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历史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

12.关于秦汉一统,黄仁宇认为统一的地理基础也不容忽视。他在《中国大历史》一书中专辟一章——“土壤·风向·雨量”,指出黄土、黄河、风向和雨量等都是支持中央集权化大一统的要素。下面与他的观点相呼应的看法是

A.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走向 B 气象因素无法解释民族国家形成

C.战国诸侯以农立国、相互竞争 D.古代文明都以大河为中心,推行重农政策

13.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此其分事也。”这是对中国古代传统经济特征的描述。若对材料中省略的内容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最恰当的是

A.“凡农之道,厚(气候)之为宝” B.“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线)积纴(丝缕)”

C.“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 D.“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14、以下各项可以说明唐宋时期社会发展变化的是

①君主专制日益加强 ②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③世俗文化方兴未艾 ④贵族阶层力量壮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是

  1. 直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客观上促进了清政府的变革
    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打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6、下列对《海国图志》和《资政新篇》相同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反映了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愿望 B.都介绍了西方的历史地理
    C.其核心主张是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 D.撰写目的是抵御外国侵略
    17.近代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下列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轮船招商局成立引发外国轮船公司不安②唐胥铁路的火车开始运输开平煤矿的原煤
    ③北京丰泰照相馆开拍电影《定军山》 ④政府命令警察督查民众的 “剪辫”行为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18、“以史解史”是回顾和缕析中苏(俄)关系发展史的一个比较可观的方法。按照历史的推演顺序和发展框架,中苏关系可以循着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关键性问题把握其发展的历史轨迹。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时间中苏关系及影响
    20世纪50年代中国奉行“一边倒”政策,在外交上处于孤立地位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导致三年经济困难出现,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
    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调整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
    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摆脱苏联模式,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A唐代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多数出自农夫织妇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超过官营手工业
    B1860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等国签订了《北京条约》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
    C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经逐步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带动了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
    D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赢得了独立,建立了第一个联邦制共和国
    20.史学家韦尔斯指出:“文艺复兴不是古典崇拜而是解放人的思想。”他这么说是由于文艺复兴
    A.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B.推动人们去追求自身的价值与现实幸福
    C.挑战教权,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人们运用理性作为衡量-切的尺度
    21.关于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人权宣言》影响了《独立宣言》的制定
    ②《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都反对政府专制
  2. 推动了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④都维护了民众的基本权利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2.二战后,西欧国家可以从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借鉴的经验有

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  ②奉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③金融货币制度化体系化 ④通过立法维护劳工权利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23.读右图——欧洲某历史时期形势图。中国在同一时期发生的事件是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诞生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37题:(3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里斯提尼成为大众领袖,……把所有居民划为10个部落,以代替原有的4个部落,目的是要使不同部落的成员混合起来,以便让更多的人可以参加到政府中来……实行三一区制,使每个部落都包括山地、平原、海岸三个部分,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之间不再对立,实现了部落不分彼此村社村民相视如一家。

材料二 忽必烈……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元朝健全统治机构。在中央,设中书省掌管行政、枢密院掌管军政、御史台掌管监督。中书省作为宰相机构……还设宣政院,专管吐蕃地区和全国的佛教事物。在地方,设行中书省,且改前代以山川行便为主的做法,明确“犬牙交错”为主导,史称行省制,或省院制。

(1)依据材料并结合自己的历史知识,指出克里斯提尼和中国元朝行政区划法和效果上的相同点(4分),这种做法的主观目的上有何不同?(4分)希腊能够实行三一制、直接民主制的根本条件是什么?(2分)

有学者认为:二战后美国的对外战略(即全球战略)大致经历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

一、战后到60年代末的进攻性战略。   这一阶段,美国依仗它在经济和军事上的优势,采取一切手段,实现美国的霸权地位。如美苏冷战、 对于不听从美国指挥的国家不惜采取直接武装干涉、对中国从扶蒋反共到全面对抗新中国。

二、七十年代的收缩和防守战略。这一阶段,美国的全球战略可以概括为“维持均势,确保霸权”。一方面,美苏争霸出现了美守苏攻的局面。另一方面,美国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盟主,第三世界国家团结斗争,也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主动改善美中关系就是这一时期)

  三、八十年代的“以实力求和平”战略。 以实力为后盾,力争恢复美国的军事优势,立足于同苏联的全面对抗,同时不放弃“联系”与对话。如政治上对中国推行所谓的“一个中国两个政府”的政策、军事上制定了“星球大战计划”。

  四、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来实行“世界新秩序”和“三个支柱”战略。   即充分利用作为冷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在国际事务中全面发挥美国的领导作用,谋求对全球事务的影响力,试图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一级世界。

注1:“世界新秩序”: 1990年9月,在海湾危机爆发不久,布什即正式提出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战略构想。核心即建立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新秩序。

注:2:三个支柱: 第一必须促进美国的经济安全,第二必须保持强大的防务力量,第三鼓励正在发生的全球民主化革命,并强调对国外民主和人权的支持能够而且应该是改善美国安全的一项中心战略原则。

(2)依据材料,并结合有关知识,解读二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演变过程。(14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英国和苏联的工业化道路

英国:1714年至1820年间,英国有超过600万英亩的土地被圈占。这意味着严重的混乱和苦难。……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令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因此,圈地可看作是英国工业在19世纪居首位的一种先决条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苏联:为了摆脱危机和保障工业化计划的实现,1929年秋天,斯大林选择了加速全盘农业集体化的道路,……斯大林提出,为了保持工业化发展的高速度,必须通过“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入”工业。这是“一种类似贡款的东西”。从以后的实践看,农业集体化并没有在发展生产、增加产量上取得成功。而且由于冒进和对农民的粗暴剥夺,使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呈现出绝对下降趋势。

——肖冬连《加速农业集体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3)结合材料说明英国和苏联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有何异同。(8分)

41.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匹兹堡位于美国五大湖工业区,曾有 美国“钢都”之称;武汉位于中国长江中游地区,钢铁工业发达。两城市所在地区人口密集、制造业发达。

二战后的匹兹堡钢铁工业由于受市场和环境等因素影响,逐渐从辉煌陷入困境。为振兴经济,匹兹堡开始实施“复兴计划”(如下图)。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

  1. 据匹兹堡实施的“复兴计划”,简述武汉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的经验以及开发建议。(6分)

19世纪,美国外汇收入主要来源是农业出口贸易。19世纪晚期,美国工业力量上升,一些工业企业开始向海外寻求商业机会。最初是产品出口,进而直接投资设厂。到20世纪初,美国新兴的跨国公司在英国、欧洲及加拿大等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设有工厂和销售部门。

(2)依据材料,概括19世纪到20世纪初美国外贸发展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发展变化的原因。(10分)

材料三 中美文化差异例举

价值取向朋友关系时间观念社会关系
中国集体主义情深持久比较怀旧,注重未来更加正式、注重等级
美国个人主义较易改变注重眼前不够正式、注重平等
  1. 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简要分析中美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4分)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

37

(1)划法上的相同点:打破原来的格局(“犬牙交错”)

效果上:利于国家的稳定

主观目的:希腊是为了打击血缘贵族的特权,消除民主政治的障碍(为民主政治进一步开辟道路);元朝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地方割据。

希腊能够实行三一制、直接民主制的根本条件:小国寡民。(10分)

(2)(14分)

阶段背景内容(表现)影响、评价
战后到60年代末二战结束,美苏战时同盟破裂,由于美国实力的膨胀,加之意识形态和利益的冲突。美国这一阶段的全球战略明显处于进攻态势:发起冷战、局部热战、构建对苏对华包围圈。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20世纪七十年代由于美国遭遇经济危机,加之越南战争中的被动,以及西欧自主意识的增强。美国全球战略被迫收缩:美苏对抗中更多强调和平、对话,同时,调整对华政策。美国较之战后初期国际影响力大大降低,世界局势也相对缓和。
20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美国经济形势的好转,加之苏联出兵阿富汗造成的的被动。全球战略再次呈现进攻态势。启动星球大战计划。把苏联逼进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来随着苏东内部矛盾的激化和最终剧变,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全球战略开始着眼于建立美国领导下的单极世界。除推动北约东扩挤压俄罗斯外,频繁对外用兵(入侵伊拉克、轰炸南联盟)干涉他国内政,同时,逐步将全球战略重点转向亚洲遏制中国。加剧了地区紧张,也遭遇了中国、西欧等多种力量的抵制。
总结战后美国全球战略演变实质是以不同的策略来应对国际形势和各国力量对比的变化,通过不同的外交手段,消除其称霸道路上的阻碍,从而实现其独霸世界的野心。

(3)(8分)

同: 苏联和英国在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将农村和城市、农民和市民对立起来,依靠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2分)

异:英国通过圈地运动主要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苏联农业集体化主要为工业化提供资金。英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苏联的生产力受到破坏。(6分)

41.(6分)

(1)积极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力发展科技;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工业和第三产业;

延长产业链, 实现产品结构升级,增强经济效益;

政府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

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工人再就业,提供就业机会;

依法治理大气污染,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城市环境等……(6分)

(2)变化:19世纪,美国的对外贸易主要是农产品;到19世纪晚期,美国的对外贸易由主要是工业产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20世纪初美国在发达国家设立跨国公司。(6分)

原因:工业革命增强了美国的工业实力,垄断组织的出现促进美国建立跨国公司(或世界市场不断发展促进美国建立跨国公司。)(4分)

(3)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中美文化差异是由两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国情不同决定的。(2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中美文化差异会对两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生理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2分)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