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历史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届高三3月统一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届高三3月统一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计48分)

1.据《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蕃屏周。”这说明周朝

A.分封诸侯不止一次B.分封的对象只是同姓贵族

C.分封的原因是社会动荡D.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2.“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胭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该材料说明

A.春秋时期周王对地方具有绝对控制权 B.春秋时期七霸仍不敢称王

C.秦朝以前的历史记载是不可信的 D.战国时期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被破坏

3.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这里的“天下法”是指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皇位世袭制

4.“直到汉武帝时期……发现铸钱和煮盐对国家赋税的极端重要性,由此催生了在中国历史上时断时续实施了长达2000余年的‘盐铁官营’政策。”这一政策

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B.有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解决了国家赋税的问题D.催生了富商大贾的出现

5.牙行是市镇经济结构的中枢,操纵市镇经济的运作: “市中贸易,必经牙行,非是,市不得鬻,人不得售”;举凡“花、布、柴、米、纱,下及粪田之属,皆有牙行,类皆领贴开张”。(樊树志《晚明史》)由此判断,牙行

A.对市镇经济的作用具有两面性 B.是操纵市镇经济的地方黑恶势力

C.属于官方管理工商业的职能部门 D.与商帮活动的经营管理密切相关

6.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政府发布命令:“如果一家之内有十丁,其中两丁放免 ‘征行赋役’;如果有五丁,则放免一丁。”此命令主要体现了唐朝

A.轻徭薄赋 B.孝治天下 C.改革赋税 D.宽松治理

7.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

A.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 B.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

C.粮食生产的大力增长 D.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8.据估计,宋明清的耕地面积分别为5.6亿亩、8.5亿亩、11~12 亿亩。在明清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称为“边际之地”。“边际之地”的增加

A.根源于古代人口的持续增长B.导致水土流失经济发展停滞

C.体现了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D. 反映出农业的科技水平低下

9.《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朝廷部分采用)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中国封建士大夫的这种态度,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士大夫承认西学的先进地B.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C.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已开始 D.西学动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10.张謇“状元下海”投身实业后,一些官员如上海的李平书、江苏的许鼎霖、浙江的沈云沛等也纷纷由官至商。此现象反映了

A.官员对清朝的腐败统治不满B.官僚资本正在形成

C.政府放松了对工商业的限制D.商人地位高过官员

11.公元1912年1月1日(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并宣读誓词如下:“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当时封建专制的清政府已经被推翻 B.此后中国开始以中华民国纪年

C.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已基本实现 D.孙中山正面临袁世凯的有力挑战

12.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 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

A.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D.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教育的核心

13.1916年,陈独秀说:“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此时他

A.反对民主共和制B.强调思想启蒙

C.主张开展国民革命D.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14.观察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表述不正确的是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届高三3月统一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把自己最满意的人选出来了》(1953年钱大钧作)和选民证(1953年)

A.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基本确立 B.用普选的方式产生人民代表

C.《共同纲领》是选举的法律依据 D.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5.毛泽东说:“我们提倡百家争鸣,在各个部门可以有许多派别、许多家,可是就世界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这一主张

A.体现了“双百”方针 B.造成学术受政治干扰

C.不利于文艺繁荣 D.捍卫了社会主义文化

16.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选区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中国秦始皇以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两者都是历史的进步,主要在于

A.都为民主政治的奠定了基础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C.都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政权D.都缓和了社会矛盾

17.《西方政治文化传统》评价雅典民主政治:“对平民治国能力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群众权力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实质上是

A.否定公民民主政治    B.批判过度的直接民主

C.肯定国家制衡机制    D.肯定专制中央集权制

18.牛顿说:“企图仅以祷告祈求上帝的祝福,取代自己所该付出的努力,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是出于人性的懦弱”。材料反映了牛顿

A.强调对上帝要诚实 B.思考人生的价值

C.质疑上帝的作用 D.洋溢着人文主义光芒

19.“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尺的小动物(注:指人类)竟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因此,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伏尔泰肯定人是世界万物的中心 B.启蒙思想家强调人的情感和个性

C.启蒙思想家指出人类理性的局限性 D.近代科学的兴起促成启蒙运动的发生

20. 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不仅“是国家元首并统率武装部队,行使行政权”,而且“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享有创议法律之权”,同时又规定“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共和派力量的强大              B.君主派力量的强大

C.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   D.启蒙思想的深入人心

21.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实行

A.民主主义B.平等思想C.共和主义D.三权分立学说

22.贝尔纳认为:“在每个(科学进展的)事例里,总是当时的社会流动性能让手艺人和学者碰到一起,有时还使二者合而为一。”以下事例与此说法相符的是

A.达尔文写成了《物种起源》一书

B.根据电磁感应原理成功研制出发电机

C.富尔顿以蒸汽机为动力发明汽船

D.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

23.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的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针对这种情况

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                B.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C.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D.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煤钢联营

24.1989年5月,里报总统在其经济报告中写道:“今天,世界仿佛再生。那些怀疑美国人民决心和经济复苏能力的人们不再怀疑。……我们调动了美国人的创造力。”报告中“调动美国人创造力”的主要措施是

A.激发自由企业市场活力 B.全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C.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D.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7—2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2题,共38分)

25.(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开埠前, “女子庄洁自好,无登山、入庙等事,井臼之馀,刺绣旨蓄,靡不精好。至于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日以万计,以织助耕”。

材料二 有人抱怨:“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民国《川沙县志>卷14“风俗”

材料三 《1892年至1902年海关报告》称,在毗邻厂区的农村,“村民衣着和一般外表有了显著改善。这些村民在走向进步的历程中,已从贫困和不足的状态逐渐改变为中等程度的舒适和富裕状态,特别是妇女和少女更是如此。”

一个女子曾说:“假如我们能够自营生计,我们为什么要结婚呢?我们不是能享受完全的自由呀。”另一女子说:“现在男子们不能骄傲了,因为我们能够谋生,不再似从前的妇女般依赖男子了。”

“因为工厂方面不需要缠足的女子,所以女子缠足的陋习也渐次革除了”。

材料四 她们对于家务好发议论,与村中的男子很自由地谈话,穿时髦衣服,发型与其他村姑不同。她们每天与其他工人及城市中工业生活接触,耳濡目染,自会发生思想的变化,结果有些女子不再完全听命于家长。农村的精神生活也较前活跃,“社会新闻与笑谈,均由工厂女工带回家中,否则各种消息实无法传至农村社会的”。

——以上材料摘自《租界与上海城郊农村》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上海开埠前女性的地位如何?(4分)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女性进厂做工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女性进厂做工的影响。(10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

“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这部宪法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意味着种植园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意味着剥削的自由。”
——《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
“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比较两份教科书节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的主要不同,并分析导致这种不同的原因。(12分)

(二)选考题(14分)请在27—28二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作的第一题计分。27.(14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危机日趋严重,众多知识分子、实业家、爱国人士都纷纷呼吁“救济乡村”,“复兴农村”。南京国民政府也意识到“若不设法救济,国家前途,危险将不堪设想”,开始重视农业问题,农村复兴问题,着手于农业科技的改良和推广工作,发动了一场农村复兴运动。自1927-1937年间先后成立了中央农业试验所、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全国稻麦改进所……在当时的“农村复兴运动”中,来自民间各种自发的行为可谓为农地改革之中坚。当时以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北平燕京大学,南京金陵大学、济南齐鲁大学、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等为主的民间团体以及大中职院校,在各地,或与政府合作、或独立建立实验区,从事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流通金融、提倡合作、改善公共卫生和移风易俗等乡村建设。

——摘编自:杨柳《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复兴运动》

  1. 依据材料概括19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复兴运动的特点。(8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场农村复兴运动。(6分)

28.(14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5年1月,法、意签订罗马协定。意大利应允法、意两国在欧洲问题上,特别是在奥地利问题上采取妥协行动。也就是说意大利把侵略矛头调离巴尔干、地中海和小协约国地区,即离开法国的势力范围。法国则同意把突尼斯和法属索马里的某些利益让给意大利,并纵容意大利侵吞埃塞俄比亚。法国外长赖伐尔承认,“我把埃塞俄比亚赠送给他(墨索里尼)了”,“我把意大利的侵略矛头引向一边,因而拯救了法国”。

——摘编自王春良等《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我确信,您完全可以不必付诸战争,而且不用等待就会得到您想要的一切主要的东西。我相信,我们能。不管您对布拉格政府的意图是多么不信任,您不应该怀疑英国与法国政府的能力,各项允诺完全地、公正地立即付诸实现。如您所知,我已公开宣布,我们保证各项允诺将这样付诸实现。

——节选自英国首相张伯伦致希特勒的信(1938年9月28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法国对意大利做出让步的主要原因。其意图和直接后果如何?(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伯伦认为希特勒“不用等待就会得到”的“东西”是什么?英法两国的相同做法体现了什么政策?分析其产生的消极影响。(6分)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C 4A 5A 6B 7C 8D 9B 10C 11D 12C 13B 14A 15B 16C 17B 18D 19D 20C 21C 22B 23B 24A

二、非选择题

25.(1)地位:遵循礼教;不轻易外出,做家务和纺织。(4分)原因:传统小农经济的束缚;闭塞守旧的传统观念及生活习俗。(4分) (2)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机器工业兴起,中外近代企业增多;商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都市文化的吸引;谋求更好的生路。(任答四点得8分) (3)冲击了闭塞守旧的生活方式和传统风俗;“安土重迁”观念减弱,商品经济意识增强;扩大了商品消费者队伍,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给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妇女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明显改观;独立自由和婚姻自主意识增强;缠足等陋习逐渐革除;在农村传播新思想。(任答五点得10分)

26.评价侧重不同:1958年版侧重于批判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虚伪性;2005年版从人类政治文明建设的高度肯定了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历史意义。(4分) 原因:前者,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敌视政策;国内“左”倾思想的出现;中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任答两点4分) 后者,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等因素促进两国联系全面加强;思想解放,意识形态的影响日渐淡化,因此能更理性地看待美国。(任答两点4分)

27.(1)特点:引起各界关注(或商界学界政界积极参与);救济与复兴结合;政府重视;民间力量是中坚;采取改良手段;内容涉及农村经济、教育、卫生、风俗等各方面(或内容广泛)。(任答4点8分) (2)评价:试图探索与解决近代中国农村问题具有进步意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落后状况;但运动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生产关系的问题,(或不涉及农村危机的本质问题),因而并不能有效地抑制中国农业的衰退之势,化解中国农村的危机。(6分)

28.(1)原因:德国对外扩张对法国构成极大威胁。(2分)意图:确保自身安全;加强其在欧洲大陆的优势地位。(4分)后果: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2分)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5届高三3月统一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