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历史

福建省泉州市台商区惠南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

惠南中学2016年春季高二3月月考

历史试卷 命题人:陈妙真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2016.3.25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把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到第卷的表格中和涂在填涂卡上

( )1、最早废除个人独裁而建立集体统治的国家体制是:

A、君主制 B、贵族制 C、平民政治 D、民主政治

( )2、梭伦改革的“解负令”反映了改革前:

A、君主制与民主制的矛盾 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

C、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D、君主与平民的矛盾

( )3、从公元前7----前5世纪,雅典的历次改革中,民主制度的发展规律是:

A、从君主制到民主制 B、从贵族政治到平民政治

C、从古代民主到现代民主 D、民主权利不断下移

( )4、梭伦改革中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打下牢固阶级基础的改革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 B、废除债务奴隶

C、鼓励发展工商业 D、划分公民等级

( )5、雅典的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就其民主的范围,是指:

①雅典公民②外邦移民③奴隶④他国公民

A、① B、①② C、①④ D、①②④

( )6、“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于壮则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1. 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2. 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3. 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4. 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 )7、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阶级关系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①旧贵族开始分化②旧贵族完全没落③新兴地主阶级出现④出现了自耕农新阶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8、魏文侯变法与管仲改革的相同点是:

A、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 B、废除了井田制

C、破坏了井田制 D、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 )9、“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是:

     A、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B、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潮流

     C、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     D、变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 )10、《战国策·秦策一》中:“(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遭受变法打击的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 )11、北魏孝文帝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北方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封建化进程,其中根本性的措施是:

A、推行均田制 B、实行三长制 C、迁都洛阳 D、推行生活习俗方面的汉化政策

( )12、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为其他方面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比较有利的政治局面的是:

A、均田制 B、三长制 C、宗主督护制 D、整顿吏治

( )13、南北朝时期的优美民歌《敕勒歌》出自:

A、匈奴族 B、鲜卑族 C、羯族 D、羌族

( )14、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

A、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 B、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

C、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

( )15、北魏孝文帝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

①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生产力的要求 ②得到了鲜卑族的广泛支持

③孝文帝个人改革态度坚决 ④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16、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根源包括:

①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负面作用 ②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的痼疾

③民族之间战争不断,中原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④中原农民大量南迁,经济重心南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 )17、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市易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8、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A、抵御西夏与辽的军事进攻 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 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

( )19、为克服军队中“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将无常兵、兵无常将”带来的弊端,王安石采取的措施是: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更戍法

( )20、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和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

A、培养选拔变法人才 B、注重官员的实际能力

C、精简机构,提高效率 D、克服“恩荫”泛滥的弊端

( )21、在14、15世纪,天主教会之所以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最根本的原因是:

A、天主教会的腐败 B、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C、进步人士认识的提高 D、各国王权的软弱

( )22、以下活动与加尔文有关的是:

①主张信仰得救,并把其解释为先定论

②主张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

③提出建立民族教会的主张

④创立的加尔文宗教不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23、宗教改革前,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是:

A、英国 B、瑞士 C、德国 D、法国

( )24、下列新教的派别中,保留了较多天主教成分的是

A、路德宗 B、加尔文宗 C、英国国教 D、胡格诺派

( )25、西欧宗教改革的最大的历史作用是

A、教会的土地和财产被没收 B、宗教自由逐渐在西欧盛行

C、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D、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 )26、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该事件的性质是:

  1. 巩固贵族地主和商人国家的农奴主改革
  2. 在农奴起义基础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3. 旨在改变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
  4. 农奴主领导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

( )27、俄国农奴制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在政治上的表现是:

A、俄国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B、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

C、司法改革不彻底 D、地方自治制度难以推广

( )28、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 B、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

C、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农奴制危机日益加剧

( )29、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此语表明:

资*源%库 A、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农奴 B、面对统治危机,沙皇不得不进行改革

C、沙皇认识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D、沙皇要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 )30、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最大成果是: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彻底根除了封建生产关系

C、农奴用赎买方式得到土地 D、基本上废除了封建生产关系

惠南中学2016年春季3月月考

历史试卷答题卡2016.3.25

题号资*源%库单项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1-----30资*源%库313233
得分$来&源: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1234567891011资*源%库 12131415
答案
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

第Ⅱ卷 非选择题 (40分

二、非选择题(第31题18分,第32题16分,第33题16分)

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 ,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三 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徙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受田。”

----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四 太和九年(485),“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魏书》卷一百一十

(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2分)

(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2分)

(3)材料三和材料四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共同之处?(2分)

(4)材料二中的土地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后,一直被沿用到唐代中期。除此之外,北魏孝文帝还推行了哪些措施?(8分)

(5)依据以上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对后世的影响。(4分)

3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安石出《青苗书》使(苏)辙熟议,曰:“有不便,以告勿疑。”辙曰;“以钱贷民,使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另有法不能禁。钱出民乎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愈限。如此,则恐鞭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安石曰:“君言诚有理,当徐思之。”自此逾月不言青苗。

----《宋史•苏辙传》

材料二 熙宁三年二月一日,大名府的韩琦上书说:“今乃乡村第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军以上更许增数,坊郭户有物业抵挡者,依青苗例支借。且乡村上三等并坊郭有物业户。乃从来兼并之家也,今皆多得借钱,每借一千令纳一千三百,则是官放息钱。”

----《宋会要•食货》

 材料三 司马光曰:“今言青苗之害事,不过谓使者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今出钱贷民而剑其息,富者不愿取,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即强迫借贷交易)。恐其逋员,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负。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矣。”

----《宋史•司马光传》

(1)材料一中苏辙对王安石实行的青苗法持何态度(2分)

  1. 材料二中提到的韩琦看到了青苗法实施的什么问题?(2分)

(3)材料三中司马光的立场观点如何?(2分)

(4)三人立场是否一致?并说明原因。(4分)

  1. 你认为青苗法对谁有利,对谁有害?请加以分析。(6分)

33、(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五名十二月党人领袖被处死时,沙俄当局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祈祷式,以示庆祝。赫尔岑后来写道:“我参加了祷告式,我当时只有14岁,隐没在人丛中,就在那里,在那个被血淋淋的仪式政法了的圣坛前面,我发誓要替那些被处死刑的人报仇,要跟这个皇位、跟这个圣坛、跟这些大炮战斗到底。”

  材料二  克里木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 的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里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止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惟一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下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的十二月党人为什么被处死?(2分)赫尔岑又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提出了怎样的共同主张?(4分)

(2)材料二认为“文明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却一停止不前”,这里的“文明”指的是什么?(2分)“停止不前”在克里木战争的突出表现是什么(4分)

(3)材料二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惠南中学2016年春季高二3月月考

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计60分)

1-5BCDCA6-10CBCBA11-15ADBCC

16-20ADBCA21-25BACCD26-30DBCBD

二、非选择题:(40分,31题18分,32题16分,33题16分)

31、(18分)

(1)反映汉族和鲜卑族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2分)

(2)说明:①改革面临着阻力;②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任写一点即得2分)

(3)共同之处:按人口分配土地(2分)

(4) 措施:①易汉服;②改汉姓;③说汉话;④与汉人通婚;⑤学习汉族典章缺席(或改行汉制)⑥迁都洛阳。(写出其中4点即得8分)

(5)①均田制影响了中国土地制度数百年;(2分)

②其他措施加速了鲜卑族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2分)

32.(16分)

(1)苏辙认为借贷青苗钱的贫民到期不偿还,会导致州县事烦。(2分)

(2)韩琦攻击青苗法是“官放息钱”,即便是兼并之家,(富者)皆多得借钱,不合情理。(2分)

(3)司马光反对“抑配”和“贫富相保”的办法,认为会导致“贫者既尽,富者亦贫”的严重社会后果。(2分)

(4)三人立场一致。(1分)他们都站在官僚、地主阶级的立场上,都认为青苗法对社会有害,反对青苗法。(3分)]

(5)①对国家和百姓有利。(1分)因为国家可增收20%--30%的利息收入,百姓可免高利贷的盘剥,青苗钱利息低于当时高利贷利息。(2分)

②不利于官僚、地主、高利贷者。(1分)一则政府强迫其借青苗钱缴纳利息,二则限制了其对农民的高利贷盘剥。(2分)

33. (16分)

(1)①因为十二月党人发动了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起义,起义失败后被处死;(2分)

②赫尔岑是19世纪中期俄国进步文学家、思想家的代表;(2分)

③他们提出的共同主张是:主张废除沙皇专制和农奴制,要求进行社会变革。(2分)

 (2)“文明”指西欧主要国家已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完成工业革命(2分)。

沙俄“停滞不前”的表现有:政治上仍延续沙皇专制制度;(2分)经济上存在农奴制。(2分)

(3)结果: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走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3分)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1分)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