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化学

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

2018-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

1.(6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食盐中加有碘,用其配成的溶液遇淀粉变蓝

B.厕所清洁剂、食用醋、肥皂水、厨房清洁剂四种溶液的pH逐渐增大

C.使用氯气自来水消毒时,氯气会与自来水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有害

D.硅胶、生石灰、氯化钙等都是食品包装袋中常用的干燥剂.

2.(6分)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 mol Cl2与足量石灰乳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A

B.0.1 mol苯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的数目为0.4NA

C.4.6 g由NO2和N2O4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2NA

D.标准状况下,11.2 L乙醇中含有羟基的数目为0.5NA

3.(6分)常温下,下列有关溶液组成的描述合理的是(  )

A.在Fe2(SO43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K+、Fe2+、Cl、Br、SCN

B.c(H+)=1×10﹣13 mol/L 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Mg2+、Cu2+、HCO3、NO3

C.在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S2O32﹣、AlO2、SiO32﹣、S2﹣、Na+

D.加水稀释时 值增大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MnO4、CO32﹣、K+、NH4+

4.(6分)短周期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核外电子总数与其周期数相同,b的某种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d与c同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d均可以与c形成两种或多种二元化合物

B.d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C.a与d形成的化合物可以抑制水的电离

D.常温下,由这四种元素构成的某种盐的溶液pH=4,则水电离出的H+浓度肯定是1×10﹣4mol/L

5.(6分)有机物甲、乙的结构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

A.甲、乙互为同分异构体

B.甲、乙都能发生取代、加成和水解反应

C.甲的一种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

D.等物质的量的甲和乙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等

6.(6分)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

A.用装置甲收集SO2并验证其漂白性

B.用装置乙验证氯气与水反应有盐酸生成

C.用澄清石灰水鉴别苏打溶液和小苏打溶液

D.用NaOH溶液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反应后分液

7.(6分)在100mL的混合液中,硝酸和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0.3mol•L﹣1、0.15mol•L﹣1,向该混合液中加入2.56g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铜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0.15 mol•L﹣1B.0.225 mol•L﹣1

C.0.30 mol•L﹣1D.0.45 mol•L﹣1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3分)

8.(14分)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由CO2制备甲醇的过程可能涉及的反应如下:

反应Ⅰ:CO2(g)+3H2(g)⇌CH3OH(g)+H2O(g)△H1=﹣49.58kJ•mol﹣1

反应Ⅱ:CO2(g)+H2(g)⇌CO(g)+H2O(g)△H2

反应Ⅲ:CO(g)+2H2(g)⇌CH3OH(g)△H3=﹣90.77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Ⅱ的△H2=   ,若反应Ⅰ、Ⅱ、Ⅲ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K3,则K2=   (用K1、K3表示).

(2)反应Ⅲ自发进行条件是   (填“较低温度”、“较高温度”或“任何温度”).

(3)在一定条件下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3mol H2和1.5mol CO2,仅发生反应Ⅰ,实验测得不同反应温度与体系中CO2的平衡转化率的关系,如表所示.

温度(℃)500T
CO2的平衡转化率60%40%

①T   500℃(填“高于”或“低于”).

②温度为500℃时,该反应10min时达到平衡:

a.用H2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   ;

b.该温度下,反应I的平衡常数K=   .

(4)某研究小组将一定量的H2和CO2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并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发生反应I、Ⅱ、Ⅲ),测得不同温度下体系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a)及CH3OH的产率(b),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为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甲醇的生成量,以下措施一定可行的是   (选填编号).

A.升高温度 B.缩小容器体积 C.分离出甲醇 D.增加CO2的浓度

②据图可知当温度高于260℃后,CO的浓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减小”、“不变”或“无法判断”).

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

9.(14分)一氯化碘是一种红棕色液体,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酸,能与KI反应生成I2,用于测定油脂中的碘值等(注:碘值表示有机物中不饱和程度的指标).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拟制备一氯化碘(沸点101℃).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拟利用干燥纯净的氯气与碘反应制备一氯化碘,已知碘与氯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其装置如图:

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

①各装置连接顺序为A→   ;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B装置烧瓶需放在冷水中,其目的是   ;D装置的作用是   .

③B装置得到的液态产物进一步提纯可得到较纯净的ICl,采取的方法是   

(2)乙组同学采用最新报道制一氯化碘的方法,在三颈烧瓶中加入粗碘和盐酸,控制温度约50℃,在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氯酸钠溶液,生成一氯化碘,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设计实验证明:ICl的氧化性比I2强:   .

10.(15分)氟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元素之一.由于氟的特殊化学性质,它和其他卤素在单质及化合物的制备与性质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Ⅰ.化学家研究发现,SbF5能将MnF4从离子[MnF6]2﹣的盐中反应得到,SbF5转化成稳定离子[SbF6]的盐.而MnF4很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为MnF3和F2.根据以上研究写出以K2MnF6和SbF5为原料,在423K 的温度下制备F2的化学方程式:   现代工业以电解熔融的氟氢化钾(KHF2)和氟化氢(HF)混合物制备氟单质,电解制氟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KHF2是一种酸式盐,写出阴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电解制氟时,要用镍铜合金隔板将两种气体产物严格分开的原因是   .

Ⅱ.①卤化氢的熔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升高,而HF熔沸点高于HCl的原因是   .HF的水溶液是氢氟酸,能用于蚀刻玻璃,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②已知25℃时,氢氟酸(HF)的电离平衡常数Ka=3.6×10﹣4

某pH=2的氢氟酸溶液,由水电离出的c(H+)=    mol/L;若将0.01mol/L HF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③又已知25℃时,溶度积常数Ksp(CaF2)=1.46×10﹣10.现向1L 0.2mol/L HF溶液中加入 1L 0.2mol/L CaCl2 溶液,通过列式计算说明是否有沉淀产生:   .

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11.(15分)钛的化合物如TiO2、Ti(NO34、TiCl4、Ti(BH42等均有着广泛用途。

(1)写出Ti的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   。

(2)TiCl4熔点是﹣25℃,沸点是136.4℃,可溶于苯或CCl4,该晶体属于   晶体;BH4中B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3)在 TiO2催化作用下,可将CN氧化成CNO,进而得到N2.与CNO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化学式为   

(4)Ti3+可以形成两种不同的配合物:[Ti(H2O)6]Cl3(紫色),[TiCl(H2O)5]Cl2•H2O(绿色),两者配位数   (填“相同”或“不同”),绿色晶体中配体是   

(5)TiO2难溶于水和稀酸,但能溶于浓硫酸,析出含有钛酰离子的晶体,钛酰离子常成为链状聚合形式的阳离子,其结构形式如图1,化学式为   

(6)金属钛内部原子的堆积方式是面心立方堆积方式,如图2.若该晶胞的密度为ρ 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该晶胞的边长为   cm。

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12.聚芳酯(PAR)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如图是合成某聚芳酯的路线:

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

已知:

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2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H2O

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SOCl2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SO2+HCl

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R′OH→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HCl(R、R′为烃基)

(1)A的名称为   

(2)B的结构简式是   

(3)D的分子式为   ,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   

(4)写出⑤的化学方程式:   

(5)M是符合下列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

a.能发生银镜反应、水解反应,还能与Na2CO3溶液反应

b.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且无“﹣O﹣O﹣”结构

c.能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

则M共有   种;其中存在着含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的物质,写出其与Na2CO3溶液反应但不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任写一种):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

1.(6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食盐中加有碘,用其配成的溶液遇淀粉变蓝

B.厕所清洁剂、食用醋、肥皂水、厨房清洁剂四种溶液的pH逐渐增大

C.使用氯气自来水消毒时,氯气会与自来水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有害

D.硅胶、生石灰、氯化钙等都是食品包装袋中常用的干燥剂.

【考点】14: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FE:"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6:化学应用.

【分析】A.食盐中的碘为化合物;

B.厕所清洁剂主要成分为盐酸、食用醋、肥皂水为高级脂肪酸钠、厨房清洁剂含次氯酸钠;

C.氯气能与有机物发生加成或取代反应;

D.硅胶、生石灰、氯化钙都具有吸水性.

【解答】解:A.淀粉遇碘变蓝色,而食盐中的碘为化合物,不发生反应,故A错误;

B.厕所清洁剂主要成分为盐酸、食用醋、肥皂水为高级脂肪酸钠、厨房清洁剂含次氯酸钠,四种物质碱性逐渐增强,pH逐渐增大,故B正确;

C.氯气能与有机物发生加成或取代反应生成有机氯化物,有害于人体健康,故C正确;

D.硅胶、生石灰、氯化钙都具有吸水性,可用作食品包装袋中常用的干燥剂,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三废处理及环境保护,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环境保护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化学与生活的联系,题目难度不大.

2.(6分)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 mol Cl2与足量石灰乳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A

B.0.1 mol苯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的数目为0.4NA

C.4.6 g由NO2和N2O4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2NA

D.标准状况下,11.2 L乙醇中含有羟基的数目为0.5NA

【考点】4F:阿伏加德罗常数.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18: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A、氯气和石灰乳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B、苯环中不含碳碳双键;

C、NO2和N2O4的最简式均为NO2

D、标况下乙醇为液体。

【解答】解:A、氯气和石灰乳的反应为可逆反应,1mol氯气转移1mol电子,故0.1mol氯气转移0.1NA个电子,故A错误;

B、苯环中不含碳碳双键,故苯乙烯中含一条碳碳双键,故0.1mol苯乙烯中含0.1NA条碳碳双键,故B错误;

C、NO2和N2O4的最简式均为NO2,故4.6g混合物中含有的N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故含氧原子为0.2NA个,故C正确;

D、标况下乙醇为液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和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掌握公式的运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

3.(6分)常温下,下列有关溶液组成的描述合理的是(  )

A.在Fe2(SO43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K+、Fe2+、Cl、Br、SCN

B.c(H+)=1×10﹣13 mol/L 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Mg2+、Cu2+、HCO3、NO3

C.在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S2O32﹣、AlO2、SiO32﹣、S2﹣、Na+

D.加水稀释时 值增大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MnO4、CO32﹣、K+、NH4+

【考点】DP:离子共存问题.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16: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A.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反应;

B.该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存在氢氧根离子,镁离子、铜离子、碳酸氢根与氢氧根离子反应;

C.五种离子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

D.该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存在存在大量氢氧根离子,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

【解答】解:A.SCN与Fe2(SO43电离出的铁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c(H+)=1×10﹣13 mol/L 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氧根离子,Mg2+、Cu2+、HCO3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S2O32﹣、AlO2、SiO32﹣、S2﹣、Na+之间不反应,都不与碱性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C正确;

D.加水稀释时 值增大,说明该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存在大量氢氧根离子,NH4+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3+和 SCN)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OH;试题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6分)短周期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核外电子总数与其周期数相同,b的某种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d与c同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d均可以与c形成两种或多种二元化合物

B.d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C.a与d形成的化合物可以抑制水的电离

D.常温下,由这四种元素构成的某种盐的溶液pH=4,则水电离出的H+浓度肯定是1×10﹣4mol/L

【考点】8F: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1C: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a的核外电子总数与其周期数相同,应为H元素,b的某种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可能为氮气或氧气,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应为O元素,则b为N元素,d与c同族,则d为S元素,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律知识解答该题.

【解答】解:A.H可与O形成H2O、H2O2等,N可与O形成NO、NO2等化合物,S可与O形成SO2、SO3等化合物,故A正确;

B.S位于第三周期,原子半径S>N>O>H,故S半径为最大的,故B正确;

C.a与d形成的化合物为H2S,溶液呈酸性,可以抑制水的电离,故C正确;

D.如为NH4HSO4,则抑制水的电离,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与位置关系、元素周期律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推断元素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明确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之间的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5.(6分)有机物甲、乙的结构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

A.甲、乙互为同分异构体

B.甲、乙都能发生取代、加成和水解反应

C.甲的一种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

D.等物质的量的甲和乙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等

【考点】HD: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34: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甲、乙都含有碳碳双键,都可发生加成、加聚和氧化反应,甲含有羧基,具有酸性,可发生酯化反应,乙含有酯基,可发生水解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甲、乙分子式相同,都为C4H6O2,但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故A正确;

B.甲含有羧基,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B错误;

C.甲的同分异构体中,如为甲酸对应的酯,含有醛基,可发生银镜反应,故C正确;

D.甲含有羧基,可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乙水解产物生成羧基,也可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则等物质的量的甲和乙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等,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有机物的结构和官能团的性质,题目难度中等。

6.(6分)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

A.用装置甲收集SO2并验证其漂白性

B.用装置乙验证氯气与水反应有盐酸生成

C.用澄清石灰水鉴别苏打溶液和小苏打溶液

D.用NaOH溶液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反应后分液

【考点】U5: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4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二氧化硫有还原性;

B.氯化氢易挥发;

C.氢氧化钙和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都生成碳酸钙沉淀;

D.氢氧化钠与苯酚反应生成苯酚钠,苯酚钠溶于水,苯不与水互溶.

【解答】解:A.二氧化硫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故A错误;

B.氯化氢易挥发,应除掉后再检验,故B错误;

C.Na2CO3+Ca(OH)2═CaCO3↓+2NaOH、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都出现白色沉淀,无法鉴别,故C错误;

D.氢氧化钠与苯酚反应生成苯酚钠,苯酚钠溶于水,苯不与水互溶,通过反应进行分离,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及物质的性质等,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7.(6分)在100mL的混合液中,硝酸和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0.3mol•L﹣1、0.15mol•L﹣1,向该混合液中加入2.56g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铜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0.15 mol•L﹣1B.0.225 mol•L﹣1

C.0.30 mol•L﹣1D.0.45 mol•L﹣1

【考点】BQ: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15: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发生3Cu+8H++2NO3=3Cu2++2NO↑+4H2O,n(H+)=0.3mol/L×0.1L+0.15mol/L×2×0.1L=0.06mol,n(NO3)=0.3mol/L×0.1L=0.03mol,n(Cu)0.04mol,结合过量判断及c计算.

【解答】解:n(H+)=0.06mol,n(NO3)=0.03mol,n(Cu)=0.04mol,

由3Cu+8H++2NO3=3Cu2++2NO↑+4H2O

3 8 2

则0.04molCu完全反应,需要氢离子为0.06mol,需要硝酸根离子为0.03mol,

则氢离子不足,氢离子完全反应,

n(Cu2+)0.025mol,

所得溶液中铜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225mol/L,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过量判断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氢离子不足完全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3分)

8.(14分)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由CO2制备甲醇的过程可能涉及的反应如下:

反应Ⅰ:CO2(g)+3H2(g)⇌CH3OH(g)+H2O(g)△H1=﹣49.58kJ•mol﹣1

反应Ⅱ:CO2(g)+H2(g)⇌CO(g)+H2O(g)△H2

反应Ⅲ:CO(g)+2H2(g)⇌CH3OH(g)△H3=﹣90.77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Ⅱ的△H2 +41.19 kJ•mol﹣1 ,若反应Ⅰ、Ⅱ、Ⅲ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K3,则K2=  (用K1、K3表示).

(2)反应Ⅲ自发进行条件是 较低温度 (填“较低温度”、“较高温度”或“任何温度”).

(3)在一定条件下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3mol H2和1.5mol CO2,仅发生反应Ⅰ,实验测得不同反应温度与体系中CO2的平衡转化率的关系,如表所示.

温度(℃)500T
CO2的平衡转化率60%40%

①T 高于 500℃(填“高于”或“低于”).

②温度为500℃时,该反应10min时达到平衡:

a.用H2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 0.135mol•L﹣1•min﹣1 ;

b.该温度下,反应I的平衡常数K= 200L2/mol2 .

(4)某研究小组将一定量的H2和CO2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并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发生反应I、Ⅱ、Ⅲ),测得不同温度下体系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a)及CH3OH的产率(b),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为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甲醇的生成量,以下措施一定可行的是 BD (选填编号).

A.升高温度 B.缩小容器体积 C.分离出甲醇 D.增加CO2的浓度

②据图可知当温度高于260℃后,CO的浓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 (填“增大”、“减小”、“不变”或“无法判断”).

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

【考点】CP:化学平衡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1E: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1)根据盖斯定律:Ⅱ=Ⅰ﹣Ⅲ得反应②的△H2;所以平衡常数则K2

(2)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当△G=△H﹣T•△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据此解答;

(3)①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减小;

②a.根据v计算;

b.平衡常数等于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比上反应物浓度幂之积;

(4)①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为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甲醇的生成量,只要加快反应速率且使得平衡正向移动的因素都可以;

②根据反应I、反应III均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不利于CO2、CO转化为甲醇,反应II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使更多的CO2转化为CO来回答.

【解答】解:(1)反应Ⅰ:CO2(g)+3H2(g)⇌CH3OH(g)+H2O(g)△H1=﹣49.58kJ•mol﹣1,反应Ⅱ:CO2(g)+H2(g)⇌CO(g)+H2O(g)△H2,反应Ⅲ:CO(g)+2H2(g)⇌CH3OH(g)△H3=﹣90.77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Ⅱ=Ⅰ﹣Ⅲ得反应②的△H2=+41.19 kJ•mol﹣1,所以平衡常数则K2

故答案为:+41.19 kJ•mol﹣1;;

(2)△G=△H﹣T•△S<0时,反应能够自发进行,该反应的△S<0、△H<0,当温度较低时,反应Ⅲ能够自发进行,

故答案为:较低温度;

(3)①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减小,则温度越低转化率越大,即T 高于500℃,故答案为:高于;

②CO2(g)+3H2(g)⇌CH3OH(g)+H2O(g)

初起量:1.5mol 3mol 0 0

变化量:0.9mol 2.7mol 0.9mol 0.9mol

平衡量:0.6mol 0.3mol 0.9mol 0.9mol

a.v0.135 mol•L﹣1•min﹣1,故答案为:0.135 mol•L﹣1•min﹣1

b.K200 L2/mol2,故答案为:200 L2/mol2

(4)①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为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甲醇的生成量,只要加快反应速率且使得平衡正向移动即可.

A.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且使得平衡逆向移动,不符合,故错误;

B.缩小容器体积,即增大压强,加快反应速率且使得平衡正向移动,故正确;

C.分离出甲醇,不能加快反应速率,故错误;

D.增加CO2的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且使得平衡正向移动,故正确.

故选BD;

②反应I、反应III均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不利于CO2、CO转化为甲醇,反应II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使更多的CO2转化为CO,所以当温度高于260℃后,CO的浓度一定增大,

故答案为:增大.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学生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等知识,属于综合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大.

9.(14分)一氯化碘是一种红棕色液体,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酸,能与KI反应生成I2,用于测定油脂中的碘值等(注:碘值表示有机物中不饱和程度的指标).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拟制备一氯化碘(沸点101℃).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拟利用干燥纯净的氯气与碘反应制备一氯化碘,已知碘与氯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其装置如图:

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

①各装置连接顺序为A→ C→E→B→D ;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MnO2+4H++2ClMn2++Cl2↑+2H2O 

②B装置烧瓶需放在冷水中,其目的是 防止ICl挥发 ;D装置的作用是 吸收未反应的氯气 

③B装置得到的液态产物进一步提纯可得到较纯净的ICl,采取的方法是 蒸馏,收集101℃的馏分 

(2)乙组同学采用最新报道制一氯化碘的方法,在三颈烧瓶中加入粗碘和盐酸,控制温度约50℃,在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氯酸钠溶液,生成一氯化碘,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I2+6HCl+NaClO36ICl+NaCl+3H2O 

(3)设计实验证明:ICl的氧化性比I2强: 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一氯化碘蒸气,试纸变蓝 

【考点】U3: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47:有机实验综合.

【分析】(1)用干燥纯净的氯气与碘反应制备一氯化碘,A装置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制得的氯气中含有HCl气体和水蒸气,先用饱和食盐水(C)除HCl气体,再用浓硫酸(E)干燥,将干燥的氯气通入B中与碘反应,制备ICl,而ICl挥发,所以B应放在冷水中,最后用氢氧化钠(D)处理未反应完的氯气,据此分析;

(2)粗碘和盐酸,控制温度约50℃,在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氯酸钠溶液,生成一氯化碘,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的升降相等可写;

(3)根据氧化性强的物质制氧化性弱的物质分析.

【解答】解:(1)用干燥纯净的氯气与碘反应制备一氯化碘,A装置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制得的氯气中含有HCl气体和水蒸气,先用饱和食盐水(C)除HCl气体,再用浓硫酸(E)干燥,将干燥的氯气通入B中与碘反应,制备ICl,而ICl挥发,所以B应放在冷水中,最后用氢氧化钠(D)处理未反应完的氯气,

①则装置顺序为:A→C→E→B→D,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

故答案为:C→E→B→D;MnO2+4H++2ClMn2++Cl2↑+2H2O;

②ICl挥发,所以B应放在冷水中,氢氧化钠(D)处理未反应完的氯气;

故答案为:防止ICl挥发;吸收未反应的氯气;

③已知:一氯化碘沸点101℃,则B装置得到的液态产物进一步蒸馏或蒸馏,收集101℃的馏分可得到较纯净的ICl;

故答案为:蒸馏,收集101℃的馏分;

(2)粗碘和盐酸,控制温度约50℃,在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氯酸钠溶液,生成一氯化碘,碘元素总共升2价,氯元素总共降6价,化合价升降应相等,则碘单质应配3,再由原子守恒可得:3I2+6HCl+NaClO36ICl+NaCl+3H2O;

故答案为:3I2+6HCl+NaClO36ICl+NaCl+3H2O;

(3)根据氧化性强的物质制氧化性弱的物质,可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一氯化碘蒸气,试纸变蓝;

故答案为: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一氯化碘蒸气,试纸变蓝.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制备,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装置的选择、实验过程的控制,物质的分离提纯等知识点,为高考频点,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物质性质灵活运用,善于提取题目的信息.

10.(15分)氟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元素之一.由于氟的特殊化学性质,它和其他卤素在单质及化合物的制备与性质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Ⅰ.化学家研究发现,SbF5能将MnF4从离子[MnF6]2﹣的盐中反应得到,SbF5转化成稳定离子[SbF6]的盐.而MnF4很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为MnF3和F2.根据以上研究写出以K2MnF6和SbF5为原料,在423K 的温度下制备F2的化学方程式: 2K2MnF6+4SbF54KSbF6+2MnF3+F2↑ 现代工业以电解熔融的氟氢化钾(KHF2)和氟化氢(HF)混合物制备氟单质,电解制氟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KHF2是一种酸式盐,写出阴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2HF2+2e═H2↑+4F .电解制氟时,要用镍铜合金隔板将两种气体产物严格分开的原因是 氟气和氢气能发生剧烈反应,引发爆炸 

Ⅱ.①卤化氢的熔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升高,而HF熔沸点高于HCl的原因是 HF分子间含有氢键 .HF的水溶液是氢氟酸,能用于蚀刻玻璃,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SiO2+4HF═SiF4↑+2H2O 

②已知25℃时,氢氟酸(HF)的电离平衡常数Ka=3.6×10﹣4

某pH=2的氢氟酸溶液,由水电离出的c(H+)= 10﹣12  mol/L;若将0.01mol/L HF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c(Na+)>c(F)>c(OH)>c(H+) 

③又已知25℃时,溶度积常数Ksp(CaF2)=1.46×10﹣10.现向1L 0.2mol/L HF溶液中加入 1L 0.2mol/L CaCl2溶液,通过列式计算说明是否有沉淀产生: c(H+)=c(Fmol•L﹣1=6×10﹣3mol•L﹣1,c(Ca2+)=0.1mol•L﹣1,c2(F)•c(Ca2+)=3.6×10﹣5×0.1=3.6×10﹣6>1.46×10﹣10,则该体系有CaF2沉淀 

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

【考点】DH: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DI:电解原理.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1I:电化学专题.

【分析】Ⅰ.SbF5能将MnF4从离子[MnF6]2﹣的盐中反应得到,SbF5转化成稳定离子[SbF6]的盐,MnF4很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为MnF3和F2,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放氢气的电极为阴极,是KHF2得到电子生成,计划单号守恒书写;氟单质是活泼非金属单质和氢气阴暗处发生爆炸;

Ⅱ.①同一主族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熔沸点越高,但含有氢键的氢化物熔沸点最高;HF的水溶液是氢氟酸,能用于蚀刻玻璃是玻璃中二氧化硅和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

②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4,计算得到氢氧根离子浓度为水电离出氢离子浓度;若将0.01mol/L HF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NaF溶液,氟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

③根据Qc>Ksp,说明有沉淀产生判断.

【解答】解:Ⅰ.化学家研究发现,SbF5能将MnF4从离子[MnF6]2﹣的盐中反应得到,SbF5转化成稳定离子[SbF6]的盐,而MnF4很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为MnF3和F2.根据以上研究以K2MnF6和SbF5为原料,在 423K的温度下制备F2的化学方程式为:2K2MnF6+4SbF54KSbF6+2MnF3+F2↑,

电解熔融的氟氢化钾(KHF2)和氟化氢(HF)混合物制备氟单质,氟离子在阳极失电子生成,阴极上KHF2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电极反应为:2HF2+2e═H2↑+4F;电解制氟时,要用镍铜合金隔板将两种气体产物严格分开的原因是:氟气和氢气能发生剧烈反应,引发爆炸,

故答案为:2K2MnF6+4SbF54KSbF6+2MnF3+F2↑;2HF2+2e═H2↑+4F;氟气和氢气能发生剧烈反应,引发爆炸;

Ⅱ.①同一主族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熔沸点越高,但含有氢键的氢化物熔沸点最高,所以HF熔沸点高于HCl的原因是HF分子间含有氢键;HF的水溶液是氢氟酸,能用于蚀刻玻璃是玻璃中二氧化硅和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4HF═SiF4↑+2H2O,

故答案为:HF分子间含有氢键;SiO2+4HF═SiF4↑+2H2O;

②已知25℃时,氢氟酸(HF)的电离平衡常数Ka=3.6×10﹣4.某pH=2的氢氟酸溶液,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10﹣12mol/L,若将0.01mol/L HF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生成NaF溶液,氟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F)>c(OH)>c(H+),故答案为:10﹣12; c(Na+)>c(F)>c(OH)>c(H+);

③两溶液混合后,c(Ca2+)=0.1 mol•L﹣1,c(F)=c(H+)mol•L﹣1=6×10﹣3ol/L,则Qc=c2(F)•c(Ca2+)=(3.6×10﹣5mol/L)•0.1 mol•L﹣1=3.6×10﹣6>Ksp,说明有沉淀产生,

故答案为:c(H+)=c(F)mol•L﹣1=6×10﹣3mol•L﹣1,c(Ca2+)=0.1mol•L﹣1,c2(F)•c(Ca2+)=3.6×10﹣5×0.1=3.6×10﹣6>1.46×10﹣10,则该体系有CaF2沉淀.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电极原理、电极反应书写、电离平衡常数计算应用、溶度积常数的计算和判断,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11.(15分)钛的化合物如TiO2、Ti(NO34、TiCl4、Ti(BH42等均有着广泛用途。

(1)写出Ti的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 3d24s2 。

(2)TiCl4熔点是﹣25℃,沸点是136.4℃,可溶于苯或CCl4,该晶体属于 分子 晶体;BH4中B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sp3 

(3)在 TiO2催化作用下,可将CN氧化成CNO,进而得到N2.与CNO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化学式为 CO2(或N2O、CS2、BeCl2等) 

(4)Ti3+可以形成两种不同的配合物:[Ti(H2O)6]Cl3(紫色),[TiCl(H2O)5]Cl2•H2O(绿色),两者配位数 相同 (填“相同”或“不同”),绿色晶体中配体是 Cl、H2O 

(5)TiO2难溶于水和稀酸,但能溶于浓硫酸,析出含有钛酰离子的晶体,钛酰离子常成为链状聚合形式的阳离子,其结构形式如图1,化学式为 [TiO]n2n+ 

(6)金属钛内部原子的堆积方式是面心立方堆积方式,如图2.若该晶胞的密度为ρ 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该晶胞的边长为  cm。

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

【考点】8J: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9I:晶胞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1C: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1)Ti是22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2,根据能量最低原理书写其价电子排布式;

(2)根据题目中提供的物理性质TiCl4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熔点是﹣25℃,沸点136.4℃,来判断晶体类型;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B原子的杂化类型;

(3)根据等电子体是指具有相同电子数目和原子数目的分子或离子来回答;

(4)根据配合物的结构分析,內界离子数为配位数,据此分析配体;

(5)每个O原子被两个Ti原子共用、每个Ti原子被两个O原子共用,利用均摊法计算二者原子个数之比,Ti元素为+4价、O元素为﹣2价,据此书写其化学式;

(6)在每个钛的晶胞中含有钛原子数为84,设晶胞的连长为a,根据ρ计算得晶胞的体积,再计算得晶胞的边长。

【解答】解:(1)Ti是22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2,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24S2,其价电子排布式为:3d24s2

故答案为:3d24s2

(2)TiCl4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熔点是﹣25℃,沸点136.4℃,熔沸点低,由此可判断 TiCl4是由共价键结合的分子,晶体类型属于分子晶体;

BH4中B原子价层电子数=4(3+1﹣4×1)=4,且不含孤电子对,B原子是sp3杂化,BH4是正四面体构型,

故答案为:分子;sp3

(3)CNO中电子数为:6+7+8+1=22,与CO2具有相同电子数目和原子数目,是等电子体,常见粒子还有N2O、CS2、BeCl2等;

故答案为:CO2(或N2O、CS2、BeCl2等);

(4)[Ti( H2O)6]Cl3(紫色),配体为:H2O,配位数为6,[TiCl(H2O)5]Cl2•H2O(绿色),配体为Cl、H2O,配位数为6,两者配位数相同,

故答案为:相同;Cl、H2O;

(5)每个O原子被两个Ti原子共用、每个Ti原子被两个O原子共用,利用均摊法计算二者原子个数之比为1:1,Ti元素为+4价、O元素为﹣2价,据此书写其化学式为[TiO]n2n+

故答案为:[TiO]n2n+

(6)在每个钛的晶胞中含有钛原子数为84,设晶胞的连长为a,根据ρ,所以acm,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晶胞计算、等电子体、粒子构型及杂化方式判断、核外电子排布等知识,注意掌握配合物成键情况及等电子体概念,(6)为易错点,注意掌握均摊法在晶胞计算中的应用,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12.聚芳酯(PAR)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如图是合成某聚芳酯的路线:

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

已知:

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2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H2O

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SOCl2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SO2+HCl

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R′OH→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HCl(R、R′为烃基)

(1)A的名称为 间二甲苯(或1,3﹣二甲基苯) 

(2)B的结构简式是 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 

(3)D的分子式为 C5H8O3 ,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 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4)写出⑤的化学方程式: 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 

(5)M是符合下列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

a.能发生银镜反应、水解反应,还能与Na2CO3溶液反应

b.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且无“﹣O﹣O﹣”结构

c.能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

则M共有 6 种;其中存在着含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的物质,写出其与Na2CO3溶液反应但不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任写一种): 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 。

【考点】HC:有机物的合成.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34: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由聚芳香酯结构简式知结合A的分子式知,反应⑤为缩聚反应,F为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C为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根据转化关系,A发生氧化反应生成B,B发生信息中的取代反应生成C,所以A为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B为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根据E的分子式结合F的结构简式可知,D发生信息中的反应生成 E,为酚羟基的对位加成,E发生酯化反应生成 F,所以D为CH3COCH2CH2COOH,E为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反应①为氧化反应,且则A为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反应②为酯化反应,则B为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1)A为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A的名称为间二甲苯(或1,3﹣二甲基苯),

故答案为:间二甲苯(或1,3﹣二甲基苯);

(2)B的结构简式是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

故答案为: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

(3)D为CH3COCH2CH2COOH,分子式为C5H8O3,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故答案为:C5H8O3;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4)⑤的化学方程式为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

故答案为: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

(5)B为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根据条件a。能发生银镜反应、水解反应,说明有醛基和酯基,或甲酸某酯,还能与Na2CO3溶液反应,说明有羧基或酚羟基;

b.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且无“﹣O﹣O﹣”结构,

c.能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则符合条件的M的结构为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共有 6种;其中存在着含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的物质与Na2CO3溶液反应但不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

故答案为:6;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2019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推断,为高考高频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推断能力,根据反应物、聚芳酯结构简式结合反应条件、物质分子式进行推断,难点是同分异构体种类判断,题目难度中等。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19/4/10 14:49:41;用户:tp;邮箱:lsgjgz137@xyh.com;学号:21474120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