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历史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哈三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

高三学年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8分)

  1.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  )

A.公共意志 B.天理仁心 C.道德自省 D.礼乐规范

2.《侍廷里父老僤买田约束石券》记载了东汉某乡里百姓为解决负责集体事务的“里父老”所需经费,共同出钱买田82亩,以里官为首成立“僤”,并规定田的所有权归“僤”,使用权归“里父老”。这反映了当时(  )

A.乡里百姓受到基层官吏剥削B.皇权不下县,县下基本由宗族自治

C.百姓支持构建地方公共秩序D.经济发展推动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3.漆侠所著《宋代经济史》认为:宋朝商品流动有两种形式,一是农副产品的“求心”运动(即粮食、布帛等来自农村的产品通过市镇向城市集中),二是手工业产品的“辐射”运动(即手工业产品在某一产地大批量生产后由商人运往各地经销),由此反映当时(  )

A.农村与城市联系日益紧密 B.农副产品不断向城市集中

C.手工业产品开始行销各地 D.商品经济为主导经济形态

4.中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六部最高长官在隋唐时期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

A.官僚体制日益完备     B.中枢机构设置调整

C.科举取士发展完善     D.机构臃肿人员膨胀

5.儒家主张“学而优则仕”,晋商家族则有“学而优则贾”的传统,这说明(  )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晋商家族经营理念先进

C.儒家思想阻碍社会经济发展D.古代教育重视商业知识

6.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经典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这表明当时(  )

A.“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客观并存 B.传教士为中国的自然科学注入新的生机

C.儒家经典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武器 D.“相互的启蒙”推动中西文明转型进步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这说明了(  )

A.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 B.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的格局

C.战争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主要动力 D.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

8.史学家许倬云认为:“在种族观念上,以汉族的‘我者’,打起驱除满族的‘他者’,可是又以西方宗教为口号,挑战中国的儒佛道三家,却又是颠倒了‘我者’与‘他者’的相对地位。”这一观点旨在说明(  )

A.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传统思想       B.太平天国挑战清朝统治

C.洋务运动存在自相矛盾现象       D.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权

9.中国近代某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外国人“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为被害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昭涤垢雪”。这些条款导致的严重后果是(  )

A.列强结成侵华同盟           B.救亡运动的彻底失败

C.留学风潮日益泛滥           D.政府的角色完全转变

10.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 从1909年起,美国将庚子赔款的“退款”用于办学。可见美国资助中国留美学生的目的是(  )

A.推动中国教育发展        B.树立其主持正义的国家形象

C.建立中美友好关系        D.培养中国精英控制中国发展

11.1911年武昌起义后的《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1912年3月8日,参议院通过《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这一改变(  )

A.因人设法,工具主义倾向明显      B.为适应三权分立体制而进行调整

C.更鲜明的突出了民主宪法性质      D.仿效美国,便于国民党控制政权

12.1922年底,美国人在上海做了一次“中国当今十二位大人物”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从评选结果来看,陈独秀以文化名流的身份高票入选“大人物”之列,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代表据理力争的北洋政府代表顾维钧在“十二位大人物”中位居第三,张謇位居第八。下面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张謇入选表明“实业救国”的时代方向 B.反映了中国人民谋求独立、发展的愿望

C.北洋政府统治得到当时国人的普遍支持 D.陈独秀入选说明中共主张得到广泛认可

13.公元前六世纪后,雅典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一经颁布,立刻成为法律,并马上执行。公元前399年开始,雅典公民大会每年对所有法律进行审核并组成一个专业的立法委员会裁决有争议的法律。这表明雅典(  )

A.民主政治更加理性           B.民主政治已被破坏

C.人文主义思想产生           D.法律体系逐步形成

14.古罗马有这样一个著名案例:甲请乙建造房屋,新房子落成后不久倒塌,导致甲的儿子身亡。乙逃遁,甲将乙及其儿子告上法庭。法庭判决乙的儿子无罪释放,在乙到庭自辩之前,暂定无罪。这一判决(  )

A.违背了“父债子还”的司法原则 B.纵容被告,对原告利益造成损害

资*源%库C.被告缺席,审判结果无法律效力 D.体现理性精神,是司法进步表现

15.19世纪末欧洲人在印度被恭敬地称为“大人”,在中东被称为“先生”,在非洲被称为“老爷”,在拉丁美洲则被称为“恩主”这表明(  )

A.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B.欧洲通过殖民扩张超越其他地区

资*源%库C.欧洲在世界上处于优势地位       D.亚非拉地区的人民深受欧洲迫害

16.“在早期,英国人相信当一项议会立法违背普通权利和普通理性,或与上帝之法、自然正义法则等相抵触,便可视其无效,但17世纪末以后,这种观点便过时了。”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教改革的影响 B.议会选举改革的推动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议会至上原则的确立

17.1649年,当英国人民看到查理一世身首异处时,数以万计的观众齐声发出痛苦的呻吟;1660年,查理二世返回伦敦时,受到民众夹道欢迎;1689年,威廉和玛丽在英国登陆时也是如此。这反映了英国(  )

A.历史上并没有民主的形式和传统     B.社会一直有制约王权的巨大力量

$来&源:C.广大民众有尊重传统的社会心理     D.王权与议会的矛盾斗争非常激烈

18.托马斯·杰斐逊说:“假如让我决定我们应该有一个无报纸的政府,还是有一个无政府的报纸,我将毫不踌躇地表示欢迎后者。”可见他强调(  )

A.天赋人权 B.民主共和

C.自由平等 D.言论自由

19.当各州对西部土地争夺难决的时候,应各州要求,1780年10月邦联国会决定,凡可能割让或转让予合众国的土地,“其日后的处理应符合于合众国的公共利益”。纽约等州因此放弃其西部土地权,使之成为国家的“公共土地储备”。由此可见(  )

A.中央扩权有利于缓解各州纠纷      B.联邦制能够维系中央与地方的平衡

C.邦联制有利于强化中央控制力      D.向西扩张领土可提升国家的凝聚力

20.铁血宰相俾斯麦说:“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任何一个有养老金的人,都会比那些没有这样期望的人更容易得到满足,更容易管理”这反映了当时德国(  )

A.政治家以联邦议会进行斗争       B.摆脱了普鲁士专制主义传统

C.用非暴力手段加强社会控制       D.以民主制度实现了社会公平

21.“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它的含糊不清、残缺不全可谓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现象(  )

A.说明法国人宪政思想和法治理念还不如英国和美国

B.是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的产物

C.说明浪漫主义情怀影响法国人对立法和法律的态度

D.反映出法国国内、国际战争频繁影响了宪法的制定

22.1839年,英国棉纺织厂女工14.6万人,占棉纺工人总数的56.45%,毛纺织厂女工占工人总数的69.5%,丝织厂占70.5%,麻纺厂占70.5%。1851年,英国在业女性283万余人,30年后就业女子达3885万人,女工约占工业劳动力的25%,分布在纺织、服装、采矿、金属、帮佣、造纸、印刷、食品等行业。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

A.技术发展进步,妇女角色转变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社会分工细化,妇女思想解放    D.对外殖民扩张,男性远离故乡

23.在东方,郑和航海的船上,有罗盘,信奉“天圆地方”;在西方,当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先后驶向万顷波涛的时候,为他们导航的,不仅有指南针,还有“地圆说”。这从本质上反映了东西方航海(  )

A.物质条件相同   B.思维观念一致  C.科学前提不同   D.航行方向各异

24.下面三幅图片反映了近代历史上的三种进步思想潮流,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A.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反应 B.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C.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D.都有利于近代艺术思想的发展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世纪40年代末,英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1851年在伦敦举行的博览会则标志着英国已成为了世界工厂。至此,英国凭借其工业优势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逐步建立起自由主义的经济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强国之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有因素有哪些?(9分)

材料二 英、美两国制造业在世界产量中所占份额(1750—1900年)

1750年(%)1830年(%)1860年(%)1900年(%)
英国1.99.519.918.5
美国——2.47.223.6

请回答:

(2)据材料二概括英、美两国制造业在世界产量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16分)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学者在研究中国20世纪初的历史时指出,面对列强的侵略奴役和中国自身的黑暗落后,中国既有对民族和国家的保护要求,即救亡;也有对民主、自由、平等意识培养的要求,即启蒙。并就救亡与启蒙二者关系作出了如下基本判断:一、启蒙与救亡二者相互促进;二、救亡压倒了启蒙。

——摘编自李泽厚《近代中国思想史论》

请运用20世纪初中国历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基本论断进行论证探讨。(说明:可以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也可以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论断。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

资*源%库

材料二 1867年奕訢回顾说:“洋人敢入中国肆行无忌者,缘其处心积虑在数十年以前,凡中国语言文字,形势虚实,一言一动,无不周知,而彼族之举动,我则一无所知。”……1863年广州同文馆开始筹建时,清廷上谕再次强调:“惟该馆学生专习外国语言文字,不准西人借端影射,将天主教暗中传习,该抚仍当随时稽察毋令滋弊。”奕訢曾说:“招考天文、算学,请用洋人,原欲窥其长短以收知彼知此之效也。并以中国自造轮船、枪炮等件,无从入手,若得读书之人旁通其书籍、文字,用心研究,译出精要之语,将来即可自相授受,并非终用洋人。”此事遭到监察御史张盛藻的首先发难:“若令正途科甲人员习为机巧之事,又籍升途、银两以诱之,是重名利而轻气节,无气节安望其有事功哉?”——杜文钿《洋务运动与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提炼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洋务运动中教育改革的主要信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两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共同之处。(6分)

2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携带)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 [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和等上荷圣君宠命之隆,下致远夷敬信之厚,统舟师之众,掌钱帛之多,夙夜拳拳,惟恐弗逮,敢不竭忠以国事,尽诚于神明乎!         

——《天妃之神灵应记》

$来&源:(1)根据材料,归纳郑和航海活动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原因。(8分)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23456789101112
DCABAADBDDAB
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ADCDCDACBACB

25.(1)因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与不断完善;工业革命的深入;经济体制改革(工厂制);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进行法制化建设;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对外推行炮舰政策,建立了“日不落帝国”;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任意五点9分)

(2)趋势:19世纪中期以后美英两国所占份额都逐渐增加; 20世纪初英国下降,美国产品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超越英国。(4分)

原因:

英美份额增加原因: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确立;两次工业革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殖民掠夺;科技进步;世界市场形成,世界贸易的发展;(6分)

20世纪初美国超过英国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积极革新技术;美国结束内战,巩固国家的统一,提供统一市场;英国凭借广大殖民地获取巨额利润,革新技术的动力不足。(6分)

26.观点明确(2分)

史实合理、准确(每个史实2分,共6分)

论证合理充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2分)

文字书写清晰美观(2分)

27.(1)日本:制定较为完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实施义务教育;实施全民教育;重视法制保障;教育内容全面、广泛。(5分,任答3点即可)

中国:内部分歧明显(顽固派阻挠改革);侧重于培养社会实用人才(教育内容主要侧重语言、军事技术等方面)。(4分)

(2)都面临内忧外患;都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都培养了一批人才,推动了教育等领域的近代化。(6分)

28.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抵达的国家多。(7分)

政府支持;国力强大;造船等手工业发达;郑和的领导能力;明政府奉行友好往来的外交政策。(8分)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