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历史

云南省弥勒市2015届高三模拟测试(一)历史试题

云南省弥勒市2015届高三模拟测试(一)

文科综合试题卷

本试卷分为第I(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24.甲骨文有以形表意的特征。图中的“城”字中间的方形小框,表示城四周的城墙,

云南省弥勒市2015届高三模拟测试(一)历史试题云南省弥勒市2015届高三模拟测试(一)历史试题表示城楼,为士兵守护之意;“邦”字下边的“田”字,代指疆域土地,上半部分的象形符号,是标示疆界范围的界标。从这两个字的结构和含义可以看出,“城邦”的含义和主要功能是

A.具有对外防御能力的军事基地

B.强化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中心

C.一定区域范围内统治管理中心

D.土地和军队是国家财富的来源

【答案】C

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中“城”的示图和解释可知与军事、政治有关;“邦”虽然有田但是代表的是疆域,还标示着疆界范围的界标,因此不代表农业生产。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城邦为某一范围内的政治管理中心,C符合题意;B项未体现对“邦”的解释;在中国古代,城大多首先是以政治或者军事中心,其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功能才逐渐增加,排除A项。材料未显示军队与财富的关系,排除D项。

25.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辛亥”年,在这两个“辛亥”年,中国各发生了一次重大革命运动,关于这两次革命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都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C.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都是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的里程碑

【答案】B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本题考查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及比较归纳的能力,联系已学史实可知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辛亥”年分别指的是1851年与1911年,“中国各发生了一次重大革命运动”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可得出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B符合题意,故选B。

26.宋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

A.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B.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

C.扰乱了社会的秩序D.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答案】A

考点:科举制。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信息可以看出,科举制实行以后,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各阶层都有了入仕为官的机会,这就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改变,树立了新的价值取向,即“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故A项正确。

27.这是一段学生编写的剧本:阿牛是一个北宋的杭州农民,一向日作夜息。但这两天他想放松一下,于是他跟地主结算了工钱,跑到街上闲逛。街上错落着很多店铺和会馆,有卖玉米糕点的食品店,有卖印刷书籍的书店,还有卖布料和瓷器的杂货铺,瓦肆里还有人在咿咿呀呀的唱着京剧。阿牛想:“快过年了,得给妻儿买块像样的布料做衣服。”他走进杂货铺,买了两块棉布,顺便买了一个小巧的粉彩牛型瓷器犒赏自己。这段剧本中存在的错误有

A.3处 B.4处 C.5处 D.6处

【答案】B

考点:北宋手工业的发展。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玉米是原产于美洲的农产品,明朝中后期传入我国,因此“卖玉米糕点的食品店”不符合史实;棉布是元朝出现的,因此“买了两块棉布” 不符合史实;京剧是清朝出现的;粉彩瓷器是清朝出现的,因此“买了一个小巧的粉彩牛型瓷器犒赏自己” 不符合史实,因此题干材料中共有四处错误,故B项正确。

28.王阳明曾说:“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此话实质上

A.批评了孔子与朱熹的错误观点B.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与李贽的思想有共通之处 D.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思想主张

【答案】C

考点:王阳明提出了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的问题,并认为求学问的,「天下为公也」,而不以孔子与朱熹的「可得而私也」。王阳明的提出是要打破程朱之学的垄断地位。 A项犯了以偏盖全的错误,材料并非批评孔子和朱熹;BD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李贽也要求打破孔子的权威,与材料信息类似,故本题选C。 

29.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答案】D

考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材料所述发生在20世纪初,所以应该排除掉C;由于材料说到“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据此可以排除B,选择D;A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30.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社会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B.从全球史观看,中国逐渐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从现代化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D.从文明史观看,五处港口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

【答案】A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依据所学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得各国商品源源不断的涌入中国,占领中国的市场,极大地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与发展,所以A项说法不正确,所以选A

31. “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2013年3月,李克强在总理答记者会上以此作为开场白。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世界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名  称《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临时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颁布时间1787年颁布1911年1954年颁布
制定机构国会制定南京临时政府众议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特 点体现三权分立原则体现分权制衡原则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评 价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A.颁布时间   B.制定机构      C.特点     D.评价

【答案】C

考点:现代政治文明A不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颁布;B不对,利坚合众国宪法》是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D不对,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C符合题意。

32.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时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大跃进导致了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对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人们有不同的态度

C.经济领域出现了严重的右倾错误

D.毛泽东认为在工业战线搞群众运动是不对的

【答案】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对大跃进的认识。从材料可以看出毛泽东在批评某些人对大跃进运动不同的意见,从而从侧面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大跃进运动有不同的态度。A项是大跃进运动的后果,不合题意C表述错误;D项恰恰相反所以应选B。

33.2014年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达成广泛共识,取得重要积极成果。双方支持对世界银行投票权结构进行定期审议,美方承诺尽快完成对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和执行董事会改革方案的国内审批。材料表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A.为解决二战后世界贸易争端而设立

B.是布雷倾森林体系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C.有助于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

D.长期被欧美垄断的局面将有所改观

【答案】D

考点:战后国际经济组织。从材料可以看出战后建立的国际经济组织即将进行改革,这有助于打破发达国家控制国际经济组织的局面,更大程度上照顾发展中国家的了利益,故选D。

34.下表为1688—1863年英国的财富结构,反映的本质是

英国的财富结构(1688—1863年,单位:百万英镑)

年份可再生资本土地储备、金银具、铸币等总计
1688年11218028320
1800年6658252501740
1832年111214382932843
1863年374918645006113

注:“可再生资本”包括住房及其他社会设施建筑、工商业设备投资与建筑、运输系统线路与工具等。(资料引自C.H.范斯坦《大不列颠的资本形成》)

A.逐步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B.产业结构的变化

C.工业革命使英国财富结构发生变化D.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答案】A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读表可知“可再生资本”占的比重超过了土地,工业革命使英国财富结构发生变化,这只是表面现象,本质上反映出“可再生资本”代表的工业资本超过了农业资本,英国逐步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C项错误,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排除BD两项

35.有人认为:现实主义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生活,浪漫主义按照“应当这样子”表现生活。由此可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共同之处是
A.否定现行社会制度 B.将社会生活理想化
C.反映社会现实问题 D.情节怪诞离奇虚构

【答案】C

考点:浪漫主义文学。将社会生活理想化的是浪漫主义的特点,所以排除B项。A项说法错误,与史实不符合。D项是现代派艺术的特点,不符合浪漫主义艺术的特点,故答案选择C项。

II卷(非选择题)

40.(25分)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改变着整个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技与生活

泰坦尼克号,由英国白星航运公司设计、位于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兴建,该船是奥林匹克级邮轮的第二艘巨大豪华客轮,被称为“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1912年4月14日,这艘被称作为“永不沉没的船”和“梦幻之船”载着1324名乘客和891名船员在处女之航中与冰山相撞,并于4月15日在北大西洋沉没,1523人葬身海底,该海难也被认为是20世纪人间十大灾难之一。 百年来,关于“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科技与扩张

  “新帝国主义”一词是颇有道理的,因为这种19世纪后期的欧洲扩张就它对殖民地和附属地的影响而言,完全是前所未有的。虽然罗马通过掠夺、通过收集主要以粮食为形式的贡物,简单、直接地剥削其殖民地,但是,它的剥削并不特别地影响殖民地的经济生活和结构。殖民地继续以与过去相同的方式生产几乎同样的粮食和手工艺品。将这种帝国主义与后来侵扰并改造整块整块大陆的那种帝国主义相比,就像将一把铲子与一台蒸汽挖掘机相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科技与全球化

  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指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进与全球化》

  1. 材料一中在“泰坦尼克号”上会可能出现哪些科技成果?(3分)简述这些成果对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4分)
  2. 根据材料二归纳两种“帝国主义”的区别。(6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改造整块整块大陆”这一论断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体现。(6分)
  3. 材料三中反映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因素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

【答案】(1)成果:蒸汽机应用、钢铁工业发展、电力的广泛运用,通讯技术发展(电灯、电报、无线电通讯、蒸汽机等亦可)。(3分)影响: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促进人们交往,密切了世界联系等。(4分)

(2)区别:前者是直接殖民掠夺和贡物贸易,不改变原有的社会体制和结构;后者是殖民侵略和扩张,改变其社会体制和结构,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6分)

体现:政治上,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传播和建立;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纳入资本主义体系;文化生活上,西方思想和科技传入,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等。(6分)

(3)因素: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重要条件。(2分)影响:科技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成为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和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化的工具,加大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4分)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社会发展,改变着整个世界的理解。(1)成果可以直 接概括;影响可以结合生活方式、观念、交往扩大、联系加强归纳。(2)区别在于是否改变社会体制 和结构;体现可以结合中国近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方面加以归纳。(3)反映推动经济 全球化进程的因素是科技进步;认识可以从科技进步、改变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的地位和差距等方面加以归纳。 

41.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

表一: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

国家代表性展品
美国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
中国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器等

表二: 2010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

国家代表性展品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助残机器人,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美国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

比较表一、表二,提取有关中美科技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表一:信息: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2分)说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1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1分)信息:中国,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手工业品和传统手工艺品发达。(2分)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小农经济仍占主体地位。(1分)

表二:信息:中国、美国均为高新技术。(2分)说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1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1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考点: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就本题而言,既可以提取信息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也能提取信息中国、美国均为高新技术。不管选择怎样的观点,论述时都要言之有理。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

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北周武帝曰)“佛经广叹崇建图塔,壮丽修造致福极多。此实无情何能恩惠,愚人相信倾竭珍财徒为引费”;“父母恩重沙门不敬,悖逆之甚国法不容”;“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自废(佛)已来民役稍希(稀),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西定妖戎,国安民乐,岂非有益?

——摘编自道宣《广弘明集》

材料二 唐代后期,由于佛教寺院土地不输课税,僧侣免除赋役,佛教寺院经济过分扩张,损害了国库收入,与普通地主也存在着矛盾。唐武宗于会昌五年 (845)四月,下令清查天下寺院及僧侣人数。八月令天下诸寺限期拆毁,没收寺产良田数千万顷,奴婢十五万人,僧尼迫令还俗者共二十六万零五百人。政府从废佛运动中得到大量财物、土地和纳税户。这是一次寺院地主和世俗地主矛盾的总爆发,佛教遭到的打击是严重的,佛教徒称之为“会昌法难”。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武帝唐武宗灭佛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武帝唐武宗灭佛的影响。(7分)

【答案】

(1)佛教盛行,广建寺塔,骗取百姓钱财;僧人不孝敬父母,国法难容;与寺院争夺兵员和土地控制权的需要;大量人口投入佛门,影响政府财政收入。(8分)

(2)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土地,减轻了民众的赋役负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增强了的军事实力;但使佛教文化艺术遭到一定破坏。(7分)

考点:周武帝唐武宗灭佛。(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佛经广叹崇建图塔,壮丽修造致福极多”“父母恩重沙门不敬,悖逆之甚国法不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周武帝唐武宗灭佛的背景:佛教广建寺塔,骗取百姓钱财;僧人不孝敬父母,国法难容;佛教来自西域,与中国正教风俗不同;大量人口投入佛门,影响政府财政收入。(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自废(佛)已来民役稍希(稀),租调年增兵师日盛”“政府从废佛运动中得到大量财物、土地和纳税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周武帝唐武宗灭佛的影响:减轻了民众的赋役负担,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北周军事实力,为灭北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佛教文化、艺术遭到严重损失。

46.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是反腐倡廉、预防犯罪的有效手段。

材料英国是最早对官员财产公示进行立法的国家,1883年,议会通过《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1978年,美国政府颁布了《政府官员行为道德法》,1989年,又修订为《道德改革法》。它规定: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以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如实填写财产,由新成立的道德署收存,总审计长负责审查。若存在灰色收入,就会被治罪。财产报告向全社会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查阅。

——刘植荣《外国公务员如何公示财产》

(1)材料中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哪些原则?(6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财产公示制度能成功推行的原因。(9分)

【答案】(1) 原则: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分权制衡;主权在民。(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共6分)

(2)原因:1787年宪法提供了有力的宪法保障;两党制下政党相互制衡;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官员自上而下带头执行;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监督执行;民众积极参与监督。
(每点3分,答出其中3点得9分)

考点:启蒙思想;财产公示制度。(1)材料中提到英国美国通过了一系列法案来规范官员财产公示,因此可以得出:法律至上;国家元首和政府官员均如实公示财产,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以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机构则体现了分权制衡;财产报告向全社会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查阅是人民对官员的监督,体现了主权在民。(2)美国财产公示制度能成功推行的原因主要包括:1787年宪法的保障,法律的保障,例如,《政府官员行为道德法》、《道德改革法》。两党制下政党相互制衡,政党之间的不断的竞争、政党之间不断的监督。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另外美国还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监督执行,例如,必须如实填写财产,由新成立的道德署收存,总审计长负责审查。美国民众积极参与监督,例如财产报告向全社会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查阅。

47.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根据下列各点,贯彻《适应局势演变的帝国国策纲要》中规定的关于南方的措施。①帝国为了完成自存自卫,在不辞对美(英、荷)作战的决心下,拟于1O月下旬完成战争准备。②与此同时,帝国对英美尽量采取各种外交手段,努力贯彻帝国的要求。

——《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帝国国策实行要求》1940年9月6日

材料二朕信尔等之忠诚勇武,恢复发扬祖宗之通业,迅速铲除祸根,确保东亚之永久和平,以期保全帝国之光荣。

一一日本天皇《宣战诏书》1941年12月

材料三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希求帝国自卫与东亚安全出击,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意……敌用残酷之炸弹滥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朕对始终与帝国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1945年8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日本的“国策”指什么?(4分)

(2)材料中裕仁天皇宣布停战的原因是什么?根据史实,分析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11分)

【答案】(1)日本的既定国策:就是要对外侵略。(4分)

(2)裕仁宣布停战,他的理由是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残杀无辜。史实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给日本关东军以歼灭性的打击,朝鲜等亚洲各国人民英勇抗日,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胜利,在德意法西斯溃灭后,日本走投无路,无条件投降。(11分)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1)根据材料一的出处为1940年9月6日《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帝国国策实行要求》。可知这里的“国策”就是日本的既定国策,即要对外侵略,这时正在谋划发动太平洋战争,做太平洋战争的准备工作的部署。(2)原因:根据停战诏书中的“敌用残酷之炸弹滥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可知裕仁宣布停战,他的理由是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残杀无辜。史实: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实,可知真实的情况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给日本关东军以歼灭性的打击,朝鲜等亚洲各国人民英勇抗日,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胜利,在德意法西斯溃灭后,日本走投无路,无条件投降。其投降的原因是整个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努力、联合作战的结果。

48.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林则徐和徐继畲,这两位当时中国思想界的前沿人物在福州有一次罕见的较量,史称“乌山之争”:

1850年夏天,英国的一名传教士租赁了(福州郊外)乌山神光寺的几间房屋,租期为六个月。此事引起了林则徐及城内部分士绅的不满。林则徐上书福建巡抚徐继畲,要求武力驱逐英人。徐继畲主张采取外交手段处理,避免酿起事端。林则徐则认为,这样做太过懦弱,他情绪激昂地表示,如果战事不可避免,年老又多病的他也在所不辞地挺身而出。此事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并最终导致徐继畲被革职。

——摘编自赵柏田《帝国的迷津》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乌山之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在对待“英人租赁乌山神光寺的几间房屋”的问题上,林则徐和徐继畲两人的态度有何不同?(6分)

(2)林则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此进行评价。(9分)

【答案】(l)历史背景:鸦片战争清朝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2分) 态度:林则徐主张武力驱逐并不惜战争手段解决;徐继畲主张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4分)

(2)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前主张打破天朝上国的迷梦,向西方学习;(4分)但在“乌山之争”中表现出一个传统封建士大夫的保守和狭隘,反映出林则徐对西方认识的局限性。(5分)

考点:林则徐和徐继畲。(1)结合材料中时间特征“1850年夏天”和所学知识即可锁定“乌山之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即鸦片战争清朝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从材料内容中可以明显看出林,徐二人在解决外国人租赁中国房屋问题上态度明显不同:林则徐主张武力驱逐并不惜战争手段解决;徐继畲主张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2)结合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林则徐在“乌山之争”中表现出一个传统封建士大夫的保守和狭隘,反映出林则徐对西方认识的局限性;但这并不影响其在鸦片战争前主张打破天朝上国的迷梦和向西方学习,他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正面积极形象,所以在人物评价中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