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历史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2018届高三12月中旬质量检测历史

北镇中学2018届高三12月中旬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小题,45

1、西周,以姬姓与姜姓封国迁移的路线来看,均由河南移往更东方或南方的新领土,为周王室建立新的藩屏。分封

A.加强了君主专制的权力 B.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C.推动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D.推动了西周政权的建立

2、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

A.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B.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

C.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

3、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有美尧、舜、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该思想家意在强调

A.后世必然优于前世 B.人生来本性是恶的 C.小国寡民社会的优点 D.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4、秦汉地方长官称为“牧、守、令”即“主人”的意思,宋代地方长官为知府知州。“知”是代理名义上以中央官员兼任地方。这一变化说明

A.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形成      B.中央对地方管辖和监督加强

C.中央和地方关系得到了改善   D.地方割据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5、贞观元年,唐太宗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比来(近来)护己之短,遂成冤隙,或苟避私冤,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据此可知,唐太宗认为                        

A.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B.制度实行的效果与初衷不符

C.中书省门下省不应互相牵制    D.三省六部制导致了亡国危机

6、有学者认为,儒家对现实经验层面的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理所当然的伦理道德规范,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不可变易的价值。这说明,儒学长盛不衰是由于

A.以血缘关系规范君臣关系 B.以血缘关系规范社会秩序

C. 其观念植根于社会生活中 D. 宣扬要绝对服从君主要求

7、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8、在明成祖朱棣武力夺取建文帝的帝位后,朱允炆后来被追谥为“惠宗让皇帝”,意即他把帝位让给明成祖朱棣;朱祁钰在被其兄明英宗赶下台后,其庙号后来被追溢为“代宗”,表示他只是个代理皇帝罢了。明朝皇帝的追谥反映出朝廷

A.对史实完全不予尊重 B. 对内斗的曲笔与回护

C.改变了前代修史传统 D. 质疑嫡长子继承制

9、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晚明时期会社简表

名称地点描述
匡社苏州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复社吴江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
岭南会馆苏州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
讲学会无锡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A.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 B.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
C.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 D.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10、以天文历算之学而论,“中国先哲们对于天文学的要求只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易·贲卦传》)和‘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尚书·尧典》)。至于宇宙的性质怎样,日月星辰为何东升西落。则以‘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故但言其所然,而不复求其所以然’。”这主要体现出中国古代天文学

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存在浓厚的神学和迷信色彩

C.具有明显的实用性特征      D.和算学整合为统一研究领域

11、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阁形犹如天上的星辰;汉代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魏晋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

A.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 B.社会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的发展

C.三种字体演变体现古人对科学认识的进步 D.楷书演绎了古人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

12、清王昱《东庄论画》说:“学问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文如其人,画亦有然。”该绘画理论

A.深受理学观念影响 B.表明文人画彰显人性追求

C.说明画家品德高尚 D.说明绘画与文学地位一致

13、明末小说主人公的层面十分广泛,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小说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材料反映出明代
A.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通俗文化发展 B. 市民文学开始兴起
C. 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大幅提高 D. 理学的发展增强了文化的教化功能

14、清人李渔在评论元代杂剧时说:“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由该评论可知
A.满足统治阶级宴乐需要 B.适应市民阶层的诉求

C.元代杂剧缺乏精品 D.社会环境相对宽松

15、“对雅典城邦传统诸神的信仰,此时正逐渐受到损害,而一种更具批判性的、更为世俗的精神正在强有力地上升……这一演变于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达到最为深刻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演变时期产生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宣扬相对主义和怀疑论 B.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得救

C.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 D.肯定人的价值,反对教会神学的束缚

16、柏拉图曾这样描述雅典:“这样的社会里,五花八门,不管人和人有没有区别,每个人都得到同等对待,社会显然处于无政府状态。”柏拉图意在说明

A.雅典民主追求人人平等 B.雅典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C.雅典民主存在明显缺陷 D.雅典民主导致了社会动荡

17、但丁在《神曲》中让他的情人把他带进“天堂”;彼特拉克用诗句描述了理想情人的妩媚和他的感情;《十日谈》多半故事都以爱情、男女关系为主题。文艺复兴的这一共同点
A. 充分反映出人文主义者放纵欲望 B. 是反对基督教宣扬禁欲主义的结果
C. 根源于当时的社会风气世风日下 D. 深受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直接影响

18、文艺复兴时期,骄傲的人文主义者喜爱研究异教拉丁诗人,但他们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这些人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得到许多富有的教会人员的欣赏。这说明

A.教会人员是文艺复兴的推动者 B.人文主义者避免与基督教冲突

C.基督教的包容性助力文艺复兴 D.文艺复兴反对封建宗教不彻底

19、马丁·路德认为:教会分为“不可见的教会”和“可见的教会”,前者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为绝对精神性的、不可见的:后者存在于人世之中,但只不过是一种属世的组织,是信仰者学习《圣经》的地方,要归世俗政府来管理。上述主张的主要意图是

A.将宗教秩序与世俗秩序分离 B.使宗教秩序从属于世俗秩序

C.将世俗的权力置于中心地位 D.实现个人宗教信仰上的自由

20、马丁·路德说过:“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地说服我,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我不能那样做。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由此可知马丁·路德

A.主张信仰即可得救 B.反对信仰基督教

C.主张人是自由和独立的 D.认为人人都可直接阅读《圣经》

21、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 批判宗教神学 C. 提出民主制度构想 D. 促进思想解放

22、“许多知识分子将它视为对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它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它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下列作品与材料所述风格吻合的是

A.《悲惨世界》 B.《战争与和平》 C.《老人与海》 D.《母亲》

23、19世纪30年代,欧洲“资产阶级在它已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 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此状况导致了

A.浪漫主义文艺的兴起 B.现实主义文艺的兴起

C.印象主义的蓬勃发展 D.现代主义文艺的繁荣

24、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右图是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被称为“跳舞的房子”。与这一建筑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美术作品是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2018届高三12月中旬质量检测历史

A.《拾穗者》 B.《格尔尼卡》 C.《日出·印象》 D.《自由引导人民》

25、“从总体上审视洋务运动……在中国搞现代化运动还是具有便利条件的,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男人的文化水平一般要高出很多。但是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由此可知,材料认为阻碍洋务运动发展的根源在于

A.缺乏政府的扶植与支持 B.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度低

C.中国人排斥西方技术 D.传统文化与观念的束缚

26、郭嵩焘《条议海防事宜》:“以中国之大,土田之广,因地之制,皆可使富也;用民之力,皆可使强也:即吾所谓处治也。舍富强之本图,而怀欲速之心,以急责之海上,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据此可知,郭嵩焘意在强调

A.实行地方自治 B.反对仅学西方技术 C.重视发展海防 D.大力发展民用工业

27、维新变法期间,中国出现了强学会、保国会、时务学堂等一大批组织。他们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公开揭露和批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向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从近代化角度上看,其反映了

A.中国社会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 B.儒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

C.抵抗西方入侵的近代爱国主义内容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停滞不前

28、梁启超说:“昨日就专制,而今日已共和,如两船相接触,而绝无一楔子以行其间,则其冲突之程度,必极猛烈。”梁启超意在说明

A.共和体制不符合国情 B.政体变革需要过渡期

C.应推行君主立宪政体 D.应以革命推翻清政府

29、1916年2月,胡适与陈独秀通信,表示有“今日欲为祖国造新文学”之意。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正式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这场文学革命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改变了民国政府教育的旧体制 B.清除了封建主义的文化残余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D.促成了白话语体的广泛应用

30、现代新儒家梁簌溟讲到:“有人以五四而来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其实这新文化只是西洋化在中国的兴起,怎能算得中国的文艺复兴?若真中国的文艺复兴,应当是中国自己人生态度的复兴。”此论表明梁簌溟

A.顽强抵制西方新思想的传播   B.反击当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C.主张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建设新文化   D.其思想与“中体西用”大致相当

二、非选择题(55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杜佑《通典》中记载:“(唐朝科举制度) 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严禁)刑家之子,工商殊类(应试)。”当时有人说唐朝科举是“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唐代诗人赵暇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二

1888年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
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
1901年清延实行“新政”后,各地封疆大吏纷纷上奏,重提改革科举。恢复经济特科。
1904年清延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作为第一个经由政府颁布并在全国范围内付诸实施的官方学制文件,其颁布标志着中国近代学制的诞生。
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威趋实学。
1906年始清延诏准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

(1)归纳材料一蕴含了唐朝科举制度的哪些信息? (6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概括清朝教育领域改革的特点,并指出其社会背景(10分)

32、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盖人心之本体即是明德。私欲障碍则本体丧失。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苟能致知,皆能明德。……良知在人心,无问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 天无可分,地无可割。王者虽为天之子,天地岂得而私之,而敢贪天地固然之博厚以割裂为己土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王阳明的主要观点。(6分)

(2)材料二中,王夫之在抨击当时政治制度中的哪些现象?针对这些现象,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对策?(6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的国家哲学则更加伦理化,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赋予人格意志。宋代二程——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继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

材料二: 《论法的精神》是一部政治哲学的著作,而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法律书。作为西方政治学的一部经典,它在当时思想所能及的范围内,细致地讨论了自由、民主、平等的问题。孟德斯鸠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其对政府架构的思考。在《论法的精神》里,孟德斯鸠延续英国先贤洛克的观念,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其理论特点在于,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力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似乎能够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平面;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子、布”一样相生相克,分权制衡,应该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单位)。 ——摘编自何志鹏《孟德斯鸠与<论法的精神>》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的内涵并分析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9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德斯鸠构建的政治哲学与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主要差异 (6分)

34、阅读图表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2018届高三12月中旬质量检测历史

图表为19世纪中国和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部分历史事件。从表中

提取两项或两项以上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

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历史术语准确)

高三历史12月质量检测答案

1-5 CAABB 6-10 CDBDC 11-15 BAABA 16-20 CBDBC 21-25 CABBD 26-30 BABDC

31、(1)有一定的出身等限制;录取人数少,以明经科为主;符合长远统治需要(唐朝统治选拔了优秀的人才)。(6分,有其它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2)特点:将经济等实用内容纳入考试范围;创建近代教育体制;废除科举考试。(每点2分,任意两点4分,有其它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新式人才的需求增加;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受西方的侵略,清政府的统治面临严重危机,旧的科举考试不能选拔真正人才;受西方先进教育体制的影响;国内开明人士的倡导。(每点2分,任意3点6分,有其它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32、(1)观点:要加强道德修养;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良知是人固有的善性;致良知(6分)

(2)现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家天下 对策:分散天子的权力(6分)

33、(1)内涵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教的观念抽象化为“理”,建立起理学体系,从哲学的高度赋予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3分)

影响:南宋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奠定了明清政治是向专制和封闭的理论基础;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6分)

(2)差异:程、朱强化专制秩序,孟德斯鸠则倡导民主、平等;程、朱主张集权,孟德斯鸠则倡导分权制衡;程朱重视伦理价值,孟德斯鸠则强调法治作用等。(6分)

34.(12分)

示例一:

工业革命引起了中西方历史发生转折性变化。(2分)

论述:19世纪前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法国等其他欧洲国家的工业革命继之而起。工业革命在经济上推动西方国家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工业资本主义崛起; 政治上以英国议会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掀起高潮,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不断扩展;思想文化领域出现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潮,自然科学突飞猛进。这一切预示资本主义将建立起对整个世界的统治。(4分)

另一方面,为了开展工业革命,开辟世界市场,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加紧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通过鸦片战争等用武力迫使中国打开国门,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而造成东方从属西方的局面。同时,在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也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但如何实现近代化,是传统且落后的中国面对的重大课题。 (4分)

总之,工业革命促进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崛起;而封建落后的中国则成为西方侵略对象,落后于世界潮流,中西方差距逐渐拉大。(2分)

示例二:

西方列强侵略对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双重影响。(2分)

一方面,鸦片战争等侵略战争后,列强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国门洞开,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民族伤害,造成政治经济主权丧失,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

另一方面,列强侵略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经济上,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相继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的工业化进程;政治上,以维新派为代表的新的阶级力量崛起,提出建立民主政治要求并付诸实践,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旧有的封建制度和统治秩序;思想文化上,伴随西方思想涌入,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主题。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体西用”和维新派维新变法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4分)

尽管如此,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主观目的,是为了自身的殖民利益,而决不是为了传播近代文明、帮助中国成为独立富强的现代化国家。因此,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中国才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2分)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