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历史

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11月份

高二历史月考测试卷

考试范围:必修三专题一、二、三、四、五;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高中历史备课组

第1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 分)

1.汉宣帝(西汉第十位皇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汉代统治者的主张是(  )

A.以道家无为而治为指导思想 B.以兼爱非攻尚贤为治国理念

C.权势法制与伦理劝导相结合 D.推崇理学扶为官方统治哲学

2..“天之生民非为君也,而天立君以为民也。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董仲舒《春秋繁露》)以上言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

①君权来自于神权 ②以神权限制君权

③民众有反抗暴政之权 ④君主必须以民为本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3.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夫之却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二者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

A.唯心思想与唯物思想的交锋 B.心学与经世致用思想的交锋

C.不同阶段学术思想的交锋 D.以什么样的方式维护统治的交锋

4.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这主要反映了(  )

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

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 D.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

5.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6.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指南针在近代欧洲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表明的实质问题是( )

A.近代中国的愚昧落后 B.中国古代科技的沦丧

C.社会环境决定科技能否发挥进步作用 D.指南针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7.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一一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但是,14—18世纪,三大发明在中国却未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原因是中国( )

①封建专制制度强化②自然经济的延续③文化专制禁锢④推行闭关政策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8.明清时期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的白话小说蓬勃兴起。这主要是因为( )

A.文人创作意识的觉醒 B.文学素材的不断丰富

C.市民阶层的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的渐趋放松

9.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这一变化的本质作用是(  )

A.促进了民主科学的传播B.结束了封建礼教的束缚

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革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

10.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两个派别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针锋相对、誓不两立B.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C.异曲同工、殊途同归D.相互交融、共生共长

11.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

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D.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12.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竖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他们的共同点是(  )

A.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B.否定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C.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13.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写道:“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但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是(  )

A.没有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和方向 B.急功近利,试图仅靠文化运动改造社会

C.脱离群众,运动仅限于知识分子范围 D.在思想方法上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

14.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15.《民报》主要撰稿人朱执信(1885~1920年)在翻译西方著作时,曾把“社会主义”译为“民生主义”。其主要目的是(  )

A.传播西方思潮B.宣传社会革命 C.动员民族革命 D.阐释民权主义

16.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章太炎说:“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者,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族。”这表明他(  )

A.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B.主张开明君主专制

C.认识到了三民主义的一些不足 D.不主张革命

17.20世纪20年代中期,有这样一种进步思想,它倾注了创立者毕生心血,熔铸了中西思想文化精粹,团结了各个革命阶级和阶层的人民群众,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是指(  )

A.陈独秀的激进民主思想 B.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C.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D.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8.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国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里又把英美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

A.是一个西方思想的大杂烩 B.实现了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完美结合

C.脱离了中国现实 D.合乎世界政治潮流

19.某文告称:“近世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该文告推动了(  )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大革命

20.邓小平说:“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个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决不是提倡个人都向‘钱’看。”下列最符合邓小平讲话精神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对外开放方针的确定

C.“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D.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行

21.邓小平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的这段话(  )

A.是邓小平理论发端的标志 B.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C.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有力地推进了祖国统一进程

2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l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23.1977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这说明( )

A.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B.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

C.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 D.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

24.2011年l月,在全国大学生中开展的“中国文化符号调查”结果公布,伐270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最具代表性的前10项依次是:汉语(汉字)、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毛泽东、故宫、邓小平、兵马俑,而周杰伦、韩寒均排在200名之后,这一结果反映( )

A.中国传统典范及遗产深刻影响青年一代 B.青年一代的核心价值观发生根本转变

C.现代传媒带来的“追星”现象已不复存在 D.西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甚微

二、材料题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 三位思想家各处于什么时代?(3分)
  2. 三段材料反映的政治观点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3. 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4分)

26、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 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忠义号召天下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遣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张之洞

材料三 1、泰西各国皆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者不必强。……制治固有本也。……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

2、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四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概述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核心主张。(6分)

(2)材料三两则史料同属维新派的主张,就政治制度的建构而言,有何差异?(4分)据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来推断差异原因。(3分)

(3)综合四则材料概述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思想解放的过程。(4分)

27、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荏苒三十年》林伯渠

材料二 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同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复兴之路》(环球时报)

材料三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努力的史实。(9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毛泽东之所以当时引起美国《生活》杂志高度重视的原因最有可能是什么?(3分)请你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概括出毛泽东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了怎样的贡献?(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为推进依法治国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而采取的重大举措。(6分)


2017—2018学年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题

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1112
答案CBABCCDCCCCB
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答案CABCBDDABDAA
  1. (非选择)材料分析题

25、(1)战国、西汉、明末清初。

(2)材料一韩非子主张法治,他的思想有利于君主专制统治的建立。材料二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材料三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他的思想对以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材料一、二韩非子、董仲舒的思想是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的,材料三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差别原因:前者处于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后者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26、(1)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是君主立宪。

(2)前一材料明确主张君主立宪,后一材料不提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主张以君权变法,只是上书言事而已;康有为依靠皇帝来变法。

(3)从学习西方器物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思想。从理论主张到付诸实践。

27、(1)史实:①建立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②提出三民主义思想(暴力推翻封建政府的民主革命思想)并同改良派进行思想论战;③发动武装起义,进行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④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权——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⑤颁布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任答出3点即可,得6分)

(2)①长征胜利结束;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任答出1点即可,得2分)贡献: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任答2点,得4分)

(3)①自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来,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1982年,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得到改善;③198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④199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⑤1999年将“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任答2点即可,得4分)

已有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