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语文

浙江省绍兴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绍兴一中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

说明:1、本试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 选择题(本大题共19小题,每小题2分,共38分。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调/尽其妙言/三其口 款/汪洋肆 复/刚自用

B.跷/独辟琅/不不莠请/阿奉承嚼/踽独行

C.马/泣吞声作/左支右栗/明修本/箪壶浆

D.结/对下药 泥/艰苦身/老伏枥像/犯而不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招唤 怪癖 一见钟情 苟延残喘 B.摭拾 稻杆 入不敷出 言简意赅

C.辐射 窒息 开宗明义 不精之谈 D.菜圃 商榷 抱残守缺 瞠目结舌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获得真正的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步熟悉和掌握各国作家与思想家的作品。

B.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

C、对灾区人民,有关部门首先要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然后再组织他们生产自救。

D、莫言在瑞典文学院的报告大厅,用一场精彩的演讲,充分展示了中国人的平实、淡定、从容、自信,让人见微知著,于“中国故事”中品味“中国精神”。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1. 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在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加强科研观测精度,改进实验设计方法。
  2. 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3. “全民阅读”活动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体现百姓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
  4. 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产生深深的思索。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如果“尊重原著”,只是汲汲于人物年龄,汲汲于唱了几出昆曲,汲汲于瓷器、发型、3D的传统建筑,那么,中国传统,也可能成为符号的堆砌:____,____,___,____,____。从某种程度上说,新版《红楼梦》之病,或许也正是我们在理解传统、尊重传统时的误区与盲区。

①正如挂满了折扇、脸谱和中国结,也不过是仿古街的纪念品摊位

②即便有金玉良缘或是木石前盟,也只是一部古装的《流星花园》

③画卷、水袖、武术、龙……

④正如缺少了命运的悲剧感

⑤没有了传统文化、思想的支撑,这些不过是一堆零散的符号

  1. ①③⑤④②B.③⑤①④②C.③⑤④②①D.①④②③⑤

6、下列选项中,没有言外之意的一项是( )

A、邻居说:“你家的小强真刻苦,每天夜里都十二点多了,我们还听见他在弹琴哩!”

B、一个人问他的朋友:“你喜欢冬天么?”朋友回答说:“当然。但是,我的皮肤不喜欢。”

C、上帝并不是十全十十美的,它为汽车准备了备件,而人没有。

D、近日,湖州一吃货因为吃了一只黑天鹅,要吃上官司了。

  1. 下列文学常识错误的是( )
  1.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作分别为《窦娥冤》、《墙头马上》、《汉宫秋》和《倩女离魂》。
  2. 《项脊轩志》以清淡朴素的笔法写身边的琐事,亲切动人。它的作者归有光被认为是“唐宋派”的代表人物。
  3.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后来成为诗体名称,宋元以后有时将词、曲也称为乐府。
  4.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作品按照音乐的不同可编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是指宗庙祭祀的乐歌,“雅”指的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而“颂”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1. 望西山,始指异之 B.吾从而师之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 且庸人尚羞之

  1. 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1.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标点不明确,疑惑不解决。
  2.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之后秦军又攻打赵国,李牧接连使他们退却。
  3.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不仅仅是蜀中人士以及梁州、益州的长官们明白知晓的。
  4.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那些富贵人家的子弟,大方(并且)实现志向的人

10.下列对《琵琶行(并序)》选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开头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选择秋风中的枫叶和荻花为意象,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B.三四两句写凄凉景引出的寂寞情,“无管弦”为琵琶女的出场作了铺垫。

C.五六两句中提到江月,这是全诗第一次提到,进一步渲染了沉郁感伤的心情。

D.末两句琵琶弹奏的声音使送者忘归,行者不发,正面衬托了音乐的美妙动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川相缪 同“缭”,连接,盘绕 B.而卒莫消长也 终究,最终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表判断   D.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竟,简直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B.顺流而东也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D.侣鱼虾而友麋鹿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子愀然是因为自感人生短暂,知己难觅。

B.客举曹操之例,意在表明英雄人物和业绩不能永久的悲伤。

C.客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为下文苏子心志的表达作了铺垫。

D.苏子借用江水、清风、明月,阐明了事物都有变和不变的二重性。

1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莱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于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A.“活得有趣的人们”是指鲁四老爷之类的人。

B.“我”在小说的结构上起着线索的作用,我是祥林嫂一生悲惨遭遇的见证人。

C.文段中写鲁镇雪夜的沉寂,与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相呼应,衬托祥林嫂死后的悲凉。

D.祥林嫂活在世上无依无靠,现在终于死了,“我”为她的死而感到欣慰。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16题

梁实秋

勤,劳也。无论劳心劳力,竭尽所能黾勉从事,就叫做勤。各行各业,凡是勤奋不怠者必定有所成就,出人头地。即使是出家的和尚,息迹岩穴,徜徉于山水之间,勘破红尘,与世无争,他们也自有一番精进的功夫要做,于读经礼拜之外还要勤行善法不自放逸。且举两个实例:

一个是唐朝开元间的百丈怀海禅师,亲近马祖时得传心印,精勤不休。他制定了“百丈清规”,他自己笃实奉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面修行,一面劳作。“出坡”的时候,他躬先领导以为表率。他到了暮年仍然照常操作,弟子们于心不忍,偷偷的把他的农作工具藏匿起来。禅师找不到工具,那一天没有工作,但是那一天他也就真个的没有吃东西。他的刻苦的精神感动了不少的人。

另一个是清初的以山水画著名的石谿和尚。请看他自题《溪山无尽图》:“大凡天地生人,宜清勤自持,不可懒惰。若当得个懒字,便是懒汉,终无用处。……残衲住牛首山房,朝夕焚诵,稍余一刻,必登山选胜,一有所得,随笔作山水数幅或字一段,总之不放闲过。所谓静生动,动必作一番事业。端教一个人立于天地间无愧。若忽忽不知,懒而不觉,何异草木?”人而不勤,无异草木,这句话沉痛极了。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生活,英文叫做vegetate,义为植物的生活。中外的想法不谋而合。

勤的反面是懒。早晨躺在床上睡懒觉,起得床来仍是懒洋洋的不事整洁,能拖到明天做的事今天不做,能推给别人做的事自已不做,不懂的事情不想懂,不会做的事不想学,无意把事情做得更好,无意把成果扩展得更多,耽好逸乐,四体不勤,念念不忘的是如何过周末如何度假期。这就是一标准懒汉的写照。

恶劳好逸,人之常情。就因为这是人之常情,人才需要鞭策自己。勤能补拙,勤能损欲,这还是消极的说法,勤的积极意义是要人进德修业,不但不同于草木,也有异于禽兽,成为名副其实的万物之灵。

15、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A.各行各业,凡是勤奋不怠者必定有所成就,出人头地。

B.懒惰的人都不会成事。

C.好逸恶劳是人之常情。

D.人只有勤奋做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万物之灵。

16、对“这句话沉痛极了”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指的是:“人而不勤,无异草木。”

B.为人若不勤奋进取,就失去了人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这是最令人痛心的。

C.感到沉痛是因为人不勤奋就难有收获,而人生的意义正在于此。

D.沉痛是因为人与草木一样自生自灭。

阅读下文,完成17-19题

与韩荆州书 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①:“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②,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③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之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④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推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注】①谈士:谈论世事的人。②畴曩(chóu nǎng):往舀。③制作:指文章著述。侔(móu):相等,齐同。④谟猷(yóu):谋画。谋略。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躬吐握之事 躬:鞠躬

B.未下车,即辟苟慈明 辟:征召

C.而愿委身国士 委:付托

D.惟君侯图之 图:考虑

18.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是写李白向韩荆州介绍自己的才华的一组是( )

①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

②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③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④笔参造化,学究天人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⑤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⑥推赤心于诸贤之腹中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19.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借用天下谈士的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赞美韩荆州谦恭下士,识拔人才。

B.接着作者毛遂自荐,介绍自己的经历、才能和气节。文章表现了李白“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气概和“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自信。

C.作者在介绍自己的同时,颂扬韩荆州的德行、学问和文章。作者为了得到韩荆州的赏识,不得不改他平日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对韩荆州进行恭维。

D.文末作者提出请韩荆州阅读自己的作品,并愿意当面呈上,就像薛烛相青萍宝剑,卞和识璞玉一样,自己也能得到韩荆州的赏识。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2)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 .

二、填空题(本大题3分)

2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3分)

(1)风之积也不厚,            。

(2)虽世殊事异,       ,         。

(3)飞湍瀑流争喧豗,          。

(4)青山隔送行,      ,       。

三、简答题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2、23题(本大题共2题,第22题4分,第23题5分,共9分)

吃一口自己田里的米

杨汉光

我把母亲接到城里住,她的一亩三分责任田就租给同村的张六叔耕种,田租是每年300斤大米。

开始,张六叔把上好的大米送进城来,煮出的饭又软又香。母亲说,张六叔心眼儿好,做什么事都不会亏待人。可是两年后,张六叔送来的米就不好了,煮出的饭粗糙无味,难以下咽,我不想吃这种饭,叫母亲也不要吃,但母亲照吃不误,她说吃老六送来的米,就想起乡下的田。张六叔又一次送米来时,母亲抓起一把米,看了看问:“老六,我租给你的田专出这种糙米?”张六叔不好意思地说:“这种米是在城里便宜买的。现在种田不容易。”母亲说:“我知道种田难。这样吧,那田租减一半,你以后每年送150斤米给我就行了,但一定要我那块田种出的大米。”张六叔非常感激,立即把糙米拉走,改送好米来。

大约又过了两三年,有一天,张六叔空手来我家,对母亲说:“老嫂子,这田是越种越难种了。你是不是再减点田租?”母亲笑一笑说:“老六,我不跟你说田租了。我的田你照种,送多少米来随你的心意,十斤八斤也行。吃一点乡下的米,我心里舒坦。”

此后,张六叔真的每年只送几斤米来。我说:“这个老六叔,也太吝啬了。”母亲说:“不要多讲,随他。种田苦,你看他头发都快白完了,老得多快。”

谁知,老六叔还不知足,这年冬天,他进城来对母亲说:“老嫂子,种田实在难啊!要贴百把块钱给我,我才敢种你的田。”一向宽容的母亲也捺不住性子了,她没好气地说:“老六,你不要得寸进尺。天下哪有倒贴钱租田的道理?这田你不种就算了,我另租给人种。”张六叔说:“那你就租给别人种吧。”

我陪母亲回乡下的老家,处理那一亩三分田。我许多年没有回老家了。看见村里新建了一些小洋楼,原来最穷的刘二叔也住上了洋楼。母亲说:“刘二叔心眼儿好,我们就把田租给他种吧。”

我和母亲走进刘二叔的家里,说想把田租给他种。可我们还没讲完,刘二叔就摇头拒绝了。母亲说:“老二,你听我说完。我是送田给你种,并不收田租,一年只要两斤米,吃一口家乡饭就行。”刘二叔说:“老嫂子,要米你就拿,你的田我却不敢种,一年苦到头,连小孩子的学费都交不起。我两年前就改跑生意不种田了。你看河对面,野草长得最高的那一块就是我的田。”我向门外望去,小河两边茫茫的田野上,确实东一块西一块地长着高高的野草。

我和母亲再也不敢提租田的事。母亲老了,已经没有能力回乡种田。我们也不得不像刘二叔一样,让那一亩三分田生长野草,另外再拿钱交公粮、水费和这种费那种费。

第二年夏天,母亲一个人悄悄地又回老家去。我不放心,追到老家。那时正是收割稻谷的时节,田野上打谷机响个不停。母亲顶着烈日,在她的一亩三分田上割野草。我站在田边问:“妈,你干什么?”母亲说:“这么肥的田,丢荒可惜啊!”母亲连头都不抬一下,双手颤巍巍地割着野草。我理解母亲对土地的深情。我不忍心劝阻母亲,但又不愿让她受苦,于是只好走下田去,递给母亲一瓶矿泉水,接过她手里的镰刀。

从此,我每年都请人耕种母亲的一亩三分田。虽然田里的收获远不够我支付工钱,但我依然坚持下去,只为让母亲能吃上自己田里的米。

22、这篇小说围绕母亲的“一亩三分田”展开了怎样的情节,请分条概述。(4分)

23、这篇小说刻画的母亲和张六叔的形象都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请结合文中材料,简要分析他们的人性之美。(5分)

(二)阅读诗歌,完成24、25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4、诗的第三、四节,用了 的手法。(2分)

25、鉴赏第一、二节使用的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4分)

四、写作题(本大题40分)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然而,当代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又说:“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错误,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15学年第一 学期

绍兴一中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说明:1、本试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 选择题(本大题共19小题,每小题2分,共38分。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调/尽其妙言/三其口 款/汪洋肆 复/刚自用

B.跷/独辟琅/不不莠请/阿奉承嚼/踽独行

C.马/泣吞声作/左支右栗/明修本/箪壶浆

D.结/对下药 泥/艰苦身/老伏枥像/犯而不

D.A.“复辟”与“刚愎自用”均读bì;B.“琅琅”与“不稂不莠”均读lánɡ,“咀嚼”与“踽踽独行”均读jǔ;C.“颤栗”与“明修栈道”均读zhàn;D.读音分别是zhēnɡ/zhènɡ,nào/zhuó,jī/jì,xiào/jià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招唤 怪癖 一见钟情 苟延残喘 B.摭拾 稻杆 入不敷出 言简意赅

C.辐射 窒息 开宗明义 不精之谈 D.菜圃 商榷 抱残守缺 瞠目结舌

D【A招—召,B杆—秆,C精—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获得真正的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步熟悉和掌握各国作家与思想家的作品。

B.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

C、对灾区人民,有关部门首先要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然后再组织他们生产自救。

D、莫言在瑞典文学院的报告大厅,用一场精彩的演讲,充分展示了中国人的平实、淡定、从容、自信,让人见微知著,于“中国故事”中品味“中国精神”。

A【逐步:步一步地;逐渐:渐渐。根据语境应选“逐渐”】

  1.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1. 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在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加强科研观测精度,改进实验设计方法。
  2. 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3. “全民阅读”活动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体现百姓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
  4. 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产生深深的思索。

D【A.缺少主语,B.搭配不当,满足合理要求,C.去掉“是”】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如果“尊重原著”,只是汲汲于人物年龄,汲汲于唱了几出昆曲,汲汲于瓷器、发型、3D的传统建筑,那么,中国传统,也可能成为符号的堆砌:____,____,___,____,____。从某种程度上说,新版《红楼梦》之病,或许也正是我们在理解传统、尊重传统时的误区与盲区。

①正如挂满了折扇、脸谱和中国结,也不过是仿古街的纪念品摊位

②即便有金玉良缘或是木石前盟,也只是一部古装的《流星花园》

③画卷、水袖、武术、龙……

④正如缺少了命运的悲剧感

⑤没有了传统文化、思想的支撑,这些不过是一堆零散的符号

  1. ①③⑤④②B.③⑤①④②C.③⑤④②①D.①④②③⑤

B【从第一个空格钱的两个分句看,前面是出中国传统的存在条件可不能只看形式,还要注意其内在的精神和思想,冒号说明下面的文字是对前面观点的阐释,因此接下来应该举出传统符号,而“画卷、水袖、武术、龙”正是传统符号,推断③为第一个格子,不难得出⑤为第二格;从与以上看第①句是和⑤并列对等的一个分句,因此在第三格,而④和②之所以放在①句后面,还因为它只是一个类比的例子,并不是和前面句子对等的并列关系。故此推断出选择B。】

6、下列选项中,没有言外之意的一项是( )

A、邻居说:“你家的小强真刻苦,每天夜里都十二点多了,我们还听见他在弹琴哩!”

B、一个人问他的朋友:“你喜欢冬天么?”朋友回答说:“当然。但是,我的皮肤不喜欢。”

C、上帝并不是十全十十美的,它为汽车准备了备件,而人没有。

D、近日,湖州一吃货因为吃了一只黑天鹅,要吃上官司了。

D

  1. 下列文学常识错误的是( )
  1.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作分别为《窦娥冤》、《墙头马上》、《汉宫秋》和《倩女离魂》。
  2. 《项脊轩志》以清淡朴素的笔法写身边的琐事,亲切动人。它的作者归有光被认为是“唐宋派”的代表人物。
  3.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后来成为诗体名称,宋元以后有时将词、曲也称为乐府。
  4.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作品按照音乐的不同可编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是指宗庙祭祀的乐歌,“雅”指的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而“颂”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

D【“风”和“颂”的所指的内容要互换一下】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1. 望西山,始指异之 B.吾从而师之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 且庸人尚羞之

C【ABD都是意动,C使动】

  1. 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1.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标点不明确,疑惑不解决。
  2.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之后秦军又攻打赵国,李牧接连使他们退却。
  3.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不仅仅是蜀中人士以及梁州、益州的长官们明白知晓的。
  4.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那些富贵人家的子弟,大方(并且)实现志向的人

C【A B再应该是两次;D慷慨得志这里指的是志满意得、官运亨通之人】

10.下列对《琵琶行(并序)》选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开头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选择秋风中的枫叶和荻花为意象,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B.三四两句以凄凉景引出寂寞情,“无管弦”为琵琶女的出场作了铺垫。

C.五六两句中提到江月,这是全诗第一次提到,进一步渲染了沉郁感伤的心情。

D.末两句琵琶弹奏的声音使送者忘归,行者不发,正面衬托了音乐的美妙动人。

D.【正面衬托了音乐的美妙动人”错,应是从侧面暗示了音乐的美妙动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山川相缪 同“缭”,连接,盘绕 B.而卒莫消长也 终究,最终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表判断   D.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竟,简直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B.顺流而东也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D.侣鱼虾而友麋鹿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苏子愀然是因为自感人生短暂,知己难觅。

B.客举曹操之例,意在表明英雄人物和业绩不能永久的悲伤。

C.客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为下文苏子心志的表达作了铺垫。

D.苏子借用江水、清风、明月,阐明了事物都有变和不变的二重性。

1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莱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于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A.“活得有趣的人们”是指鲁四老爷之类的人。

B.“我”在小说的结构上起着线索的作用,我是祥林嫂一生悲惨遭遇的见证人。

C.文段中写鲁镇雪夜的沉寂,与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相呼应,衬托祥林嫂死后的悲凉。

D.祥林嫂活在世上无依无靠,现在终于死了,“我”为她的死而感到欣慰。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16题

梁实秋

勤,劳也。无论劳心劳力,竭尽所能黾勉从事,就叫做勤。各行各业,凡是勤奋不怠者必定有所成就,出人头地。即使是出家的和尚,息迹岩穴,徜徉于山水之间,勘破红尘,与世无争,他们也自有一番精进的功夫要做,于读经礼拜之外还要勤行善法不自放逸。且举两个实例:

一个是唐朝开元间的百丈怀海禅师,亲近马祖时得传心印,精勤不休。他制定了“百丈清规”,他自己笃实奉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面修行,一面劳作。“出坡”的时候,他躬先领导以为表率。他到了暮年仍然照常操作,弟子们于心不忍,偷偷的把他的农作工具藏匿起来。禅师找不到工具,那一天没有工作,但是那一天他也就真个的没有吃东西。他的刻苦的精神感动了不少的人。

另一个是清初的以山水画著名的石谿和尚。请看他自题《溪山无尽图》:“大凡天地生人,宜清勤自持,不可懒惰。若当得个懒字,便是懒汉,终无用处。……残衲住牛首山房,朝夕焚诵,稍余一刻,必登山选胜,一有所得,随笔作山水数幅或字一段,总之不放闲过。所谓静生动,动必作一番事业。端教一个人立于天地间无愧。若忽忽不知,懒而不觉,何异草木?”人而不勤,无异草木,这句话沉痛极了。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生活,英文叫做vegetate,义为植物的生活。中外的想法不谋而合。

勤的反面是懒。早晨躺在床上睡懒觉,起得床来仍是懒洋洋的不事整洁,能拖到明天做的事今天不做,能推给别人做的事自已不做,不懂的事情不想懂,不会做的事不想学,无意把事情做得更好,无意把成果扩展得更多,耽好逸乐,四体不勤,念念不忘的是如何过周末如何度假期。这就是一标准懒汉的写照。

恶劳好逸,人之常情。就因为这是人之常情,人才需要鞭策自己。勤能补拙,勤能损欲,这还是消极的说法,勤的积极意义是要人进德修业,不但不同于草木,也有异于禽兽,成为名副其实的万物之灵。

15、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D

A.各行各业,凡是勤奋不怠者必定有所成就,出人头地。

B.懒惰的人都不会成事。

C.好逸恶劳是人之常情。

D.人只有勤奋做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万物之灵。

16、对“这句话沉痛极了”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句话”指的是:“人而不勤,无异草木。”

B.为人若不勤奋进取,就失去了人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这是最令人痛心的。

C.感到沉痛是因为人不勤奋就难有收获,而人生的意义正在于此。

D.沉痛是因为人与草木一样自生自灭。

阅读下文,完成17-19题

与韩荆州书 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①:“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②,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③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之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④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推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注】①谈士:谈论世事的人。②畴曩(chóu nǎng):往舀。③制作:指文章著述。侔(móu):相等,齐同。④谟猷(yóu):谋画。谋略。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躬吐握之事 躬:鞠躬

B.未下车,即辟苟慈明 辟:征召

C.而愿委身国士 委:付托

D.惟君侯图之 图:考虑

18.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是写李白向韩荆州介绍自己的才华的一组是(2分) ( )

①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

②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③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④笔参造化,学究天人请日试万言,倚骂可待

⑤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⑥推赤心于诸贤之腹中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19.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文章开头借用天下谈士的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赞美韩荆州谦恭下士,识拔人才。

B.接着作者毛遂自荐,介绍自己的经历、才能和气节。文章表现了李白“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气概和“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自信。

C.作者在介绍自己的同时,颂扬韩荆州的德行、学问和文章。作者为了得到韩荆州的赏识,不得不改他平日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对韩荆州进行恭维。

D.文末作者提出请韩荆州阅读自己的作品,并愿意当面呈上,就像薛烛相青萍宝剑,卞和识璞玉一样,自己也能得到韩荆州的赏识。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2)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 .

参考答案:

17. (2分)A(亲自)

18. (2分) C (①赞美韩荆州有周公那样的作风 ②赞美韩荆州的德行与文才 ⑥赞美韩荆州对贤士真诚相待)

19. (2分)ABD(本文虽是干谒之作,但作者并没有露出卑屈之态,而是对自己的才能充满自信。)

20.(4分)

(1)(希望)君侯您不因为自己的富贵而对他们骄傲,也不因为他们寒贱而轻忽他们。

(2)有的由于才干名声被您知晓,有的因为操行清白受您赏识。

【参考译文】

我听说天下谈士聚在一起议论道:“人生不用封为万户侯,只希望结识一下韩荆州。” 您怎么令人景仰到这样的程度!难道不是因为您有周公那样的作风,亲自践行吐哺握发之事,因而使海内的豪杰俊士都奔走而归于您的门下。士人一一旦被您赏识,便如跳进了龙门,声誉立即提高了十倍。所以藏龙卧虎待机而动的人士,都想从您这里获得声誉和肯定的评价。希望君侯您不因为自己的富贵而对他们骄傲,也不因为他们寒贱而轻忽他们,那么您众多的宾客中便会有毛遂那样的奇才。假使我能有脱颖而出的机会,我就是那样的人啊。

我是陇西平民,流落在楚地汉水一带。少年时期即爱好剑术,拜见了许多地方长官;三十岁而诗文有成就,拜见了很多朝中卿相显贵。虽然身高不满七尺,但心志高超,过于万人。王公大人都赞许我有志节,讲道义。这是我过去的抱负和行事,怎么敢不尽情向您倾诉呢?

您的著作堪与神明相比,您的德行感动天地;文笔阐明自然化育之大道,学问穷究天道人事之精微。希望您推心相与,和颜接待,不因为我以长揖之礼晋见而拒绝我。如若能用盛宴来接待我,任我纵情畅谈,那么请您以日写万言来测试我,我将手不停挥,顷刻可就。如今天下文士都认为您是执掌诗文命运的星君,衡量人才高下的权威,一经您的品评,就是德才兼美之士。那您何必爱惜庭阶前区区一尺之地,使我不能扬眉吐气、气宇昂扬于青云直上呢!

从前王子师担任豫州刺史,尚未到任就征召荀慈明,到任后又征召孔文举;山涛任冀州刺史,考察选拔三十余人,其中有的人官至侍中、尚书,这都是前代人所称道赞美的。而您也荐举过严协律,进入朝廷任秘书郎;其间还有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等人,有的由于才干名声被您知晓,有的因为操行清白受您赏识。我每每看到他们怀恩感慨,忠义奋发。我因此感动激励,了解您以至诚待人,对贤士推心置腹,故而不归向他人,而愿意把身心命运付托给国中才德至高的人。倘使您有什么紧急艰难而要用我之处,我自当献身效命。

再说人并不是尧舜那样的圣人,谁能十全十美呢?我在谋略策画方面,怎么能自夸呢?至于我的诗文创作,已经积累成卷轴,却想呈请您抽暇过目。就怕雕虫小技,不能受到大人的赏识。倘蒙垂青,愿意看看拙作,那么请赏给纸墨,还有抄写的人。然后回去打扫安静的小室,誊清呈上。希望青萍宝剑、结绿美玉,能够在薛烛、卞和的门下,增添身价。但愿您推恩于身居下位的人,大开嘉奖鼓励之门。还望您加以考虑。

二、填空题(本大题3分)

2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3分)

(1)风之积也不厚,            。

(2)虽世殊事异,       ,         。

(3)飞湍瀑流争喧豗,          。

(4)青山隔送行,      ,       。

三、简答题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1、22题(第21题3分,第22题6分,共9分)

吃一口自己田里的米

杨汉光

我把母亲接到城里住,她的一亩三分责任田就租给同村的张六叔耕种,田租是每年300斤大米。

开始,张六叔把上好的大米送进城来,煮出的饭又软又香。母亲说,张六叔心眼儿好,做什么事都不会亏待人。可是两年后,张六叔送来的米就不好了,煮出的饭粗糙无味,难以下咽,我不想吃这种饭,叫母亲也不要吃,但母亲照吃不误,她说吃老六送来的米,就想起乡下的田。张六叔又一次送米来时,母亲抓起一把米,看了看问:“老六,我租给你的田专出这种糙米?”张六叔不好意思地说:“这种米是在城里便宜买的。现在种田不容易。”母亲说:“我知道种田难。这样吧,那田租减一半,你以后每年送150斤米给我就行了,但一定要我那块田种出的大米。”张六叔非常感激,立即把糙米拉走,改送好米来。

大约又过了两三年,有一天,张六叔空手来我家,对母亲说:“老嫂子,这田是越种越难种了。你是不是再减点田租?”母亲笑一笑说:“老六,我不跟你说田租了。我的田你照种,送多少米来随你的心意,十斤八斤也行。吃一点乡下的米,我心里舒坦。”

此后,张六叔真的每年只送几斤米来。我说:“这个老六叔,也太吝啬了。”母亲说:“不要多讲,随他。种田苦,你看他头发都快白完了,老得多快。”

谁知,老六叔还不知足,这年冬天,他进城来对母亲说:“老嫂子,种田实在难啊!要贴百把块钱给我,我才敢种你的田。”一向宽容的母亲也捺不住性子了,她没好气地说:“老六,你不要得寸进尺。天下哪有倒贴钱租田的道理?这田你不种就算了,我另租给人种。”张六叔说:“那你就租给别人种吧。”

我陪母亲回乡下的老家,处理那一亩三分田。我许多年没有回老家了。看见村里新建了一些小洋楼,原来最穷的刘二叔也住上了洋楼。母亲说:“刘二叔心眼儿好,我们就把田租给他种吧。”

我和母亲走进刘二叔的家里,说想把田租给他种。可我们还没讲完,刘二叔就摇头拒绝了。母亲说:“老二,你听我说完。我是送田给你种,并不收田租,一年只要两斤米,吃一口家乡饭就行。”刘二叔说:“老嫂子,要米你就拿,你的田我却不敢种,一年苦到头,连小孩子的学费都交不起。我两年前就改跑生意不种田了。你看河对面,野草长得最高的那一块就是我的田。”我向门外望去,小河两边茫茫的田野上,确实东一块西一块地长着高高的野草。

我和母亲再也不敢提租田的事。母亲老了,已经没有能力回乡种田。我们也不得不像刘二叔一样,让那一亩三分田生长野草,另外再拿钱交公粮、水费和这种费那种费。

第二年夏天,母亲一个人悄悄地又回老家去。我不放心,追到老家。那时正是收割稻谷的时节,田野上打谷机响个不停。母亲顶着烈日,在她的一亩三分田上割野草。我站在田边问:“妈,你干什么?”母亲说:“这么肥的田,丢荒可惜啊!”母亲连头都不抬一下,双手颤巍巍地割着野草。我理解母亲对土地的深情。我不忍心劝阻母亲,但又不愿让她受苦,于是只好走下田去,递给母亲一瓶矿泉水,接过她手里的镰刀。

从此,我每年都请人耕种母亲的一亩三分田。虽然田里的收获远不够我支付工钱,但我依然坚持下去,只为让母亲能吃上自己田里的米。

22、这篇小说围绕母亲的“一亩三分田”展开了怎样的情节,请分条概述。(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这篇小说刻画的母亲和张六叔的形象都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请结合文中材料,简要分析他们的人性之美。(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C

12、D

13、A

14、D

15、D

16、D

21、略

22、(4分)①租给张六叔种(1分);②想请刘二叔种(1分);③不忍丢荒,自己种(1分)④雇别人种(1分)。

23、(5分)(1)母亲为人宽容大方,心地善良,对张六叔很体谅,不计较田租的多少;(2)母亲对自己的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吃一口自己田里的米是她的最大愿望;(3)张六叔忠厚老实,力所能及地履行诺言。(意思对即可。每条特点、材料各占1分)

(二)阅读诗歌,完成24、25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4、诗的第三、四节,用了 的手法。(2分)

25、鉴赏第一、二节使用的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4分)

答案:24、比兴 (2分)

25、直接铺陈(赋)(1分)

女子的感情:第一节,女子的善良和对男子的体谅之情;第二节,女子思念心切,陷入情。(详见教参P78)

四、写作题(本大题40分)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然而,当代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又说:“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错误,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