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生物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高二期末考试生物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①②③④⑤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下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要使图1转化成图2,所列ABCD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应是: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玻片 ( )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1. ⑤-④-②-①
  2. ④-③-①-②
  3. ⑤-④-③-②
  4. ④-⑤-①-②

2.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

B.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C.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D.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3.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蓝藻 ②酵母菌 ③草履虫 ④小球藻 ⑤水绵 ⑥青霉菌 ⑦葡萄球菌 ⑧发菜

①⑦⑧ B、①②⑥⑧ C、①③④⑦ D ①②⑥⑦⑧

4.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B.RNA与DNA的分子结构相似,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可以储存遗传信息

C.DNA分子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5.下表是用洋葱为材料做的实验,其中实验名称、观察部位和实验现象都正确的是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6.层粘连蛋白是由一条重链(A链)和两条轻链(B1、B2链)构成的高分子糖蛋白,作为细胞结构成分,含有多个识别位点并对保持细胞间粘连及细胞分化等都有作用,其结构示意图如图,该蛋白质共由m个氨基酸构成,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A.该蛋白质中含有肽键数为m-3,指导其合成的基因中至少含有碱基数为6m

B.该蛋白质可能在细胞间信息传递中具有重要作用

C.该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需要核糖体、内质网等结构参与

D.皮肤癌细胞中层粘连蛋白基因表达活跃

7.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有几项( )

①在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②由氨基酸形成多肽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③有氧呼吸时,生成物中H2O中的氢全部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④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

⑤贮藏中的种子不含水分,以保持休眠状态

⑥缺水时,动物体通过调节能使机体减少水的散失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8.如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A.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

B.①②均属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沉淀

C.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使用纤维素酶可将其破坏

D.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二者均贮存能量,可作为贮能物质

9.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和细胞质中各种细胞器

B.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可以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处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在核糖体处则检测不到放射性

D.用人的胰高血糖素基因制成DNA探针,检测人胰岛B细胞中的mRNA,可形成杂交分子

10.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

C.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D.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无关

11.某健康人短时间内进食较多糖类,此时其胰岛B细胞中一定不会增加的是( )

A.线粒体的数量 B.RNA的数量

C.染色体的数量 D.核糖体的数量

12.如图表示溶酶体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图,c为膜包裹的衰老细胞器线粒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A.溶酶体起源于高尔基体,不同细胞器的膜可以转化

B.d表示b与c正在融合,此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C.溶酶体是动物细胞中所特有的由单位膜包被的小泡

D.如果没有溶酶体,水解酶可以破坏整个细胞

13.在生物教材当中出现了很多有关小泡的叙述,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内质网膜会形成小泡,把附在其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包裹起来,随后小泡离开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移动并最后与之融合

B.在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的细胞中,含有一些由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由单位膜包被的小泡,称为溶酶体

C.在植物有丝分裂的前期,核膜开始解体,形成分散的小泡,到了有丝分裂的末期,这些小泡会聚集成一个细胞板,进而形成新的细胞壁

D.刚分裂形成的植物细胞中只有很少几个分散的小液泡,随着细胞的长大,这些小液泡就逐渐合并发展成一个大液泡

14.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A.若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H218O,那么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COOH

B.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的碘浓度,这表明a是主动转运过程

C.与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D.右图中③结构是将氨基酸组装成蛋白质的场所

15.将大小、长势相同的某种植物幼苗均分为甲、乙两组,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两组植物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A.6h时,两组幼苗都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失水和根细胞失水

B.6h后,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C.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D.一般情况下,植物从土壤中吸收K+、NO3-是主动运输,需要根细胞呼吸作用提供ATP

16.下列各项阐释符合曲线变化趋势的是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A.若x表示CO2浓度,y表示净光合作用

B.若x表示底物浓度,y表示酶促反应速率,则限制A点继续升高的的原因可能是酶浓度

C.若x表示O2浓度,y表示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K+的速率,则限制A点继续升高的的主要原因是载体数量

D.若x表示O2浓度,y可以表示酵母菌细胞呼吸释放的CO2总量

17.下列有关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分子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B.胞吐过程一定会产生分泌泡与细胞膜的融合

C.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运输速度存在饱和值,其大小取决于细胞内外葡萄糖浓度差值

18.下图表示一中间隔以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的水槽,两侧分别加入等质量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然后在半透膜两侧加入等质量的麦芽糖酶,在加入麦芽糖酶前后A、B两侧液面的变化是( )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A.加酶前A侧上升,加酶后B侧上升并高于A侧高度

B.加酶前A侧上升,加酶后B侧上升并等于A侧高度

C.加酶前后A、B两侧液面不变

D.加酶前A、B两侧液面不变,加酶后B侧上升并高于A侧高度

19.图一中曲线1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时间与生成物量的关系,图二中曲线2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A.图一曲线1中,a点后,限制生成物量不再增加的因素是底物浓度

B.图二曲线,酶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5表示

C.分别在图二中取b、c点的速率值,对应图一中的曲线3和4

D.减小pH,重复该实验,图二曲线2应变成曲线6,增大pH,应变成曲线5

20.ATP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有几项

①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

②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③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

④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

⑤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不消耗ATP

⑥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A.0项 B.1项 C.2项 D.3项

21.一个不经常锻炼身体的同学在校运动会上,参加完5000米比赛后,第二天双腿肌肉酸痛,这是因为其腿部的肌肉细胞

A.只进行了有氧呼吸 B.进行了无氧呼吸

C.产生了乙醇 D.产生了乳酸

22.图1中,Ⅰ~Ⅴ表示某植物细胞某些代谢过程,a~e表示相关物质.图2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测定该植物叶片1cm2重量(mg)变化情况(均考虑为有机物的重量变化)的操作流程及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A.图1中,Ⅰ~Ⅴ过程,能产生ATP的是Ⅰ、Ⅲ、Ⅳ、Ⅴ

B.物质a、b分别是氧气、二氧化碳

C.从图2分析,该植物的呼吸速率为X(mg/cm2•h),实际光合速率可表示为Y+2X(mg/cm2•h)

D.从图2分析,维持12小时光照,l2小时黑暗,温度维持16℃,植物不能生长

23.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5℃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C.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D.每天进行14小时光照,温度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35℃时的2.71倍

24.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NADH和NADPH是同一类辅酶,前者比后者多1个磷酸基团

B.人体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会被运输到肝脏再生成葡萄糖

C.叶肉细胞中碳反应产生的三碳糖大部分在叶绿体内合成蔗糖

D.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产生的NADH去向相同

25.下图是某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体内的细胞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对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A.如果图甲中的细胞来自于动物的同一器官,则最可能是来自于雄性动物的精巢

B.在图甲②所代表的细胞分裂的全过程中,通常会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重组

C.图丙中②→①的变化,对应于图甲中形成①细胞的过程和图乙中的C→D段时期

D.若该动物的成熟生殖细胞中有XY,变异通常发生在图乙中的BC段所代表的时期

26.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A.图甲中a阶段用X射线照射可诱发突变,b阶段用秋水仙素处理能抑制纺缍体的形成

B.图乙中的温度在a时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但活性较低

C.图丙中bc段和de段的变化的原因相同

D.图丁中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cd段着丝点分裂,属于有丝分裂后期

27.如图曲线a和b不能用于分别表示( )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A.a和b可分别表示夏季晴天正午时分短时间内棉花叶肉细胞中[H]和ADP含量的变化

B.a和b可分别表示哺乳动物卵裂期胚胎的总DNA含量和每个细胞物质运输效率的变化

C.a和b可分别表示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渗透吸水能力和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

D.a和b可分别表示植物体细胞分化程度和细胞全能性高低的变化

28.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不同

B.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凋亡时,细胞内基因的活性下降

C.雾霾天气易引发呼吸道感染,使呼吸道受损,导致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

D.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时,水分子依次通过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

29.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如果二者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这时吸入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分子数比是( )

A、3∶4 B、4∶3 C、1∶2 D、2∶1

30.硝化细菌之所以被归人自养生物,根据是( )

A.它能将氮合成为亚硝酸和硝酸 B.它能利用化学能合成有机物

C.它能以亚硝酸和硝酸作为自身的组成物质

D.它能用氧化物所释放的化学能合成ATP,直接用于生命活动

三、综合题(共40分)

31.科学家通过对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研究,获得下图所示的囊泡膜与靶膜的融合过程,图中的物质GTP具有与ATP相似的生理功能。请据图回答问题:(共十分)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1)囊泡是由单层膜包裹的膜性结构,其结构特点是 。囊泡膜与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细胞的 系统

(2)由图可知,只有当囊泡上的 与靶膜上的相应受体(T-SNARE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和靶膜才能融合,由此说明这样的膜融合过程具有 性,且需要GTP提供 。

(3)浆细胞在分泌抗体的过程中,与囊泡运输直接有关的且不含核酸的细胞结构依次是 。(3分)

(4)下列人体细胞可发生图示过程的是 (填序号)。(2分)

①红细胞 ②造血干细胞 ③胰岛细胞 ④唾液腺细胞

32.(每空1分,共11分)

I.下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1)由图可知,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光能的过程是________阶段。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 上。在提取色素的实验中,为了保护色素分子而加入的化学试剂是___________。

(2)Ⅱ过程中需要Ⅰ过程提供的物质是 和 。

(3)在农业生产中,增施农家肥可提高光能利用率,是因为增多了______ __。

II.如图甲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________。

(2)图甲中的“a”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右图所示中与c点相符合的是________图。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4)e点与d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填“高”、“低”或“基本一致”)

33.(9分)下面的甲图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温度的关系曲线,乙图为该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柱状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1. 甲图中,OS段的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2. 甲图中________(2分)点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温度,此时主要影响光合作用过程的________阶段。
  3. 甲图中,在OS段植物叶肉细胞中产生[H]的场所有______ __。(2分)
  4. 乙图中,氧浓度在________时,无氧呼吸强度最弱;氧浓度在________时,最适于储藏该器官。
  5. 乙图中,氧浓度在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 ________ 倍。

34.(10分)下列图1是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2是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图3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洋葱根尖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1)图1中的A图表示的是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 期。此时细胞中有DNA分子 个,染色单体_______条。

(2)图1中的B图表示的有丝分裂过程相当于图2中曲线的哪一段? 。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有染色体 条。

(3)用胰蛋白酶处理染色体后,剩余的细丝状结构是____________。

(4)图3中属于分生区细胞的是________ (填图中字母)。若换上高倍物镜,使分生区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________方移动。

(5)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剪取2~3 mm根尖,立即放人解离液中解离,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纸

31.(1)

(2)

(3)

(4)

32.(1)

(2)

(3)

(1) (2) (3)

(4)

33.(1)

(2)

(3)

(4)

(5)

34(1)

(2)

(3)

(4)

(5)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1转为图2是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先转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象→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所以①-⑤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的图象从左图转为右图,正确的操作步骤⑤→④→③→②,切记使用高倍镜时,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故C正确。

考点:本题属于简单题,属于考纲中应用层次的考查,着重考查考生显微镜操作的能力,考生关键要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2.D

【解析】

试题分析: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故A、C错误。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没有揭示多样性,故B错误。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

3.A

【解析】

试题分析:蓝藻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草履虫是真核生物,小球藻是真核生物,水绵是真核生物,青霉菌是真核生物,葡萄球菌是细菌的一种,属于原核生物,发菜是蓝藻的一种,属于原核生物,因此①⑦⑧属于原核生物,故A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A

【解析】

试题分析: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空间结构不同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的功能的多样性,A错误;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是由磷酸、脱氧核糖、碱基构成,碱基有4种:A、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T、胸腺嘧啶;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是由磷酸、核糖、碱基构成,碱基有4种:A、腺嘌呤、U、尿嘧啶C、胞嘧啶G;鸟嘌呤,B正确;脱氧核苷酸的含氮碱基的不同,碱基的数目不同,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C正确;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的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C

【解析】

试题分析:探究植物细胞失水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其液泡含紫色色素,容易观察,内表皮细胞液泡不是紫色,不容易观察,A错。观察有丝分裂用根尖分生区,由于细胞分裂间期较长,故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只能观察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的后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B错。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加倍用分裂旺盛的根尖分生区,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低温抑制前期纺锤体形成导致细胞染色体组加倍,只有少数细胞染色体组加倍,C正确。DNA主要位于细胞核,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主要在细胞质,被吡罗红染成核酸,故细胞多数区域为红色,D错。

考点:本题考查与洋葱相关实验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能力。

6.D

【解析】

试题分析: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m-3,指导的基因含有碱基数至少是氨基酸的6倍即6m,A项正确。该蛋白具有受体结合部位,故推测可能是细胞膜受体蛋白,B项正确。该蛋白质为分泌蛋白,合成、加工需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C项正确。癌细胞膜相对正常细胞膜而言表面的层粘连蛋白分子少,导致癌细胞容易转移扩散,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和蛋白质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7.B

【解析】

试题分析: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细胞内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①正确。氨基酸形成多肽时,产物水由氨基中脱出—H和羧基中脱出—OH结合而成,②正确。有氧呼吸时,产物H2O中的氢一部分来自葡萄糖的分解,一部分来自原料水中的氢,③错。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只用于CO2还原成(CH2O)和C5, ④错。贮藏中的种子仍然在进行微弱的代谢,所以含有一定量的水分,⑤错。缺水时,动物体通过调节能使机体减少水的排出和增加饮用水,⑥错。

考点:本题考查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要点的理解能力和准确的识记能力。

8.C

【解析】

试题分析:六碳糖和五碳糖都属于单糖,蔗糖、麦芽糖和乳糖属于二糖,淀粉和糖原属于多糖,二糖和多糖可以继续水解,但单糖不能继续水解,故A错误。蔗糖是非还原糖,故B错误。多糖在植物中还包括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可以用纤维素酶破坏,故C正确。④应是纤维素,但不是储能物质,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中的糖类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9.C

【解析】

试题分析: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质中各种细胞器,A项错误;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B项错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用于DNA合成时的原料,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核和线粒体处中含有DNA,核糖体上不含有DNA,且核糖体翻译过程也与DNA没有直接关系,C项正确;人胰岛B细胞中存在胰高血糖素基因,但是不能合成和分泌胰高血糖素,即该基因不表达,不产生相应的mRNA,可形成杂交分子,因此用人的胰高血糖素基因制探针,不能在胰岛B细胞中形成杂交分子,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叶绿体色素的分离、观察线粒体、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细胞的分化,核酸的结构,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10.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房颤的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因此房颤与核质间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但核膜为双层膜,包含四层磷脂分子,A项错误;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更没有核孔,B项错误;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C项正确;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通过核孔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所以tRNA运出细胞核与核孔复合物有关,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1.C

【解析】健康人一段时期内进食糖类食物较多,胰岛B细胞就会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分泌与线粒体有关;胰岛素合成过程中,胰岛素基因转录的mRNA增多;胰岛B细胞属于高度分化而不分裂的细胞,染色体数目是稳定不变的;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胰岛素合成有关的结构和分子就会增多,因此胰岛素基因转录的mRNA增多,核糖体的数目增多。

12.C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体,因此不同细胞器的膜可以转化,A项正确;d表示b与c正在融合,此过程反映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即具有流动性,B项正确;高等植物细胞中也有溶酶体分布,C项错误;由于溶酶体膜的阻隔,使得溶酶体内的大量的水解酶不与细胞内的其他结构相接触,从保证了细胞不被自身所含的水解酶消化,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生物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3.C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指的是分泌蛋白在细胞内的形成过程,正确。真核细胞内溶酶体中的水解酶与细胞内形成分泌蛋白过程类似,所以B正确。有丝分裂前期,核膜解体消失,不会形成小泡,所以C 错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大液泡的形成是逐渐由许多小的液泡融合形成的,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以及细胞结构决定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14.D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知甲状腺泡细胞合成分泌性甲状腺球蛋白过程有肽键产生,肽键由两个氨基酸的—NH2和—COOH缩合而成,其中—COOH提供H、O原子, —NH2提供H原子,A正确。细胞内碘浓度要高于细胞外血浆中的碘浓度且细胞又不断吸收碘和碘以离子状吸收,故a是主动运输,B正确。c过程是蛋白质加工、修饰和分泌过程,故与之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加工)、高尔基体(再加工)、线粒体(供能),由于在c过程之前蛋白质已合成,故不需核糖体,C正确。右图中结构③是内质网,而核糖体才是将氨基酸组装成蛋白质的场所,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分泌蛋白合成、分泌过程及运输方式和生物膜系统等相关相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综合运用的能力及读图能力。

15.B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图,6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就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故A正确;从一开始时甲组幼苗根系就可以吸收K+、NO3,故B错误;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因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可能会吸水,其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因失水过多将死亡,故C正确;植物从土壤中吸收K+、NO3的过程是主动运输,消耗能量,主要来自呼吸作用,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失水和吸水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6.B

【解析】

试题分析:若x表示CO2浓度,则在较低的二氧化碳浓度条件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若X表示底物浓度,y表示酶促反应速率,在A点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影响因素可能是酶的浓度,B正确;若x表示O2浓度,y表示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K+的速率,则在氧气浓度为0时,物质的吸收速率不为0,因为无氧呼吸可提供能量,C错误;若x表示O2浓度,在氧气浓度为0时酵母菌也释放二氧化碳,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17.B

【解析】

试题分析: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核苷酸是需要通过主动运输的,故A错误。胞吐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所以一定会产生分泌泡,故B正确。主动运输维持细胞内外的浓度差,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故C错误。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运输速度存在饱和值,其大小取决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8.A

【解析】

试题分析:A侧和B侧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所以此时A、B两侧液面不变;麦芽糖酶能将1分子的麦芽糖分解成2分子的葡萄糖,在半透膜两侧加入等质量的麦芽糖酶,B侧的浓度上升,题中可知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进入B侧水分子的数目大于出B侧的水分子数目,B侧液面上升且高于A侧,所以选A。

考点:本题考查渗透装置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9.A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一曲线1中,a点后底物已经消耗完,限制生成物量不再增加的因素是底物浓度,A正确;图二曲线中,酶量减少则反应速率下降,反应速率可用曲线5表示,B错误;分别在图二中取b、c点的速率值,对应图一中的曲线1的a点以前的两不同点,C错误;减小pH和增大pH,酶活性均降低,重复该实验,图二曲线2均应变成曲线6,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温度、pH及底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利用所学知识解读曲线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0.A

【解析】

试题分析:所有活细胞代谢过程中都需要ATP,所以都可以通过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合成ATP,①正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维持Na+浓度内低外高的稳定,需要消耗ATP,②正确;ATP中的“A”代表腺苷(由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组成),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是腺嘌呤,两者不是同一物质,③正确;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可以通过ATP与ADP相互转化保证供能,④正确;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是渗透作用,不消耗能量,⑤正确;ATP是经光合作用或细胞呼吸产生的,其能量分别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ATP被利用时,其能量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等,⑥正确,故本题答案是A。

考点: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1.BD

【解析】

试题分析:双腿肌肉酸痛是因为其腿部的肌肉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同时也进行了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所致,选B。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22.D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图1可知,Ⅰ~Ⅴ过程分别是光反应、暗反应、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产生ATP的是Ⅰ、Ⅲ、Ⅳ、Ⅴ,A正确;物质a是氧气,b是CO2,c是水,d是[H]和ATP,e是[H],B正确;分析图2可知,无光处理1h的质量变化为呼吸速率= X(mg/cm2•h),光照处理1h的质量变化为净光合速率=(M+Y)-(M-X)=X+Y(mg/cm2•h),所以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Y+2X(mg/cm2•h),C正确;,维持12小时光照,l2小时黑暗,植物积累的有机物量=(X+Y)x12-Xx12,温度为16℃时,X=4,Y=1,代入上式可得,植物积累的有机物量=(4+1)x12-4x12=12mg>0,所以植物能生长,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3.D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表格中信息,光照下吸收CO2量代表的是净光合作用速率,黑暗中释放CO2量代表的是呼吸作用速率。在昼夜不停地光照条件下,35℃时该植物净光合速率大于0,说明该植物能正常生长,故A错误;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5℃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是(3.75-2.25)×12=18mg,而20℃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是(3.25-1.50)×12=21mg,即20℃的条件下比25℃的条件下积累的有机物多,故B错误;净光合作用速率越大,植物生长越快,故昼夜不停地光照,在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即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25℃,故C错误;每天光照14小时,30℃时积累的有机物量是3.50×14-3.00×10=19(mg),35℃时积累的有机的量是3.00×14-3.5×10=7(mg),两者的比值约为2.71,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24.B

【解析】

试题分析:NADH是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还原剂[H],NADPH是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还原剂[H],二者是不同的辅酶,后者比前者多1个磷酸基团,A错误;人体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会被运输到肝脏再生成葡萄糖,B正确;叶肉细胞中碳反应产生的三碳糖大部分在叶绿体内合成葡萄糖,C错误;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产生的NADH去向不相同,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5.C

【解析】

试题分析:图甲中的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分,说明是初级精母细胞,最可能是来自于雄性动物的精巢,A项正确;基因重组包括通常两种类型:①在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分别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前期和后期,故B项正确;图丙中a表示染色体数目、b表示染色单体数目、c表示DNA数目,②有染色单体,①没有染色单体,说明②→①的变化是着丝点分裂,甲中形成①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过程没有发生着丝点分裂,图乙中的C→D段时期表示发生了着丝点分裂,C项错误;若该动物的成熟生殖细胞中有XY,则说明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异常,即X、Y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图乙中的BC段表示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时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特点相符,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6.C

【解析】

试题分析:图甲为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其中a+b、c+d分别为一个细胞周期,a、c为分裂间期,b、d为分裂期,突变产生阶段在DNA复制时期,即细胞分裂间期,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作用时期是细胞分裂前期,故A正确;图乙表示温度对于酶活性的影响,低温使酶活性降低,高温使酶变性,故B正确;图丙bc段出现的原因是气孔关闭,使CO2浓度下降,暗反应速率降低,de段出现的原因是光照强度降低,光反应速率下降,暗反应速率不变,C3含量升高,故C错误;图丁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ab段表示间期DNA复制,bc段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表示前期到有丝分裂中期,cd段表示着丝粒断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酶的特性、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7.B

【解析】

试题分析:夏季晴天正午时分,由于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导致植物气孔关闭,细胞周围CO2浓度降低,影响暗反应对[H]和ATP的利用,短时间内[H]和ATP的含量增加,而ATP和ADP处于动态平衡之中,ATP的含量增加,则ADP含量减少,A项可以;哺乳动物卵裂期进行有丝分裂,子细胞中核DNA数量和亲代细胞DNA数量相同,随着细胞数量增加,胚胎的总DNA含量增加,哺乳动物卵裂期细胞分裂迅速,子细胞几乎不生长,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细胞体积越来越小,因此其细胞表面积/体积的比值增大,物质运输效率加快,B项不可以;质壁分离过程中,随着细胞失水量的增加,细胞液浓度增加,其渗透吸水能力增强,而随着失水;量的增加,液泡体积减小,原生质层收缩,原生质体体积逐渐变小,C项可以;植物体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其经诱导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就越小,即全能性越小,D项可以。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细胞的分化,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8.B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方式是主动运输;A正确。细胞凋亡时,与凋亡有关的基因活性增强;B错误。皮肤、粘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该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正确。植物细胞通过渗透吸水要通过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构成,由此可知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时,水分子依次通过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运输、细胞分化、免疫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及理解。

29c30b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1.(1)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生物膜

(2)V-SNARE 特异性 能量

(3)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3分)

(4)③④(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囊泡膜属于生物膜的一种,其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囊泡膜与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由图可知,只有当囊泡上的V-SNARE与靶膜上的相应受体(T-SNARE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和靶膜才能融合;由此说明这样的膜融合过程具有特异性;GTP具有与ATP相似的生理功能,所以膜融合过程中由GTP提供能量。

(3)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由内质网进行粗加工,然后由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修饰,最后再由囊泡运输到细胞膜处分泌出去,因此,浆细胞在分泌抗体的过程中,与囊泡运输直接有关的且不含核酸的细胞结构依次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4)人体内的③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④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胰岛素和唾液淀粉酶都属于分泌蛋白,在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可以发生囊泡膜与靶膜融合的过程。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32.每空1分,共11分

Ⅰ.(1)①[I]光反应 类囊体薄膜 碳酸钙

(2)[④][H] [⑤]ATP

(3)二氧化碳

Ⅱ.(1)A

(2)A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或强度

(3)D

(4)低 高

【解析】

试题分析:

Ⅰ.(1)分析题图,图中I阶段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II表示暗反应阶段;能利用光能的是I光反应是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吸收光能的色素也位于类囊体薄膜上;含镁离子的色素是叶绿素,主要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提取色素时为了保护叶绿素不受破坏要加入碳酸钙。

(2)光反应阶段的产物有氧气、[H]和ATP,其中[H]和ATP用于暗反应阶段,分别为图中的④⑤。

(3)施用农家肥后,土壤中的分解者能将其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并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Ⅱ.(1)由图甲可知A植物对光能的利用高需要较强的光照,B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较低,故阴雨天气明显受影响的是A植物。

(2)在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是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图中的a点表示的是呼吸作用强度。

(3)c点是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此时需要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故图D符合题意。

④e点与d点相比较,e点光照强度较强,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较多,用于还原C3的较多,故在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会低;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二氧化碳浓度高,二氧化碳形成C3,故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高。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33.(1)光照强度 (2)B、C(2分) 暗反应 (3)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2分) (4)d c (5) 5

【解析】

试题分析:(1)分析甲图可知,OS段温度不同但光合速率相同,说明温度不是光合速率的限制因素,但随光照强度增大,光合速率增大,说明光合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

(2)甲图中,B、C点以后曲线都不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变化,但升高温度能增大光合速率,说明光合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温度,此时主要影响光合作用过程的暗反应阶段。

(3)甲图中,OS段植物叶肉细胞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细胞呼吸,所以细胞内产生[H]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4)有氧呼吸过程中细胞消耗的O2量与释放的CO2量相同,乙图中d点,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相同,说明氧浓度在d时,只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强度最弱;氧浓度在c时,CO2释放量最少,有机物消耗最少,最适于储藏该器官。

(5)乙图中,氧浓度在b时,O2吸收量为3,则有氧呼吸释放的量为3,消耗的葡萄糖量为0.5;CO2释放量为8,则无氧呼吸CO2释放量为8-3=5,消耗葡萄糖的量为2.5,所以氧浓度在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2.5/0.5=5倍。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光合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4.(1)动物 中 12 12

(2)1~2 6

(3)DNA

(4)B 右上

(5)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解析】

试题分析:

(1)A图细胞没有细胞壁,含有中心体,故为动物细胞;由于染色体的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上,故为有丝分裂的中期;由于染色体数目有6条,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两条染色单体,共有12个DNA分子,12条染色单体。

(2)B图为植物细胞,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向两极移动,为有丝分裂后期,相当于图2曲线中的1~2段;此时染色体数目有12条,为体细胞的2倍,因此体细胞中含有染色体6条。

(3)染色体的组成成分包括DNA和蛋白质,用胰蛋白酶处理后,水解掉其中的蛋白质,剩下的成分为DNA。

(4)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为图中的B;由于B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角,显微镜成像为倒立的虚像,因此装片应向右上角移动,物像就会移到视野中央。

(5)龙胆紫和醋酸洋红都是碱性染料,能让细胞内的染色质或染色体染上颜色。

(6)解离的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分离开来。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