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备考>地理

湿地的作用及成因

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

湿地(地理学术语)

狭义湿地(wetland) 是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湿地生态系统(wetland ecosystem) 是湿地植物、栖息于湿地的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湿地具有多种功能: 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以及提供食物及工业原料,提供旅游资源。

湿地的作用

(一)提供水源:湿地常常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溪流、河流、池塘、湖泊中都有可以直接利用的水。其它湿地,如泥炭沼泽森林可以成为浅水水井的水源。

(二)补充地下水:我们平时所用的水有很多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而湿地可以为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从湿地到蓄水层的水可以成为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又可以为周围地区的工农生产提供水源。如果湿地受到破坏或消失,就无法为地下蓄水层供水,地下水资源就会减少。

(三)调节流量,控制洪水:湿地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库,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涨水期储存过量的降水,均匀地把径流放出,减弱危害下游的洪水,因此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天然储水系统。

湿地的成因

湿地一般是因为“蒸发量小于降水量;且地势较低平,排水不畅”而形成。此外,热带地区还因为“降水丰富,排水不畅”形成湿地。如印度尼西亚。高原地区还因为“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冰川融水较多,而地表水较丰富,且冻土广布,而水难以下渗;易积水的低洼处易形成湿地。如青藏高原。高纬度地区还因为“气温较低,冻土广布,而水难以下渗,并且气温低,蒸发弱,地势地平,排水不畅,也易形成湿地。

狭义湿地

湿地的研究活动则往往采用狭义定义,美国鱼类和野生生物保护机构于1979年在“美国的湿地深水栖息地的分类”一文中,重新给湿地作定义为:“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至少有一至几个以下特征:

(1)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植物优势种;

(2)底层土主要是湿土;

(3)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

定义还指湖泊与湿地以低水位时水深2米处为界,按照这个湿地定义,世界湿地可以分成20多个类型,这个定义被许多国家的湿地研究者接受。 湿地的水文条件是湿地属性的决定性因素。水的来源(如降水,地下水,潮汐,河流,湖泊等),水深,水流方式,以及淹水的持续期和频率决定了湿地的多样性。水对湿地土壤的发育有深刻的影响。湿地土壤通常被称为湿土或水成土(Hydric Soil)。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