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生物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第一次考试理科生物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出题人:曹立成 审题人:孙政辉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60分)

1.在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关系,正确的是(D)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2.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氨基酸、纤维素、CO2、Na+

C.胃蛋白酶、Ca2+、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3.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成分
(mmol/L)
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
1425.02.51.2103.36.016.0
1474.01.251.0114.07.51.0
101402.510.352547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

B.②属于血浆,如果③代表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加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4.如图为肠腺组织局部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2、4、6、7为液体,1、3、5、8为细胞结构)

A.图中2、4、6、7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2是3生存的内环境,6是5生存的内环境

C.1、2、8中所含蛋白质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D.图中的2和4可以相互转化

5.水肿是指血管外的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体液积聚,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由于胎儿要从母体获得大量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往往会造成孕妇身体浮肿。下列水肿与孕妇身体浮肿的原理不一样的是

A.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的组织水肿

B.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

C.有蛋白尿的肾炎患者出现的组织水肿

D.局部代谢旺盛导致的组织水肿

6.血浆中的1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被彻底氧化分解,需要穿过几层细胞膜

A.5层B.3层 C.6层 D.4层

7.2010年10月14日,在700米地下生存69天的33名智利矿工被成功救出,在地下被困期间,保持内环境的稳态增加了生存机会,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机制是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C.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8.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所组成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9.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A.①→④ B.②→③ C.③→② D.④→①

10.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不需要能量

B.③中的内容物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

C.③中内容物释放至⑤中主要借助于④的选择透过性

D.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11.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模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箭头为兴奋传递方向),据图分析不正确是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A.图中共有五个突触

B.中间神经元可能传递来自高级中枢的信号

C.图中最可能标错的兴奋传递方向是箭头C

D.④处的兴奋经过一系列传递必然引起①的兴奋

12.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

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

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13.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14.做膝跳反射实验时,若实验前告诉受试者,在其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膝跳反射可能表现得会弱一些或者不能完成膝跳反射,原因是

A.反射弧发生变化 B.传出神经受阻

C.感受器受到抑制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

15.某一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能写字,也能看书看报,其受损的中枢是

A.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B.书写性语言中枢(W区)

C.视觉性语言中枢(V区) D.感觉性语言中枢(H区)

16.在2008年残奥会闭幕式上,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星星,你好》得到观众的一致称赞。这些聋哑演员要准确理解指导老师的“手语”所表达的含义,依靠的中枢是

①躯体运动中枢 ②躯体感觉中枢 ③视觉中枢 ④语言中枢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7.下列关于记忆的说法,正确的是

A.记忆可以经脊髓而形成

B.获得的经验一经记忆便不再遗忘

C.记忆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D.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

18.沃泰默没有发现促胰液素,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了促胰液素,下列关于他们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他们都运用了单一变量对照的实验原则

B.沃泰默设置的实验变量是有无神经

C.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变量是有无小肠黏膜物质

D.沃泰默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把小肠上的神经剔除干净

19.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是

A.0.8~1.2 g/L B.1.6 g/L C.0.45 g/L D.1.6~2.0 g/L

20.正常人在饥饿状态下,体内血液中

A.葡萄糖含量大幅度下降 B.胰岛素含量增加

C.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D.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21.如图为血糖的生理调节过程,判断错误的是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A.血糖升高可直接刺激胰岛分泌C,从而使血糖降低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B.血糖下降刺激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胰岛分泌从而使血糖上升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C.C与D表现为拮抗作用

D.血糖平衡是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22.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A.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

23.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葡萄糖100 g,然后每隔1 h测定一次血糖含量,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曲线,据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①a、b分别代表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

②a在1~2 h血糖下降,某些氨基酸合成增加

③b在1~2 h血糖处于高处,蛋白质分解减少

④b在2 h后下降是由于血糖氧化分解并合成糖原所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4.下图是甲状腺分泌活动的一种调节机制示意图。对有关环节正确的理解是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A.a、b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a和b同时作用于z,对z产生促进作用

C.甲状腺激素过多,会抑制xy的分泌功能

D.x、y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

25.下列关于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中溶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26.人的下丘脑受损,不会影响

A.内分泌活动的协调   B.体温恒定的维持

C.躯体运动的精确性D.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

27.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长

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广

C.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

D.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是通过体液传送的

28.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B细胞 B.记忆细胞 C.浆细胞D.效应T细胞

29.下列细胞中,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是

A.造血干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浆细胞

30.下列哪组内容不全属于免疫系统

A.淋巴结、吞噬细胞、溶菌酶B.肾脏、淋巴细胞、淋巴因子

C.骨髓、扁桃体、胸腺 D.抗体、B细胞、T细胞

31.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B.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

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

D.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

32.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A.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

D.切除胸腺的个体无法完成体液免疫过程

33.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也需经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

B.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抗原

C.效应T细胞可直接杀灭抗原

D.记忆B细胞接受同一种抗原再次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34.如图表示细胞免疫的一个环节,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A.效应T细胞和靶细胞接触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

B.T细胞在接受抗原的刺激后,通过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

C.靶细胞裂解与效应T细胞内溶酶体有关

D.靶细胞裂解与靶细胞内的溶酶体有关

35.下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A.a是子代H5N1

B.c的作用是进入靶细胞内,释放淋巴因子使靶细胞裂解

C.b是抗体

D.合成H5N1蛋白质的场所以及所需要的原料都是人体细胞提供的

36.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

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

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

37.滋病病毒(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人体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可发展成为艾滋病。下列表示HIV侵入人体后,体液中的HIV浓度和T细胞数的变化过程,正确的是( A )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38.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A.尖端、尖端、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部分

C.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尖端下面部分

D.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尖端

39.对胚芽鞘A作如图所示的处理,形成胚芽鞘B,光照后它的弯曲情况是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A.Q处向左   B.Q处向右   C.P处向右   D.不弯曲

4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 ②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多 ③产生部位也是作用部位 ④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⑤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⑥化学本质是有机物

A.①④⑥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⑥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41.(14分)如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①、②、③都是兴奋性神经元,且这些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细胞的兴奋。和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也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请回答: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1)给神经元①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这是因为刺激使神经元①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 进入 ,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 结合,导致神经元②产生兴奋。

(2)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 (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

(3)若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C处 (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

42.(12分)下图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请分析回答: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1)由甲图可知,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同时受 的调节而正常进行。

(2)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后,可刺激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使胰岛 细胞兴奋,增加激素 (填字母)的分泌量,同时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也会增加,这两种激素在调节血糖浓度上表现为 作用。

(3)当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时,激素 (填字母)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肝细胞膜上识别该激素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

43.(14分)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作答: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1)①表示 , d是 细胞。

(2)与细胞f的功能相适应的细胞器有 。

(3)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填字母)。

(4)人体消灭结核杆菌的免疫方式是图中的 (填编号)。

(5)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 (填字母),导致的疾病属于免疫失调疾病类型中的 。


41.【答案】:(1)神经递质 突触间隙 特异性受体

(2)不能 由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

(3)能 兴奋从A处传到神经元③,再传到神经元①,故在C处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42.【答案】:(1)神经和体液(激素) (2)A C 协同 (3)D 蛋白质

43.【答案】:(1)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 效应T

(2)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b c d e g (4)④ (5)b 免疫缺陷病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