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历史

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河南省实验中学高考历史模拟试卷.docx

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河南省实验中学高考历史模拟试卷(4月份)

一、每小题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礼记•礼器》云:“太庙之内敬矣。君亲牵牲,大夫赞币而从:君亲制祭,夫人荐盎君亲割牲,夫人荐酒。”材料中“君”的行为愈在(  )

A.表达对神灵虔诚和崇敬B.突显自己特殊政治地位

C.强化皇权神圣不容僭越D.彰显家国一体祥和精神

2.(4分)东晋南朝时,贾弼之祖孙三代专精谱学。弼之撰《十八州士族谱》,共七百多卷。宋刘湛、齐王俭、梁王僧孺也都有谱学专著。谱学盛行反映了(  )

A.士族用谱学挽救衰亡的命运

B.士族注重本家族的谱系

C.突破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

D.谱学是选官的重要依据

3.(4分)《清明上河图》中,酒店门首通常都悬挂着红栀子灯,虹桥附近有家“脚店”,门口设置了一个灯箱广告,上书“十千脚店”四字。“十千”为美酒的代称,如唐诗有云:“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灯箱广告的出现反映了(  )

A.北宋家庭手工业技术的先进

B.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被打破

C.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D.北宋时期酒店已广泛应用广告

4.(4分)清代有科举功名者服饰不同于常人:秀才在冠帽上别一枚纯银簪;举人或进士则戴纯金簪;进士出身的官员擢升到高级官位时,他的金簪会添上花纹,镶嵌珍珠、宝石。这反映出清代(  )

A.科举制度造成社会等级森严

B.理学思想决定社会价值取向

C.科举出身者具有荣耀的地位

D.社会阶层固化削弱思想活力

5.(4分)历史学家陈旭粗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迫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

A.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空想性

B.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

C.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革命失败

6.(4分)陈独秀说:“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亊也。”由此可知,陈独秀(  )

A.以民主科学作为反对尊孔复古的武器

B.主张政治革命、文学革命与伦理革命并重

C.视儒学道德为新文化运动的首要目标

D.冲破传统道德礼教的朿缚,倡导女性解放

7.(4分)1932年《浙江教育行政周刊》刊登《小学中高年级东北事件教学大纲》,提出了各学科在处理同一国耻事件时,结合学科特点各有侧重(部分如下表)。这反映出当时(  )

科目内容
社会事件本体之研究:东北研究、东北事件之原因近果、抗救方案
国语读:东北枪声、被压迫者的呼声等
算术事件损失方面的计算:建筑物的损失、工商业等
音乐国耻歌、义勇军歌等

A.教育界要求建立统一战线的愿望强烈

B.国民政府为全面抗战进行舆论准备

C.国耻教育始终是近代学校教育的主题

D.学校教育对民族精神和责任的重视

8.(4分)习近平强调的“民主观”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该民主模式被概括为“有事好商量”。如图是建国前筹建新中国的人民政协的人员组成图,这直接反映出人民政协(  )

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河南省实验中学高考历史模拟试卷.docx

A.具有广泛民意基础B.体现社会主义民主

C.确立中共领导地位D.通过协商监督民主

9.(4分)古罗马法学家赫尔墨杰尼安提出:“所有的法律是为了人(umini)而制定的”,他没有使用诸如“人民”或“全体市民”等集合名词。而是用心良苦地采用复数的“人”(uomini)的表述形式。这体现了罗马法(  )

A.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B.代表了特定群体的诉求

C.更关注每个个体的利益D.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

10.(4分)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帝国议会议员,就其议员职位而论,不得领取任何薪俸和报酬。”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

A.议员素质较低,议会无实权的事实

B.民主政治制度得以建立的社会特征

C.经济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军国主义、专制主义的传统仍然浓厚

11.(4分)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失惨重。这反映了(  )

A.苏联经济模式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

B.美国和平演变政策导致苏联实力下降

C.石油利益争夺使苏联经济全面崩溃

D.国际政治格局即将进入重大调整阶段

12.(4分)有学者指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  )

A.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B.大国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

C.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

D.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大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

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古希腊各城邦,国家观念也随之出现。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教会提出国家存在是因为人有原罪,国家是减轻原罪所必须的安排,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启蒙运动时期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霍布斯认为人生是自私自利且充满恶意的,理性为人们提出一些简单可行的和平契约,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力和力量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洛克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否则人民将有权革命,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

﹣﹣摘编自《西方文明史》等

材料二:中国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维新时期,梁启超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他认为当务之急是速养成自己的国家观念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强调只有兴民权才能强国家,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他更明确了君、臣、民三者的关系,君和臣都是为民办事者。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启蒙思想家对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时期的国家观念与近代欧洲国家观念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1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表是19世纪40年代以来社会上的一些流行词汇:

时间流行词汇
1840﹣1912年师夷长技、洋布洋火、兴民权、革命﹣﹣﹣﹣
192﹣1949年共和、约法、民主、科学、实业救国、她﹣﹣﹣﹣
1949﹣1978年列宁装、三大改造、人民代表、粮票﹣﹣﹣﹣
1978年以来专业户、乡镇企业、村民委员会、股票、互联网﹣﹣﹣﹣

根据材料,从每一个阶段中选取一个流行词汇,围绕“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三、(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01年,张之洞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提出以“育才兴学”“整顿中法”“吸收西法”为中心的一套改革方案,要求改良法制。他提出“择西学之可以补我阙(缺)者用之,西政之可以去吾疾者取之”。……张之洞十分重视西律中的“公法学”,这是在办洋务过程中与西方各国打交道时经常遇到的课题。对此,他提出两条建议:第一,参酌中外法律,制定“通商律例”;第二,培养熟悉中外法律的人才。

﹣﹣《清末礼法之争的始末及其意义与启示》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张之洞法律改革的背景及其特点。

(2)简要评价张之洞法律改革的进步作用。

四、(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6.材料 随着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的迅速提升,美国的对外战略比以往更带有明显的扩张性、进攻性和侵略性。……在亚洲地区,美国的利益核心是东亚地带……1949年12月30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NSC48/2号文件,它标志着美国在亚洲遏制战略的形成。为了在亚洲遏制共产主义势力扩张、预防“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出现,美国政府一方面要对日本、台湾、菲律宾等地区的控制,确保亚洲大陆沿海岛屿防卫链的完整,一方面要通过对亚洲非共产党国家地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干预援助,加强这些地区的政治

稳定和经济自立。而且,通过提高日本、菲律宾的国际政治影响,在东南亚建立新的经济市场等一系列措施,断绝这些地区与共产党中国的政治经济往来。在二战结束到1 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之前,美国的远东策略已具体调整为:一个经济稳定和亲美的日本;一个稳定和对美忠诚的菲律宾;一个由英、法、荷、控制(或影响)并与美合作的东南亚保险式的近海岛链战略防线。

﹣﹣中国社会科学网《战后初期美国亚洲政策的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台“亚洲遏制战略”的背景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亚洲遏制战略调整后的具体实施情况。

五、(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7.材料:新中国成立后,针对旧的“国民党的六法全书及其一切反动法律”,作为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的董必武指出“旧的必须彻底粉碎,断的才能顺利成长。”而对既有旧的法律从业人员、他的办法则是改造,从1949年下半年到1952年上半年有4000多名旧司法人员经过改造,被吸收到司法部门参加工作。在新的法律不能立即制定出来之前,董必武一方面指示“各级司法机关办案,有纲领、条例、命令、决议等规定的从规定;没有规定的,照新民主主义的政策办理。”使得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家各层面的运行都做到了“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在1949年至1953年间,他直接“参与和领导制订的各种法律、法令和条例就达到3000多种”,在1949年到1951年间,相继成立了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政法干部学校等,逐步创建了一套适合中国当时客观需要的多层次、多途径培养各种法律人才的法学教育系统。

﹣﹣摘编自王立《董必武对中国法制的两大贡献解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董必武领导法制建设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董必武对新中国初期法制建设的贡献。


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河南省实验中学高考历史模拟试卷(4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每小题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礼记•礼器》云:“太庙之内敬矣。君亲牵牲,大夫赞币而从:君亲制祭,夫人荐盎君亲割牲,夫人荐酒。”材料中“君”的行为愈在(  )

A.表达对神灵虔诚和崇敬B.突显自己特殊政治地位

C.强化皇权神圣不容僭越D.彰显家国一体祥和精神

【考点】1U: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君亲牵牲”“君亲制祭”,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君”的这种行为主要是为了突显自己特殊的政治地位。

故选:B。

【点评】多角度评价君主专制加强的历史影响:君主专制的特点是个人独裁代替集体决策,人治代替法治。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趋势。一方面,秦朝以来,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另一方面,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难以实行更有效的管理。

2.(4分)东晋南朝时,贾弼之祖孙三代专精谱学。弼之撰《十八州士族谱》,共七百多卷。宋刘湛、齐王俭、梁王僧孺也都有谱学专著。谱学盛行反映了(  )

A.士族用谱学挽救衰亡的命运

B.士族注重本家族的谱系

C.突破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

D.谱学是选官的重要依据

【考点】1N:九品中正制.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实际考查九品中正制的影响。对“谱学盛行”实质的解读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东晋南朝时,门阀士族竭力维护自己的特殊社会地位,为严格区分士、庶的地位,于是谱学盛行,谱学是吏部选官的重要依据,是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故D正确。

AB不是谱学盛行的主要原因,排除。

谱学受重视实际上也是重视门第,故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情况,旨在考查是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新颖,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3.(4分)《清明上河图》中,酒店门首通常都悬挂着红栀子灯,虹桥附近有家“脚店”,门口设置了一个灯箱广告,上书“十千脚店”四字。“十千”为美酒的代称,如唐诗有云:“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灯箱广告的出现反映了(  )

A.北宋家庭手工业技术的先进

B.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被打破

C.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D.北宋时期酒店已广泛应用广告

【考点】2R:古代市的变迁.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城市与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门口设置了一个灯箱广告。

【解答】依据材料“门口设置了一个灯箱广告”可知,当时夜市已经出现,说明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被打破,故B正确。

A项牵强附会。故排除。

C项夸大其词。故排除。

D项“广泛”不合史实。故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新颖,总体难度适中。

4.(4分)清代有科举功名者服饰不同于常人:秀才在冠帽上别一枚纯银簪;举人或进士则戴纯金簪;进士出身的官员擢升到高级官位时,他的金簪会添上花纹,镶嵌珍珠、宝石。这反映出清代(  )

A.科举制度造成社会等级森严

B.理学思想决定社会价值取向

C.科举出身者具有荣耀的地位

D.社会阶层固化削弱思想活力

【考点】1O:科举制.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相关知识点,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到1905年废除,这是一种相对公平公正的选官制度。

【解答】A.科举制的存在与发展是导致社会阶层能够实现流动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这不是导致社会等级森严的原因,也不是固化社会阶层,故A说法错误;

B.题干没有体现理学与社会价值取向,故B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C.“有科举功名者服饰不同于常人”,而且科举考试取得不同的成绩的人有不同的标志性服饰,说明通过科举出身的人具有特殊的地位,故选C;

D.科举制的存在与发展是导致社会阶层能够实现流动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不是固化社会阶层,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科举制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概括材料信息及综合认识问题的能力。注意对材料的解析和信息的概括。

5.(4分)历史学家陈旭粗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迫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

A.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空想性

B.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

C.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革命失败

【考点】93:太平天国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

【解答】A并不是题干强调的主旨,故排除。

B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依据材料“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可知C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时代局限,故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6.(4分)陈独秀说:“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亊也。”由此可知,陈独秀(  )

A.以民主科学作为反对尊孔复古的武器

B.主张政治革命、文学革命与伦理革命并重

C.视儒学道德为新文化运动的首要目标

D.冲破传统道德礼教的朿缚,倡导女性解放

【考点】B7:新文化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解答】“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亊也”表明陈独秀视儒学道德为新文化运动的首要目标,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点评】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由于旧道德是历代统治者用来束缚人们思想的枷锁,因此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7.(4分)1932年《浙江教育行政周刊》刊登《小学中高年级东北事件教学大纲》,提出了各学科在处理同一国耻事件时,结合学科特点各有侧重(部分如下表)。这反映出当时(  )

科目内容
社会事件本体之研究:东北研究、东北事件之原因近果、抗救方案
国语读:东北枪声、被压迫者的呼声等
算术事件损失方面的计算:建筑物的损失、工商业等
音乐国耻歌、义勇军歌等

A.教育界要求建立统一战线的愿望强烈

B.国民政府为全面抗战进行舆论准备

C.国耻教育始终是近代学校教育的主题

D.学校教育对民族精神和责任的重视

【考点】HE: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20世纪33年代中国教育发展的相关知识。对题干教学内容的正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答】依据材料“事件本体之研究:东北研究、东北事件之原因近果、抗救方案”、“国耻歌、义勇军歌等”等可知学校教育对民族精神和责任的重视。故D正确。

A项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国民政府实行是片面抗战路线。故排除B。

C项“始终”说法明显不合史实。故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总体难度适中。

8.(4分)习近平强调的“民主观”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该民主模式被概括为“有事好商量”。如图是建国前筹建新中国的人民政协的人员组成图,这直接反映出人民政协(  )

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河南省实验中学高考历史模拟试卷.docx

A.具有广泛民意基础B.体现社会主义民主

C.确立中共领导地位D.通过协商监督民主

【考点】F1:第一届政协会议.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政治协商制度,要求学生结合我国政协制度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由图片可知,人民政协由八部分人员组成,具有广泛民意基础,故A正确。

B.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此前并无社会主义民主,B错误。

C.中共领导地位确立,与人民政协无关,C错误。

D.人民政协人员的组成无法体现通过协商监督民主,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新中国建立前后的活动及人民政协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政治协商制度,在人大制度召开之前,使我国最重要的政治制度,政协会议有替代人大的作用。

9.(4分)古罗马法学家赫尔墨杰尼安提出:“所有的法律是为了人(umini)而制定的”,他没有使用诸如“人民”或“全体市民”等集合名词。而是用心良苦地采用复数的“人”(uomini)的表述形式。这体现了罗马法(  )

A.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B.代表了特定群体的诉求

C.更关注每个个体的利益D.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

【考点】4D:罗马法.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需要掌握罗马法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所有的法律是为了人(umini)而制定的”、“他没有使用诸如人民或全体市民等集合名词。而是用心良苦地采用复数的人(uomini)的表述形式”的分析理解。

【解答】依据题干“所有的法律是为了人(umini)而制定的”、“他没有使用诸如人民或全体市民等集合名词。而是用心良苦地采用复数的人(uomini)的表述形式”可以看出罗马法强调的是每个个体的利益,故C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说明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故A项错误。

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对个体的关注,不是特定群体的诉求,故B项错误。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人文主义思想,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罗马法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10.(4分)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帝国议会议员,就其议员职位而论,不得领取任何薪俸和报酬。”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

A.议员素质较低,议会无实权的事实

B.民主政治制度得以建立的社会特征

C.经济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军国主义、专制主义的传统仍然浓厚

【考点】6G: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宪法的颁布巩固了国家统一,将革命成果用法律的形式巩固下来。

【解答】材料中并未提及帝国议员的文化、道德和参政能力,无法说明其素质较低,故A项错误;

CD两项虽然是当时德意志帝国的社会特征,但与材料不符合,排除;

从材料“帝国议会议员,就其议员职位而论,不得领取任何薪俸和报酬”中可以看出宪法在避免议员受到利益团体的控制,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宪法的颁布使德意志帝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标志着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

11.(4分)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失惨重。这反映了(  )

A.苏联经济模式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

B.美国和平演变政策导致苏联实力下降

C.石油利益争夺使苏联经济全面崩溃

D.国际政治格局即将进入重大调整阶段

【考点】EA:两极格局结束及其影响;EB:多极化趋势加强.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①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②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③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④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⑤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表明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大国关系缓和;

⑥多极化的最终形成将是漫长的。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解答】材料反映了苏联不能很好地调整经济结构以适应全球化,但并没有提到经济发展模式,故A错误;

B从题中无法体现,故B错误;

C表述绝对化,故C正确;

随着苏联经济结构的僵化,苏联最终走向解体,国际政治格局即将进入重大调整阶段,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中档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随着苏联经济结构的僵化,苏联最终走向解体。

12.(4分)有学者指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  )

A.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B.大国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

C.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

D.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大

【考点】EB:多极化趋势加强.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加强,具体考查冷战结束后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的趋势。

【解答】根据材料“有学者指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

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结束后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

A项,材料无法体现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排除;

B项,材料强调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排除;

C项,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符合材料,正确;

D项,材料无法体现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大,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冷战结束后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的趋势,重点考查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特点。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

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古希腊各城邦,国家观念也随之出现。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教会提出国家存在是因为人有原罪,国家是减轻原罪所必须的安排,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启蒙运动时期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霍布斯认为人生是自私自利且充满恶意的,理性为人们提出一些简单可行的和平契约,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力和力量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洛克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否则人民将有权革命,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

﹣﹣摘编自《西方文明史》等

材料二:中国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维新时期,梁启超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他认为当务之急是速养成自己的国家观念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强调只有兴民权才能强国家,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他更明确了君、臣、民三者的关系,君和臣都是为民办事者。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启蒙思想家对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时期的国家观念与近代欧洲国家观念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考点】BA:中西方思想文化比较.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中西方的思想。考查欧洲启蒙思想家对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促进作用;维新时期的国家观念与近代欧洲国家观念内涵的相同之处以及不同之处及其原因。需要掌握启蒙运动的内容、背景;维新思想的内容和背景。

【解答】(1)本小问的作用,依据材料一的内容,结合启蒙运动的内容解答即可。

(2)第一小问的相同之处,依据材料一“启蒙运动时期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霍布斯认为人生是自私自利且充满恶意的,理性为人们提出一些简单可行的和平契约,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力和力量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洛克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否则人民将有权革命,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和材料二“维新时期,梁启超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他认为当务之急是速养成自己的国家观念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强调只有兴民权才能强国家,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他更明确了君、臣、民三者的关系,君和臣都是为民办事者”,结合启蒙运动的内容和维新思想的内容解答即可。第二小问的不同之处,依据材料一“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教会提出国家存在是因为人有原罪,国家是减轻原罪所必须的安排,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启蒙运动时期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依据材料二“中国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结合启蒙运动的背景和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分析即可。第三小问的原因,结合启蒙运动和维新思想的背景解答即可。

故答案为:

(1)作用:否定神学国家观念;阐释了新的国家观念,如国家社会契约,国家归属:人民主权,国家运行机制:三权分立,国家职能:保护人权;构建了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两类国家政体。

(2)相同之处:反对专制;主张实行代议制民主。

不同之处:欧洲的国家观念基于反教会神学,而中国维新时期的国家观念基于反对君主专制和帝国主义侵略。

原因:中世纪欧洲宗教神学阻碍社会发展,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程度高,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甲午战后,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通过学习西方转变国家观念,探索强国之路。

【点评】本题考查对启蒙运动和维新思想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比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表是19世纪40年代以来社会上的一些流行词汇:

时间流行词汇
1840﹣1912年师夷长技、洋布洋火、兴民权、革命﹣﹣﹣﹣
192﹣1949年共和、约法、民主、科学、实业救国、她﹣﹣﹣﹣
1949﹣1978年列宁装、三大改造、人民代表、粮票﹣﹣﹣﹣
1978年以来专业户、乡镇企业、村民委员会、股票、互联网﹣﹣﹣﹣

根据材料,从每一个阶段中选取一个流行词汇,围绕“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考点】MH: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变迁。考查不同时期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对表格内容的解读,结合所学分析即可。

【解答】首先,根据题目要求,提取一个具体的主题,可以从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流行词进行提取,也可以对流行词进行分类提取。如:流行词汇受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影响,又反映了政治民主化的状况。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解读。如: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改革兴起,提倡开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成为当时流行思潮。最后,对所论述的观点进行简要的总结。如:政治的发展演进对社会的流行词汇有相当大的影响。

故答案为:

示例一:流行词汇受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影响,又反映了政治民主化的状况。

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改革兴起,提倡开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成为当时流行思潮。

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和、约法、民主成为流行词汇。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科学成为流行词汇。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成为流行词汇。

20世纪90年代,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推进了农村民主制度建设,村民委员会成为流行词汇。

示例二:流行词汇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又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中国市场,外国商品涌入中国,洋布、洋火成为流行词汇。

辛亥革命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实业救国思潮的流行,实业救国成为流行词汇。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计划经济体制下,粮票成为购买粮食的票证。三大改造和粮票成为流行词汇。

1978年改革开放,在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了大批专业户,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专业户、乡镇企业成为流行词汇。

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纷纷投资股市,股票成为流行词汇。

示例三:流行词汇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又反映外来文化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提倡开设议院,兴民权在当时流行。

辛亥革命后,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指导下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成为流行词汇。

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思想与科学,提倡新道德,主张男女平等,创造出新词“她”,民主与科学成为流行词汇,“她”成为流行词汇。

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主要向苏联学习,社会上列宁装流行,列宁装成为流行词汇。

改革开放后,引进外来的先进技术与文化,互联网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互联网成为流行词汇。

【点评】本题以“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为切入点考查对近现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史实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表格、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01年,张之洞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提出以“育才兴学”“整顿中法”“吸收西法”为中心的一套改革方案,要求改良法制。他提出“择西学之可以补我阙(缺)者用之,西政之可以去吾疾者取之”。……张之洞十分重视西律中的“公法学”,这是在办洋务过程中与西方各国打交道时经常遇到的课题。对此,他提出两条建议:第一,参酌中外法律,制定“通商律例”;第二,培养熟悉中外法律的人才。

﹣﹣《清末礼法之争的始末及其意义与启示》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张之洞法律改革的背景及其特点。

(2)简要评价张之洞法律改革的进步作用。

【考点】MI: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查张之洞法律改革的背景及其特点以及进步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即可。

【解答】(1)第一小问的背景,依据材料内容和时间“1901年”,结合当时的时代特点和晚清国内状况分析即可。

(2)本小问的评价,依据材料“提出以育才兴学、整顿中法、吸收西法为中心的一套改革方案,要求改良法制。他提出择西学之可以补我阙(缺)者用之,西政之可以去吾疾者取之。……张之洞十分重视西律中的公法学,这是在办洋务过程中与西方各国打交道时经常遇到的课题。对此,他提出两条建议:第一,参酌中外法律,制定通商律例;第二,培养熟悉中外法律的人才”,结合所学可知,作用是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发展;培养了近代实用人才;有利于中国法制的近代化;其改革主张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有积极作用。

故答案为:

(1)背景:内忧外患,清朝统治出现严重危机;受洋务运动的影响;清末新政的影响。

(2)评价: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发展;培养了近代实用人才;有利于中国法制的近代化;其改革主张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有积极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对张之洞法律改革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6.材料 随着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的迅速提升,美国的对外战略比以往更带有明显的扩张性、进攻性和侵略性。……在亚洲地区,美国的利益核心是东亚地带……1949年12月30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NSC48/2号文件,它标志着美国在亚洲遏制战略的形成。为了在亚洲遏制共产主义势力扩张、预防“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出现,美国政府一方面要对日本、台湾、菲律宾等地区的控制,确保亚洲大陆沿海岛屿防卫链的完整,一方面要通过对亚洲非共产党国家地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干预援助,加强这些地区的政治

稳定和经济自立。而且,通过提高日本、菲律宾的国际政治影响,在东南亚建立新的经济市场等一系列措施,断绝这些地区与共产党中国的政治经济往来。在二战结束到1 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之前,美国的远东策略已具体调整为:一个经济稳定和亲美的日本;一个稳定和对美忠诚的菲律宾;一个由英、法、荷、控制(或影响)并与美合作的东南亚保险式的近海岛链战略防线。

﹣﹣中国社会科学网《战后初期美国亚洲政策的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台“亚洲遏制战略”的背景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亚洲遏制战略调整后的具体实施情况。

【考点】UB:美苏争霸.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美苏争霸。考查美国出台“亚洲遏制战略”的背景及其目的以及具体实施情况。

【解答】(1)本小问的背景依据材料“随着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的迅速提升,美国的对外战略比以往更带有明显的扩张性、进攻性和侵略性”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目的依据材料“为了在亚洲遏制共产主义势力扩张、预防“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出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

(2)本小问的实施情况依据材料“一个经济稳定和亲美的日本;一个稳定和对美忠诚的菲律宾;一个由英、法、荷、控制(或影响)并与美合作的东南亚保险式的近海岛链战略防线”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

(1)背景:二战后,世界格局变化、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力量膨胀、美苏争霸(冷战)。目的:反共、称霸、确立世界领导地位,实现全球扩张。

(2)实施:发动战争﹣﹣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驻军﹣﹣驻军菲律宾和朝鲜海峡以遏制新中国;扶植日本﹣﹣适应冷战的需要。

【点评】本题考查美苏争霸,在复习中应注意掌握美苏争霸的目的、阶段、影响,尤其是美国的“冷战”政策应重点把握。

五、(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7.材料:新中国成立后,针对旧的“国民党的六法全书及其一切反动法律”,作为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的董必武指出“旧的必须彻底粉碎,断的才能顺利成长。”而对既有旧的法律从业人员、他的办法则是改造,从1949年下半年到1952年上半年有4000多名旧司法人员经过改造,被吸收到司法部门参加工作。在新的法律不能立即制定出来之前,董必武一方面指示“各级司法机关办案,有纲领、条例、命令、决议等规定的从规定;没有规定的,照新民主主义的政策办理。”使得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家各层面的运行都做到了“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在1949年至1953年间,他直接“参与和领导制订的各种法律、法令和条例就达到3000多种”,在1949年到1951年间,相继成立了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政法干部学校等,逐步创建了一套适合中国当时客观需要的多层次、多途径培养各种法律人才的法学教育系统。

﹣﹣摘编自王立《董必武对中国法制的两大贡献解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董必武领导法制建设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董必武对新中国初期法制建设的贡献。

【考点】9X:近代中国历史人物.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历史人物。考查建国初期董必武领导法制建设的措施;对董必武对新中国初期法制建设的贡献的评价。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即可。

【解答】(1)本小问的措施,依据材料“针对旧的“国民党的六法全书及其一切反动法律,作为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的董必武指出旧的必须彻底粉碎,断的才能顺利成长”可以得出废除一切反动法律;“而对既有旧的法律从业人员、他的办法则是改造”可以得出改造旧法律人;“董必武一方面指示各级司法机关办案,有纲领、条例、命令、决议等规定的从规定;没有规定的,照新民主主义的政策办理”可以得出以变通方式填补立法和司法空白;“在1949年至1953年间,他直接参与和领导制订的各种法律、法令和条例就达到3000多种”可以得出领导大规模的立法活动;“相继成立了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政法干部学校等,逐步创建了一套适合中国当时客观需要的多层次、多途径培养各种法律人才的法学教育系统”可以得出推行新型的法律教育。

(2)本小问的评价,依据材料的内容和第一问的措施,结合所学可知,为建国之初的治国方略提供了制度和行动基础;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和社会秩序;造就了大批的法律教学研究和法律工作者。

故答案为:

(1)废除一切反动法律;改造旧法律人;以变通方式填补立法和司法空白;领导大规模的立法活动;推行新型的法律教育。

(2)为建国之初的治国方略提供了制度和行动基础(有利于建国初期法律制度的建立);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和社会秩序;造就了大批的法律教学研究和法律工作者。

【点评】本题考查对董必武相关知识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19/4/8 8:44:46;用户:tp;邮箱:lsgjgz137@xyh.com;学号:21474120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