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历史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届高三(承智班)下学期历史周练(4.16)试卷

百强校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历史周练试题(4.16)

一、选择题

1.观察华商、日商纱厂资本分配及变化表(单位:国币万元)

年份华商日商
实数比重实数比重
19219482.275.91967.115.2
193115251.856.710851.140.3
193617294.644.219615.150.1

造成华商、日商发展变化的因素有( )

①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措施

②一战结束后,外国资本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受到挤压

③日本加紧对华侵略,在华势力不断扩张

④华商发展缓慢,日商资本迅速增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2.“商业革命在几个方面有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材料中的“几个方面”在欧洲直接体现为

①广阔的市场 ②必备的资金 ③充足的劳动力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3.英国高度发达的工场手工业,实现了生产过程中精细的劳动分工,每一件成品的生产过程都被分解,由许多细小的单一操作工序完成。工场手工业的复杂分工

A.提高了生产劳动的技术性 B.生产劳动操作日趋复杂化

C.为机器取代手工创造条件 D.反映英国的世界领先地位

4.1983年(中国)政府推出了“以税代利”政策。大中型企业要求将其55%的利润交作税收,小企业则按照分成八个等级的税则表纳税,这样就切断了国营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材料中的举措推动了( )

A.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B.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

C.《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

D.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5.协助成员国建立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有适当保证的条件下,临时提供普通资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机会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调,而不采取危害本国或国际繁荣的措施。以上材料( )

A.反映了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目的

B.说明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任务

C.指出了关贸总协定签订的必要性

D.揭示了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宗旨

6.下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形象标志,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届高三(承智班)下学期历史周练(4.16)试卷

①它是中国汉字

②它是中国书法

③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的象形特征

④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诗经》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有学者指出《诗经》具有显著的政治与道德色彩,它站在社会公认原则立场上表达了人民对现存社会秩序的不满。可证明此观点的内容集中在

A.《风》B.《雅》

C.《颂》 D.《九歌》

8.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成功的探索有( )

A.中国共产党八大 B.1958年总路线提出

C. “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

9.下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学习中收集的史料。这些史料最能说明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届高三(承智班)下学期历史周练(4.16)试卷

A.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B.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C.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

D.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10.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绝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材料主要反映出

A.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剧烈 B.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

C.周末社会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D.国家由分裂到统一的发展趋势

11.《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周礼》记载:“以九职任万民……六日商贾,阜通货贿。”材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 )

A.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B.重视和鼓励商业发展

C.提倡“工商皆本” D.强调耕战以加强中央集权

1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起点,这条道路的“特色”在于( )

A.采取武装斗争B.领导工人运动C.国共两党合作D.农村包围城市

13.某学者评价鸦片战争:“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该观点强调的是中国

A.国际地位的变化

B.社会的变迁

C.战败的结局

D.经济的落后

14.下列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措施中,最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的是:

A.兴办公共工程建设,实行社会救济 B.实行社会福利制度

C.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 D.增加工资,改善待遇

15.顾炎武是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之一。他曾说:“炎武以管见为《日知录》一书,窃自幸其中所论,同于先生者十之六七。”这里的“先生”最有可能是

A.孔子 B.黄宗羲 C.李贽 D.朱熹

16.清朝时期,某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了当地官吏的百般刁难,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朝廷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都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不受盘查,而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请回答:这件事最早发生在哪一年以后,这个商人指的是哪一个条约( )

①1842年②1844年③1856年④1858年⑤《南京条约》⑥《望厦条约》⑦《天津条约》⑧《瑷珲条约》

A.①⑤ B.②⑥ C.④⑦ D.③⑧

17.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这表明当时

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

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

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来&源:

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

18.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成绩显著,有学者曾经形象的把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比作“满弓待发之箭”。期中“弓箭”是指( )

①沿海开放城市如弓②港澳台如箭③西部大开发如弓④万里长城如箭⑤长江中下游如箭

A.①②B.③④C.②⑤D.①⑤

19.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流行的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0.五四时期,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人中国。从新实在论到尼采主义、国家主义,从先验主义到英美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乃至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都曾化为众多中国人的言谈和文章。这一现象( )

A.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未传人中国 B.体现出国民崇洋媚外心态

C.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 D.说明了政府倡导思想自由

二、综合题

21.荣氏家族,是以荣毅仁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本家族,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岁月中,荣氏家族都在中国经济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高德步评价说:“从近代开始,荣家三代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创办的企业是中国民族企业的前驱;解放后,荣毅仁支持中国政府的三大改造,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荣家第三代荣智健等人对中国市场经济、新兴民族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百度百科——荣氏家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的问题:(20分)

材料一 荣氏兄弟与其姑丈、辞官居于苏州家中的朱仲甫共同出资筹办保兴面粉厂。荣德生负责在无锡买地,荣宗敬负责向法国购买石磨,朱仲甫请好友、时任江苏省商务局局长的吴硕卿,直接禀明两江总督刘坤一。手续很快办妥,而且还获得了十年专利。准备动工之时,荣氏兄弟收到了县衙的通知,通知责令工厂迁址。原来,无锡绅士联名具告保兴面粉厂“擅将公田民地围入界内”,而且在古城边竖立烟囱,必将“破坏风水,有伤文风”。荣氏兄弟将详情申报商务局,并转呈总督府。不久,两江总督刘坤一传来批文:“士为四民之尊,立论尤当持平。烟囱即隔城垣,何谓文风有碍?该商将公田、民地围入界内,是否属实?由地方官查明,秉公办理。”经过查勘,“公地在附近则有之,恐不在内”。但士绅又以“烟囱树起,破坏风水”为由进行阻挠。知县孙襄臣仍坚持迁址,荣氏兄弟则继续施工。孙知县和常州府多次向上级部门禀告此事,而总督府的批文也前后下了七道。但无锡士绅还是不肯罢休,在第八次批文中,刘坤一写道:“知县办理无方,先行摘顶,以观后效。具呈阻挠人,查取职名,听候详参。着刻日详复!”$来&源:

——杨旭《荣氏兄弟》

⑴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3分)分析士绅反对荣氏兄弟创办保兴面粉厂的主要原因?(2分)

材料二 保兴面粉厂在创办之初“……每包面粉总成本约1元2角。市面上洋粉每袋售价2元,从理论上说粉厂是有利可图的。然而,保兴用的是石磨,出不了一号粉,国产二号粉每包才售1元4角……平均每包只能赚1—2角,并无大利。而更要命的是,种种传言加上人们的保守思想作怪,由著名的拱北楼面馆率先表示:‘机器面粉不如土粉,不可用。’各家点心店闻声附和,保兴粉销路不畅,开工不足一月,已积粉数千包。只有麸皮倒还走俏,每担9角,农民在厂门口等着要。麸皮不是人吃的,不怕中毒。……打不开销路,保兴粉只得在干面行搀入土粉内出售,价格比土粉还贱。年终结账,虽未亏空,也无盈利,扯平。保兴苦苦经营了一年,只得暂时停机。”

——杨旭《荣氏兄弟》

(2)据材料二指出保兴面粉厂在创办之初,惨淡经营的原因。(4分)

材料三:“为了打开销路,荣德生一面派人到本地各面馆、面店、点心店进行推销,实行先试用后付款的办法,并采取各种优惠条件来吸引消费者。另方面,他聘请王尧臣、王禹卿推销产品。王氏兄弟对北方的客帮极为稔熟,与营口、烟台、天津各帮坐庄也有交谊。经过王氏兄弟的努力,保兴面粉厂在北方打开了销路。这时,保兴厂更名为茂新厂。……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面粉在东北三省极为畅销,面粉价格也随之上涨。为抓住时机,扩大生产,荣氏兄弟向英国购买钢磨,改进生产设备,扩大了工厂的生产能力。茂新厂的面粉产量增至每天800包。同时,他们注意提高面粉质量,不收潮麦、坏麦,凡购进的小麦都要经过人工挑拣,而且包装美观”。—— 白寿彝《中国通史》

(3)根据材料三,归纳保兴面粉厂经营状况好转的原因(4分)

材料四:“1927年,……荣宗敬因抵制蒋介石政府强令摊派购买的‘二五库券’而遭到通缉。在国民党的压力下,荣宗敬被迫屈服,购下了摊派的‘库券’。但是,这时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由于国内捐税的繁重,以及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负债累累。到1934年,总公司资产总额为6800万元,负债却超过6300万元,致使大部分厂子被抵押了出去。”

—— 白寿彝《中国通史》

(4)据材料四指出影响荣氏企业发展的原因。(3分)

材料五:1954年,荣毅仁率先向上海市政府提出将他的产业全部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而来。

——《百度百科——荣氏家族》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说荣氏家族企业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材料六:1979年的中国百废待兴。邓小平找到荣毅仁,探讨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些问题......不久,他按国际惯例建立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荣毅仁、荣智健父子,一南一北,纵横商海,叱咤风云,财富神话再次震撼世人。荣氏家族在中国、在世界各地正续写着新的辉煌和传奇。

——《荣氏家族百年神话》

(6)结合材料六和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荣氏企业在国内外再度辉煌的主要原因。(2分)

2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2017年高考将不分文、理科,教育改革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官守学业,皆出于一”,“故私门无著述文字”,就造成了“学在官府”。春秋时期私学取代官学是教育制度上一次历史性的大变革。贵族关心的是维护统治地位,扩大统治范围,无暇顾及教育,“乱世则学校不修焉”(《毛诗•郑风•子衿》序)。私学出现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与“士”阶层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士阶层中许多有才能的人在政治斗争或军事斗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养士之风形成。适应这种社会新需要,私家讲学,专门培养士。“学在官府”转变为“学在四夷”。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盖使朝廷之上,闾间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东汉大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三代遗风,惟此犹为相近。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材料三: 议会掌握国家的立法权、财政大权、监督权,议会还有权改变君主的人选,是议会生君主,而“学校”从未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君主和“学校”的权力范围划分,其自身的财政尚且不能独立,君主对“学校”有着绝对的控制权,是君主生“学校”。英国议会自14世纪以来区分上、下院,其组成人员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各个利益阶层,复杂的人员构成使议会成为反映社会不同声音和需求的场所,而组成“学校”的主体是接受儒家传统教育的大儒、士人们,单一的人员构成使得 “学校”的声音也是单一的,这些人形成的“学校”反映的不是民意而是道义。英国议会的组织机构、活动程序等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并以法律形式被确定下来。而在这一方面黄宗義基本没有言及。

——摘编自林树青《论黄宗羲的“学校”思想》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教育领域里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学校”的功能。根据材料三,归纳英国“议会”与中国“学校”的主要不同(9分)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及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华商和日商资本实数逐年增加,华商增加数量有限,日商增长数量较大,华商资本缓慢发展,日商资本迅速发展,根据华商和日商资本所占比重变化,可知华商比重下降,日商比重上升;原因结合1921—1936年期间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时代背景分析即可。④是表现,不是原因,排除,故选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0、30年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15世纪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为后来的工业革命准备了市场资金基础,所以在欧洲直接体现为①市场、②资金,B项正确;而③劳动力是通过“圈地运动”等手段完成的;故B项。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条件

3.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在认再现所学相关知识的能力。题干中并未提到与技术性相关的信息,故A项排除;也看不出生产劳动的复杂化,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反应英国在世界工业中的领先地位,故D 项排除。材料提到实现了生产过程中精细的劳动分工,对生产率的要求提高,这为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创造了条件,故 C 项正确。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工业革命·背景

【名师点睛】此题属于典型的材料型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该题容易出错,由于材料的表述内容学生相对陌生了一些,所以要求学生必须以题干材料为准,而不是简单背教材,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不是记忆能力。本题主要采用排除法进行解答,需要学生选项进行仔细的甄别。

4.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税代利,是指国家向企业征收所得税后,剩余利润归企业自行支配,由企业自负盈亏,这表明企业的自主权有所扩大,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涉及政府职能的变化,故B项排除;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故C项排除;1983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开始,故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5.B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宗旨。此题通过题干中组织宗旨的表述可知该组织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故选B。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6.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图片信息可以解读出,该标志是汉字“月”字的变形,所以它是中国的汉字,也是中国的书法,反映了中国汉字的象形特征,但是一个字反映不出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书画艺术•;汉字

7.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表达了人民对现存社会秩序的不满。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诗经》

8.A

【解析】20世纪50~70年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其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误。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并提出国家建设的总任务,它和20世纪60年代初的八字方针都是正确的探索。

9.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一,两伊战争导致了石价格波动;材料二,世界的和平需要第三世界的发展。两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其他的说法无法从材料找到根据。

考点: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当今国际局势

10.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信息表明,春秋时基本沿袭了西周时期的制度与社会风俗,但战国时无论制度与风俗均发生巨大变化,A项正确;D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B、C项只包含了材料的一部分信息,不是最佳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

11.B

【解析】注意材料信息“一曰食,二曰货。”大意是说战国时期八种政务:第一是负责饮食,第二是负责财货;“以九职任万民……六日商贾,阜通货贿” 大意是说周时的九种职业中就有以经商为业的商人,,商贾即商人,因此反映了当时统治者重视和鼓励商业发展,故B项正确;“重农” “耕战”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故A、D项错误;“工商皆本”出自明清之际黄宗羲的主张,故C项错误。

1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走出一条有别于苏俄模式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因此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13.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观点强调的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迁,即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故B正确。材料主旨不在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故A错误。材料重点也不是反映战败的结局,故C错误。材料信息也没有反映中国经济的落后,故D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影响

【名师点睛】鸦片战争影响有:1、社会性质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经济上:中国逐渐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了开始解体,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外商企业开始在通商口岸建立。人口大量增加,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14.B

【解析】略

15.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是清朝人,他对程朱理学的态度是质疑的,因此先生不会是朱熹。根据材料,我们分析可得这位“先生”是与顾炎武同一时代的人,孔子和李贽分别是春秋和明代的人。黄宗羲是与他同时期的人,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与顾炎武的思想

16.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题干“外国商船和军舰都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可知是《天津条约》,时间是1858;所以C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天津条约》

17.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说明分封制下等级观念的问题,B正确;曹刿与冯谖不是儒家学派的人物,A项不全面,排除;冯谖寄食于孟尝君,不能说明他不受贵族重视,故C项错误,排除;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与材料无关,排除D。所以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内容链接点
政治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是西周分封制实行的经济基础,分封制、宗法制建立在井田制的基础之上,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破坏,分封制、宗法制也随之崩溃

18.D

【解析】略

19.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中“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可知范围是东北地区,而且是沦陷了,所以应该是A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九一八事变

20.C

【解析】

试题分析:众多的主义传入中国,这其中也包括马克思主义,故A项错误;各种主义的涌入是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反映而非国民崇洋媚外心态的反映,故B项错误;各种主义的传入,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使人们更加理性的来思考,哪种主张更能够挽救民族危亡,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政府的倡导作用,故D项错误。

考点:新文化运动

21.(1)不利:地方绅士的阻挠和反对;有利:荣氏兄弟不屈抗争,屡挫屡争;开明官员鼓励实业,排除干扰。(3分)观念陈旧,思想保守(2分)。

(2)一是当地人的观念陈旧,思想保守;二是工厂设备落后,产品质量较差。(4分)

(3)改进营销策略,聘用有才之人,抓住战争机遇,更新生产设备,保证产品质量。(4分)

(4)企业负担沉重,政府强行干预,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3分)

(5)通过全行业公私合营,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分)

(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行和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分)

【解析】略

22.(15分)

(1)原因: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度破坏,争霸局面出现,战争频繁;(2分)统治者无力顾 及官学;(2分)士阶层在社会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2分)

(2)功能:培养(管理)人才;议政;舆论监督。(3分)

不同:议会权力高于君主,“学校”依附于君权;(2分)议员来源广泛,代表性强;“学校”群体成分单一,反映的不是民意而是道义;(2分)议会以法律制度保障运行,“学校”没有法律制度保障运行。(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正确分析材料的能力,比较简单。材料“春秋时期私学取代官学是教育制度上一次历史性的大变革”体现了春秋时期教育领域由“学在官府”到私学取代官学的变化。要分析春秋时期教育领域变化的原因,必须注意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根据材料中贵族“无暇顾及教育”和“私学出现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与“士”阶层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等信息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春秋时教育领域变化的原因。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学校,所以养士也”、“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东汉大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分析概括“学校”的功能。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议会掌握国家的立法权、财政大权、监督权,议会还有权改变君主的人选,是议会生君主,而……君主对学校有着绝对的控制权,是君主生学校”、“英国议会……组成人员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各个利益阶层,复杂的人员构成使议会成为反映社会不同声音和需求的场所,而组成学校的主体是接受儒家传统教育的大儒、士人们,单一的人员构成使得 “学校”的声音也是单一的……反映的不是民意而是道义”、“英国议会的组织机构、活动程序等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并以法律形式被确定下来。而在这一方面黄宗義基本没有言及” 归纳英国“议会”与中国“学校”的主要不同。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国古代教育·春秋时期教育领域变化、黄宗羲的“学校”思想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