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历史

山东高唐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山东高唐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试用时10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梭伦采取的减轻社会痛苦的措施是简单而又严厉的。以下能充分说明梭伦对旧贵族“严厉”的是( )

①颁布“解负令” ②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③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④设立陪审法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战国时期,最能体现封建性改革所带来的社会变化的是( )

A.效仿秦国,变法风潮起B.农民广泛使用铁制工具

C.封建城市的兴起D.“耕豪民田,见税什伍”

3.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平均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 )

A.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B.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

C.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D.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

4.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 )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②限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③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5.下图反映的是罗马教廷兜售赎罪券的情景。有关该图的历史阐释正确的是( )

山东高唐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①罗马教廷在德意志常常通过这种方式搜刮财富,故德意志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

②对这种行为进行公开抨击的是《九十五条论纲》,这也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③这种兜售赎罪券的行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这一历史事件是导致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6.下列有关阿里改革性质的叙述比较确切的是( )

①纯封建性质的改革 ②近代色彩强烈的封建改革 ③典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④奴隶主贵族的争权夺利 ⑤不彻底的政治改革运动

A.①④ B.②⑤ C.③⑤D.②④

7.有人评价说,1861年后的俄国就是一个大杂烩,既有资本主义的东西,又有农奴制度的残余,还有极端的沙皇专制主义,这种“大杂烩”社会的具体特征表现为( )

A.军事封建性帝国主义B.殖民帝国主义

C.垄断主义帝国D.农奴制帝国

8.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9.有人用“观念转变,黄金万两”来解释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下列最符合这种解释的是( )

A.沉重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B.改变了中国的政体

C.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0.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历史上历次重大改革中我们得到的认识有( )

①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 ②改革要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

③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 ④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③④

11.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B.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12.我国古代秦朝至清朝,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

①加强中央权力,削弱地方权力 ②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③对边疆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④强化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3.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B.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C.君主集权得到强化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14.2014年度百度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成为当下搜索热词。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立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具备山东高唐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监察官员的职权( )

A.太尉 B.御史大夫山东高唐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C.内阁 D.枢密院

15.某同学在复习了“雅典民主政治”后,制作了以下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山东高唐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16.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 )

①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②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 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7.古罗马《民法大全》:“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材料所体现罗马法的主要原则是( )

A.保护弱者B.人人平等C.注重证据 D.公正合理

18.1832年,英国通过的议会改革方案规定:凡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城乡居民、年付房租额10镑以上的房客、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有选举权;……将空出的143个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推动这场改革的因素包括 ( )

①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②工业资产阶级的积极斗争

③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 ④“光荣革命”的兴起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9.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山东高唐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材料反映了美国民主政治中的( )

人民主权原则邦联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共和原则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相比较,其特点是( )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②国家元首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③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④首相不对议会而对君主负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1.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他所评述的国家依次是( )

A.英、美、法、德B. 法、英、美、德

C.英、德、美、法山东高唐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D. 法、德、美、英

22.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政权发生更替B.社会形态转变C.国力对比变化D.文化途径迥异

232014年11月29日,长春人李海东以6.2万元拍下《琉球国全图》。该图是1785年日本著名政治学者林子平所著的《三国通览图说》(日本东京出版)一书中的附图。图中琉球三省和附属的36个岛屿都是黄色的标识,而当时的钓鱼台、黄尾山、赤尾屿等和广东、福建、浙江、南京,一律都是使用粉色标识的。这( )

  1. 说明日本已承认钓鱼岛为中国领土B.可以作为钓鱼岛归属问题的历史实证

C.说明该学者的制图技术与现代无异D.证实了中国历代政府对钓鱼岛的管理

24.有一位学生对近代中国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作了以下一些连线,其中正确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B.第二次山东高唐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开放沿海十处通商口岸

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割占香港岛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赔偿二亿两白银

25.太平天国领导人曾对在华的外国使节说:“尔等如帮助满人,真是大错,但即令助之,亦是无用的。”“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但)害人之物为禁。”这说明太平天国在外交上()

A.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本质有了正确认识B.主张自由贸易,无论何种商品都不限制

C.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外交方针D.奉行独立自主、反对侵略的外交政策

26.对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两部宪法文件实践结果差异的原因是 ( )

① 中国封建主义根深蒂固,崇尚专制 ② 美国有着民主的传统,崇尚法制

③ 《临时约法》忽视了人民的权利 ④ 1787年宪法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27.据上海警察局档案资料显示,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下框)。下列口号与通知中所说的现象直接相关的最可能是( )

山东高唐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扶清灭洋”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D.“打倒列强,除军阀”

有学者说,因为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的成功在于( )

  1. 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B.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C.结束了中国两干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D.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29.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

A.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解放B.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

C.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D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30.下图是一部反映解放战争时期某场战役中,胶东解放区的一支民工小车队踊跃运粮运弹药支前的影片剧照。战役胜利后,在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号召指引下,这支民工小车队参加了水手连,配合着解放军攻克了南京。据此判断这场战役是( )

山东高唐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挺进大别山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5分)

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根据这个法令,平民所欠的各种债务一律废除;禁止在放债时以债户的人身作抵押……由国家赎回因负债而被卖到外邦为奴的人。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材料四

山东高唐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山东高唐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图1:梭伦在改革前的辩论图2:商鞅舌战图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梭伦、商鞅、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6分)

依据材料分别概括其历史作用?(6分)

(2)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面对这种现象,改革者应坚持怎样的态度?(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为什么说三次改革都顺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4分)

32.(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策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材料三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你对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学习西方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4分)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俄、中、日三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3分)

33.(20分)政治民主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山东高唐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 ——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

材料二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的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材料三 英国民主政治建立发展简要进程

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在继承《大宪章》限制王权的基础上,明确了议会主权,国家主权的重心从国王转到议会。

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1832年、1867年和1884年英国三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材料四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希腊民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表现形式和适用范围两个角度,概括古代罗马法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上述趋势出现的原因。(8分)

(3)概括材料三英国在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4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民国”为近代中国社会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6分)


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B 4.B 5.D 6.B 7.A 8.D 9.D 10.A

11.A 12.D 13.B 14.B 15.D 16.A 17.D 18.D 19.B 20.C

21.A 22.B 23.B 24.B 25.D 26.C 27.C 28.B 29.A 30.B

二、非选择题

31.(20分)

【答案】(1)内容:梭伦的“解负令”、商鞅废除井田制和奖励耕战、孝文帝迁都洛阳。(6分)

梭伦:债务奴隶获得人身自由,扩大公民群体,为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阶级基础。(2分)商鞅: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分)孝文帝: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促进了汉与鲜卑族之间的民族融合。(2分)

(2)共同原因: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2分)

态度: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2分,其它表述,言之成理,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2分)

(3)梭伦改革适应了雅典奴隶制经济发展的需要;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顺应了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4分)

32.(15分)

【答案】(1)原因:

经济上:腐败落后的农奴制使俄国远远落后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2分)

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社会危机。 (2分)

(2)特点:全面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废除旧的风俗习惯,进行移风易俗、文明开化;(2分)但在学习同时,强调和魂洋才,保留了武士道等封建残余。(2分)

(3)依据:

政治上,提倡君主立宪,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是政治民主化的有益尝试。(2分)
思想上,宣扬民权、平等、进化论,起到思想启蒙作用,影响近代民主革命。(2分

(4)启示: 顺应历史趋势即时改革;要与本国国情结合;要讲究策略的灵活性;要平衡各阶层的利益。(3分)(其它表述,言之成理,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3分)

33.(20分)

【答案】(1)特点:直接民主。成因:小国寡民的城邦。(2分)

(2)趋势: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过渡。原因: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斗争,统治者的重视。(4分)

趋势: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过渡。原因: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过渡(或统治地域广大的国家的需要)。(4分)

(3)民主政治制度建立发展是基于传统政治制度之上和平渐进变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统而不治”,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民主政治逐步完善。((每点2分,任答其中2点即可得,总分不超过4分)

(4)政治上,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经济上,颁布了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或“颁布了发展实业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生活上,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法令和措施,使礼仪习俗发生了重大变化。(每点2分,任答其中3点即可得,总分不超过6分)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