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历史

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长郡中学高考历史一模试卷.doc

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长郡中学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4分)《国语》曾记载:“故有虞氏谛(音帝,祭祀)黄帝而祖颛顼;……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穆天子传》卷二也记载:周穆王“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而丰隆之葬,以诏后世”。这反映了中国早期(  )

A.贵族政治逐步形成B.宗法制度逐渐确立

C.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D.已有民族认同意识

2.(4分)从汉到明清,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等人在道德上名声扫地,但法家思想被后继统治者悄然继承应用。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专制加强对法家思想地位的巩固

B.专制的加强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C.儒家理念与政府专制集权的矛盾

D.儒家思想与专制集权不可调和

3.(4分)宋室南渡之后,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加强了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使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这一文学特色(  )

A.反映宋代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统治

B.推动理学确立官方哲学地位

C.表明文学创作深受传统思想影响

D.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

4.(4分)明代中叶以后,读书人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情况比较寻常,商人在知识分子的文集中大量出现。如王阳明就曾为大商人作墓表,并宣称“古世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对这种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知识分子与商人群体由对立走向合流

B.知识分子与商人都要“正心诚意”

C.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社会观念

D.商人的地位超越了知识分子

5.(4分)《申报》主笔1876年在文章中描述,他数年前就曾提议购买外国织布机器并仿照其技术织洋布,利润与市场一定会很好,但是回应者寥寥;但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與论的广泛支持。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国人市场意识逐渐形成

B.工业文明的优势被广泛认同

C.政府大力鼓励创办实业

D.“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6.(4分)龚自珍和魏源重视时势变易,形成了今文经学历史观,康有为吸收并予以继承。康有为依据“公羊三世说”。将“据乱世”和“升平世”称为小康,而“太平世”则为大同。三者同处于一根朝向未来的时间链上,依次上升。由此可知康有为的历史观(  )

A.深受儒家循环史观影响

B.受到社会进化史观影响

C.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D.包含了天命史观的思想

7.(4分)1941年底,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中国长沙守军顽强坚守,不断挫败日军进攻。在多处给予来犯日军重大打击,最终来犯之敌狼狈逃窜,日寇重新退过新墙河,恢复战前态势。……此次会战为长沙数次会战以来首次全面胜利。中国军队的此次作战(  )

A.全面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守态势

B.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C.提升了国人和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信心

D.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8.(4分)邓小平高度赞赏并肯定了1984年10月20日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是新话”。这里的“新话”主要指中央较好地诠释了(  )

A.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关系

B.市场经济如何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C.独立自主和改革开放如何协调

D.苏联模式和中国特色的关系

9.(4分)有学者认为,罗马人通过法律创造了个人的权利,而让其他个体或集体都尊重这些权利。中世纪以后的所有政治体制在设想和构建的时候都会考虑以人的存在为准绳。该学者意在强调罗马法(  )

A.奉行主权在民的原则B.绘制了西方政体蓝图

C.遵循契约精神的规则D.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

10.(4分)有学者认为,达•芬奇通常被归为文艺复兴时代的人物,但他的想法却不完全与一般认为的文艺复兴特色吻合。这位学者接着引用达•芬奇的话:“那些研究古籍而不研究大自然的人,只是大自然的继子,而不是亲生子,所有好的作者都应以大自然为母亲。”这位学者意在说明达•芬奇(  )

A.善用比拟和譬喻,论述的方法独树一帜

B.主张研究古籍才为首要,探索自然为次

C.强调从大自然学习,不以师法古人为先

D.认为人是万物之灵,表现出独特宇宙观

11.(4分)前苏联电影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和时代烙印,如某一时期涌现出的《斯大林综合症》《1953年寒冷的夏天》《国际女郎》《摇滚式的悲剧》等电影。这些电影主要折射了(  )

A.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B.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

C.勃列日列夫的军备竞赛D.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12.(4分)20世纪80年代以前,台湾地区所依赖的国际贸易结构主要是和甲、乙两国进行三角贸易。20世纪50年代,台湾地区对甲国出口农产品,进口硫酸盐等原料和消费品,由乙国进口援助物资。20世纪70年代,由甲国进口电子原料、零件等的数量大为增加,在台湾地区加工后以乙国为主要市场。在此结构中,台湾地区对甲国贸易逆差,对乙国贸易顺差。甲、乙两国分别是(  )

A.日本、美国B.菲律宾、美国

C.美国、日本D.日本、新加坡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

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定鼎中原之后,继承了明朝的朝贡体制。但是,尽管清朝与明朝的朝贡体制外壳相同,实际内涵却较明代复杂得多。清朝朝贡的贸易性质没有明朝那么强,礼仪和政治关系的意义更重,体现在礼仪制度方面就是清廷制订了“藩国通礼”,包括册封爵位、颁诏、颁赏、遣使会盟、朝贡、宴赏、遣人听事等一整套完整礼仪。然而,由于日本不朝贡,朝鲜心里不服之下的朝贡,均已经导致朝贡体制在东亚的空洞化和功能化。最后,欧洲开始处于与中国的特殊关系状态,双方不再妥协。这表明,清朝的朝贡制度已经发生巨变。

﹣﹣摘编自李扬帆著(中国世界观变迁史论》

材料二:19世纪初,拉丁美洲爆发革命,欧洲的“神圣同盟”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英国也乘机向拉美地区扩张。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在致国会咨文中宣称:美国将不干预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承认并不干涉欧洲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但欧洲任何列强控制或压迫南北美洲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对美国的敌对行为。“门罗宣言”最初并未引起国外足够的重视,但随着美国力量的增强,美国多次调解和解决拉丁美洲国家间的边界纠纷。在西奥多•罗斯福、威尔逊任内,美国经常干涉拉美尤其是加勒比海地区国家的内部事务。

﹣﹣摘编自[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朝贡体制的特点,并分析其弊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门罗宣言”的实质与影响,并比较明朝宗藩关系与“门罗宣言”的异同。

1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整风运动中反复讲过的。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 展。”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以来的相关历史知识,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共1小题,满分15分)

15.(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政自行铸币,货币的地域性十分明显,各诸侯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及制造工艺水平悬殊,计算单位也差异甚大,币制极为混乱。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秦朝严禁私人铸钱。从出土的实物看,秦半两钱分布的地区,西至河西走廊,东到山东、江苏,北达内蒙古,南抵广州市,东北见于辽东半岛,西南伸进大渡河上游。文物中保存很好的秦半两,有直径三、五厘米的,更有三厘米以下的,重量有八克、五克的和五克以下的。在字面上常用的文字是十二铢和八铢。《史记》《汉书》都有关于秦半两“各随时而轻重无常”这样的记载。

﹣﹣摘编自张诚《秦汉币制改革略论》等

(1)根据材料,概括秦朝币制改革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秦朝币制改革的影响。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共1小题,满分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事实上,曾推动埃及与以色列签署戴维营和平协议的美国总统卡特,早在多年前就在《牢墙内的巴勒斯坦》一书中明确表达了对巴以冲突悲剧的无奈:“中东地区的仇恨和互不信任根深蒂固,各方自尊心非常强烈,谁也不会贸然提出申请或者作出让步,原因是主动一方最终会被拒绝。”“今天的阿拉伯人、犹太人和基督徒内流动着的仍是上帝选民之父的血液,为了争夺这位中东尊崇的族长的嫡系地位,各方不惜血溅圣地。迄今牺牲生命不计其数。地上的血仍向耶和华(即所谓上帝)哀告一苦苦渴求着和平。”

﹣﹣据刘中民《巴以冲突无法调和的根源在于文明与文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巴以冲突中的大国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冲突的角度对巴以冲突的悲剧予以简要评价。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共1小题,满分0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28年,梁漱溟开始提出“乡治”的主张,到1931年完成了他的“乡村建设理论”。他说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的社会,“没有两面对立的阶级”,所以“中国没有革命的对象,只有建设的对象”,“中国革命只有外来原因没有内在原因”。他提出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出路是依靠“乡村自治”组织,来建立“乡村文明”。他说:“共产党闹的最厉害的地方,单靠军队去剿是不行的”,“必须另有一种农民运动代替才可以”。1931年,梁漱溟在山东邹平县开办乡村建设研究院,以后又扩大到菏泽等三个专区。“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是建立“乡农学校”(学校是乡和村级的行政实体),大多数校长校董由当地豪绅担任;二是建立“乡村自卫组织”,实际上是建立豪绅掌握的地方武装;三是建立“合作社”,进行农业技术改良,“促兴农业以引发工业”。

﹣﹣据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漱溟“乡村建设”的特点并予以简评。


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长郡中学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4分)《国语》曾记载:“故有虞氏谛(音帝,祭祀)黄帝而祖颛顼;……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穆天子传》卷二也记载:周穆王“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而丰隆之葬,以诏后世”。这反映了中国早期(  )

A.贵族政治逐步形成B.宗法制度逐渐确立

C.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D.已有民族认同意识

【考点】3U: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解题的关键是“有虞氏谛(音帝,祭祀)黄帝而祖颛顼;……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观黄帝之宫,而丰隆之葬,以诏后世”。

【解答】“有虞氏谛(音帝,祭祀)黄帝而祖颛顼;……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观黄帝之宫,而丰隆之葬,以诏后世”表明虞氏、夏后氏、周穆王都认同黄帝为祖先,说明中国早期已有民族认同意识,故D正确;

A与材料无关,排除;

宗法制度、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材料未体现,故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灿烂辉煌。中国人民创造了历史,改变了历史,推进了历史。

2.(4分)从汉到明清,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等人在道德上名声扫地,但法家思想被后继统治者悄然继承应用。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专制加强对法家思想地位的巩固

B.专制的加强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C.儒家理念与政府专制集权的矛盾

D.儒家思想与专制集权不可调和

【考点】38: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的过程和趋势特征来分析。

【解答】A.从材料中法家思想被后继统治者悄然继承应用,应该体现的是后世统治者接受了法家思想,但并没有体现出其地位得到巩固。

B.材料没有体现出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D.汉朝以后到清朝,中国的主流正统思想属于儒家思想,统治者后来悄然的接受法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儒家思想对法家思想的包容,也说明儒家思想有些内容与专制体制不相符,需要用法家思想来补充。

D.儒家思想能够维护专制集权,选项是错误的表述。

故选:C。

【点评】解答问题要搞清楚中国封建时代统治思想是外儒内法,既接受了儒家思想合理的成分,也吸收了法家思想的合理因素,反过来也就能体现出儒家思想,有一些观点和专制集权是冲突的。

3.(4分)宋室南渡之后,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加强了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使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这一文学特色(  )

A.反映宋代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统治

B.推动理学确立官方哲学地位

C.表明文学创作深受传统思想影响

D.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

【考点】3Q: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征.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学,解答的关键信息是“使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

【解答】联系所学可知,宋明的理学是将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材料“使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说明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创作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所以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文学,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4分)明代中叶以后,读书人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情况比较寻常,商人在知识分子的文集中大量出现。如王阳明就曾为大商人作墓表,并宣称“古世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对这种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知识分子与商人群体由对立走向合流

B.知识分子与商人都要“正心诚意”

C.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社会观念

D.商人的地位超越了知识分子

【考点】2P: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明朝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答】依据材料“读书人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情况比较寻常,商人在知识分子的文集中大量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明朝商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故C正确。

A项“由对立走向合流”表述不当,排除。

B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D说法不合史实,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5.(4分)《申报》主笔1876年在文章中描述,他数年前就曾提议购买外国织布机器并仿照其技术织洋布,利润与市场一定会很好,但是回应者寥寥;但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與论的广泛支持。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国人市场意识逐渐形成

B.工业文明的优势被广泛认同

C.政府大力鼓励创办实业

D.“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考点】MH: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解题的关键是“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與论的广泛支持”。

【解答】“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與论的广泛支持”表明国人市场意识逐渐形成,故A正确;

工业文明的优势、政府材料未涉及,故BC错误;

D错在“开始”,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6.(4分)龚自珍和魏源重视时势变易,形成了今文经学历史观,康有为吸收并予以继承。康有为依据“公羊三世说”。将“据乱世”和“升平世”称为小康,而“太平世”则为大同。三者同处于一根朝向未来的时间链上,依次上升。由此可知康有为的历史观(  )

A.深受儒家循环史观影响

B.受到社会进化史观影响

C.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D.包含了天命史观的思想

【考点】P5:康有为和梁启超民主思想.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康有为的思想,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将“据乱世”和“升平世”称为小康,而“太平世”则为大同。三者同处于一根朝向未来的时间链上,依次上升。

【解答】历时循环说认为神的时代是原始时代,是人类的童年时期;英雄时代是贵族统治的时代,是人类的青年时期;凡人统治的时代是资本主义时代,是人类的成年时期。凡人时代是历史发展的顶峰,历史变化经历了这个阶段以后,就会重新回复到原始时代,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所以A不符合题意;

从材料“小康”“大同”“依次上升”可知康有为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符合社会进化史观,所以B符合题意;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所以C不符合题意;

天命史观,是将社会的变化视为天道运行“副本”的观念。它既宣扬“君权天授”,又承认“天命所授者博,非独一姓”,认定社会在周期性的循环中发展。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康有为的思想,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4分)1941年底,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中国长沙守军顽强坚守,不断挫败日军进攻。在多处给予来犯日军重大打击,最终来犯之敌狼狈逃窜,日寇重新退过新墙河,恢复战前态势。……此次会战为长沙数次会战以来首次全面胜利。中国军队的此次作战(  )

A.全面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守态势

B.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C.提升了国人和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信心

D.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考点】9S:抗日战争.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答】A项明显夸大其词,排除。

B项与淞沪会战有关,排除。

依据材料“在多处给予来犯日军重大打击,最终来犯之敌狼狈逃窜,日寇重新退过新墙河,恢复战前态势。……此次会战为长沙数次会战以来首次全面胜利”明显可知C正确。

D与平型关大捷有关,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8.(4分)邓小平高度赞赏并肯定了1984年10月20日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是新话”。这里的“新话”主要指中央较好地诠释了(  )

A.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关系

B.市场经济如何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C.独立自主和改革开放如何协调

D.苏联模式和中国特色的关系

【考点】II:邓小平理论.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解题的关键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

【解答】“《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是新话”表明这里的“新话”主要指中央较好地诠释了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关系,故A正确;

市场经济、改革开放、苏联模式和中国特色的关系均不符合题意,故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邓小平理论,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9.(4分)有学者认为,罗马人通过法律创造了个人的权利,而让其他个体或集体都尊重这些权利。中世纪以后的所有政治体制在设想和构建的时候都会考虑以人的存在为准绳。该学者意在强调罗马法(  )

A.奉行主权在民的原则B.绘制了西方政体蓝图

C.遵循契约精神的规则D.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

【考点】4I: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解题的关键是“都会考虑以人的存在为准绳”。

【解答】“都会考虑以人的存在为准绳”是受到罗马法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的影响,具有永恒的价值,故D正确;

A材料未体现,排除;

B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排除;

C不符合后者的理念,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罗马法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影响是很大的,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10.(4分)有学者认为,达•芬奇通常被归为文艺复兴时代的人物,但他的想法却不完全与一般认为的文艺复兴特色吻合。这位学者接着引用达•芬奇的话:“那些研究古籍而不研究大自然的人,只是大自然的继子,而不是亲生子,所有好的作者都应以大自然为母亲。”这位学者意在说明达•芬奇(  )

A.善用比拟和譬喻,论述的方法独树一帜

B.主张研究古籍才为首要,探索自然为次

C.强调从大自然学习,不以师法古人为先

D.认为人是万物之灵,表现出独特宇宙观

【考点】85:文艺复兴.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是“那些研究古籍而不研究大自然的人,只是大自然的继子,而不是亲生子,所有好的作者都应以大自然为母亲”。

【解答】“那些研究古籍而不研究大自然的人,只是大自然的继子,而不是亲生子,所有好的作者都应以大自然为母亲”表明达•芬奇强调从大自然学习,不以师法古人为先,故C正确;

A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B与题意相悖,排除;

人是万物之灵材料未涉及,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作为一场弘扬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传播过程中为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也同时为早期的资产阶级积累了原始财富。

11.(4分)前苏联电影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和时代烙印,如某一时期涌现出的《斯大林综合症》《1953年寒冷的夏天》《国际女郎》《摇滚式的悲剧》等电影。这些电影主要折射了(  )

A.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B.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

C.勃列日列夫的军备竞赛D.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考点】CB:赫鲁晓夫改革.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赫鲁晓夫的改革,要求学生结合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和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A.从材料中的斯大林综合症,悲剧等因素,可以看出是对斯大林模式的一种批判,而选项体现不出这一特点。

B.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是对斯大林模式的一种批判,与材料的意思相似。

C.材料的意思明显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否定,勃列日涅夫的军备竞赛体现不出这一特点。

D.材料反映的应该是赫鲁晓夫时期的政治环境特征,而不是戈尔巴乔夫时期的事情。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赫鲁晓夫改革的环境背景,同时要搞清楚斯大林体制的影响。

12.(4分)20世纪80年代以前,台湾地区所依赖的国际贸易结构主要是和甲、乙两国进行三角贸易。20世纪50年代,台湾地区对甲国出口农产品,进口硫酸盐等原料和消费品,由乙国进口援助物资。20世纪70年代,由甲国进口电子原料、零件等的数量大为增加,在台湾地区加工后以乙国为主要市场。在此结构中,台湾地区对甲国贸易逆差,对乙国贸易顺差。甲、乙两国分别是(  )

A.日本、美国B.菲律宾、美国

C.美国、日本D.日本、新加坡

【考点】EC: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战后美国和日本经济发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从材料中的由乙国进口援助物资,可以看出这个国家应该是美国,因为美国50年代帮助台湾遏制中国大陆,所以乙应该是指美国.70年代,由甲国进口电子原料、零件等的数量大为增加可以看出这是由于日的,电器工业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所以甲国应该是指日本。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首先搞清楚5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特征和全球经济援助的特点,其次要搞清楚日本70年代经济发展的特征。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

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定鼎中原之后,继承了明朝的朝贡体制。但是,尽管清朝与明朝的朝贡体制外壳相同,实际内涵却较明代复杂得多。清朝朝贡的贸易性质没有明朝那么强,礼仪和政治关系的意义更重,体现在礼仪制度方面就是清廷制订了“藩国通礼”,包括册封爵位、颁诏、颁赏、遣使会盟、朝贡、宴赏、遣人听事等一整套完整礼仪。然而,由于日本不朝贡,朝鲜心里不服之下的朝贡,均已经导致朝贡体制在东亚的空洞化和功能化。最后,欧洲开始处于与中国的特殊关系状态,双方不再妥协。这表明,清朝的朝贡制度已经发生巨变。

﹣﹣摘编自李扬帆著(中国世界观变迁史论》

材料二:19世纪初,拉丁美洲爆发革命,欧洲的“神圣同盟”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英国也乘机向拉美地区扩张。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在致国会咨文中宣称:美国将不干预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承认并不干涉欧洲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但欧洲任何列强控制或压迫南北美洲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对美国的敌对行为。“门罗宣言”最初并未引起国外足够的重视,但随着美国力量的增强,美国多次调解和解决拉丁美洲国家间的边界纠纷。在西奥多•罗斯福、威尔逊任内,美国经常干涉拉美尤其是加勒比海地区国家的内部事务。

﹣﹣摘编自[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朝贡体制的特点,并分析其弊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门罗宣言”的实质与影响,并比较明朝宗藩关系与“门罗宣言”的异同。

【考点】BA:中西方思想文化比较.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西方思想文化比较,解答的关键信息是“礼仪和政治关系的意义更重,体现在礼仪制度方面就是清廷制订了藩国通礼”“由于日本不朝贡,朝鲜心里不服之下的朝贡,均已经导致朝贡体制在东亚的空洞化和功能化”“欧洲开始处于与中国的特殊关系状态,双方不再妥协”;

(2)本题考查的是中西方思想文化比较,解答的关键信息是“欧洲任何列强控制或压迫南北美洲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对美国的敌对行为”“美国将不干预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承认并不干涉欧洲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

【解答】(1)从“礼仪和政治关系的意义更重,体现在礼仪制度方面就是清廷制订了藩国通礼”“由于日本不朝贡,朝鲜心里不服之下的朝贡,均已经导致朝贡体制在东亚的空洞化和功能化”“欧洲开始处于与中国的特殊关系状态,双方不再妥协”可知清朝朝贡体制的特点,这种朝贡体制助长清朝统治者唯我独尊的自大心理,不利于近代平等外交关系的建立;松散的朝贡关系缺乏稳定性,不利于抵御西方的侵略;

(2)从“欧洲任何列强控制或压迫南北美洲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对美国的敌对行为”可知门罗宣言的实质是将拉丁美洲视为美国的势力范围,从“美国将不干预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承认并不干涉欧洲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可知门罗宣言客观上起到了防止欧洲列强干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作用(或避免了拉丁美洲再次沦为欧洲列强殖民地),有利于缓和拉丁美洲国家间的矛盾冲突,为美国干涉拉美国家内政提供理论。

故答案为:

(1)特点:强调礼仪与政治关系(或礼仪和政治关系的意义更重;或制订了“藩国通礼”);在东亚空洞化和功能化;面临欧洲势力的冲击(或欧洲开始处于与中国的特殊关系状态);程朱理学为文化纽带(或程朱理学传到朝鲜、日本等国,形成朱子学)。

弊端:助长清朝统治者唯我独尊的自大心理,不利于近代平等外交关系的建立;松散的朝贡关系缺乏稳定性,不利于抵御西方的侵略。

(2)实质:将拉丁美洲视为美国的势力范围。

影响:客观上起到了防止欧洲列强干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作用(或避免了拉丁美洲再次沦为欧洲列强殖民地);有利于缓和拉丁美洲国家间的矛盾冲突;为美国干涉拉美国家内政提供理论(或便利了美国干涉拉美国家事务;或摘抄“美国经常干涉拉美尤其是加勒比海地区国家的内部事务”)。

相同:大国主导的地区安全合作体系(或存在地区主导国家)。

不同:中国:间接干预(或“礼仪和政治关系的意义更重”);美国:直接控制(或“美国经常干涉拉美”)。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西方思想文化比较,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整风运动中反复讲过的。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 展。”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以来的相关历史知识,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考点】B5:维新思想.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新思想,解答的关键信息是“中国近代以来的相关历史知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

【解答】本题是一道开放式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要求是中国近代史,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然后根据所学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拟定一个论题,如维新思想促进了国人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最后进行阐述,做到史论结合即可。

故答案为:

论题:19世纪末出现的维新思想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推动了晚清的社会变革。

阐述:针对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器物的现象,以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提出了“商战”等思想主张。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康有为、严复等人奋起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来挽救民族危机。在康有为、严复等人的宣传下,维新思想得到了比较广泛的传播。光绪皇帝深受影响,决意实行变法维新。这次变法活动仅持续了一百多天就失败了,但是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后来的清末新政所推行的举措比维新变法运动还要深人,而变法期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后来改为北京大学,辛亥革命后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综上所述,维新变法思想解放了国人思想,促进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点评】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考查了维新思想,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共1小题,满分15分)

15.(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政自行铸币,货币的地域性十分明显,各诸侯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及制造工艺水平悬殊,计算单位也差异甚大,币制极为混乱。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秦朝严禁私人铸钱。从出土的实物看,秦半两钱分布的地区,西至河西走廊,东到山东、江苏,北达内蒙古,南抵广州市,东北见于辽东半岛,西南伸进大渡河上游。文物中保存很好的秦半两,有直径三、五厘米的,更有三厘米以下的,重量有八克、五克的和五克以下的。在字面上常用的文字是十二铢和八铢。《史记》《汉书》都有关于秦半两“各随时而轻重无常”这样的记载。

﹣﹣摘编自张诚《秦汉币制改革略论》等

(1)根据材料,概括秦朝币制改革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秦朝币制改革的影响。

【考点】MI: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秦朝币制改革,解答的关键信息是“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秦朝严禁私人铸钱”“秦半两钱分布的地区,西至河西走廊,东到山东、江苏,北达内蒙古,南抵广州市,东北见于辽东半岛,西南伸进大渡河上游”“有直径三、五厘米的,更有三厘米以下的,重量有八克、五克的和五克以下的”;

(2)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币制改革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各随时而轻重无常”。

【解答】(1)从材料“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秦朝严禁私人铸钱”“秦半两钱分布的地区,西至河西走廊,东到山东、江苏,北达内蒙古,南抵广州市,东北见于辽东半岛,西南伸进大渡河上游”“有直径三、五厘米的,更有三厘米以下的,重量有八克、五克的和五克以下的”可知秦朝币制改革的特点;

(2)秦朝的币制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从材料“各随时而轻重无常”可知秦朝货币在流通中逐渐减重变质。

故答案为:

(1)特点:统一币制;严禁私人铸钱;实行大小钱制;货币具有称量属性;半两钱在全国流通。

(2)影响: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为后世币制奠定了基础;但货币在流通中逐渐减重变质。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查了秦朝的币制改革,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共1小题,满分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事实上,曾推动埃及与以色列签署戴维营和平协议的美国总统卡特,早在多年前就在《牢墙内的巴勒斯坦》一书中明确表达了对巴以冲突悲剧的无奈:“中东地区的仇恨和互不信任根深蒂固,各方自尊心非常强烈,谁也不会贸然提出申请或者作出让步,原因是主动一方最终会被拒绝。”“今天的阿拉伯人、犹太人和基督徒内流动着的仍是上帝选民之父的血液,为了争夺这位中东尊崇的族长的嫡系地位,各方不惜血溅圣地。迄今牺牲生命不计其数。地上的血仍向耶和华(即所谓上帝)哀告一苦苦渴求着和平。”

﹣﹣据刘中民《巴以冲突无法调和的根源在于文明与文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巴以冲突中的大国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冲突的角度对巴以冲突的悲剧予以简要评价。

【考点】UK:巴以分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巴以冲突中的大国因素、评价巴以冲突,需掌握巴以冲突的相关内容。

【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在该地区采取“分而治之”政策;二战后,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决议对已以土地不公正的分割:“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为了争夺霸权,支持不同利益相关方。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以冲突的悲剧是因为双方受宗教观影响而形成的民族文化特性;双方过于强调自身信仰与价值的绝对性,从而使得他们缺乏多元共存的精神;域外大国的介人将这些文化冲突进一步复杂化。

故答案为:

(1)阐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在该地区采取“分而治之”政策;二战后,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决议对已以土地不公正的分割:“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为了争夺霸权,支持不同利益相关方。

(2)评价:巴以冲突的悲剧是因为双方受宗教观影响而形成的民族文化特性;双方过于强调自身信仰与价值的绝对性,从而使得他们缺乏多元共存的精神;域外大国的介人将这些文化冲突进一步复杂化。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巴以冲突,巴以冲突是中东地区冲突的热点之一,冲突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既有宗教的、文化的、民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大国干预等外部因素,各种因素互相影响、激化,使得巴以冲突的复杂性非同一般。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共1小题,满分0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28年,梁漱溟开始提出“乡治”的主张,到1931年完成了他的“乡村建设理论”。他说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的社会,“没有两面对立的阶级”,所以“中国没有革命的对象,只有建设的对象”,“中国革命只有外来原因没有内在原因”。他提出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出路是依靠“乡村自治”组织,来建立“乡村文明”。他说:“共产党闹的最厉害的地方,单靠军队去剿是不行的”,“必须另有一种农民运动代替才可以”。1931年,梁漱溟在山东邹平县开办乡村建设研究院,以后又扩大到菏泽等三个专区。“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是建立“乡农学校”(学校是乡和村级的行政实体),大多数校长校董由当地豪绅担任;二是建立“乡村自卫组织”,实际上是建立豪绅掌握的地方武装;三是建立“合作社”,进行农业技术改良,“促兴农业以引发工业”。

﹣﹣据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漱溟“乡村建设”的特点并予以简评。

【考点】9X:近代中国历史人物.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提出的背景、梁漱溟“乡村建设”的特点及其简评,需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来解答。

【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农村会经济衰敝,知识分子探索中国现代化向何处去的延续。

(2)第一小问,“一是建立“乡农学校”(学校是乡和村级的行政实体),大多数校长校董由当地豪绅担任;二是建立“乡村自卫组织”,实际上是建立豪绅掌握的地方武装;三是建立“合作社”,进行农业技术改良”儒家思想的影响非常显著:学校与乡村政权机构合一,各类“乡村自治”组织大多由地主豪绅控制;对抗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望通过教育和经济改革复兴农村,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下,依靠地主阶级进行农村改革,是无法解决中国的农村问题的。

故答案为:

(1)背景: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农村会经济衰敝,知识分子探索中国现代化向何处去的延续。

(2)特点:儒家思想的影响非常显著:学校与乡村政权机构合一,各类“乡村自治”组织大多由地主豪绅控制;对抗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

简评:希望通过教育和经济改革复兴农村,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下,依靠地主阶级进行农村改革,是无法解决中国的农村问题的。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他以乡村为中国文化之本的思想,以及通过教育手段来改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组织结构,培养新伦理,建设新礼俗的思想,都是对中国社会根本问题思考的积极实践。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4/7 21:20:25;用户:tp;邮箱:lsgjgz137@xyh.com;学号:21474120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