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历史

广东省梅州市2015届高三总复习质检试卷历史试卷

广东省梅州市高三总复习质检试卷(20153)

文综历史试题

2015.3

一、选择题

12.傅乐成的《中国通史》中说:在此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促使此处“中国”概念变化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国家实际上仍然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此时实际上中国仍然是分裂的,故A项错误;郡县制的实行,中国有了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故B项正确;郡国并行制的实行与以上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行省制的实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此时国家已经有了具体的范围和实际组织,故D项错误。

【答案】B

13.明代陈献章在学术上“舍彼之繁,求吾之约”,追求“自然,自得”,被誉为“真儒复出”。其主要针对的是(  )

A.道教思想 B.佛教思想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考点】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解析】道教思想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佛教思想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即由繁入简,故C项正确;陆王心学主张“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即由简入繁,故D项错误。

【答案】C

14.太原王氏是明清著名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后大兴土木,其王家大院被誉为“中国民间故宫”。这一现象(  )

A.妨碍了君主专制的加强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C.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晋商)

【解析】晋商的出现和发展对于君主专制的加强没有直接的阻碍作用,故A项错误;影响手工业品市场扩大的是中国的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故B项错误;晋商发财后大兴土木,资金没有用来扩大再生产,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故C项正确;晋商的出现和发展会促进农业经济的商品化,但此材料重点在强调晋商发财后大兴土木,故D项错误。

【答案】C

15.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多种观点。丁—平在《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中认为:纵观世界海战史,在一场海战中,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是极为罕见的。这有力地驳斥了(  )

A.“清政府昏庸腐败”的观点B.“李鸿章避战求和”的观点

C.“中国战略战术落后”的观点D.“北洋海军腐朽无能”的观点

【考点】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海军舰队并不能代表清政府,故A项错误;海军舰队战死和殉国官员多并不能说明李鸿章不避战求和,故B项错误;殉国官员多并不能说明战略战术落后,故C项错误;海军舰队官员的殉国等行为可以说明北洋海军并不是腐朽无能的,如果是腐朽无能,贪生怕死,那么他们怎么会殉国呢,故D项正确。

【答案】D

16.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战争时期中国取得“历史的进步”是(  )

A.中国人民革命力量壮大,国际地位提高

B.中国国民党“围剿”共产党的计划破产

C.中华民族觉醒,奋起直追世界强国

D.中国赢得民族独立,社会性质改变

【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解析】中国人民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对于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故A项正确;恩格斯的出发点应该是世界上,国共之间的冲突是国内的,故B项错误;中华民族觉醒,奋起直追世界强国应该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故C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赢得了民族独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基本结束,故D项错误。

【答案】A

17.某学习小组开展关于“现代中国服饰”的研究性学习,根据“一定时期的服饰反映当时的经济和政治状况”的研究方法,下列各项服饰现象可以直接推断出其结论的是(  )

选项现象结论
A建国初期,带有俄国风情的“布拉吉”广受青年女性的欢迎是照搬苏联模式的体现
B十年探索时期,衣着朴素,凭布票购买衣料经济相对落后,物资比较匮乏
C文革时期,绿色成为流行色大跃进对环境的破坏使人们绿色环保意识增强
D改革开放后,服饰多样,颜色多彩开创了外交的新局面

【考点】现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服饰变革当时经济落后,物资匮乏,故B项正确;文革时期,绿色成为流行色主要是绿军装的缘故,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后,服饰多样,颜色多彩是经济发展的体现,与开创外交新局面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

18.费正清的《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提到:“1978年所不同的是:【解析】建国初期,带有俄国风情的“布拉吉”受到青年女性的欢迎,说明了当时中苏关系友好,照搬苏联模式主要体现在计划经济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等方面,故A项错误;衣着朴素,凭票购买体现了邓现在要走的是一条既要扶持首创精神,又要重建党和政府的新路子。”“重建党和政府”的措施包括(  )

①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平反“文革”时期的冤假错案④健全和完善民主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是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建设的措施,故①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属于材料里体现的“扶持首创精神”,故②错误;平反文革时期的冤假错案是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建设措施,故③正确;健全和完善民主制度是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建设措施,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19.钱学森指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以下有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是(  )

A.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B.实施“211工程”计划

C.大学招收“工农兵学员”D.提出“双百’方针

【考点】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211工程”计划)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钱学森的论述针对的是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针对基础教育的,故A项错误;实施211工程是针对高等教育,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故B项正确;文革时期,招收“工农兵学员”,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与此题背景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

20.西方俗语“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到了罗马就像罗马人那样做),中文一般译为“入乡随俗”。从这一俗语的最初来源看,“随俗”可能是(  )

A.信奉君权至上B.尊重各国风俗

C.维护民主制度D.遵守法律制度

【考点】罗马法

【解析】材料讲述的是罗马的一句话,“信奉君权至上”和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尊重各国风俗和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维护民主制度和古罗马无关,故C项错误;古罗马以法律维护统治而闻名世界,罗马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D项正确。

【答案】D

21.美国《独立宣言》宣称:“任何政府的正当权利,均由人民同意而产生”;法国大革命初期,各地人民组织自治政府,政权落入国民议会手中。以上史实体现的政治主张是(  )

A.主权在民 B.分权制衡 C.民主共和 D.社会契约

【考点】《独立宣言》;《人权宣言》

【解析】“任何政府的正当权利,均由人民同意而产生”、法国大革命初期,各地人民组织自治政府,政权落入过敏议会手中,两则材料均体现了人民主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分权制衡的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仅仅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但是没体现出民主共和,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契约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A

22.西方历史学家指出:“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人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  )

A.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B.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考点】经典力学

【解析】材料讲述的是“17世纪后半叶,改变西方的科学、思维模式和闻名的所有工具”,牛顿的经典力学符合这个时间和作用,故A项正确;瓦特改良蒸汽机是在1785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达尔文的进化论是1859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20世纪初,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23.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冷战结束后仍存在的“伤痕”是(  )

A.德国的分裂状态B.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

C.911事件D.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朝鲜分裂;两极格局的瓦解

【解析】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结束分裂状态,故A项错误;朝鲜半岛一直处于分裂状态,故B项正确;911事件是两极格局结束后的世界形势的一个表现,与此题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华沙条约组织1991年解体,故D项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38.(26分)人们对历史的记录和解释通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上认为袁世凯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把他贴上了“窃国者”的标签,但吏学界有新观点认为袁世凯对于辛亥革命是做出重大贡献的,辛亥革命可以说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据高全喜《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材料二 “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是经常用来标识五四运动性质及特点的重要概念。(注:此处五四运动是广义概念,包括1915至1923年阃的新文化运动、学生运动等。)

——李少兵《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五四运动的定性及其历史解读》

材料三 1919年苏俄人民委员会决定实行一种特殊的粮食制度。我国史学界以往译为“余粮收集制”。近年一些史学研究者指出这个译名是错误的,按俄文本义,应译为“粮食摊派制”,其基本内容是:由中央粮食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包括红军)的需要确定年度征粮总额后,依次摊派至产粮省、县、乡、村,直到每个农户。地方上用半军事化方式,按国家规定的价格强制征购农民粮食。

——据赵旭黎《错译的“余粮收集制”与国内吏学界对苏联吏的误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为什么可以说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若不认同作者这一新观点,你会运用哪些史实进行反驳?(8分)

(2)材料二用来标识广义五四运动的三个概念中,其中一个明显与史实不符。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特殊粮食制度”的两种译名的主要差别是什么?并说明该制度对苏俄的影响。(8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指出影响人们对历史记录和解释的因素有哪些?(4分)

【考点】(1)辛亥革命;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光荣革命”

(2)文艺复兴;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4)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历史记录和历史解释)

【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首先由光荣革命的含义得出是不流血的革命,将英国光荣革命的含义与辛亥革命的类似点比较;第二小问反驳,从辛亥革命“流血”,没有完成政权的和平过渡等角度来回答。

(2)第一小问判断,五四运动具有爱国性质和启蒙性质,但是和“文艺复兴”无关;第二小问理由,从文艺复兴和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对待新文化的区别来回答。

(3)第一小问差别,根据材料三所给的“粮食摊派制”一词的概念出发,将其与所学知识的“余粮收集制”一概念来区分,可以从两者的征收范围和征收强度等角度来回答;第二小问影响,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该政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4)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阶级立场、时代局限性、史料的选择运用、研究的方法角度和史学素养等。

【答案】(1)原因:“光荣革命”是英国通过一场不流血的政变推翻复辟王朝统治;辛亥革命时袁世凯逼迫清帝和平退位,避免了流血冲突推翻君主专制统治。(4分)

反驳:辛亥革命期间武昌起义和各省独立过程中爆发的武装斗争可以说明这是流血革命;清帝退位前袁世凯已掌握军政大权;革命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未真正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英国光荣革命后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制。(任二点,4分)

(2)判断:文艺复兴。(2分)

理由:文艺复兴借助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古典文化),而广义五四运动是彻底批判中国传统文化;文艺复兴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而广义五四运动除了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还传播了马克思主义。(4分)

(3)差别:征收的范围不同:“余粮收集制”指征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以外的全部余粮,而“粮食摊派制”的征集农民的全部粮食;征收的强制程度不同:“粮食摊派制”比“余粮收集制”更体现了征收的强制性。(任一点,4分)

影响:保证了苏维埃政权和红军对粮食的需求,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强制征购粮食引发了苏俄的经济和政治危机。(4分)。

(4)因素:阶级立场或意识形态;时代的局限性;史料的选择运用;研究的方法角度;史学素养(或所掌握的知识)等。(任二点,4分。其他答案如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9.(26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时代变迁,英国经济政策不断变化,同时也在深刻影响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向题。

材料一 重商主义学派是现代早期经济学的主导学派,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瓦解于18世纪下半叶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兴盛时期,……主张国内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

——张学博《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及启示》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发生最早,其特点是始终自发和分散地进行……然而这也有其自身的好处:自由自在地进行工业革命,不受国家干预,更有利于散在民间的大量资本的利用,从而在整体上仍然构成一场规模宏大的经济革命。

——谭天宇《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与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三 1979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一个国家,如果它的经济和政治生活被国有化,被政府控制或统治的话,是不可能繁荣兴旺的。”

——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欧洲重商主义学派兴盛的原因。并运用相关史实说明这一时期英国采取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具体表现及影响。(1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撒切尔夫人的经济主张及其提出背景。从撒切尔夫人的观点如何理解同一时期中国经济改革的必要性?(8分)

【考点】(1)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重商主义

(2)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自由主义);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鸦片战争;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英国撒切尔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从16、17世纪欧洲的时代背景来回答;第二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一所给重商主义的定义及所学知识16、17世纪英国关于经济方面的表现来回答;第三小问影响,从这些政策对于英国、殖民地和世界的影响角度回答,从积极的和消极的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可以明显的看出变化是由重商主义到自由放任政策的转变;第二小问影响,理解题干设问表述的含义,实际上就是这种自由放任政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即侵略中国,从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影响角度回答。

(3)第一小问主张,根据材料三可以归纳出撒切尔夫人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第二小问背景,根据70年代的时代背景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所引起的社会问题角度回答;第三小问理解,从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的角度回答此问题。

【答案】(1)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或商品经济)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对外殖民扩张;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专制王权的加强。(任二点,4分)

表现:建立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贸易公司;颁布《航海条例》。(4分)

影响:加快了殖民扩张掠夺步伐;加剧了殖民争夺;为英国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了破坏和灾难;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任二点,4分)

(2)变化:由重商主义变为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自由放任”政策)。(2分)

影响:为推行自由贸易,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任二点,4分)

(3)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分)

背景:(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危机;“福利国家”的弊端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4分)

理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或单一的公有制)压抑了生产积极性,不利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分)

广东省梅州市高三总复习质检试卷(20153)

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答案BCCDABCBDAAB

38.(26分)

(1)原因:“光荣革命”是英国通过一场不流血的政变推翻复辟王朝统治;辛亥革命时袁世凯逼迫清帝和平退位,避免了流血冲突推翻君主专制统治。(4分)

反驳:辛亥革命期间武昌起义和各省独立过程中爆发的武装斗争可以说明这是流血革命;清帝退位前袁世凯已掌握军政大权;革命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未真正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英国光荣革命后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制。(任二点,4分)

(2)判断:文艺复兴。(2分)

理由:文艺复兴借助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古典文化),而广义五四运动是彻底批判中国传统文化;文艺复兴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而广义五四运动除了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还传播了马克思主义。(4分)

(3)差别:征收的范围不同:“余粮收集制”指征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以外的全部余粮,而“粮食摊派制”的征集农民的全部粮食;征收的强制程度不同:“粮食摊派制”比“余粮收集制”更体现了征收的强制性。(任一点,4分)

影响:保证了苏维埃政权和红军对粮食的需求,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强制征购粮食引发了苏俄的经济和政治危机。(4分)。

(4)因素:阶级立场或意识形态;时代的局限性;史料的选择运用;研究的方法角度;史学素养(或所掌握的知识)等。(任二点,4分。其他答案如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9.(26分)

(1)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或商品经济)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对外殖民扩张;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专制王权的加强。(任二点,4分)

表现:建立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贸易公司;颁布《航海条例》。(4分)

影响:加快了殖民扩张掠夺步伐;加剧了殖民争夺;为英国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了破坏和灾难;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任二点,4分)

(2)变化:由重商主义变为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自由放任”政策)。(2分)

影响:为推行自由贸易,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任二点,4分)

(3)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分)

背景:(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危机;“福利国家”的弊端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4分)

必要性: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或单一的公有制)压抑了生产积极性,不利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分)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