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历史

2019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考历史五模试卷.docx

2019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考历史五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3分)《后汉书》的仪礼志中记载,冬至日来临之前夜,京城百官都于夜漏未尽五刻时(约等于现在晨六时)穿黑衣服,迎气于“黑郊”行礼毕,改穿红色袍。这反映出(  )

A.推崇承天理物、天人合一

B.阴阳五行思想的盛行

C.先黑后红寓意“以汉代秦”

D.上层社会贺冬成风俗

2.(3分)对古代中国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按两方标准,将其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的对立面。而现代学者却认为,古代中国的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古代制约皇杖的主要因素是(  )

A.以民本主义为执政的指导思想

B.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

C.遵照儒家标准的官僚制度系统

D.地方势力制约中央集权

3.(3分)唐高祖明确规定““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大宗两次颁布令,禁止五品以上的高级官员出入市场;武宗亦强调:“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人争业,然后利可均布,人可家足。”这表明唐代(  )

A.官员经商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

B.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

C.政府力图维护社会的商业秩序

D.注重维持社会的等级制度

4.(3分)自唐中叶以后,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其次才是东西差距。到近代,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已变为东西差距为主、南北差距为次。这种变化反映了(  )

A.东部沿海自然条件优势更加明显

B.近代列强对南方的破坏甚于北方

C.由内向型向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趋势

D.农业经济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发展

5.(3分)图为1881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票,股票右侧记载:“……直隶爵阁督部堂李,批准设局招商开采煤铁等矿,札饬筹办等因,当经本局议定先后招集股银壹百贰拾万两,分作壹万贰仟股,每股津平宝纹壹百两,一股至千股,皆可附搭……”由此可知(  )

2019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考历史五模试卷.docx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官督商办

B.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C.洋务企业受西方经营方式影响

D.煤矿业获得了稳健快速发展

6.(3分)据藤村道生《日清战争》,甲午战争期间日军的伤亡情况如下表。由此可见(  )

1894/7/25﹣1895/5/301895/5/31﹣1895/11/30合计
死亡者战死736人396人1132人
伤死228人57人285人
病死1658人10236人11894人
自杀25人152人177人
合计2647人10814人13488人
免除服役者负伤1584人
疾病2174人
刑罚36人
合计3794人

A.技术进步使现代战争异常惨烈

B.医疗卫生条件决定战争胜负

C.日军真正敌人是水土不服

D.腐败落后让清政府葬送战争

7.(3分)在论述新中国的民主制度时,毛泽东认为,二者应该是按照核子和电子的动力学相互联系起来。核子虽小,却非常重。环绕核子的电子很轻,却是自由的。没有电子,就没有进步。据此可知,毛泽东旨在强调(  )

A.要求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B.要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C.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

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8.(3分)原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说,国有企业是头“猪”,喂它多少吃多少;大集体企业是只“鸡”,撒一点米,没吃饱它自己还会去找吃的;乡镇企业是只“麻雀”,完全是靠自己去找吃的。这说明(  )

A.乡镇企业创业艰难但充满活力

B.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行

C.大集体企业是改革的前进方向

D.所有制变革是大势所趋

9.(3分)在罗马共和国地理版图向海外扩张的同时,罗马的外事裁判官不断进行司法活动。他们在裁判案件时,以行为是否“出于善意”为衡量标准,而无论主体身份是罗马人还是异邦人,都能够得到保护。据此可知,古代罗马外事裁判官的司法实践(  )

A.推动了自然法观念的形成

B.利于新法律契约关系的形成

C.维系了罗马贵族道德水准

D.使罗马法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10.(3分)1905年,纽约州限定面包工人最高工时的法律被联邦最高法院裁定违宪无效,理由是该法破坏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契约自由”。该判决结果在30年代遭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最终被联邦最高法院在1937年的新判例中推翻。这反映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

A.对立法机构的制衡逐渐减弱

B.对宪法的解释受时代背景影响

C.逐渐代表底层劳动者的利益

D.对案件的审判取决于民意要求

11.(3分)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出现了70多家边界线电影院,这里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银幕上美苏的文化较量B.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

C.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D.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

12.(3分)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1949年建立之初有12个成员国。下表中北约组织成员的变化反映了(  )

时间北约组织成员的变化
1952~1982年希腊、土耳其、联邦德国、西班牙先后加入
1999~2004年先是波兰、匈牙利、捷克,之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正式加入

A.美国不断加强对欧洲的军事渗透

B.北约组织的战略目标发生转变

C.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美苏对东欧国家的争夺更激烈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40分)

13.(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中西交通的逐渐开通与发展和双方之间经济交流的扩大,中国对西方的了解也日益加深。这种了解,一直远及极西之地的罗马帝国。从地理意义上来说,当时中国所了解的“大秦”即罗马帝国,恐怕主要还限于它的东部边区,特别是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人就知道了“黎轩”。此后我国的史籍中,更有“犛(li)靳”“犁靬”“犁靬”“犁鞬”等记载。这个令中国人的兴趣经久不衰的绝远固度,就是亚历山大城。

﹣﹣摘编自任继愈《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材料二 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践行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践行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逐步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也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一带一路”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覆盖约44亿人口,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别占全球的63%和29%。

﹣﹣摘编白王建国《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下的“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中国对西方的了解状况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带一路”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异同,并说明二者的影响。

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表 近代中国标准时间大事记

1840﹣1912年1874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为外国船只服务。这一时间标准被称为“海岸时”。
19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的时刻。此后“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
1912﹣1927年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
1927﹣1949年1929 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与此同时,汽笛、寺庙的钟声等报时方式仍在使用。

综合提取表中历史信息,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三、【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共1小题,满分0分)

15.材料 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将以往十五税一的田租,又减轻了一半。“吏发民若取庸采黄金珠玉者,坐藏(赃)为盗,二千石听者,与同罪”。景帝在刑法上也很慎重,定了惩处官吏犯罪的办法。他把来降的奴隶封为列侯,汉匈两族“通关市”,继续推行“众建诸侯”政策,而且还把诸侯王国的行政权和官吏任免权收归朝廷,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前所未有的盛世,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汉朝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这是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汉景帝调整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景帝调整政策的主要效果。

四、【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共1小题,满分10分)

16.(10分)材料 1948年,汤因比撰文指出,“欧洲(在此实际指西欧)的衰落毋庸置疑”而“欧洲以外的地区正在崛起”。汤因比所指的“欧洲以外的地区”既包括冷战中对抗的两极﹣﹣美国与苏联,也包括亚非拉等当时已经或者正在摆脱西欧殖民统治的广大地区。他认识到不仅从长远看和平是可以实现的,而且在短期内,冷战不会结束,为一场类似两次世界大战的军事对抗也不会发生。他认为二战的特点之一是其“毁灭性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大”。

“现代战争的坏性更大,不仅对参战的士兵,而且对平民都有很大影响。这会使人类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争取和平”,“在战争这种制度的背后,存在着这样一种设想,就是认为交战国必有一方胜利,一方失败,而战胜国从胜利中所得到的利益一定比付出的多。这种企企图往往是隐藏在背后的。实际上,战争往往给胜利者一方也带来破坏。至于核战争,胜利的一方是不存在的,无论你付出多高的代价。这种推测将会打消各国发动战争的合理动机。”

﹣﹣摘编自王薇、王黎《阿诺德・J・汤因比论二战的影响与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的危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悲剧重演,谈谈你的看法。

五、【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共1小题,满分14分)

17.(14分)材料 霍元甲,字俊卿,近代中国著名武术家。父亲霍恩第,迷踪拳的第六代传人,颇有名望。霍元甲幼年体质羸弱,不具备习武的“潜质”,父亲怕他毁害霍家声誉,禁止他习武,倔强的霍元甲却踏上了偷习迷踪拳的历程,不学成武术誓不罢休。1900年初春,元甲与大刀王五结为好友。不久,王五因营救同胞被八国联军杀害,霍元甲把王五偷偷安葬了。1909年,英国大力士奥皮音来到上海,表示愿与华人角力,农劲荪等“咸欲聘请技击名家,登台与赛”。霍元甲欣然接受邀请,农劲荪等在张园搭建了擂台,但奥皮音未如约而至,于是在霍元甲和徒弟刘振声与台下观众进行了交流………自此,霍元甲名场上海。“张园比武”后,“沪人多知元甲之武技功能,若不为之流传,殊为可惜”。1909年,精武体操学校建立,霍元甲打破迷踪拳不外传的规矩,迷踪拳开始名扬四海。

﹣﹣摘编自杨祥全、吕广臣《“精武元祖”霍元甲考略》

(1)根据材料,概括霍元甲的性格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霍元甲的贡献。


2019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考历史五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3分)《后汉书》的仪礼志中记载,冬至日来临之前夜,京城百官都于夜漏未尽五刻时(约等于现在晨六时)穿黑衣服,迎气于“黑郊”行礼毕,改穿红色袍。这反映出(  )

A.推崇承天理物、天人合一

B.阴阳五行思想的盛行

C.先黑后红寓意“以汉代秦”

D.上层社会贺冬成风俗

【考点】38: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儒家思想对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发挥过重大的作用。

【解答】“冬至日来临之前夜,京城百官都于夜漏未尽五刻时(约等于现在晨六时)穿黑衣服,迎气于“黑郊”行礼毕,改穿红色袍”结合所学,因为冬至那天昼最短夜最长,以后白昼渐长,黑夜趋短,也就是阴去阳来,朝廷也要集体的相时而动,才能承天理物,符合天人合一的思想,故A正确;

BD材料未体现,排除;

C是对材料的误解,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的地位。

2.(3分)对古代中国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按两方标准,将其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的对立面。而现代学者却认为,古代中国的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古代制约皇杖的主要因素是(  )

A.以民本主义为执政的指导思想

B.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

C.遵照儒家标准的官僚制度系统

D.地方势力制约中央集权

【考点】1U: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古代制约皇杖的主要因素”。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古代制约皇杖的主要因素是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为基础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3分)唐高祖明确规定““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大宗两次颁布令,禁止五品以上的高级官员出入市场;武宗亦强调:“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人争业,然后利可均布,人可家足。”这表明唐代(  )

A.官员经商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

B.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

C.政府力图维护社会的商业秩序

D.注重维持社会的等级制度

【考点】2M: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唐时期商业发展,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唐高祖明确规定”“大宗两次颁布令,禁止五品以上的高级官员出入市场”“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人争业,然后利可均布,人可家足”

【解答】材料体现的是政府限制官员经商,政府的政策规定不能表明结果,排除A;

B既不符合材料,也不符合史实;

题干中政府限制官员与商争利,是为了营造良好的商业秩序,与等级制度无关,所以C符合题意,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考查了隋唐时期商业发展,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3分)自唐中叶以后,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其次才是东西差距。到近代,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已变为东西差距为主、南北差距为次。这种变化反映了(  )

A.东部沿海自然条件优势更加明显

B.近代列强对南方的破坏甚于北方

C.由内向型向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趋势

D.农业经济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发展

【考点】29: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以及影响来分析。

【解答】A.根据中国近代史,东部崛起更多出于政策因素,故A项错误;

B.根据所学,南方受西方入侵较早,但对其开发也较早,故B项错误;

C.根据材料“自唐中叶以后,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其次才是东西差距”,反映的是中国内向型的农耕经济下,南与北的差异,而“到近代,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已变为东西差距为主、南北差距为次”,近代西方入侵以来,中外经济往来密切,沿海经济迅速发展,东西差距扩大,故C项正确;

D.材料主要阐述中国历史上的地域差异,与农业无直接关联,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变化,还要搞清楚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5.(3分)图为1881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票,股票右侧记载:“……直隶爵阁督部堂李,批准设局招商开采煤铁等矿,札饬筹办等因,当经本局议定先后招集股银壹百贰拾万两,分作壹万贰仟股,每股津平宝纹壹百两,一股至千股,皆可附搭……”由此可知(  )

2019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考历史五模试卷.docx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官督商办

B.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C.洋务企业受西方经营方式影响

D.煤矿业获得了稳健快速发展

【考点】A6:洋务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学习西方技术上,创办了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根据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的特点对材料进行分析。

【解答】结合所学,洋务派在“自强”和“求富”的口号下,分别创办了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军用企业完全由清政府投资创办,而民用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形式,材料中体现了开平煤矿有民间商人的投资,以股份制形式参与分红,体现了西方近代企业的特点,故C正确;

A项与洋务运动中军用企业特点不符,故排除;

B项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才宣布的,故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

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客观评价洋务运动,理解其破产的原因。

6.(3分)据藤村道生《日清战争》,甲午战争期间日军的伤亡情况如下表。由此可见(  )

1894/7/25﹣1895/5/301895/5/31﹣1895/11/30合计
死亡者战死736人396人1132人
伤死228人57人285人
病死1658人10236人11894人
自杀25人152人177人
合计2647人10814人13488人
免除服役者负伤1584人
疾病2174人
刑罚36人
合计3794人

A.技术进步使现代战争异常惨烈

B.医疗卫生条件决定战争胜负

C.日军真正敌人是水土不服

D.腐败落后让清政府葬送战争

【考点】97: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甲午战争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材料仅显示了甲午战争期间日军伤亡人数,没有体现现代战争技术的运用方面的信息,排除;

B医疗卫生条件对战争的胜负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

C.从图表中发现日军“病死”的人数比较多,并不能得出日军真正敌人是水土不服的结论,排除。

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4月。根据图表数据分析可知,在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继续进行斗争,主要是反割台斗争。根据图表中数据“1895/5/31﹣1895/11/30”日军死亡者合计“10814人”,而“1894/7/25﹣1895/5/30”日军死亡者合计“2647人”可以看出,中国人民自发的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远比政府军对外作战造成的敌人伤亡人数要多得多,反衬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故选:D。

【点评】图表题的解答应该充分注意图表的时间范围和数据变化规律,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按照题意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排除与图表不符的选项。由此启示我们,平时要养成图文并重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7.(3分)在论述新中国的民主制度时,毛泽东认为,二者应该是按照核子和电子的动力学相互联系起来。核子虽小,却非常重。环绕核子的电子很轻,却是自由的。没有电子,就没有进步。据此可知,毛泽东旨在强调(  )

A.要求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B.要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C.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

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考点】F5: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题的关键是“二者应该是按照核子和电子的动力学相互联系起来。核子虽小,却非常重。环绕核子的电子很轻,却是自由的。没有电子,就没有进步”。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民主制度是指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制度和政党制度,再依据材料中“核子”“小”而重,“电子”“轻”而“自由”,且“环绕”“核子”的相互关系可知,毛泽东这是将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派的关系比喻为了“核子”与“电子”的关系,形象生动的描述了新中国的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C正确;

A项,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应该靠民族制度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不是政党制度,排除;

B项,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主要应该依靠“一国两制”而不是政党制度,排除;

D项,材料描述的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派的关系,不能体现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全国人民的团结;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8.(3分)原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说,国有企业是头“猪”,喂它多少吃多少;大集体企业是只“鸡”,撒一点米,没吃饱它自己还会去找吃的;乡镇企业是只“麻雀”,完全是靠自己去找吃的。这说明(  )

A.乡镇企业创业艰难但充满活力

B.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行

C.大集体企业是改革的前进方向

D.所有制变革是大势所趋

【考点】GC:经济体制改革.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解题的关键是“国有企业是头“猪”,喂它多少吃多少;大集体企业是只“鸡”,撒一点米,没吃饱它自己还会去找吃的;乡镇企业是只“麻雀”,完全是靠自己去找吃的”。

【解答】材料描述了“国有企业”只会等着“喂”而不主动“去找吃的”,大集体企业“没吃饱”“自己还会去找吃的”,乡镇企业则“完全是靠自己去找吃的”,这反映了国有企业“吃不饱”却不自己想办法,缺乏活力,而乡镇企业则像积极觅食的“麻雀”一样充满了活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就是增强企业活力,故A正确;

BC项,材料涉及的主要是“原海盐衬衫总厂”即乡镇企业,不是强调国有企业、大集体企业,排除;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改变所有制,所有制仍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切环节。

9.(3分)在罗马共和国地理版图向海外扩张的同时,罗马的外事裁判官不断进行司法活动。他们在裁判案件时,以行为是否“出于善意”为衡量标准,而无论主体身份是罗马人还是异邦人,都能够得到保护。据此可知,古代罗马外事裁判官的司法实践(  )

A.推动了自然法观念的形成

B.利于新法律契约关系的形成

C.维系了罗马贵族道德水准

D.使罗马法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考点】4D:罗马法.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需要掌握罗马法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解答】材料中“无论主体身份是罗马人还是异邦人,都能够得到保护”可知,强调了“罗马共和国地理版图向海外扩张的同时”,在司法方面遇到新问题是以“行为是否‘出于善意’为衡量标准”,这样做有利于维护罗马共和国的统治,利于新法律契约关系的形成,故B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以“行为是否‘出于善意’为衡量标准”进行裁判案件,不能得出推动了自然法观念的形成的结论,故A项错误。

材料中案件裁判的标准是“行为是否‘出于善意’”并不能说明贵族道德水准情况,故C项错误。

罗马法形成较完整体系的标志是公元6世纪时《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属于罗马帝国时期,与材料中的“罗马共和国”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对罗马法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3分)1905年,纽约州限定面包工人最高工时的法律被联邦最高法院裁定违宪无效,理由是该法破坏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契约自由”。该判决结果在30年代遭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最终被联邦最高法院在1937年的新判例中推翻。这反映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

A.对立法机构的制衡逐渐减弱

B.对宪法的解释受时代背景影响

C.逐渐代表底层劳动者的利益

D.对案件的审判取决于民意要求

【考点】61: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共和政体的特点,要求学生结合材料来分析各选项。

【解答】据材料“1905年,纽约州限定面包工人最高工时的法律被联邦最高法院裁定违宪无效”到“最终被联邦最高法院在1937年的新判例中推翻”,体现了美国最高法院对宪法的解释受时代背景的影响,故B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制衡,排除A。

美国的代议制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最高法院不可能逐渐代表底层劳动者的利益,审判案件也不可能取决于民意,排除CD。

故选:B。

【点评】本题以美国最高法院的职权为切入点,考查美国的民主政治,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

11.(3分)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出现了70多家边界线电影院,这里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银幕上美苏的文化较量B.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

C.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D.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

【考点】U3:美苏冷战.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美苏冷战,意在考查冷战的表现。

【解答】冷战主要是指排除战争以外的所有对抗形式。由题干材料信息“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可知美苏在文化领域进行对抗,故C符合题意;

“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这里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美苏拍摄的电影是宣传各自的意识形态,这并不仅仅是文化领域的较量,故A错误;从以上分析来看,美苏拍摄的电影更不是反映东西柏林之间的文化共建和认同,故排除BD。

故选:C。

【点评】本题以美苏拍摄的电影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美苏冷战的掌握,以及学生对材料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12.(3分)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1949年建立之初有12个成员国。下表中北约组织成员的变化反映了(  )

时间北约组织成员的变化
1952~1982年希腊、土耳其、联邦德国、西班牙先后加入
1999~2004年先是波兰、匈牙利、捷克,之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正式加入

A.美国不断加强对欧洲的军事渗透

B.北约组织的战略目标发生转变

C.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美苏对东欧国家的争夺更激烈

【考点】U4: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

【解答】依据材料中“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1949年建立之初有12个成员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约原本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北约从1999年开始吸收部分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和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如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说明北约战略目标发生了变化,故B正确。

根据材料可知,美国的军事渗透不再针对欧洲,排除A。

区域集团化属于经济,不是军事,排除C。

1991年苏联解体后就不存在美苏争夺了,而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40分)

13.(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中西交通的逐渐开通与发展和双方之间经济交流的扩大,中国对西方的了解也日益加深。这种了解,一直远及极西之地的罗马帝国。从地理意义上来说,当时中国所了解的“大秦”即罗马帝国,恐怕主要还限于它的东部边区,特别是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人就知道了“黎轩”。此后我国的史籍中,更有“犛(li)靳”“犁靬”“犁靬”“犁鞬”等记载。这个令中国人的兴趣经久不衰的绝远固度,就是亚历山大城。

﹣﹣摘编自任继愈《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材料二 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践行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践行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逐步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也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一带一路”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覆盖约44亿人口,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别占全球的63%和29%。

﹣﹣摘编白王建国《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下的“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中国对西方的了解状况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带一路”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异同,并说明二者的影响。

【考点】2T:丝绸之路.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汉代中国对西方的了解状况及其成因、“一带一路”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异同及影响,需结合丝绸之路来解答。

【解答】(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一直远及极西之地的罗马帝国。从地理意义上来说,当时中国所了解的“大秦”即罗马帝国,恐怕主要还限于它的东部边区”的信息从史书记载以及当时中国对西方的认识较为肤浅回答;第二小问从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以及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渐扩大角度思考回答。

(2)第一小问属于比较不同点和相同点,相同点依据材料二从交流路径、交流主体以及对于中国影响回答,不同点从交流领域和交流形式回答;第二小问影响从促进了中国与欧洲和非洲的经济文化往来,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以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角度思考回答。

故答案为:

(1)状况:史书对西方部分国家有了初步记述;了解最远的国家是古罗马帝国;当时中国对西方的认识较为肤浅。

成因: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渐扩大;受丝绸之路范围的局限。

(2)相同:均有海陆两条路;以经济交流为主;中国均秉承友好交流原则;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升;均发端于中国。

不同:从交流领域来看,古代丝绸之路主要是经济、文化领域,“一带一路”涉及领域更为广泛;从交流形式来看,古代丝绸之路主要是农产品和手工业品互通有无,“一带一路”除有商品交流之外,更有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深层次的往来。

影响:古代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欧洲和非洲的经济文化往来,有利于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一带﹣路”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不仅惠及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点评】本题偏难,考查丝绸之路,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表 近代中国标准时间大事记

1840﹣1912年1874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为外国船只服务。这一时间标准被称为“海岸时”。
19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的时刻。此后“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
1912﹣1927年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
1927﹣1949年1929 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与此同时,汽笛、寺庙的钟声等报时方式仍在使用。

综合提取表中历史信息,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考点】MH: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标准时间大事记,需结合中国近代化的相关内容来解答。

【解答】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19世纪中国现代化程度较低,“海岸时”发布者为传教士:用于天文与航海,在道商口岸有一定影响。20 世纪初,中国近代化事业的深入,列强控制的中国海关成为标准时间的发布者:标准时用干铁路、航运等行业;影响到铁路沿线及长江流域等地的居民生活。

故答案为:

示例一:

论题:近代中国标准时间的使用是近代化的产物

阐述:19世纪中国现代化程度较低,“海岸时”发布者为传教士:用于天文与航海,在道商口岸有一定影响。20 世纪初,中国近代化事业的深入,列强控制的中国海关成为标准时间的发布者:标准时用干铁路、航运等行业;影响到铁路沿线及长江流域等地的居民生活。民国年间,中国与团际进一步接轧,标准时间的发布者变成国家,原来采用的地方时也随之调帮;借助先进通讯技术,标准时间开始在全国范围使用:其影响已深入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

总之,标难时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由治海到内地,影响由弱到强,是中国近代化产物。

示例2:

论题:近代中国标准时间的实行具有半殖民主义色彩

阐述:19世纪70年代“海岸时”由来华传教士提出。首先在租界使用,目的是满足西方人在华需要。20世纪初,在西方列强掌控下的清朝海关橙有发布标准时间的权力,表明清政府开始接受标准时间,并将其应用于新兴行业。辛亥革命后制定标准时间的权力先后由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一般以首都时间为标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标准时间被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人群所采用。

总之,标准时间的引入最初将有殖民色彩。后末它由通商口岸、东南沿海不断向内陆扩展,对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但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性质、传统的经济形态和复杂的社会地理环境,使标准时间的普及的曲折、缓慢。

示例3:

论题:标准时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逐渐增强

阐述:从发布者角度看,19世纪70年代是传教士,20世纪初是西方列强控制的海关,辛亥革命后依次变为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从传播地域看,由通商口岸、沿海大城市逐渐向内陆扩展。从使用范围看,首先为西方人在华活动服务,后逐渐应用于中国近代新兴的航运、铁路、通讯等行业,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看,标准时间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积极作用逐渐凸显。

总之,标准时间在近代中国传播范围扩大,影响由弱到强,演变为全国统一标准时间。

【点评】本题为难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共1小题,满分0分)

15.材料 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将以往十五税一的田租,又减轻了一半。“吏发民若取庸采黄金珠玉者,坐藏(赃)为盗,二千石听者,与同罪”。景帝在刑法上也很慎重,定了惩处官吏犯罪的办法。他把来降的奴隶封为列侯,汉匈两族“通关市”,继续推行“众建诸侯”政策,而且还把诸侯王国的行政权和官吏任免权收归朝廷,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前所未有的盛世,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汉朝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这是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汉景帝调整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景帝调整政策的主要效果。

【考点】2W: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汉景帝调整政策的主要内容及效果,需结合汉景帝调整政策来解答。

【解答】(1)根据材料中“将以往十五税一的田租,又减轻了一半”得出重农抑商、轻徭薄赋;根据材料中“汉匈两族‘通关市’”得出民族和睦;根据材料中“推行‘众建诸侯’政策,而且还把诸侯王国的行政权和官吏任免权收归朝廷”得出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2)根据材料中“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前所未有的盛世,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汉朝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社会矛盾、民族关系、社会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主要内容:重农抑商;轻徭薄赋;民族和睦;削王国,强集权。

(2)主要效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汉匈关系的友好和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

【点评】本题偏难,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共1小题,满分10分)

16.(10分)材料 1948年,汤因比撰文指出,“欧洲(在此实际指西欧)的衰落毋庸置疑”而“欧洲以外的地区正在崛起”。汤因比所指的“欧洲以外的地区”既包括冷战中对抗的两极﹣﹣美国与苏联,也包括亚非拉等当时已经或者正在摆脱西欧殖民统治的广大地区。他认识到不仅从长远看和平是可以实现的,而且在短期内,冷战不会结束,为一场类似两次世界大战的军事对抗也不会发生。他认为二战的特点之一是其“毁灭性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大”。

“现代战争的坏性更大,不仅对参战的士兵,而且对平民都有很大影响。这会使人类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争取和平”,“在战争这种制度的背后,存在着这样一种设想,就是认为交战国必有一方胜利,一方失败,而战胜国从胜利中所得到的利益一定比付出的多。这种企企图往往是隐藏在背后的。实际上,战争往往给胜利者一方也带来破坏。至于核战争,胜利的一方是不存在的,无论你付出多高的代价。这种推测将会打消各国发动战争的合理动机。”

﹣﹣摘编自王薇、王黎《阿诺德・J・汤因比论二战的影响与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的危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悲剧重演,谈谈你的看法。

【考点】TO: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考查二战的危害;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悲剧重演的看法。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和启示解答即可。

【解答】(1)本小问的危害,根据材料中“现代战争的坏性更大,不仅对参战的士兵,而且对平民都有很大影响”、“认为交战国必有一方胜利,一方失败,而战胜国从胜利中所得到的利益一定比付出的多。这种企企图往往是隐藏在背后的。实际上,战争往往给胜利者一方也带来破坏”得出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给各参战国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给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心灵伤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争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资、财力等。

(2)本小问属于运用层面的要求,有一定开放性,紧扣材料主题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有针对性回答即可。如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反对霸权主义;加强国际间合作;努力使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格局全球化等。

故答案为:

(1)危害: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给各参战国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给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心灵伤害;浪费了大量的物资和人力。

(2)看法: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反对霸权主义;加强国际合作;应通过和平谈判,友好协商解决国际社会矛盾和争端。

【点评】本题考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共1小题,满分14分)

17.(14分)材料 霍元甲,字俊卿,近代中国著名武术家。父亲霍恩第,迷踪拳的第六代传人,颇有名望。霍元甲幼年体质羸弱,不具备习武的“潜质”,父亲怕他毁害霍家声誉,禁止他习武,倔强的霍元甲却踏上了偷习迷踪拳的历程,不学成武术誓不罢休。1900年初春,元甲与大刀王五结为好友。不久,王五因营救同胞被八国联军杀害,霍元甲把王五偷偷安葬了。1909年,英国大力士奥皮音来到上海,表示愿与华人角力,农劲荪等“咸欲聘请技击名家,登台与赛”。霍元甲欣然接受邀请,农劲荪等在张园搭建了擂台,但奥皮音未如约而至,于是在霍元甲和徒弟刘振声与台下观众进行了交流………自此,霍元甲名场上海。“张园比武”后,“沪人多知元甲之武技功能,若不为之流传,殊为可惜”。1909年,精武体操学校建立,霍元甲打破迷踪拳不外传的规矩,迷踪拳开始名扬四海。

﹣﹣摘编自杨祥全、吕广臣《“精武元祖”霍元甲考略》

(1)根据材料,概括霍元甲的性格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霍元甲的贡献。

【考点】9X:近代中国历史人物.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历史人物,主要考查对霍元甲的认识

【解答】(1)根据材料中“倔强……不学成武术誓不罢休”得出:倔强,不服输;根据材料中“王五因营救同胞被八国联军杀害,霍元甲把王五偷偷安葬”得出:倾向进步,讲究义气;根据材料中“愿与华人角力,农劲荪等‘欲聘请技击名家,登台与赛’.霍元甲欣然接受邀请”“沪人多知元甲之武技功能,若不为之流传,殊为可惜”“精武体操学校建立,霍元甲打破迷踪拳不外传的规矩”得出:爱国,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民族气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创办精武体育会,强身健体,到培养武术人才,振奋民族精神、传承武术文化方面分析霍元甲的主要贡献即可。

故答案为:

(1)性格特点:倔强,不服输;倾向进步,讲究义气;爱国,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民族气节。

(2)影响:创办了精武体育会,培养了大批无数人才;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才;振奋了民族精神;为强健国民体质、传承武术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点评】评价历史人物,要把对象放到历史发展的总过程中去,看他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及其大小,看他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对社会进步起推动作用,还是违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历史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对社会前进起阻碍作用。前一种是进步的、正面的历史人物,后一种是反动的、反面的历史人物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19/4/12 22:15:24;用户:tp;邮箱:lsgjgz137@xyh.com;学号:21474120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