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历史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014.11

试卷说明:
1.本试卷共道大题,共10页。
2.卷面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题答案一律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1.历史学家郭沫若说:“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对甲骨文的认识正确的是

A.甲骨文是一种图画文字 B.文字的审美可以跨越时空界限

C.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书法艺术 D.奠定了秦朝统一文字的基础

2.历史学家钱穆形容分封制为:“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周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宋国为殷族遗民之国)。”其主要含义是

A.西周重视对殷商遗民的防范 B.镐京与宋成为两大政治中心

C.西周疆域向南北方向扩大 D.突出鲁、齐在诸侯国中的政治地位

3.《吕氏春秋》写道:“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这表明战国时期

A.土地公有制仍占主导地位 B.“铁犁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土地私有调动生产积极性 D.政治动荡引发土地制度变革

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的瓦解

C.冶金技术的进步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5.“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应出于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6.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然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深刻而持久的印记”主要指其

A.消灭六国 B.制度创新 C.修筑长城 D.严刑峻法

7.司马迁认为政府的商业政策应是“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由此可见他主张

A.商业发展应顺其自然 B.工商皆本 C.应取消商业竞争 D.政府应对商业进行引导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8.右图是某展览中的“东汉书信纸”展品,它原衬垫于铜镜之 下,故呈圆形,据推测为家书的残片。它以麻为主要原料,并通过施胶等加工技术,改善了纸面的白度和平滑度,使得纸张厚薄均匀。以下对该展品的说明和论证,正确的是

A.纸最早发明于东汉 B.东汉时已出现印刷

C.当时造纸术已较成熟 D.展品上的字体是草书

9.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经济得到了发展。其表现是

A.北方荒地开垦、人口增加 B.平城成为著名商业中心

C.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 D.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10.美学家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这种精神在文学艺术上的体现是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①《清明上河图》 ②《红楼梦》③《搜神记》④《女史箴图》摹本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1.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

1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阐述正确的是

A.他到浮梁买茶时顺便欣赏杂剧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C.经商使其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

D.“海禁政策”限制他往海外贩茶

13.右图是唐代著名城市分布图。其中伴随着经济重心的逐渐南 移,成为南方繁荣的大都会的城市是

A.①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下表为唐江南九州户数表(单位:户),由此可知

州名苏州鄂州洪州饶州吉州衡州邵州泉州汉州
开元
户数
6809319190554041406234381135131233030754477
元和
户数
10080838618911294611641025180471800035571889

A.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B.江南经济得到一定开发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江南农业比工商业发达

15.隋唐时期的运河和长江的水上交通为世人称道,联通各地的交通网基本形成,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交通的便利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B.政府开始大规模交通建设

C.运河沿线形成了工商业市镇 D.连接域外的海路交通线正式开通

16.下列反映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史实是
A.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家提倡复兴儒学
B.封建帝王重视儒家,开始建立太学,传授儒家思想
C.儒学失去了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D.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形成新的体系

17.宋太祖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为此,北宋采取的措施有

①解除统军大将和地方节度使兵权 ②实行将兵法以控制军队

③由中央掌控地方财政 ④派文官管理地方政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①青苗法 ②农田水利法 ③市易法 ④征收算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右图是南宋李嵩绘制的《市担婴戏图》,作品以细腻的 笔法描绘了一副生动的场景:货郎挑着货担走村串巷,货担上商品琳琅满目,货郎正在招揽生意,一位哺乳的妇女在一群孩童的簇拥下涌向货担。据此可知

A.民俗开始成为绘画题材 B.城市商业环境的宽松

C.理学对妇女束缚严格 D.商品经济在农村的发展

20.在下列各项所描述的景象中,不可能出现在宋代的是

A.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

B.“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盛处”,每晚“人物嘈杂,灯火照天”

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市。如耍闹之处,通晓不绝

D.(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21.南宋《梦梁录》中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材料中“一舟人命所系”的物件直接引发了

A.地理大发现 B.文化发展进程加速 C.欧洲的社会转型D.欧洲的工业革命

22.曾被康熙帝称为“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且其著作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儒学思想家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守仁

23.《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这表明,内阁

A.在太祖时期正式建立 B.在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

C.成为朝廷的法定中央机构 D.六部百司为大学士属官

24.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这一制度最有可能是

A.秦朝的郡县制 B.西汉中朝制度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清朝军机处

25.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集市)”。这反映出

A.市镇的繁荣兴旺 B.小农经济的瓦解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6.李贽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以下对其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

A.认可“存天理,灭人欲” B.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
C.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D.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

27.有学者认为,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材料中中国“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原因是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因闭关锁国而丧失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B.自然经济的抵制和专制统治的阻碍

C.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D.没有形成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28.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 右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 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五个高峰期的著名画作是

A.顾恺之《女史箴图》 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C.徐渭《牡丹蕉石图》 D.佚名《人物龙凤图》

29.下图所示疆域应是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30.《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英国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

A.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   D.清政府已完全失去人民支持

31.19世纪40年代,魏源等人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有了初步认识,以为是

A.军事技术落后      B.社会制度滞后 C.政治腐败        D.思想观念陈旧

32.《定征清战略》一诗云:“作战先开第一期,直前扫荡北洋师。幄中夙有筹边策,渤海湾头树旭旗。”该诗描绘了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3.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介绍近代列强一步步侵略中国的经过时说:“起初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34.《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创办的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刊物。1835年刊登了如下内容:“英吉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商工,未知尽力竭力矣。”当时,这一报道

A.促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觉醒   B.表明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

C.改变了近代中国人办报的主题和特色 D.带给了中国人新的知识和信息

35.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

C.《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D.拜上帝教吸收了西方文化

36.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A.魏源 B.洪仁玕 C.李鸿章 D.严复

37.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还比较保守  B.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风俗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38.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 D.大生纱厂

39.“申江(上海黄浦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 B.清政府废止“重农抑商”政策

C.民族工业发展需要原料 D.苏杭地区传统纺织业力量薄弱

40.学者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1.学者李侃《中国近代史》记载:“(中国)1898 年进口货物总值比1894年增加了29.3%”。这说明

A.《马关条约》允许投资设厂 B.列强加紧资本输出

C.工业革命开始 D.列强扩大商品倾销

42.严复指出:“种以之弱,国以之贫,兵以之窳(败坏),胥于此焉阶之厉耶!是鸦片、缠足二事不早为之所,则变法者,皆空言而已矣”。对此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维新派提出剪辫易服的主张 B.维新派痛斥歧视、损害妇女的陋习

C.维新派主张革除吸食鸦片的恶习 D.维新运动提倡社会风气变化

43.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当时会试举人集辇彀下者将及万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梁启超等人所请的是

A.裁汰冗员 B.裁撤旧军队 C.废除八股取士 D.设立京师大学堂

44.下列表格为19世纪末重要的商办企业情况,该表可用于说明

时间重要企业
1895 年商人楼景晖在浙江萧山县创办合义和丝厂
1896年严信厚在宁波创办通久源纱厂
1897 年长芦盐运使杨宗濂等人在无锡创办业勤纱厂
四品京堂庞元济在杭州创办通益公纱厂
夏粹芳等在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
1898 年朱幼鸿在上海创办裕通纱厂
祝大椿在上海创办源昌碾米厂

①清末新政的政策得当 ②投资者的复杂身份

③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④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1. 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5.据《近代天津城市史》记载:“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上述现象表明

A.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 B.清政府开始重视近代工业建设

C.洋务运动的持续发展 D.城市管理体制趋向近代化

46.孙中山以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为此,孙中山

A.反对学习欧美 B.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主张平均地权 D.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47.下列事件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民报》 ②兴中会 ③武昌起义 ④广州黄花岗起义

  1. 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

48.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在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不少新生事物,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有

①近代旗袍   ②中山装    ③面包    ④上海的里弄住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52分。)

49.古代中国政治文明成果斐然,近代中国历经东西文明对接,浴火重生。(本题13分)

材料一 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十三《周末风俗》条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现象进行了比较,指出:“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战国时期,法律制度普遍建立起来,法律成为维护新的政治秩序的主要工具。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⑴据材料,指出战国时期政治领域中发生的变化。举例说明战国时期法律对新政治秩序的维护作用。(4分)

材料二中国文明能结合内聚、弹性、磁力于一体是很令人惊奇的,因为这些特性很难在如此大规模的成长之中维持不变。自古以来的外族侵略者也每每屈服于中国文明的优越,即便在战场上把中国人打垮,例如……元代的蒙古人、清代的满族人无一例外;……尽管被统治的汉人总视他们为异族,统治者却都迅速彻底接受中国的传统。

——摘编自[英]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著《文明的力量》

⑵结合所学,从政治领域方面论证上述观点。(5分)

材料三20世纪初,中国社会正处于巨变,黄远庸在《远生遗著》中称:“晚清时代,国之现象,亦惫甚矣。然人心勃勃,犹有莫大之希望,立宪党曰,吾国立宪,则强盛可立致;革命党曰,吾国革命而易共和,则法美不足言。今以革命既成,立宪政体,亦既确定,而种种败象,莫不与往日所祈向者向左。于是全国之人,丧心失图,皇皇然不知所归。”

——摘编自杨国强《百年嬗蜕》

⑶概括民国建立前后的社会现象。结合时代背景,说明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4分)

50.社会经济方面出现的新现象,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本题15分)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秦半两钱汉五铢钱(株:重量单位)

材料一元鼎四年,“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上林三官指中央统管铸钱的部门)。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

——摘自《史记·平准书》

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后富民赀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请置益州(今成都)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私造者禁之,仁宗从其议。

——摘自《宋史·食货志》

⑴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秦半两钱与汉五铢钱的相同点,并指出宋代货币出现了什么新特点。(4分)

材料二

文献中有关隋唐时期的新现象
《新唐书》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唐会要》(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其利。
《旧唐书》田神功,冀州人也……至扬州(平定刘展叛乱),大掠百姓商人资产,郡内比屋发掘略遍,商胡波斯被杀者数千人。

⑵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隋唐时期的经济新现象,并归纳这些现象出现的社会条件。(5分)

材料三 1861年北京海关总税务司署在上海、镇江两海关附设邮政部,上海有新式邮政的雏形自此开始。1867年总税务司(官名,掌全国关税行政及海关人员任免)赫德(英国人,担任大清海关总税务司45年。)公布了邮件封发时刻表与邮资标准。1878年,赫德派华员吴焕在沪津等地筹办代理邮政机构“华洋书信馆”。在清廷的支持下,吴焕计划以上海为中心在全国各大城市普设邮政机构谋夺洋邮之利。赫德大惊,派洋员德璀琳在沪设邮局并推至全国,到1896年,全国24处海关普设邮局。1878年,清政府正式建立“大清邮政局”,划全国为35个邮区,下各设一分局,后由邮传部(1907年设,主管邮政、电讯、交通等事项)直辖。民国后改由交通部管辖。

——摘编自忻平著《从上海发现历史》

⑶结合所学,从中国近代经济变迁的角度,对材料三进行解读。(6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51.文化是具有继承性和延续性的,新的文化的创造是以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为基础的。(本题11分)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摘自张岱年、方可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 依据材料和所学,指出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够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是什么?(4分)

《孟子·梁惠王上》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⑵依据材料和所学,比较黄宗羲对孟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结合所学分析产生黄宗羲思想发展的原因。(4分)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概括清代学术思潮为“以复古为解放”。

⑶依据材料和所学,举例说明晚清的“以复古为解放”。(3分)

52.不同时期的社会风尚是不同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发展状况的反映,体现着不同的时代特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本题13分)

材料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引者注:“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摘自《诗经·秦风·无衣》

⑴上述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秦国怎样的社会风气?这一风尚在商鞅变法后于秦国更盛,请结合所学指出其更盛的原因。(4分)

材料二 在服饰上,明初对于服装的色彩和用料限定甚严……但至晚明,“团龙、立龙”却已成为平常百姓常用的服装花纹。……明初严禁庶民厅房逾三间,但到明后期,则“江南富翁……五间七间,九架十架,犹为常耳……”。

——摘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⑵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朝中晚期怎样的社会风尚?结合所学,指出产生这一风尚的社会经济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三 古都北京步入民国时期第一个鲜明的标志,就是废除帝王纪年,改用世界通行的公历。新年伊始,依公历确立元旦,“双十节”为全国国庆日,但是双节的庆典主要流行于政界,一般民间较为冷漠。传统的春节与中秋节盛况依旧。传统色彩浓郁的京都庙会,在日益发达的商业网络中,仍有一席之地。许多新式商场相继兴建,东安市场、新罗天劝业场等纷纷崛起。民国初年,已经出现新式婚礼,北京俗称“文明结婚”,……典礼仪式简单,证婚人宣布结婚者姓名,新人相对三鞠躬,交换饰物,证婚人致词颁发证书,新婚夫妇向来宾鞠躬,礼成。旧式婚礼仍然保持着强大惯力,在民间流行。

——摘编自习五一著《民国时期北京社会风俗的变迁》

⑶根据材料指出民国初期北京社会风俗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北京地区社会风俗发生变迁的背景。(5分)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4.11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12345678910
BACCDBDCAC
11121314151617181920
DBABCACBDD
21222324252627282930
ACBCCBDCDB
31323334353637383940
ACBDBCABAC
4142434445464748
DACBDCDB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49.⑴ 旧政治秩序崩溃,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严重破坏;新政治秩序形成,强国对峙,法律成为新政治秩序的维护工具。(2分)

秦商鞅变法确立国君控制地方官吏、以军功受爵、推行什五连坐,维护统治秩序。(2分)(或魏、楚、韩、秦等国纷纷变法废除旧贵族特权、确立新兴地主的统治地位)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结论:少数民族政权的政治体制汉化过程,说明中国政治文明具有稳定性和优越性。(1分)

⑶ 现象:民国成立前后,政治体制改革成为时代潮流,清政府、立宪派和革命派纷纷主张建立立宪政体以振兴国家;民初没有实现强国梦,社会心态不稳。(2分)

原因: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民众启蒙没有协调进行;传统影响根深蒂固;军阀政治与列强控制相结合。(2分)

50.⑴相同点:国家统一发行;以重量为名;圆形方孔形制。(2分)

新特点:出现纸币;由民间主办到官府发行、管理。(2分)

⑵新现象:出现飞钱、外商云集。(2分)

原因:都市商业繁荣;大运河、丝绸之路等交通便利;对外交往频繁(或政府开放的对外政策);国家限制官吏经商的政策(防止官僚与民争利)。(3分)注:划线必答

⑶材料表明,中国现代邮政(邮政现代化)是从上海发端推广到全国的,最初,邮政控制在洋人手里(总税务司赫德,邮政控制于海关总税务司)。清政府设置专门机构管理邮政,与洋人竞争(争利)。(3分)

以上内容表明,中国近代新式邮政的产生,体现了列强控制经济主权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艰难历程。中国近代邮政的发展也使信息传递更快捷简便,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近代经济的发展。(3分)

51.⑴ 原因:儒家思想继承了中国周朝的礼教伦常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封建统治秩序;(1分)董仲舒在汉代改造儒学提出“三纲五常”、“君权神授”适应统治需要;(1分)汉武帝时需要以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局面形成;(1分)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1分)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52.(1)尚武。(2分)商鞅变法奖励军功。 (2分)

(2)风尚:“逾礼越制”成为普遍现象。(2分)

原因: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思想文化领域的体现:李贽的离经叛道。(2分)

(3)特点:传统习俗与新习俗并存。(2分)

背景: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中华民国建立;

经济:近代商业的出现与发展;

思想文化:西方思想与生活方式的影响(3分)

(其它言之成理的背景均可得分,总得分不超过3分)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