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历史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

海口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1月月考

历 史 试 题

第I卷 选择题

1.《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写道:战国初期,粮食产量每亩只有一石半左右(合今1.0517石),而西汉时,据农学家氾胜之讲,在某些地方“中田亩十三石(合今3.76石),薄田亩十石(合今2.89石)”。这说明(  )

A.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B.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

C.国家重农政策效果显著                        D.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显现

2.先秦时官营手工业作坊产品上都刻有工种及制作工匠的名字,以此来记录产品的生产情况。但考古资料显示,河北武安县发掘的10座战国晚期窑址中,出土了许多单独刻有生产者姓名印记的陶器、陶片。这说明(  )

A.官营手工业注重保证质量                    B.国家规范了民营手工生产

C. “工商食官”制度己被打破                D.工商业经营范围得到扩大

3.学者丛日云在从多种维度来考察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之后,将其概括为“一”与“多”。 并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主体对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将其纳入“一”的框架,面对有悖于“一”的秩序,就会激发出改造与整合它使之归于“一”的冲动。古代中国有悖于“一”这个秩序的制度是(  )

A.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4.据《长编》载:“上(宋太祖)欲为赵普置副而难其名称,召翰林学士承旨陶谷问曰:‘下丞相一等者何官?’对曰:‘唐有参知政务,参知政事。’乙丑,以枢密直学士等为参知政事。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据此可知北宋初期(  )

A.君主专制受到威胁                                B.参知政事职能不变

C.参知政事大权在握                                D.宰相权力依然较大

5.明朝在出现内阁辅臣的时候,也就出现了票拟权:内阁辅臣在奏章上根据自己的意见用黑笔写上批示,然后经过皇帝首肯之后,才由皇帝用朱笔批上去,再加盖玉玺方才生效。于是,由此出现了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这样(  )

A.国家大事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    B.内阁辅臣拥有对国是的部分决策权

C.宫中太监和内阁辅臣形成制约关系    D.大大增强了宦官把持朝政的可能性

6.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该材料意在反映明清时期(  )

A.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                        B.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

C.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                        D.封建伦理道德得到强化

7.尽管理学从北宋中叶便登上了思想舞台,但对政界的影响并不大,可以说有宋一代,理学一直受到朝廷的压抑。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在于(  )

A.理学不为封建统治服务                        B.理学提倡格正君心

C.统治者深受佛道的影响                        D.理学并未形成系统

8.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就雅典的民主政治如是说“政治家所治理的人是自由人”,他们所执掌的权威为“平等的自由人之间所付托的权威。”由此可以看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是(  )

A.雅典社会是人人平等的社会 B.雅典公民享有人民主权

C.雅典是一个高度自治轮番而治的国家 D.雅典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国家

9.苏联史学家科瓦略夫指出,希腊人是伟大的理论家,崇高的思想方式创造者。罗马和希腊人不同,他们是生活的伟大建设者。他们建成了在民族国家之前的—切形式中最完善的强大的国家,他们创造了法律,用来表现发达的国家生活,同时又把它当作国家生活的工具。材料反映出(  )

A.罗马人具有务实的精神                        B.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C.希腊人偏重于民主政治                        D.希腊民主政治弊端较多

10.早期文艺复兴仅局限于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的意大利,而且主要在文学艺术领域内展开,更多的是对古典文化传统的继承。这一时期重视“古典文化传统”的主要原因是(  )

A.市民阶层比较保守                                B.传统文艺内容丰富

C.封建教会势力强大                                D.古典文化保存完整

11.康德认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说明启蒙的真谛在于(  )

A.思想自由            B.人身自由             C.推翻专制            D.主权在民

12.西班牙萨拉曼卡学派提出了“价格革命”一说,认为发生于西班牙的物价飞速上涨是由于美洲金银大量进口所致。后来的绝大多数人接受了这个观点。而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货币数量方程式,即“PT=MV”(P、T、M、V分别代表价格、交易量、货币、流通速度),认为在均衡条件下价格水平是货币供给量的函数。费雪的观点(  )

A.从根本上否定了“价格革命”            B.从理论上充实了价格革命”

C.认为“价格革命”并没有发生            D.认为“价格革命”由贸易决定

13.“英国棉制品在英国本土直接与印度棉制品进行了竞争,完全击败了其印度对手。英国人还把其产品输出到地中海。1820年到1860年间,英国棉纺织品在世界其余地区的销售量持续上升。其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1760年的200万磅,剧增到1850年的不下3.66亿磅!”材料中英国棉制品数量急剧增长主要得益于(  )

A.棉纺织领域机器发明的使用                B.英国已取得了世界殖民霸权

C.交通运输革新拓宽产品销路                D.英国纺织工厂工人数量增加

14. 亚当·斯密在1776年撰写了《国富论》)一书,他将社会发展演进描述为从封建主义走向一个需要有新制度的社会阶段,这种新制度是由市场确定的而不是由同业公会确定的,是自由的而不是受政府限制的。亚当·斯密的思想观念(  )

A.催生了凯恩斯主义      B. 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

C.与当时的启蒙思想相呼应 D.是工业革命充分发展的产物

15.进入近代,人类第一次用自己的智慧释放出一种自然界隐藏的力,它不是人们熟知了几千年的生物力,而是人自己创造的力,被誉为“被释放的普罗米修斯”。这种“力”是指

A.蒸汽    B.电力 C.太阳能       D.核能

16.1839年5月,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年20岁)接见俄国沙皇的长子亚历山大二世,并迅速相爱,但引起了议会的不满,要求女王立刻划清与亚历山大二世的界线……这场爱情最终以失败告终。议会成功干预国王的婚恋生活,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十九世纪议会内阁的专横                    B.议会的权威高于国王权威

C.国王作为国家象征而存在                    D.需要确保王室血统的纯洁

17.美国国会于1791年又通过了宪法的十条修正案。包括:信仰、出版、集会、示威的自由;携带武器的自由;军队不得进入民房;免于不合理搜查与扣押;正当审判程序、一罪不再理、无罪推定、征用私产需赔偿;禁止过度严厉的刑罚和罚款;宪法未赋予政府的权利都属于各州和人民;等等。1791年宪法修正案的突出特点是(  )

A.厘清了联邦政府与各州的权利关系    B.美国宪法的民主共和性质得以加强

C.以明确的条文对公共权力进行限制    D.保障了基本权利和免于恐惧的自由

18.1873年夏天,俾斯麦曾告诉威廉皇帝,他的政策是坚决排除在欧洲以外去谋求领土,1884年,俾斯麦改变了初衷,他甚至曾在私下里说“殖民事务都是骗局,但我们需要它帮助选举”。1884年到1885年,他通过一系列活动把殖民大旗插到了非洲、南太平洋。材料表明俾斯麦(  )

A.对外政策摇摆不定                                B.其宰相官职不再由皇帝任命

C.霸权思想日渐膨胀                                D.调整殖民政策以顺应时政

19.1847年,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是中等阶级(小工业家、小商人、学者、医生)的运动,而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的运动”,虽然马克恩、恩格斯把他们的理论称为共产主义,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社会主义的名称。这反映出马克思和恩格斯(  )

A.调整了工人阶级的革命对象                B.认为“社会主义”目标也是共产主义

C.有联合中等阶级革命的要求                D.还未区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20.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一开始遭到了布尔什维克党内人士的普遍反对.党的领导人李可夫、布哈林、加米涅夫等人也纷纷表示不同意列宁的主张。在是否执行提纲的讨论过程中,有许多人离开布尔什维克党而转向孟什维克。(经过列宁的反复做工作)在表决有关这一问题时,118票中有71票赞成。可见,《四月提纲》(  )

A.直接指导了俄国十月革命                    B.导致党内出现重大分歧

C.检验了革命队伍的纯洁性                    D.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进程

21.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对领事裁判权理解正确的是(  )

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B.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

C.实现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    D.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2.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C.迫使先进中国人进行制度变革的思考 D.极大削弱了清政府统治的合法性

23.国民大革命时期,苏联给中共发出指示:“现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在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时,中国无产阶级只能指望自己目前常常是奴隶般的地位有一定的改善……”苏联对中共的这一指示(  )

A.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战略策略                B.影响到中共对革命领导权的放弃

C.揭示了农民革命的重要意义         D.维护了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

24.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反对地主、资产阶级的民主,主张工人、农民的民主,打破地主、资产阶级经济的和政治的权力,以除去反动社会束缚劳动者和农民自由的一切障碍。据此可知,这些规定(  )

A.是对中共“一大”纲领的修正            B.巩固了社会主义革命斗争成果

C.有利于提高农民的革命热情                D.成为中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

25.陈独秀认为,以往的历次革命都是“单独政治革命”,均未触及“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艺诸端”,对中国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才能真正巩固共和新制度。材料反映陈独秀(  )

A.彻底否定辛亥革命的作用                    B.号召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C.割裂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关系            D.主张思想启蒙与政治革命相结合

第Ⅱ卷 非选择题

26. (14分)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在立法方面,早在西周,周公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等主张,经过两汉儒家对于刑德的论证,至唐代,《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明太祖在《大明律》中更是宣告“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值得指出的是,隋唐将“不孝”列为十恶重罪之一,此项规定一直延续至晚清。同时历代对于鳏寡孤独、废疾犯法当刑者,法律都制定了“减刑”“宽宥”以恤刑的规定,清朝还实行存留养亲制度。

在司法方面,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法为治具”思想,后来成为了历代传统。晋刘颂提出“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若无正文,依附名例断之。”《唐律疏议》《宋刑统》、《大明律》、《大清律例》都沿用了这一司法思想,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罪刑法定”,显示了中华法制文明的灿烂。唐太宗多次强调“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进而要求“人有所犯,一断于法”;主持变法的王安石盛赞商鞅以诚信执法,取得成功。在古代长期的司法实践中,既援法,又考量理与情的影响,形成了“执法”、“准理”、“原情”司法程式,提高了法律的权威和影响力。

——张晋藩《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与史鉴价值》

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时期刑法的罪名,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执法官根据社会地位确定刑罚的差别,同一种犯罪一般有两种刑罚,一种针对体面者,一种针对下层百姓。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的状况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进程,罗马刑法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整个古代罗马法制史中,犯罪与刑罚始终散见于大量的单行法律之中,且二者之间对应的随意性相当大。

——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6分)
  2. 据材料二指出古代罗马刑法体现的法制理念与中国古代法制理念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不同的原因。(8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材料一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表现。(6分)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在大革命以前就开始了工业化的准备。然而,旧制度下的法国社会结构上下两头发达,中产阶级弱小,容易激发矛盾引发革命。大革命开始以后,大多数沿海港口城市开始衰落,从国际性城市降格为地区性城市,出现“非工业化”和“农业化”现象。大革命导致土地所有权碎化,革命后百年间农村土地所有者数量增加了1倍,而法国总人口增长不到50%,年均增长率只有0.5%,农村人口几乎长期不变。这种人口格局,和正在开展工业革命的国家形成鲜明的反差。直到19世纪70年代,法国工业革命才基本完成。

——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958—1970年,法国的工业生产平均每年递增5.9%,仅低于日本而高于西欧和美国。法国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发展更快,如航空、宇航、核电和军事工业仅次于美苏而居世界第三位。二战以前,传统中产阶级是法国人数最多的社会集团,如今这些传统中产阶级的人数锐减,而由科技人员、高中级管理人员、公务员、教师和其他职员组成的新中产阶级开始激增,在数量和在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已超过了其他阶级,成为法国政治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力量,成为法国左右翼政党努力争取的社会力量。

——据吕一民《法国通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制约法国工业化进程的主要因素。(6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法国中产阶级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并分析其给法国带来的影响。(6分)

29.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确立了一套以功绩制为核心的文官选拔和奖惩机制,打破了政治机器垄断职位任命权的局面,从而重挫了分赃交易者的嚣张气焰。此后,为保证政府廉洁、防止金钱对选举的渗透和腐蚀,国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比如禁止公司向联邦公职候选人捐款的法律(1907年)、竞选经费公开法(1910年)、联邦反腐败行为法(1925年)和禁止联邦文官参与政党活动的哈奇法(1939年)等。被称为“第四权力”的新闻媒体在美国反腐败斗争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摘自张宇燕、富景筠《美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材料二 社会的腐化程度与社会和经济迅速现代化有关,同时也是缺乏有效的政治制度化的一种表征。因此,经济现代化不应该成为贪腐的借口。相反,贪腐反倒应成为尽快实现政治制度现代化的鞭策。总体说来腐化是现代化的产物,特别是政治意识扩大和政治参与扩大的产物。刹住腐化风需要对这种参与进行组织和协调。而政党便是现代政治中能履行这一职责的主要机构。政治组织发展了,就能减少腐化的机会。

——摘自【美】塞缪尔·P·亨延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2)据材料一回答,美国的反腐败有什么特点?(8分)

(3)据材料二,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对反腐败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1-5BCBDD 6-10CBBAC 11-15ABACA 16-20CDDCB 21-25ACBCD

26(14分) (1)特点:立法方面:援礼入法,德主刑辅;将人伦纲常内容法律化;刑罚内容彰显人道主义关怀。司法方面:将法律作为治国安邦工具;援法断罪、罪刑法定;公正执法、诚信之法,维护法律权威;将“法”“理”“情”结合,扩大法律的社会影响。(6分)

(2)不同:法制理念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重私法轻公法。(2分)

原因:政治上,中国长期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帝国,法律为专制统治服务;古罗马较长时期处于共和国阶段,平民力量强大。

经济上,中国以农业为立国之本,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古罗马商品经济繁荣、对外贸易活跃。

思想文化上,中国儒家思想为正统,具有人本主义传统;古代罗马宗教思想影响政治生活。(6分)

27. (12分)(1)“界碑”的含义: 《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

“胜利”的含义: 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或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2分)

(2)表现: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2分)

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2分)

在工业化方面: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1分)

在均富化方面:提出平均地权等。(1分)

28(12分) (1)因素:(政治环境)大革命反复曲折,战争与革命不断,礼会长期动荡;(海外贸易发展水平)海外贸易萎缩,海外市场受到限制;(农村和农业状况)土地所有权碎化,小农经济盛行;(人口状况)农村人口长期不变,自由劳动力相对较少。(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变化:中产阶级的类型、构成、数量、社会影响力发生了变化。(2分)

影响:(政治和社会影响)减缓了礼会的两极分化,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了民主政治发展。(2分)(经济影响)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或工业部门)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提高了国际竞争力。(2分)

29(12分)(1)特点:依靠法律反腐败;反腐败重视立法预防;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制度建设和法律建设并举。(8分)

(2)认识:不能以腐败是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抵制和拒绝反腐败;(1分)反腐败能促进经济现代化的健康发展;(1分)反腐败和预防腐败要取得明显效果,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政治制度的现代化。(2分)(其他答案只要是从材料三中得出,可按每点1分给分)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