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历史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5届三模历史试卷

历 史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科目、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问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无效。
  4. 考试结束后,考生需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曰:“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由此可知,两者都
    A.体现了蔑视天地的无畏精神B.认为自然存在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认为自然是可以被人认识的D.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2.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代表中央以监察各州,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改为州牧,州牧集所在州行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由此可见东汉末年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加强B.刺史监察地方的职能被弱化
    C.君主监察百官的制度被强化D.皇权专制遭遇前所未有挑战
    3.南朝人王情称:“次仲(人名)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模楷。”由此可知王情认为
    A.次仲是隶书的创立者B.次仲尝试创立草书
    C.古代的书是用楷体写的D.字体演变具有继承性
    4.《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六年七月敕:如闻十六宅置宫市以来,成弊既久,须有改移。自今以后,所出市一物以上,并依三宫直市,不得令损刻百姓。”这说明唐代
    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B.政府加强市场管理
    C.着手打破坊市界限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5.宋初“衣服递有等级,不敢略相陵躐”,从《清明上河图》看,上层人物多穿齐整的袍衫,长可掩足;平民大众则捋袖敞襟,系带裹腿,以便活动。但在南宋,已是“衣服之章,上下混淆”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阶级的日益腐朽B.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C.社会风尚的开明开放D.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
    6.“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
    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
    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
    7.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8.苏格拉底曾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苏格拉底这些话的主要政治意图是
    A.提倡妇女参政B.主张人民主权
    C.反对轮番而治D.重建道德价值观
    9. 1689年的《权利法案》被誉为“议会对国王斗争的重大胜利”。这主要是因为
    A.国王“统而不治”,处于虚位B.议会取得立法、财政权等权力
    C.议会权力超过王权,至高无上D.议会必须定期召开成为政治惯例

    10.1785年美国首任驻英大使亚当斯赴任时,英国外交官讽刺挖苦:“怎么只有你一个人来到伦敦?应该有十三位大使才对呀!”这位外交官针对的是
    A.美国邦联制松散无力B.十三块殖民地都有大使
    C.美国没有统一的中央政权D.英国尚未承认北美独立
    11. 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首先宣布废除封建贵族制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由此岸到彼岸,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平等的舞台。这种制度变革
    A.为下层民众社会革命树立了榜样 B.促成国家权力转移到议会
    C.利于欧洲政党政治的普遍形成 D.推动了工业经济社会的到来

    12.如下图所示,19世纪英国与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百万镑)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从这幅图表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5届三模历史试卷
    A.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B.美国通过签订关贸总协定掌握贸易霸权

    C.英国并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获得利益  
    D.美国凭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外贸领域反超英国
    13.《全球通史》中写到“他们并不把自己仅仅看作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作是人类的成员。他们试图从全球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并试图发现与牛顿发现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普遍适用的法则。”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A.人文主义者  B.马丁路德和加尔文
    C.启蒙思想家             D.爱因斯坦和普朗克
    14. 19世纪初期英国诗人约翰·济慈写道:“除了心灵情感的神圣性和想象力外,一切都不可靠。啊!来到这个世上首先是为了感情而非思想。”与其理念最接近的作家是
    1. 拜伦B. 巴尔扎克C.托尔斯泰D.鲁迅

15.对联的内涵往往带有对时事的绝妙讽刺。近代史上的某次谈判中,伊藤博文出上联相难:“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李鸿章对曰:“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这里“帝王度量”是指

A.开埠通商     B.协定关税    C.允许驻军    D.割地赔款

16.张裕葡萄酒历史悠久。下表是“百年张裕”在1892—1917年间的部分发展大事。据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1892年张弼士创立张裕酿酒公司,开创了中国工业化生产葡萄酒之先河
1912年孙中山到张裕参观,并提赠“品重醴泉”四字
1915年在北京政府组织下,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张裕的四种酒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

A. 在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的背景下创立

B. 孙中山将其作为实业建设的重点促进其发展
C. 北洋政府的鼓励扶植政策使其产品享誉世界

D. 酿酒业成为这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

17.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镇压太平天国的李鸿章、曾国藩等发起了洋务运动。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       B.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
C.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       D.两个政权都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18.列宁要求无产阶级有这样的胆识:“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用资本家拣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我们没有别的砖头,我们就是要用这些砖头,要迫使资产阶级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为此所采取的措施是

A.将无产阶级专政写进党纲B.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C.推行新经济政策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

19.这张摄于1993年的照片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揭示了非洲依然存在的状况。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一直为改变这种状况而努力。这种努力是

A.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C.倡导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

D.建立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20.经济学家康德拉捷夫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周期为50年左右的景气与萧条交替的长期波动。在每一个周期,都会出现一个或几个新兴的经济强国,利用当时出现的种种机遇,充当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1945年前后,美国充当“增长极”的措施不包括

A.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加强美国在世界金融的支配地位

B.推行马歇尔计划,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C.参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拓展了美国的海外市场

D.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主导区域经济

21.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

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

22.据国家统计局《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显示,从1952年到1957年,农业产值增长了12.8%,工业产值增长为128.6%。在全部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值约占50%左右,农副产品和用农业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应量中约占90%左右,在出口总额中约占75%左右。上述材料反映了

A.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工业化B.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

C.土地革命取得了一定成效D.外贸出口额大幅度增长

23.“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体现此“隆中三策”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B.十—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

24.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封读者来信,题为 “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当稳定”。《人民日报》为这封来信所加的“编者按”明确指出,当时已经出现“ ‘三级所有’,‘包田到组’的地方”,应当“坚决纠正”。这反映出
A.十一届三中全会制订的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反复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尝试遭到质疑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合国情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25.有史家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领袖的性格:丘吉尔“有想象力但不稳定”,罗斯福“天真而喜欢喊口号”,他们并不比“往往情绪失常而暴怒”的希特勒更明智。对于这种说法,以下理解最适当的是

A.这位史家对历史事实的客观陈述有一定的历史依据

B.这个说法只是这位史家的带个人主观性色彩的看法

C.可见因当时各国领导人不明智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D.这是史家从特定角度评论历史人物的结果可作参考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题~第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9题~第3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26.(11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到隋唐,均田制绵延了 300 多年,保留了大量的国有小农,但这一制度到唐中叶已经崩溃。宋代不立田制,国家不再干涉土地财产关系的变化,结果是租佃关系盛行,成为主导的土地经营形式。宋代佃户人身自由,法律上也和主人有基本的平等地位……地租形式主要是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整个产量的多少而波动,所以地主还对土地的经营加以干预。而定额租则佃农可完全自主经营……有人估计,宋代的亩产量比唐代要提高1.5 倍。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鱼鳞图册始行於洪武二十年。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 先是,诏天下编黄册,以户为主,详具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之数为四柱式。而鱼鳞图册以土田为主,诸原坂、坟衍、下湿、沃瘠、沙卤之别毕具。鱼鳞册为经,土田之讼质焉。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据史载:“ ( 明末清初)吾邑地产木棉,行于浙西诸郡,纺绩成布,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以济。” “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织者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田家收获,输官偿外,未卒岁,室庐已空矣。其衣食全恃此。” 故一旦商贩阻塞,棉花和棉布滞销,农民经济的运转就会出现危机。

——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到宋朝农民身份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代黄册、鱼鳞图册的历史作用;并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农业经济的主要特征。(6分)

27.(1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1937年)9 月 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一役”后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开展的主要爱国活动。(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7分)

28.(14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摘于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语录 

材料二 自中外通商以来,彼族动肆横逆,我民日受欺凌,凡有血气孰不欲结发厉戈,求与彼决一战哉……彼之谋我噬膏血非噬皮毛,攻资财而不攻兵阵,方且以联盟为阴谋,借和约为刀刃,迨至精华销竭,已成枯腊,则举之如发蒙耳。故兵之并吞,祸人易觉,商之掊克,敝国无形。我之商务一日不兴,则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纵令猛将如云,舟师林立,而彼族谈笑而来,鼓舞而去,称心餍欲,孰得而谁何之哉?吾故得以一言断之曰:习兵战,不如习商战。 

——郑观应《商战》上,《盛世危言》卷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对传统市场经济模式的创新。(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早期维新派的愿望。(2分)简要回答在近现代史上中国两次加入世界市场的方式并分析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8分)         

请考生在第29、30、31、32、33五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2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

材料一  定于乾隆年间的《大清律例》共1485条,继任者虽有增加,未有实质变化。1902年,清廷按照与列强交涉情形,参照各国法律,细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设修订法律馆,延聘东西各国精通法律博士、律师,更派大臣充实修订法律馆人员,译出一些法典,修改、制定了几部法典和一些单行法规,删除了旧例344条,废除了许多酷刑和缘坐。1903年准令成立商部,订立商律,“力行保商”,保护“出洋商民回华”。1906年改大理寺院“专掌审判”规定各审判衙门分民、刑,行政长官和检察官不得违涉。1909年诏示:三纲五常是数千年相传之国粹,立国之大本,今固不宜墨守故常,致失通变宜民之意。

材料二  1914年,袁世凯颁布了《县知事兼理司法事务暂行条例》,规定“凡未设法院各县之司法事务,委任县知事处理之。”1923年修订,1927年8月12日南京国民政府下令暂准援用。
                 ——摘编于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晚清法律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原因。(7分)
(2)结合材料,简要评价近代中国司法改革的效果。(5分)

30.【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2分)

材料一  1763 年以前,北美的工商业得以顺利发展,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在各殖民地,以市镇为单位,年满21岁的成年男子都可以参加市镇大会,选举市镇行政委员会、其他官员、出席殖民地议会的代表。据学者说,弗吉尼亚人特别“高傲地珍惜自己的自由,忍受不了任何限制,几乎不能容忍任何高高在上的权力的控制,甚至有这种想法他们都受不了”。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上)

材料二  非洲的市民社会是不发达的,部落体制根深蒂固,人们只有部落观念,只听部落长老的,政府和国家没有任何权威。虽然非洲绝大多数国家独立后学习美国的政治体制,实行三权分立,但政治不稳定是独立后非洲国家最大的灾难。独立后的非洲出现了一条新的谚语:“在非洲武装政变随着季节一起到来,有时是武装政变越过季节而来临。”非洲独立后政治上的一个重要副产品就是腐败。
            ——摘编自钱乘旦等编著《世界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分析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得以确立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评论非洲独立后政治体制的选择。(6分)

31.【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分)

诺门罕是位于内蒙呼伦贝尔盟与外蒙之间的一片荒原,旧译“诺门坎”。 1939年5—9月,日本与苏联在这块不毛之地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双方调用了除海军以外的所有兵种和现役装备,最终日本惨败。

材料一 苏军首次实施了空降作战、进攻防御和夜间强光照明战术,采取了电子干扰战和心理战。苏军早就通过谍报网搜集到了日军军事情报,并进行了战前准备,利用哈拉哈河左岸蒙古高台的优势和合理的战略战术,在开阔的平坦地形上有明显优势机械化战法,在诺门罕张网以待。

——摘编自日本军医松本草平回忆录《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等

材料二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按德、日盟约,希特勒一再催促日本对苏开战。当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德国再次催促日本出兵。但日本鉴于诺门坎之战的惨败,不肯进攻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被诺门坎战役改变了。1945年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关东军许多部队一击即溃。

——摘编自何立波《诺门罕之战:关东军为何惨败于苏军》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军赢得诺门罕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6 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诺门罕战争对二战进程的历史影响。(6分)

3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

材料一  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三国志》

材料二  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公平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和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人物来是最大的。例如诸葛亮是应该肯定的人物,但他所凭借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然而诸葛亮却被后人神化,而曹操被后人魔鬼化了,这是不公平的。

——《郭沫若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标准、指导思想(史观)和方法。(6分)

33.【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2分)

徽派建筑艺术是中国古建筑的一大流派,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荡里姚宗族村落遵循着人事活动必须要合于自然规律的生态原则,所以从大的空间格局看,该村村落山水景观是较为和谐自然的,村落布局也是乡民在生产生活中自觉选择的结果。……从传统风水信仰来说,在荡里姚小格局的村落镜像中,左为青龙,右为白虎,该村左边青龙为白洋河,右边白虎为南屏山、十八尖等山峰。

——何根海《村落镜像与神圣砌末——安徽池州荡里姚宗族傩神会的文化生态考察》

材料二 徽州古村落在选址布局上受着风水观念的强烈制约。“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是他们基本的原则;但从风水学角度来看,具有完满的物质条件及合理功能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个理想环境。人类有着自己的希冀、渴求和恐惧,而只有将这些情感,通过在创造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表达出来,才构成一真正的理想环境。

——摘编自余治淮《桃花源里人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荡里姚宗族村落建筑的特点。(6分)

(2)徽州古村落选址布局上的基本原则是“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根据材料二,分析确立这一原则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徽派建筑取得成就的原因。(6分)


历 史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DBDBBCBCBADDC
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ADCBCADDABB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11分)

(1)变化:由国有小农转变为自由佃农。(2 分)

主要原因:生产规模化,生产资料迅速集中;商品经济发展,土地买卖频繁;国家政策变化,均田制崩溃,宋不抑兼并等。(3分)。

(2)作用:一定程度上明确土地所有权,保护农民利益,抑制土地兼并;赋役征收具备确实根据,保证政府的税收。(4 分)

特征:生产区域化和专业化;产品商品化。(2分)

27.(13分)

(1)原因:君主专制造成国民意识淡薄;疆域辽阔且交通不便,民众缺乏民族(国家)认同感;以往遭遇的民族危机不足以唤醒国人。(3分)

活动:宣传维新思想,发动戊戌变法;倡导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业;宣传三民主义,领导民主革命。(3分)

(2)新特点: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同胞团结抗战;形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分)

说 明:促进中华民族觉醒,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激发爱国热情);取得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首次完全胜利.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奠定民主革命胜利的基础,推动民族解放。(3分)

28.(14分)

(1)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和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4分) 

(2)愿望: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或与西方资本主义商战)。(2分) 

方式: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主动对外开放,逐步加入了世界市场。(2分) 

影响:近代被迫开放后,中国开始近代化进程,但主权遭到严重破坏,灾难深重。(2分) 

改革开放后,与其他国家平等互利,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动了现代化的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2分) 

29.(12分)

(1)特点:参照外国法律制定;设立独立的机构;司法独立于行政、检察权;立法鼓励发展经济;废除不合时宜的法规。仍然固守一些传统理念(纲常伦理)。(3分)

原因:民族危机、统治危机;为了维护清政府统治;受西方法制的影响;立宪运动的推动:近代经济的发展(3分)

(2)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下的法律体制,有利于近代中国政治文明的进步;保留了大量的司法传统,改革不彻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缺乏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社会根基,难以树立新型(现代)社会的法律体系。(6分)

30.(12分)

(1)原因:独立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有较大发展;具有一定的民主传统;人民具有比较牢固的民主、自由、平等观念;市民社会的形成。(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评论:非洲独立后照搬美国的政治体制,实行三权分立;(2分)
它不符全非洲实际情况;独立后的非洲,经济落后,市民社会不成熟,部落体制根深蒂固,国家意识淡薄;(2分)政局动荡,政治腐败。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的选择必须结合本国国情。(2分)

31.(12 分)

(1)随着工业化的完成,苏联建立了强大的现代军队和军事力量;苏军在战争准备、战略战术、地形地势上占居优势;中国战场对日军的有力牵制等(6 分,回答 3 点即可)。

(2)对苏联:稳定了苏联远东边境;避免了其后的东西线作战,得以集中力量反击德国的进攻。(2分)

对日本:违背德日盟约,放弃“北进”战略,转而“南下”, 进攻东南亚,进而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2分)

对世界:日本这一方向的转变,最终促使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2分)

32.(12分)

(1)态度:陈寿:尊曹;朱熹:贬曹。(2分)

原因:陈寿:西晋尊曹魏为正统;曹操确有历史功绩。朱熹:曹操窃国,名分不正;有违“三纲五常”。 (4分)

(2)标准:对人民、民族和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2分)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2分)方法:比较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2分)

33.(12分)

(1)特点:山水景观自然和谐;村落布局是乡民在生产生活选择的结果;村落镜像体现传统风水信仰。(6分)

(2)依据:符合风水观念;满足生活需要。(2分)

原因:徽商的崛起;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4分)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