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历史

安徽省舒城一中2018届高三寒假模拟(四)历史

安徽省舒城一中2018届高三寒假模拟(四)历史舒城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文综寒假模拟(历史部分) (四)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 分)

24、“封建之天下分而简,简可治之以密;郡县之天下合而繁;繁必御之以简。”材料意在说明( )

A.郡县制度有利于克服分封制的弊端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应主辅结合

C.官僚政治代替血缘政治是历史进步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25. 北宋大文豪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佃农)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即佃农)散而田荒,日后之失必倍于今故也。”上述言论反映北宋 ( )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有所减轻

C.租佃关系开始出现D.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

26、理学被认为是对汉唐儒学的一种反动,北宋时受到外界强烈的抨击,以至于程颐被朝廷禁止授徒讲学。理学“反动”表现为( )

A.用“天理”来阐释儒家思想B.过分束缚思想压制人性

C.强调伦理道德忽视君权D.利用佛道宗教抑制儒教

27. 宋、元以来,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代表。而到了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这种现象表明 ( )

A.古代文学世俗化趋势加强B.民间故事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求

C.民间文学提升了道教的政治地位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28. “招商局开其端,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虽其中亦有成与不成之分,然其一变从前狭隘之规则”。由此可见该局的兴办 ( )

A.推动民间兴起办厂高潮B.带动中国股份制公司的普及

C.冲击了传统企业经营模式D.迅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壮大

29. 1935 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 ( )

A.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B.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

C.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D.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

30、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1949 -1980年中国钢产量情况(资料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年鉴》,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

安徽省舒城一中2018届高三寒假模拟(四)历史

A.“一五”计划时期中国钢铁生产开始艰难起步

B.人民公社化运动直接促成了钢产量第一个高潮出现

C.1960 年国民经济比例调整导致钢铁产量回落

D.“文革”内乱导致钢产量急剧下降

31. 1954 年教育部规定:“高中从一年级起授俄语:个别地区缺少俄语师资的可授英语;二、三年级原授英语的,可继续授英语,如有俄语师资而学生又愿意改授俄语并对英语教师能作妥善安置者,可改授俄语”。这种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

A.从语言上构建意识形态B.为一五计划做人才储备

C.确保苏联对华的主导性D.促进外语教学的多元化

32. 罗马法规定买卖时,由司秤人持秤,买受人一手持标的物或其象征物,一手持铜块说,“依照罗马法律,此物应归我所有,我是以此铜块和秤买来的”。说毕,以铜块击秤,随即交给出卖人,买卖就告成立,买受人立即取得所有权。材料表明,罗马法的特征是 ( )

A.保护私有财产B.最早的成文法

C.注重形式规则D.保护贵族利益

33. 18 至19 世纪,欧美作家笔下“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的朋友”等,“他们谋求一种隐喻以把好的纯朴的自然状态与(假设的) 邪恶的人类行动和科学工业世界的败落及世界观相对比。”这些作品主要表达 ( )

A.对科学发展的期盼B.对理性社会的追求

C.对自然风光的向往D.对西方文明的忧虑

34、引力波也被称为 “时空的涟漪”,是指时空弯曲中的涟漪,通过波的形式从辐射源向外传播并传输能量。成功预言了引力波存在的科学理论还 ( )

A.准确预见了海王星的存在B.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进程

C.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规律D.拓展了对宏观世界的认识

35、“资本流遍世界,利润流向西方”是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一种现象,它揭示了( )

A.发达国家控制世界贸易的现实B.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必然趋势

C.区域集团化发展下的必然结果D.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本质问题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具有丰富的环保思想。我们的先人很早就认识到:“略不掩群,不取麋夭;不竭泽而渣,不焚林而猎。”《荀子•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并主张“制天命而用之”。汉代淮南王刘安指出:“教民养育六畜,以时种树,务修田畴,滋植桑麻。”在环保的措施上,商鞅变法规定“弃灰于道者被刑”,甚至“断其手”。秦汉以后,山林川泽归少府管理,具体分管的有林官、湖官、陂官、苑官和畴官等。宋太祖下“禁捕诏”,宋真宗下“禁捕山鹧诏”。明清时期,宗族制定族规,进一步强化了环境保护措施。

——摘編自张涛《中国古代的环境思想与实践》

材料二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煤得到广泛使用,煤燃烧时释放的滚滚浓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工生革命特色。紡织业的发展带动了化学工业的发展。人们不久就发明了将氯转化为漂白剂的技术。钢铁业的发展,导致英国砍伐大量的树木,随着工业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密集,排水沟设施不全,各种疾病困扰着人们。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1831年成立了中央卫生调查委员会,倾听社会声音。在各地设立卫生医官,负责治理地方环境。184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河道法令》《公共卫生法》,不久又颁布了《工人阶级住房法》,改造贫民窟,改善人们居住环境。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明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环保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环保思想实践的历史背景。(9分)

(2)根据材料,指出导致英国环境恶化的原因,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与近代英国环境保护实践的异同。(16分)

41.(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不同学者对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发展有不同的理解《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美)塞缪尔•亨廷顿著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美)塞缪尔·亨廷顿著
前言
第一部分 一个多文明的世界
第一章 世界政治的新时代
第二章 历史上的文明和今天的文明
第三章 普世文明、现代化与西方化
第二部分 变动中的各文明力量对比
第四章 西方的衰落:权力、文化和本土化
第五章 经济、人口和挑战者的文明
第三部分 正在形成的文明秩序
第六章 全球政治的文化重构
第七章 核心国家、同心圆和文明秩序
第四部分 文明的冲突
第八章 西方和非西方:文明间的问题
第九章 多文明的全球政治
第十章 从过渡战争到断层线战争
第十一章 断层线战争的动力
第五部分 文明的未来
第十二章 西方、各种文明和全球文明

安徽省舒城一中2018届高三寒假模拟(四)历史

上述两表为冷战前后世界格局的不同认知。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阐述明确,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4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明朝对漕政管理极为重视,建立了从朝廷到州县的管理机构,“行漕法规”也得到健全和完善,产生了支运、兑运和直达制度。明永乐十三年(1416年)以前,漕运由粮长和里长等民役完成。会通河重修之后,漕粮远距离运抵北京,“民解”难以完成,于是明朝采用了支运法,由民户和军队相结合运粮。规定各地农户将税粮就近运到运河沿岸的淮安、徐州、临清、德州等粮仓,再南编定的官军分段沿河接运到通州。明宣德年问,因民役运粮耽误农时,同时军队运粮又多空舟往返。宣德五年(1431年),又推行了兑运法。即规定各地农户将税粮各自运到所在的州县府,兑交给那里驻守卫所军队,由军队再沿运河一直运到通州。兑运法的实施,使官运的路程南移,民运的路程相应缩短。明成化七年(1472年),又进一步推行直达法,规定由负责漕运的官军直到河南漕粮府州县码头领兑,直接运到通州,即由运军赴江南、南京附近的水次交兑,农民不必亲自赴淮、徐等仓交纳但军运路程延长农民需要付给运军的加耗运费亦有相应增加。从此漕运由民运转变为军运,官军运粮则成了南粮北运的主力。纵观明代漕运制度的演变,民运部分日益减少,而军运漕粮占主导地位,并最终取代了民运。

———整编自百度《试述明代漕运制度的变革》

(1)概括指出明代漕运改革的特点。(9分)

(2)概括明代漕运改革的历史作用。(6分)

45.(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后期,一些科学家相继论证了核裂变的相关理论,如德国科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发表了铀原子核裂变现象的论文,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和惠勒从理论上阐述了核裂变反应过程。匈牙利物理学家齐拉德•莱奧考虑到,一旦法西斯德国掌握原子弹技术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经他和另几位从欧洲移居美国的科学家推动,1939 年由爱因斯坦写信给美国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1941年美国开始实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1945年,杜鲁门在国会演说,提出“引导和鼓励把原子能及未来的一切科学知识用于和平的和合乎人道精神的目的”。但杜鲁门又明确提出,成为一个军事大国是充当世界领袖的基本条件,因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是它的军事实力。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期间,杜鲁门曾试探斯大林:“美国已经拥有了一种威力巨大的新炸弹。”斯大林表面上反应平淡,但之后马上指示加紧推进原子弹的研制工作。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而在1948年,美国储存的原子弹已经由13枚增加到50枚,极大地保持着对苏优势。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1945--199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原子弹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子弹研制成功带来的历史影响。(9分)

46.【历史一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大师,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新旧制度交替的时代。1776年他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正式出版,内容极为丰富,涉及了许多方面的经济理论,它所包括的不仅是政治经济学,而且囊括了经济史、经济学说和财政学,震撼了国际学术界,被译成各种文字,在世界各个角落广泛传播。当时一些国家政府,以最快的速度把《国富论》中阐述的原理应用到具体政策中。《国富论》一书充分阐述了经济自由的思想,指出自由竞争是从的本性中引申出来的永恒的自然规律,社会是由个人组成,个人利益的总和就是社会的利益,如果都去追求自由的个人利益,那就最能促进全社会的利益。他提出劳动是社会财富源泉的思想,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的理论,这在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学说为正在成长的工业资产阶级提供有力的理论武器。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学说影响几代人的成长。英国政治经济学家马里奥特说:“也许没有任何一部当代的著作像《国富论》那样对科学经济思想和行政管理体制产生过如此深远的影响,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亚当。斯密的这部著作所生产的影响将会持续下去。”

——摘编自王岳川《一生的图书计划》

(1)指出亚当•斯密《国富论》出版的历史背景。(6分)

(2)说明亚当•斯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9分)

历史(四)参考答案

242526272829303132333435
BDAACCCACDDD

40.(1)思想内容:合理利用大自然,不过度索取;顺应自然规律;利用宗法力量。(6分)

历史背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君主专制加强;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政府贯彻重农抑商政策;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不断巩固。(3 分,答出三点即可)

(2)原因:煤碳的大量使用及化工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助推了砍伐树木的现象;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设施及管理不健全。(6 分,答出三点即可)

相同:利用法律加强管理,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专门设置管理环境的人员。(4分)

不同:古代中国以服务农业发展为口的,带有浓厚的“农本”色彩;近代英国以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为口的,具有强烈的“工业化”特征。古代中国完全由政府专制;近代英国除由政府主导外,还听取社会人员的建议。(6 分,答出一点不同即可)

41.示例一:

论题:二者认为影响世界格局变迁的主要因素不同。前者认为当今世界秩序的构建要立足于不同文明间的包容、并存和发展,后者将国际格局的变迁归结为大国或较大中心势力的力量对比的变化。(2分)

阐述:①从观察世界历史发展的视角分析。前者以文明史观来观察冷战前后的世界局势,后者则以整体史观(或革命史观)来看待20 世纪以来世界局势的发展,②文明势力的主体不同:前者强调多文明的时代,看重西方文明的普世性,近代化的引领作用,把西方化视为现代化,是典型的西方文明中心论。后者强调20世纪初美苏之间意识形志与社会制度的对立。突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③变动中的文明力量的对比观察:前者敏锐发现了西方文明的衰落,而后者却把进步文明与野蛮文明的斗争表现出来。④文明的秩序与冲突:前者强调西方与非西方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国家利益。后者解释了美苏以外,第三世界崛起。⑤文明的未来与前景:前者从全球化视角看西方文明外各种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后者则是注重多极化趋势,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大国的角逐。(8分)

结论:立场角度不同,观察文明发展的趋势也有差异。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复杂性,近代化程度不同,历史走向也有差异。不同的认知观反映出不同学者观察历史视角的差异。(2分)

示例二:

论题: 前者“现代化与西方化”“西方的衰落”“西方和非西方”等目录说明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是以西方为中心的。后者的插图强调“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比,并重点介绍了反法西斯战争,冷战争霸体现出其是以革命史观为视角来观察历史的。(2分)

阐述:①从著作人国别身份角度分析。前者的作者为美国学者,后者的作者来自于现代中国。②前者观察视角明显是基于近代以来西方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贡献和影响而形成的,后者立足于西方之间的分裂与对立。③前者是西方中心论。后者观察视角明显摆脱了西方中心论。④前者是全球化与文明史,后者以革命史观来看待20世纪以来世界局势的发展。⑤前者发现了西方的衰落。后者注重多极化趋势,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大国的角逐。(8分)

结论:观察历史的视角不同,凸显文明发展趋势的差异。观察历史视角差异反映出社会政治环境对人们认识的影响。(2分)(示例只作解题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44.(1)特点: 政府重视,“行漕法规”也得到健全和完善;漕运专业化,由熟悉水情的漕军就近兑运;产生了支运、兑运和直达制度,制度渐趋完备;与理财安民紧密联系的;多次改革,组织管理逐渐完善; 民运减少,军运占主导地位并最终取代了民运。(9分,任意点即可)

(2)作用:南粮北运保障了京师和北方军民的粮食供应,有利于国家稳定;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驰;漕运的畅通,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兑运法的实施保证了农时,促进经济发展但增加了人民负担。(6分,任意点即可)

45.(1)原因:自然科学的发展;法西斯德国研制原子弹的威胁;法西斯实施种族灭绝和文化专制政策,欧洲大批科学家移居美国。(6分)

(2)影响:原子弹投放日本,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增强了美国的军事力量,成为其推行霸权的工具;推动了美苏的军备竞赛,严重影响了世界和平;为二战后和平利用核能奠定了基础。(9分)

46.(1)背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工业革命开始; 启蒙思想传播。(6分)

(2)贡献:倡导经济自由思想,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提出劳动创造价值,完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成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来源之一,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理论(9分)

欢迎访问“”——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