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历史

北京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绝密★启用前

北京临川学校、江西临川育人学校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2016.11.11

评卷人得分
  1. 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

1.成语“数典忘祖”“不肖子孙”跟下列哪一制度关联( )

  1. 宗法制 B. 井田制 C. 分封制 D. 世袭制

2.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意义”。他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3.《史记·殷本纪》记载:“自仲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商朝( )

A.外患不断,多次迁都 B.分封诸侯国,混战不休

C.实行宗法制,政治稳定 D.争夺王位,内乱不止

4.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 )

  1. 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
  2. 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

C.扩展到沿海各省并开始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D. 取得了领事裁判权

5.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6.明万历年间,利玛窦在澳门登陆后惊讶地发现,这个古老而遥远的东方之国原来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他告诉西方人一件重大的事实:“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也就是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此处利玛窦主要指的是古代的( )

  1. 郡县制 B. 科举制

C. 君主制 D. 行省制

7.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 )

A.三元里抗英中B.黄海海战中

C.威海卫战役中D.反割台斗争中

8.1942--1943年7月,宋美龄的访美之行加速了美国政府对华的援助,包括物资援助、捐款等;1943年底,美国国会决定废除实施了61年的排华法案。宋美龄的访美成功主要是基于( )

A.中国参与太平洋战争 B.中国人民坚持抗战

C.美国对华政策的改变 D.法西斯势力的崩溃

9.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11.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出现两个纲领性文件,即《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下列有关两

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前者突出了农民要求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理想社会的愿望

②后者很好地把发展资本主义和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

③两者都能很好地调动农民参加革命斗争

④两者都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潮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请根据下列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北京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A.反映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

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

D.反映了秦朝、唐朝、明朝,清朝四朝的情况

13.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度的主要作用体现在( )

A.扩大了官吏来源

B.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

C.把选拔各级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了中央

D.打破由世袭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14.“土豪”是今年的网络流行语。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出现过“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下列关于土地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

B.出现在农村革命根据地

资*源%库 C.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D.使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生活上有了保障

15.1861年,维克多·雨果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是指 ( )

A.美国军队 B.英法联军

C.日本军队 D.八国联军

16.据周朝礼制规定,天子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舞礼仪;而诸侯六排,大夫四排。后来鲁国大夫用六十四人奏乐舞蹈。孔子对此非常愤怒:“是可忍也,孰不可如忍也?”这反映了( )

A.西周贵族的家庭文化生活 B.西周社会的生活礼仪

C.孔子对贵族生活的关注 D.周朝生活礼仪的政治色彩

17.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周王的妻妾周王与妻妾所生的后代
妻(正室)三哥(20岁)四哥(14岁)
妾一大哥(25岁)
妾二二哥(22岁)

A.大哥 B.二哥 C.三哥 D.四哥

18.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以下说法最准确的是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的客观性

19.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须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皇帝作用暂不考虑)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20.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列标语口号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 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1. 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④③①②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始皇帝”(注: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帝”是人们想象中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并规定:“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三公分掌国家政务,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来&源:——《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是怎样强化君权的?(4分)

(2)基于“于事稳便”的考虑,唐朝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作用。(6分)

(3)材料三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三作者对此看法如何?(8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北京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引自翦伯赞 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从政治角度,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时代特征。(2分)

(2)试分析造成材料二、三实践结果差异的政治原因,从中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6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总趋势。(2分)

23.(2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二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美]费正清、费维恺《剑桥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各起怎样的作用?(8分)

(2)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有什么显著的差异?(6分)

(3)国共前两次合作破裂,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8分)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考生对宗法制的认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数典忘祖”、“不肖子孙”体现的正是宗法制的内容,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其它选项是均不符合材料信息。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

2.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属于备考热点之一。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不过,由于共和民主并没有在辛亥革命后得到广泛的、真正的实施,辛亥革命实际上是既成功,又失败了。

3.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是无关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外患问题。B项是周代末期的政治形势,不是商代的。C项与商代的史实和材料内容不符合,故答案选择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代的统治

4.C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 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均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产物,“扩展到沿海各省并开始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所造成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5.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寄希望于英俄等国,体现了“以夷制夷”的思想;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相互勾结,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以夷制华”的思想;《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体现了“以华制华”的思想。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和《辛丑条约》

6.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分析、认知,并作出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知识阶层” 、 “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等,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相关内容。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CD 三项均与选官制度无关,排除。B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选官制度

7.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正,“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撞去,不幸壮烈殉国。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考点:近代列强侵华和中国军民的的抗争•列强侵华•黄海海战

8.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意义,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归因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1942--1943年7月”,可知此时期正值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再根据美国的系列援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抗日战争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本身错误,中国没有参与太平洋战争,排除;C项错误,此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并未改变,排除;D项错误,此时期法西斯势力比较猖獗,只有意大利在1943年9月投降,排除。故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抗日战争·国际意义

9.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马关条约》的影响。故选C。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马关条约》

10.【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多省教案频发(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和中国教徒的冲突),民间传言表明教堂“罪大恶极”,这些现象是中外民族矛盾加剧的体现,即选B项;AC两项与题干无必然联系;太平天国运动推崇洋教(基督教教义是拜上帝教的来源之一),D项更错。故选B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国的反洋教斗争

11.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①描述正确。《资政新篇》提出了但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和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②错误;《资政新篇》不是农民运动的产物,不符合农民的要求,所以③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所设想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所以不能代表中国近代化的潮流。故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2.A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图示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演变;依据所学可知题中的四幅图分别是秦朝三公九卿制、唐朝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反映了中国古代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止的趋势。故B、C、D说法均正确。图示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古代中央机构的演变。

13.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仔细审题,扣住“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度的主要作用有很多,从这个角度来说,是改变了以前九品中正制的地方大族门阀控制选官权的局面,把选拔各级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了中央,因此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14.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地革命。依据所学,中共独立领导的土地革命出现在十年对峙时期,最先出现在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它使农民获得了土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农民在政治和经济上获得了翻身。故应选A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国共的十年对峙•土地革命

15.B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依据所学可知,火烧园明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美国只是帮凶,日本军队属于甲午战争时期,八国联军属于1900年,依据材料中时间和对材料的解读,故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16.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关键信息“周朝礼制规定”、“是可忍也,孰不可如忍也”等,结合所学知识,本题实际上考查学生对“周朝等级制度对社会生活影响”的理解。据此可知,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周朝等级制度及其影响

17.C

【解析】

试题分析:西周为了确保分封制的统治秩序正常运行,实行了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包括两点内容:嫡出、长子。因此只有C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18.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所述为考古发现的甲骨文印证了《史记》的说法,所以可以说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和佐证,并不能因此否定历史文献的价值,所以选B

考点:史学常识·史料·考古遗迹

19.B

【解析】

试题分析: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其职权和运行机制是: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诏令,如审议通过再交给尚书省执行,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不同的职能,修建工程由工部负责,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20.B

【解析】

试题分析:①“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北伐战争时期; 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抗日战争时期;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五四运动时期;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是解放战争末期新中国的成立时期。因此正确选项是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北伐战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抗日战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的建立

21.(1)神化皇权;皇位世袭;三公分权,互相牵制。

(2)三省六部制。作用:有利于保证决策的正确,提高办事效能;分工明确,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3)措施: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置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规定地方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由中央掌握。(或制钱谷)

作者看法:这些措施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但对地方实力剥夺太过,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外族进攻时的失败。

22.

(1)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封建制度走向衰落。(2分)

(2)原因:材料二:资产阶级具有软弱、妥协性,辛亥革命未能完成民主革命任务。(2分)材料三:新中国成立(或民族独立)提供了政治前提,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分)。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2分,其它言之有理者同样给分)。

(3)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材料提到,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时代特征是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学生据此回答即可。

(2)本题材料提到,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前者属于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后者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实践结果差异的政治原因是资产阶级具有软弱、妥协性,辛亥革命未能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新中国成立(或民族独立)提供了政治前提,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学生需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能力,得出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3)本题要求学生指出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总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总趋势是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 军机处;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影响;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解放战争·影响

23.(1)目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和统一中国;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

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动了史无前例的国民大革命,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共同进行了八年的艰苦抗战,打败了日本法西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2)差异: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实行党外合作;没有统一的纲领(主义);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高举爱国主义,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取得更多的国际援助,享有更高的国际声誉。(任意4点即可)

史学范式:材料一主要运用了现代化史观,材料二主要运用了全球史观。

(3)后果:第一次分裂导致1927~1936年国共十年对峙,日本乘机逐步扩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第二次分裂导致1945~1949年国共内战,造成海峡两岸的分治。认识:国共两党在中国近现代史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两党合则两利,促进中国的进步与发展,斗则两伤,阻碍中华民族向前发展,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应该团结起来,共同面对目前的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的中心句是,“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目的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和统一中国;材料二的关键信息是,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说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目的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动了国民大革命,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第二次国共合作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打败了日本法西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2)本题主要考察产生的比较思维能力。结合材料一,“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第一次是党内合作,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实行党外合作;没有统一的纲领(主义);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结合材料二,“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光荣的成员”, “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可知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更多的国际援助,享有更高的国际声誉。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 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材料一是从近代社会演变的角度认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符合现代化史观的概念。“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材料二是从世界反法西斯的角度看待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符合全球史观的概念。

(3)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分裂导致1927~1936年国共十年对峙,日本乘机逐步扩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第二次分裂导致1945~1949年国共内战,造成海峡两岸的分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对于中国社会的进步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两党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共两党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奋斗。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国共合作;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国共合作·评价。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