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历史

黑龙江省肇东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

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指: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守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所以“上善若水”应出于(  )

A.《论语》       B.《道德经》

C.《墨子》D.《韩非子》

2.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发展”主要体现为(  )

A.由“民本”发展为“君本”

B.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C.由承认现存统治秩序发展为批判暴政

D.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3.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实现了儒家的(  )

A.道德化和宗教化B.政治化

C.世俗化和普及化D.哲学化

4.著名作家曹聚仁在谈到宋明时期两位儒学大师时,曾经这样比喻:第一个人,看见敌机来了,他会教弟子爬到书架上翻查飞机种类、性能以及防空方法;第二个人会让弟子闭目静坐,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不为机声所慑。“第一个人”是(  )

A.朱熹B.陆九渊

C.王阳明D.黄宗羲

5.“自版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当时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北方大族之旧乡,书籍反见残缺。”南北这一反差折射出(  )

A.南方印刷技术更为发达 B.北方士人耻于科举致仕

C.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态势 D.门阀土族退出政治舞台

6.9世纪来华旅游的一位外国人写道:中国政府在众多公共场所立有一个长、高大约五公尺的四方石柱,柱面刻有易患的各种疾病、治疗药物及价格,什么病用什么药都记得清清楚楚。由此表明(  )

A.药方摘自《本草纲目》 B.政府重视医疗保健

C.唐代医疗水平高超 D.唐代常出现流行病

7.开元十年,唐玄宗向天下颁布他写的《孝经注》,开元二十一年,玄宗又完成了《御注道德经》,开元二十二年又颁布了他注释的《金刚经》。唐玄宗的这一做法(  )

A.推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是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发展的体现

C.有利于后世儒学的创新发展

D.违背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主流趋势

8.“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中相似的是(  )

A.思想一统,法律至上 B.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C.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D.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9.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  )

A.创造了许多新的宗教派别

B.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C.提出了许多新的宗教观点

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

10.《追寻古罗马》中写道:拥有新灵魂的人们,不再憧憬来世的天堂,而是要把天堂建立在地球之上。下列属于“拥有新灵魂的人们”的是(  )

A.屋大维B.查士丁尼

C.拉斐尔D.克里斯提尼

11.“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材料反映的思想有(  )

①反封建专制 ②民主共和 ③生而平等 ④天赋人权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12.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这表明卢梭主张(  )

A.维持原有的社会是实现基本人权的前提

B.努力构建社会新秩序是实现基本人权的保障

C.社会秩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D.社会秩序是权利而非义务

13.15世纪中叶,德国人古腾堡创造了金属活字印刷术,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欧洲各地建立的印刷工场达1000多个,出版的书籍达到数百万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德国人最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欧洲近代自然科学受印刷术影响而产生

C.印刷术成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因素

D.印刷工场里出现了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

14.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对这部著作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总结了工业革命的经验

B.形成了完整的数学体系

C.体现了科学的理性原则

D.颠覆了上帝造人的学说

15.一些学者将某种文艺创作方法视为是一直持续到现代的文化运动,一些人认为它是现代性文化的开端,一些人则将它视为是传统文化对启蒙运动的反扑,也有一些人将它视为是法国大革命造成的直接影响。以下符合这种创作方法的作品是(  )

A.《人间喜剧》B.《自由引导人民》

C.《日出·印象》D.《百年孤独》

16.“(他们)想纯粹依照视觉描写物体。例如画苹果不为它是圆的、呈红色等概念性的知识所囿限,而只是按照眼睛所看到的情景来描写。因而所描写的大自然,任何时候全是属于画家本人所感觉的。”材料中的画家们属于(  )

A.浪漫主义流派B.现实主义流派

C.印象主义流派D.现代主义流派

17.19世纪60年代,北京前门大街贴出了这样的对联: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该对联的矛头指向(  )

A.洋务派B.顽固派

C.维新派D.革命派

18.北京大学教授袁刚说:“思想市场指的是思想有自由表达的环境。”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思想市场”的时期有(  )

①春秋战国时代 ②秦汉时期 ③明清时期 ④民国初年五四时期

A.①②B.①④

资*源%库C.③④D.②③

19.李小庆在《中国式“工业革命”的根底》中认为,“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场中国式的工业革命,之所以这样说……归根结底,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材料中的“旧有思维定式”指的是(  )

A.维新变法思潮B.中学为体思想

C.实业救国思潮D.民主共和观念

黑龙江省肇东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20.如图所示读物最初于1897年12月刊出,20世纪初,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铅印本,一共印刷了二十版,知识分子争相传阅。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资*源%库A.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时代主流

B.中国民众已普遍接受进化论

C.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

D.严复成为读书人心目中楷模

21.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合理的观点是(  )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C.“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22.列宁在评价孙中山的纲领时说:“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情被剥削的劳动者,相信他们是正义的和有力量的。”这针对的是孙中山主张中的(  )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

23.民国十四年《革命》半月刊刊登了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该文章(  )

A.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B.用阶级分析法研究中国社会

资*源%库 C.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D.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

24.“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钟,分别放在地球的北极和赤道上。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赤道上的钟会比北极的钟走得慢一些。计算表明:当速度增大时,时间将会变慢;当速度达到光速时,时间也就停止。”这一理论(  )

A.证明了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的正确性

B.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力学体系

C.开创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D.否定了绝对时空观,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25.1946年,中国高等院校中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到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1947年,政法科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大大降低

B.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即将展开

C.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成果

D.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 ;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材料二:16、17世纪的中国,时当明中叶以后,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一中西汉和宋朝时期以儒学为正宗的“帝国文化”的形成和强化的过程(6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6分)? 

(2)材料二中 “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指的是什么(2分)?简要评价这股新思想(6分)

27. (14分)文化和科学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

材料二 西方首创科学革命,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意义,恐怕是无论怎么强调也不会过分,近代东方曾有一些人鼠目寸光,只看到科学的“形而下”(注:指具体的事物)的意义……“中体西用”“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诸如此类的论点都与这种对科学革命的片面理解有关。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科学与民主,是陈独秀一生追求的两大目标,陈独秀曾说:“现在世上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向共和的科学的无神的光明道路,一条是向专制的迷信的神权的黑暗的道路”陈独秀是“倾向共和科学方面”,在他看来,科学可以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的进步以及国民素质的提高。他的确崇拜科学征服自然的能动作用,但他更把它看作一种反对‘迷信’的武器……仍坚信“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

——《陈独秀科学思想评析》

  请回答: 

  1. 试以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史实说明神学的东西“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6分)
  2. 近代中国人在对待西方科学的认识上,材料二和材料三是不同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不同的原因。(8分)

    28.(16分)一定时期的思想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尤其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判现实的武器。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 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场争论的结果,似乎都对西方的中国形象不利,宗教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而是更为原始的多神论者;政治之争证明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专制,而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经济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
    材料二 1978年是邓小平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年份,这开启了一个长达l/4个世纪之久,年均两位数经济增长率的年代,中国经济也得以转型。有学者指出:“30年改革开放历程中,两次大的思想解放,都是在邓小平的主导和推动下进行的。”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启蒙思想家运用中国形象的背景;简要分析每场争论的结果都对中国形象不利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两次思想解放讨论的主题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345678910
BACACBCCBC
11121314151617181920
CBCCBCABBC
2122232425
ADBDB

二、材料解析(共3小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20分)

(1)过程 西汉:董仲舒发挥儒家学说,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理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4分) 

宋朝:朱熹等吸收佛道教义,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巩固了儒学的主体地位。(2分) 

原因: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成长;(2分) 

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了“市民文化”的发展;(2分) 

文化上: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政策(2分) 

(2)因素:明清之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进步思想。(2分) 

评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带有民主色彩,对近代反专制斗争有积极推动作用;(2分)吸取了儒学的积极因素,批判其不合理的成分,使传统儒学在新时期焕发了生机;(2分)未提出新的社会方案,未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2分) 

27: (14分)(1)史实: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地球中心说;牛顿经典力学进一步从理论上否定了地心说的荒谬;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颠覆了上帝造人说。(6分)

(2)原因:前者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仍从儒学中寻找治国的理论依据,没有破除对传统思想的迷信; (4分)

后者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西方思想的不断传播;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任意两得4分)

28、(16分)(1)背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反宗教神权与专制暴政;中国形象成为批判现实的武器。(6分)

原因:启蒙运动信奉理性主义;随着对中国现实认识的深入,他们认识到中国现实的停滞与落后。(4分)

(2)主题与作用: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奠定思想基础。1992年关于“市场化姓资姓社问题”的讨论,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为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方向。(4分)

认识:思想文化随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历史发展的进程。(2分)(回答合理即可得分)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