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生物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湖北省枣阳一中高一年级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实验中不是通过“假说一演绎法”得出结论的是( )

A.摩尔根对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探究历程

B.DNA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

C.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的模型建构

D.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的过程

2.下列叙述不符合图示数学模型的是( )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A.图甲中,若X表示温度,①②③表示不同pH下同种酶的活性,则三条曲线的最高点对应的温度相同

B.图甲中,若Y表示能量,E1表示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则E2、E3可分别表示加热、酶催化时的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C.图乙中,若X表示时间,则a、b、c可以分别表示用15N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哺乳动物乳腺细胞中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

D.图乙中,若X表示时间,则a、b、c可以表示弃耕农田上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典型植物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

3.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B.种群增长的“S”型和“J”型曲线都是在K/2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C.群落演替过程中其结构越来越复杂,将来一定能形成森林

D.调查某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所选择的样方数不影响调查结果

4.科研人员对某岛屿连续两年社鼠种群的数量和性比(♀:♂)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A.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获取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数据

C.社鼠雌性个体在秋冬季环境中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

D.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性比(♀:♂)利于种群密度恢复

5.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B.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时,常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C.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中,不是所有细胞的染色体都加倍

D.绿叶中的色素能溶解在层析液中,因此一般使用层析液来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6.如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A.若A 代表人体下丘脑,a 为血浆渗透压下降,则b、c 可分别代表产生渴觉和尿液减少

B.若A 代表草原,a 为过度放牧,则b、c 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提高

C.若A 代表棉铃虫种群,a 为诱捕雄虫,则b、c 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升高

D.若A 代表人体B 淋巴细胞,a 为抗原刺激,则b、c 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

7.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中所有生物含有的全部基因可构成-个基因库

B.群落的物种组成随季节、气候的变化可出现差异

C.群落的演替速度与方向可受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

D.群落的垂直结构可提高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8.下图为某群落中棉蚜及其天敌瓢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A.7月5日后瓢虫数量下降表明该群落中动物的丰富度降低

B.棉蚜活动能力较弱,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棉蚜的种群密度

C.棉蚜与瓢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反映群落内部存在负反馈调节

D.瓢虫数量上升具有滞后性,棉蚜发生初期应及时防治

9.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必须积极防治

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

C.由于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小于306

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

10.如图甲是某种初级消费者被引入某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图乙是该种生物在某调查阶段种群数量变化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A.分析图甲可知,该岛屿上该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K值)约为2000只

B.种内斗争加剧和天敌的增多可能是1850~1865年间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

C.分析图乙可知,该调查阶段中种群数量最多的年份是第10年时

D.图乙第15年时种群数量最少,可相当于图甲1880年的种群数量情况

11.生命条形码是利用标准的DNA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鉴定的技术。2013年,来自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科学家共同发表《昆明宣言》,呼吁加强生命条形码领域的国际合作,从而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命条形码技术有利于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

B.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C.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D.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自然选择的作用

12.某牧草的留种区,为了预防鸟啄食草籽,用网把留种区罩起来,后来发现,留种区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了。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害虫过度繁殖

B.干旱缺水引起虫害

C.食物链被破坏

D.害虫产生变异新类型

13.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是指( )

A.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B.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C.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 D.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14.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B.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小于现有物种灭绝量

D.栖息地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15.

下列关于“外来物种”会造成会害的理由,错误的是( )A.带来当地原本没有的疾病

B.成为当地生物新的掠食对象

C.可能与本地物种杂交,影响种群基因频率

D.大量繁殖,排挤当地原有生物的生存

16.下列措施中属于控制有害动物生物防治的是

A.施加农药杀死害虫

B.释放性外激素干扰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降低出生率

C.直接打捞湖水中蓝藻,减轻水华危害

D.烟草受到蛾幼虫攻击后,释放一种化学物质吸引蛾幼虫的天敌

17.江苏某水库现有沉水植物16种、浮游植物86种、浮游动物87种、底栖动物11种、鱼类43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水库拥有的多种生物构成了水库的生物多样性

B.该水库物质丰富度指水库中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C.调查该水库中浮游动物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D.不同动植物分布于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18.有关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捕鱼时尽量捕食成熟的鱼,有利于鱼类资源的持续利用

B.用性引诱剂诱捕害虫,能影响害虫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出生率

C.稻田里的水稻呈高低错落分布,使群落呈垂直结构,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D.农田除草能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19.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B.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C.森林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遗传多样性比较髙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

20.“三分法”一中常见的概念划分方法,可用如图所示表示某些概念质检的相互关系,下列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A.若A表示免疫系统的构成,脊髓属于B、吞噬细胞属于C、溶菌酶属于D

B.若A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则B表示被动运输、C表示主动运输、D表示胞吞胞吐作用

C.若A表示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B是基因突变、C是自然选择、D是生殖隔离

D.若A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B是直接价值、C是间接价值、D是潜在价值

2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实施大型生态工程

C.防治生态环境污染 D.人工栽培和养殖生物

22.生物多样性包括( )

①遗传多样性 ②物种多样性 ③生态系统多样性 ④变异多样性 ⑤群落多样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

2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样方法是调查植物或者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物种多样性常用的方法,取样原则是随机取样,结果处理上需取其平均值

B.样方面积确定时对密度大的植物取样面积要小,密度小的植物样方面积要大.统计时对于样方边界上的生物个体统计的原则是算左不算右、算上不算下

C.标记重捕法中,标记物的脱落或者被抓过的动物以后不容易再次被捕获都可能使统计结果偏大

D.辛普森指数是衡量物种多样性程度的重要依据,指数越大物种多样性程度越低,其数字的大小取决于物种的种类数,与每种物种的个体数无关

24.下列有关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为初生演替

B.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

C.行为信息可发生在同种和异种动物之间,也可发生在动植物之间

D.若某年我国平均每10万人中出生1800个孩子,则当年出生率为1.8%

25.近年来,雾霾天气经常袭扰我国中东部地区,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以下关于雾霾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雾霾使生态系统的我调节能力丧失殆尽

B.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

C.雾霾属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引起的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

D.在生态系统中,雾霾可作为化学信息影响种群的生命活动

2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态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

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包括种群、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内容

D.抵抗力稳定性越差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越强

27.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性生殖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

B.人工选择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

D.生物多样性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8.在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的一段,专为藏羚羊设计的33条走廊﹣﹣野生动物通道(如桥洞),格外引人注目.该设计目的不包括( )

A.防止藏羚羊出生率下降,维护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

B.尽量保护青藏高原的原生态环境,保持物种多样性

C.降低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徙动物的不利影响,保护其自然栖息环境

D.节约经济成本,提高景观价值

29.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共组织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关于我国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B.环境污染治理的难度增加

C.淡水资源的危机将日趋严重 D.促进了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30.下图中两条曲线表示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A.曲线①可表示森林火灾前后的演替过程

B.曲线②可表示发生在火山岩上的演替过程

C.M、N点物种组成不会发生改变

D.①类型的演替速度明显快于②类型

二、综合题(40分)

31.(共10分)如图为某类突触的信号传递的示意图,这类突触中特定的神经递质的释放,会刺激大脑中的“奖赏”中枢,使人产生愉悦感.请据图分析回答: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1)图中①是___________,①的形成主要与 (细胞器)有关。其中的多巴胺是从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受体对递质的识别起着重要作用,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

(2)当多巴胺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此时膜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巴胺作用完成后正常的去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卡因是一种神经类毒品,由图可知,其进入突触间隙后会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后神经元___________,导致大脑“奖赏”中枢的持续兴奋而获得愉悦感,最终造成人对可卡因产生依赖的不良后果。

32.(10分)葡萄种植基地为解决葡萄滞销易腐烂问题,引进果酒、果醋生产线进行葡萄的深加工,获得了较好效益,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1)在筛选菌种A时,需要在接种前用______法对葡萄果汁进行灭菌。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 的方法。

(2)在纯化菌种A时接种了5个平板,每个平板均接种了0.1mL样品并培养。其中乙平板的菌落分布如图,纯化菌种A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推测出现平板乙可能的操作失误是涂布不均匀。其余的甲、丙、丁、戊平板的菌落数分别是180、220、480、200,则样品中菌种A的数量为_________个/mL,用该方法统计的结果,一般_______(低于、高于)实际值。

(3)与微生物培养基相比,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常需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这些植物激素一般需要事先单独配置成_________保存备用。

33.下图表示某淋巴细胞,膜外颗粒为抗体,请回答: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1)该细胞为__________细胞,它可以由_____细胞和__________细胞分化而来。

(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在_________(细胞器名称)上合成

(3)在抗体分泌的过程中要消耗由[ ]_______________提供的能量。

(4)由抗体参与的特异性免疫叫做:______ 另外一种特异性免疫叫做______主要靠____细胞裂解靶细胞。

34.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8分)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1)绿色植物可以通过 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可以通过 作用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2)图中能量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 和 之间循环往复。

(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4)生物圈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它是一个在物质上 的生态系统。

(5)由于石油、煤等化学燃料在短时期被开采利用,使以 为主的一些气体在大气中积累,会造成,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摩尔根对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探究历程、DNA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的模型建构,均采用了“假说一演绎法”,与题意不符,A、B、C三项均错误;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采用的是观察—归纳法,与题意相符,D项正确。

考点:生物学史上的科学研究方法。

【名师点睛】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及其研究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B

【解析】

试题分析:图甲中,若X表示温度,①②③表示不同pH下同种酶的活性,则三条曲线的最高点对应的温度是该酶的最适温度,A项正确;活化能是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加热可使分子得到活化能、加酶可降低活化能,图甲中,若Y表示能量,E1表示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则E1、E3可分别表示加热、酶催化时的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B项错误;哺乳动物乳腺细胞能够产生分泌蛋白,而氨基酸是合成分泌蛋白的原料, 分泌蛋白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后,由内质网进行初步的加工,而后形成囊泡,包裹着加工后的蛋白质运往高尔基体,囊泡膜与高尔基体膜融合,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运往细胞膜,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将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图乙中,若X表示时间,则a、b、c可以分别表示用15N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哺乳动物乳腺细胞中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C项正确;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为: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丛→树林,图乙中,若X表示时间,则a、b、c可以表示弃耕农田上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典型植物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D项正确。

考点:酶及其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群落演替。

【名师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酶及其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群落演替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更主要的是:①理解曲线横纵坐标的含义、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各点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②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各情境下曲线的含义,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3.A

【解析】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则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A正确;种群增长的“S”型在K/2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而“J”型曲线的增长率一直不变,B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其结构越来越复杂,将来可能形成森林,但是若环境条件不利,就不会到达森林阶段,C错误;调查某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所选择的样方数会影响调查结果,D错误。

考点: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名师点睛】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

4.C

【解析】

试题分析: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A正确;社鼠的活动强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获取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数据,B正确;种群数量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性别比越低(小),由图可知社鼠在环境秋冬季雌性明显多于雄性,生存能力更强,C错误;在社鼠种群密度低时雌鼠怀孕率高,可提高出生率增加种群密度,种群密度高时雌鼠怀孕率低,降低出生率,减少种群密度,进而对种群密度造成影响,这种调节方式是种群密度的负反馈调节,D正确。

考点: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动,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意在通过图形考查学生分析图形的能力及种群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5.C

【解析】

试题分析: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A项错误;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B项错误;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中,因不同的细胞不是同时进行细胞分裂,因此不是所有细胞的染色体都加倍,C项正确;绿叶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因此一般使用无水乙醇来提取绿叶中的色素,D项错误。

考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教材中的相关生物实验。若要准确解答此类问题,在平时复习中,不仅要注意对教材实验所涉及的实验技术的掌握,对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内容的分析、归纳与总结,而且还要站在全新的、应用的角度去重新分析:(1)每个实验的设计思路,做到触类旁通、能力迁移;(2)每个实验中最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术;(3)多注重教材实验原理的对比和归纳:①原理对比:可从纵向角度比较实验原理、材料等,如颜色反应的实验、活体染色的、本色观察的等:②原理归纳:可从横向的角度拓展实验原理、材料等不同方面的应用。

6.D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后将刺激传递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尿量减少,A错误;过度放牧会引起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B错误;诱捕棉铃虫种群中的雄虫,使得性别比例失调,雌性个体的交配机会减少,出生率下降,种群密度下降,这是控制害虫的常用方法,C错误;B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并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属于体液免疫过程,D正确。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种群的特征

【名师点睛】1、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2、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3、诱捕雄虫,使棉铃虫性别比例失调,种群密度下降。

4、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7.A

【解析】

试题分析: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的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A错误;季节、气候的变化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影响群落的物种组成,C正确;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的垂直配置状况或垂直格局,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D正确。

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8.A

【解析】

试题分析:7月5日后瓢虫数量下降表明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下降了,而群落中动物的丰富度没有改变,A错误;棉蚜活动能力较弱,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棉蚜的种群密度,B正确;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棉蚜与瓢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反映群落内部存在负反馈调节,C正确;据图分析可知瓢虫数量上升具有滞后性,棉蚜发生初期应及时防治,D正确。

考点:种群数量变化特征

【名师点睛】据图分析:图中瓢虫和棉蚜都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特点,且棉蚜表现为先增加先减少,是典型的捕食关系,棉蚜是被捕食者,瓢虫是捕食者。

9.B

【解析】

试题分析: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可估算出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为68×54/12=306只,A正确;这种调查方法为标志重捕法,B错误;该动物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故往往导致调查结果偏高,标记重捕法中被捕捉的动物实际更难再次被捕捉,说明重捕个体中被标识的个体数偏小,根据计算公式可知,会导致公式N种群内的个体总数偏大,从而导致调查密度升高,实际的种群数量最可能小于306,C正确;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导致鼠的种群数量下降,因此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D正确。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名师点睛】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标记重捕法。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一般要求取样时要随机取样,样方大小合适,并且要求样本数目足够大.标记重捕法一般用于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标记重捕法的条件:必须是标记的和未标记的被重捕的概率相等。

标记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计算。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10.D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图甲可知,该岛屿上该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K值)约为2000只,A正确;种内斗争加剧和天敌的增多可能是1850~1865年间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B正确;分析图乙可知,该调查阶段中种群数量最多的年份是第10年时,C正确;图乙第20年时种群数量最少,可相当于图甲1880年的种群数量情况,D错误。

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

【名师点睛】分析图1:1820~1850年,由于环境较适宜,种群的数量快速增长;1850~1865年间由于受环境资源的影响,导致种内斗争加剧,进而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1865年以后,种群数量处于动态平衡,达到K值。

分析图2:0~10年,段λ>1,种群数量增加;10~20年,λ<1,种群数量减少,第20年种群的数量最少;20~25年,λ=1,种群数量不变。

11.C

【解析】

试题分析:生命条形码是利用标准的DNA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鉴定的技术,从而有利于分辨珍稀物种,有利于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A正确;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B正确;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利于物种多样性的提高,C错误;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D正确。

考点:生态环境的保护

12.C

【解析】

试题分析:罩起草,使吃虫子的动物吃不到虫子,虫子数量增多,从而使草受到影响。

考点:生态系统中食物链、食物网

【名师点睛】生态系统和食物链在考试中常常出现,了需要学生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外,更需要将其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答案】A

【解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潜在价值,今天还未被利用的哪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可见A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价值方面来切入.

14.A

【解析】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小个体间交配繁殖的机会,可能导致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小,A错误;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B正确;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C正确;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导致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趋势的重要原因,D正确。

【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

【名师点睛】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既有自然发生的,也有因自然发生的,但就目前而言,人类活动(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无疑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则是引起损失的另一主要原因。

15.B

【解析】带来当地原本没有的疾病 ,A正确;B.“外来物种”由于环境条件适宜,没有天敌,使得种群数量呈现J型曲线,B正确; 可能与本地物种杂交,影响种群基因频率,C正确;大量繁殖,排挤当地原有生物的生存,D正确。

【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16.B

【解析】

试题分析:控制动物危害技术大致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施加农药杀死害虫属于化学防治,A项错误;释放性外激素干扰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降低出生率,是利用信息素进行的生物防治,B项正确;直接打捞湖水中蓝藻,减轻水华危害属于机械防治,C项错误;烟草受到蛾幼虫攻击后,释放一种化学物质吸引蛾幼虫的天敌,该实例能够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不属于控制动物危害技术,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控制动物危害技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7.D【解析】

试题分析:该水库拥有的多种生物构成了水库的物种多样性,属于生物多样性之一,A错误;物种丰富度指的是生物种类的多少,B错误;浮游动物的活动范围不广,所以应该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错误;不同动植物分布于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C

【解析】

试题分析:捕鱼时尽量捕食成熟的鱼,有利于改变种群的年龄组成,有利于鱼类资源的持续利用,A正确;用性引诱剂诱捕害虫,能影响害虫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出生率,B正确;稻田里的水稻呈高低错落分布,提高了光能利用率,但稻田里的水稻是一个种群,不是群落,C错误;农田除草能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D正确。

考点: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名师点睛】1.捕鱼时尽量捕食成熟的鱼,有利于改变种群的年龄组成,增长型的年龄组成有利于鱼类资源的持续利用。2.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不影响死亡率。3.种群的空间特征有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三种类型,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两种类型。

19.C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生物多样性,B正确;森林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遗传多样性比较髙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0.D

【解析】

试题分析: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溶菌酶属于分泌活性物质,但脊髓不属于免疫器官,A错误;

B、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不包含胞吞和胞吐作用,B错误;

C、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C错误;

D、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D正确.

故选:D.

21.A

【解析】试题分析:就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故选:A.

22.A

【解析】试题分析:由分析可知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质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故选:A.

23.D

【解析】

试题分析:A、样方法是调查植物或者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物种多样性常用的方法,取样原则是随机取样,结果处理上需取其平均值,A正确;

B、样方面积确定时对密度大的植物取样面积要小,密度小的植物样方面积要大,统计时对于样方边界上的生物个体统计的原则是算左不算右、算上不算下,B正确;

C、标记重捕法中,标记物的脱落或者被抓过的动物以后不容易再次被捕获会导致第二次重捕数中的标记数偏小,根据计算公式,这样可能使统计结果偏大,C正确;

D、用于判断群落物种多样性(α﹣多样性)的辛普森指数(Simpson指数)D=1﹣∑(Ni/N)^2,式中Ni为i物种个体数,N为总个体数,可以看到,群落中种数越多,各种个体分配越均匀,指数越高,指示群落多样性好,因此与每个物种的个体数有关,D错误.

故选:D.

24.C

【解析】

试题分析:A、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为初生演替,A正确;

B、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故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B正确;

C、行为信息可发生在同种和异种动物之间,不能发生在动植物之间,C错误;

D、如某年平均每10万人中出生1 800个孩子,则该年的出生率为1.8%,D正确.

故选:C.

25.B

【解析】A 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A错;B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B对;C.从生态系统的保护分析,雾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C错;D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分析,雾霾作为物理信息影响种群的生命活动,D错;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信息传递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名师点睛】题与实事相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和掌握情况。解决此类问题,除了需要学生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外,还需要学生对知识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26.A

【解析】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A正确;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内容,C错误;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但不是说抵抗力稳定性越差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越强,D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名师点睛】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3、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仅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进化特征有关,而且与外界干扰的强度和特征有关.

27.C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的重组,这就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A项正确;人工选择也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项正确;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C项错误;生物多样性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8.D

【解析】

试题分析:A、防止藏羚羊出生率下降,维护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A正确;

B、尽量保护青藏高原的原生态环境,保持物种多样性,B正确;

C、降低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徙动物的不利影响,保护其自然栖息环境,C正确;

D、该设计主要是保护藏羚羊的生活环境,并非为了降低经济成本,提高景观价值,D错误.

故选:D.

29.D

【解析】

试题分析:A、人口增长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A正确;

B、人口增长导致环境污染加剧,环境污染治理的难度增加,B正确;

C、人口增长过快与水资源的关系:用水量就会相应增加,同时污水也相应增加,而人均水资源减少,C正确;

D、人口增长导致现有人口过度的开发自然资源,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不利于人与环境和谐发展,D错误.

故选:D.

30.C

【解析】

试题分析:曲线①物种多样性先下降然后又上升代表的是次生演替了,可表示森林火灾前后的演替过程,故A正确。曲线②物种多样性不断增加代表的是初生演替,可表示发生在火山岩上的演替过程,故B正确。M和N点的物种组成可能不同,因为是发生了演替后的顶级群落和原来的很可能不同,故C错误。次生演替的速度明显快于初生演替,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演替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31.(1)突触小泡(1分)  高尔基体(1分) 突触前膜(1分)   胞吐(外排)(1分) 糖蛋白(糖被或蛋白质)(1分)

(2)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2分)  通过多巴胺转运载体运回突触前神经元(2分)

(3)持续兴奋(1分)

【解析】

资源库 试题分析:(1)由图可知①是包含神经递质的,应是突触小泡,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因为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参与分泌物的形成。神经递质多巴胺从突触前膜经过胞吐释放出来,然后与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2)突触后膜兴奋,膜电位应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神经递质起作用后就会被灭活,但从图中可以看出多巴胺转运载体又将其运回到突触前神经元内。

(3)组织多巴胺的回收,多巴胺会一直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其作用是兴奋,故突触后神经元会一直兴奋。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32.(1)高压蒸汽灭菌 甘油管藏

(2)稀释涂布平板法 2000 低于

(3)母液

【解析】

试题分析:

(1)葡萄果汁作为筛选菌种A时的培养基,需要在接种前用高压蒸汽灭菌进行灭菌;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法。

(2)分析图乙中培养基培养结果,可以推知采用的纯化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根据题意,样品中菌种A的数量为(180+220+200)÷3÷0.1=2000( 个/ml);由于稀释涂布平板法的个别菌落可能来自于两个和多个细胞,所以用该方法统计的结果,一般低于实际值。

(3)植物组织培养常需要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并且需要单独配置成母液备用

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3.(1)浆(效应B) B细胞 记忆细胞

(2)蛋白质 核糖体

(3)线粒体

(4)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效应T

【解析】(1)由图可知,该细胞能够分泌抗体,为浆细胞(效应B);浆细胞是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以后增殖分化形成的。

(2)抗体的化学本质为免疫球蛋白,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

(3)分泌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内质网进行初加工,再由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在整个过程中都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4)体液免疫是由抗体和抗原结合,发挥作用;细胞免疫是由效应T细胞和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

【考点定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34.

(1)光合 呼吸 (2)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3)贮存与释放 (4)自给自足

(5)二氧化碳 温室效应

【解析】略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