洲诸国无异。盖其意以为非此不足与之抗衡也,然日本自此财用益绌,帑藏益虚,国债积至巨万,外强中槁,难持久远。……其实所学西法,亦徒袭皮毛,未得其精,而已嚣然自足矣。 ——王韬(1828——1897)《弢园文录外编》

(1)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日本维新“仿效西法”的主要事实。(10分)

(2)材料认为日本“所学西法,亦徒袭皮毛,未得其精”。你是否赞同,依据史实说明理由。(8分)

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
ABBDACCBDCAACAB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DDACCCAACBBBBD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31题12分,32题10分,33题18分,共40分)

31.(12分)

(1)(一)措施:①政治上,主张废止世袭贵族的特权;颁布法律,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②经济上,鼓励农业生产,平抑粮价。(每点2分,共4分)

(二)作用:①有利于地主阶级参与政权;②有利于社会稳定;③推动封建经济发展,为魏国复兴积累物质基础;④李悝改革的措施是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的,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为封建制代替奴隶制开辟了道路。(每点1分,共4分)

(2)

(一)结果:改革取得很好效果,但后来陷入停滞,魏国被后起的秦国超越。(2分)

(二)看法:改革不能浅尝辄止,领导者必须有坚定不移的决心。(2分)(言之有理即可)

32.(10分)

(1)措施:①使用纸币;②采用银或金本位;③旧钞可到指定地点换用新钞;④两种纸币同时发行使用。(每点1分,共4分)

(2)危害:①通货膨胀;②社会矛盾激化;③金融秩序遭到破坏;④商业发展受到限制;⑤人民负担加重;⑥财政紧张。(任3点6分,满分6分)

33.(18分)

(1)事实:①政治上: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②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③思想上:宣传西学,文明开化。④社会生活上:衣食住行全面欧化。⑤军事上:建立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每点2分,共10分)

(2)

答案一:(一)不同意。(2分)

(二)理由:①明治维新全面深刻学习西方的近代文明,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②体现在:经济上,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政治上,确立起了民主制度;思想上,传播了西方近代文化。(每点3分,共6分)

答案二:(一)同意。(2分)

(二)理由:①政治上,天皇掌握重权,议会形同虚设;②思想上,推行愚民政策,灌输天皇崇拜思想;③军事上,倡导武士道精神。(每点2分,共6分)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