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历史

云南省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六)历史试卷

云南省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4分)

24.《汉书· 艺文志》 载:“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材料意在说明“百家争鸣”的出现

A .服务于诸侯争霸的政治需要

B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

C .私学兴起,思想活跃

D .挽救了崩溃中的周代政治制度

25.唐代实行科举制,但自由报考之唯一限制是“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而北宋则“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北宋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B .工商皆本思想的影响

C .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 .工商业者对政治形势的影响力增强

26. 中国民间有文拜孔子、武拜关公的现象,元朝政权逐渐认可民众对关公的敬奉,使其成为“忠义”的化身。《三国演义》问世后,关公更成为世人皆知的英堆人物。据材料分析可知

A .关公信仰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统治思想与民众认识一致

C .小说的影响力决定了政治走向

D .理学观念影响关公形象的塑造

27. 清朝乾隆皇帝在位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鼓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他认为“木朝纪纲整肃,无名巨,亦无奸臣。”这反映了

A .乾纲独断的君主专制 B . 清廉勤政的治国理念

C .完备的中央监察制度 D . 持续繁荣的封建经济

28 . 下表是近代中国1873 一1910年农产品出口比例表,数据的变化体现了近代中国经济

1873年1883年1893年1910年
农产品出口总额(万元)286.62844.28949.623195.7
占出口货物总值的比例2.6%15.6%26.8%39.1%

A .农业近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岛 B.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

29.民国初年的报刊在描述天津女子服饰时写道:“有剪了头发穿件长衫戴顶洋帽的,也有秃着头穿洋装的,这是剪发的,不剪的呢,大半不梳辫子啦,有梳在两边的,有几百个样式。”这反映了当时

A .中国女子服饰全面西化 B.妇女政治地位逐步提高

C .风气开化,国人普遍追求时尚 D. 辛亥革命推动社会习俗变迁

30.回顾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阶段,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对该材料的准确理解是

A .抗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B .抗日战争提尚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抗日战争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

D .抗日战争促成了国共合作

31. 2015年11月7 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习近平指出,两岸关系66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不管两岸同胞经历过多少风雨、有过多长时间的隔绝,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双方认为应该继续坚持“九二共识”, 巩固共同政治基础,推动两端关系和平发展。其意旨在

A .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 .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开拓国际关系新领域

D .发展“一国两制”构想

32 . 芝诺在著作《理想国》 中阐述了这样一个原则: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居民,不应该根据他们各自的正义的原则,分为独立的城邦和团体:而应认为,所有人都是属于一个团体和一人制度,我们应有一种共同的生活活,对所有人来说是共同的秩序。这一原则

  1. 蕴含着朴素的社会契约观念

B .违背了自然法的精神

C . 否定了希腊城邦政治

D .顺应了罗马帝国扩张的需求

33. 图6中的中外两幅名画的共同点是

云南省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六)历史试卷

A.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 B .运用了现代主义的艺术创作

C .表达了知识分子的精神困惑 D .强调表现个性和主观感受

34.被称为“最了解罗斯福和肯尼迪时代的人”― 阿瑟· 小施莱辛格指出:“新政标志着公共权利和私有权益之间冲突的继续,而罗斯福将这种冲突提高到了一个新层次、以前毫无限制的企业权利最终的到有效遏制,由此产生的是一个改造了的资本主义体系,其中工人、农民、消费者等比以往收到了更多的保护。”该材料的实质是

A .制定社保制度缓和阶级矛盾 B . 兴办公共工程解决社会就业

C .实行国家干预调整生产关系 D .恢复农业生产保证农民利益

35. 夏季达沃斯论坛从2008年“下一轮增长的浪潮”,2009年“重振增长”,2010年“可持续增长”2011年“关注增长质量,掌控经济格局”到2015年的“描绘增长新蓝图”这说明

A.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B.世界经济发展成为共同关心的话题

C.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D.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40.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刺史是汉武帝元封五年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详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也。”积久成制。

材料二 美国政府外部监督形式主要有:一、议会监督 议会制定基本法律,通过听证会等形式对行政机关的活动进行监督 二、 司法监督 法院的判例对审理同类安检具有约束力 三、 公众监督 法律要求行政机关要随时公开除法律规定应当保密之外的行政活动

美国政府内部监督形式主要有:一、联邦对州的监督 设立联邦执行机构,通多预算管理来实现对州的监督 二、行政考核 对本级政府所属各行政部门进行考核 三、独立检察官的监督 对各级行政监督 四、法制监督 开展行政法庭审判活动,听证办公室举行的听证等 五、程序监督 严格按照行政法规定的程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刺史制度在社会监督方面的主要作用。(12分)

(2)根据材料,概括美国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与两汉刺史制度相比,指出美国近代的监察制度有何进步之处。(13分)

41 .(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不同时代女性的审美标准

时间年代标准
1900年~1930年释放时代西方社会生活方式传入中国,流行的旗袍与宽袍大袖关系很渺茫了,衩高及臀、腰身婀娜,女性主张“剪发、读数、参政”刘半农给女人早了一个“她”女性提倡放脚剪发、自由恋爱
1950年~1976年奉献时代领袖发出“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的号召,女性走出家庭桎梏,有了自己的事业,愿意把青春和美丽奉献给最爱的人,女性的社会化参与程度越来越高
1977年~2015年浮夸时代标准美女没了,个性与魅力才是王道,超女来了,李宇春体现了颠覆性审美观的胜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表中审美标准的变化信息并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12分)

(二)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45 、46 、47 、48 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

―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在这些国家,由于“传统”和“变革”之间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

― 钱乘旦《再论世界近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及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具体内容。(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下半叶中、日两国的改革并分析其共同原因。(8 分)

46.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其三为审判机能。”

材料二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同。

——孟德斯鸠《 罗马盛衰原因论》

(1)根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鸣是如何发展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的:(6分)

(2)概括材料二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渊源和最主要的政治实践。(9 分)

47.(15分)2 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站结束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凡尔赛会议,其中就提出要建立一个维护战后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联盟,但最后在是否参加国际联盟的问题上,美国各界看法不一

参议员们认为,如果美国参加国联后,出现了不容争辩的侵略事实,美国将面临法律上的义务。因北他们反对参加国联。

威尔逊总统认为,这个义务是道义上的,不是法律上的,在法律上没有约束力,而且(美国国会)有绝对自由,对要求采取行动的所有情况作出自己的解释。但是他也承认.如果出现了不容争辩的侵略事实,毫无疑问,美国将履行盟约中的自动惩罚的法律义务

一一据岳麓版教材《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改编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之所以倡导建立国际联盟的依据,目的及威尔逊和参议员们争论的焦点。(6 分)

(2)根据材料概括争论双方的基本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争论的最终结果。(9分)

48.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爱因斯坦曾在l939 年写给罗斯福总统的信件中警告德国可能在制造原于弹,并提出美国也应该制造原子武器。这一建议让他懊悔终生,并促使他致力于小辉核武器的运动。战后,他为开展反对核战争的和平运动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中外历史人物评(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可以想象到,如果镭落在恶人的手中,它就会变成非常危险的东西。这里可能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知晓了大自然的奥秘是否有益于人类,从新发现中得到的是裨益呢,还是它将有害于人类。诺贝尔的发明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烈性炸药可以使人们创造奇迹,然而它在那些把人民推向战争的罪魁们的手中就成了可怕的破坏手段。我是信仰诺贝尔的人们当中的一个,我相信,人类从新的发现中获得的将是更美好的东西,而不是危害

——居里夫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爱因斯坦对核武器认识发生的变化及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6 分)

云南省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六)历史试卷

进步:在资本主义代议制下较充分的体现民意,注重以法治而非人治来规范过程和结果,(言之有理即可,4 分)

41. ( 12 分)变化信息:20世纪初,随着西学不断传入,中国传统旧风俗受到冲击,.人们以反传统、学西方为时尚,新文化运动对封建礼教和纲常伦理的批判,人性、民主、平等等思想影响人们的审美观;新中国成立,女性走出家庭,以爱岗敬业、热爱军人为美;改革开放后,人们思想日益开放,审美观多样化。(6 分)

原因:新经济因素出现并发展;政治民主化进程加速;对外政策的改变和全球化的深入;女性逐步走向独立、白由、平等。(任答三点即可, 6 分)

45.(15 分)

( l ) ( 7 分)含义: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为核心的社会转型过程。(3 分)

具体内容:政治现代化指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建立:经济现代化指工业革命。(4 分)

( 2 ) ( 8 分)中国:戊戌变法;日本:明治维新。(4 分)

共同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民族危机严重。( 4 分)

46. ( 15 分)

( l ) ( 6 分).发展:孟德斯鸠把亚里士多德的议事机能发展为立法权;行政机能发展为行政权;审判机能发展为司法权。(每点2 分)

( 2 ) ( 9 分)核心思想: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3分)

历史渊源: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的理论;( 3 分)

政治实践:1787 年《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实行三权分立。( 3 分)

47. ( 15 分)

(1)( 6 分)依据: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 ( 2 分)

目的:通过建立国际联盟领导世界;( 2 分)

焦点:美国会不会承担法律上的义务。( 2 分)

( 2 ) ( 9 分)基本主张:威尔逊认为,对美国而言,盟约规定的义务主要是道义上的,但在某种情况下,美国需要承担一定的使美国卷入国际争端的法律义务;参议员们则反对承担使美国卷入国际争端的法律义务。(6 分)

结果:参议员们取得胜利,美国没有参加国联。( 3 分)

48.( 15 分)

(1)( 9 分)变化:由主张制造核武器到致力于销毁核武器。( 3 分)

原因:提议研制核武器是为了早日摧毁法西斯结束战争;( 3 分)美军在日本投放原子弹的破坏空前和惨状;爱因斯坦害怕战后滥用原子弹会毁灭整个人类。( 3 分)

(2)( 6 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技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防止科技的滥用对人类社会带来灾难。(言之有理即可,每点3 分)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