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试题>化学

贵州省习水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贵州省习水县第一中学高一年级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B. 1mol·L-1NaCl溶液含有NA个Na

C.常温常压下,22.4L CO2中含有NA个CO2分子

D. 在18g 18O2中含有NA个氧原子

2.如图:在一个容积固定的恒温器中,有两个可左右滑动的密封隔板,在A、B、C处分别充入等质量的X、H2、Y两种气体,当隔板静止时,X和Y内的气体密度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贵州省习水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A.X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Y的相对分子质量B.X的相对分子质量比Y的相对分子质量小

C.气体的体积:v(X)>v(H2)>v(Y)D.物质的量:n(X)2)

3.在含有Cu(NO32、Zn(NO3)2、Fe(NO3)3、AgNO3各0.1 mo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0.1 mol铁粉,充分搅拌后,Fe溶解,溶液中不存在Fe3+离子,同时析出0.1 mol Ag。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氧化性:Zn2+>Cu2+>Fe3+>Ag+B.Fe3+的氧化性大于Cu2+

C.溶液中Cu2+与Fe2+物质的量比为1∶2 D.1 mol Fe可还原2 mol Fe3+

4.在Mg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c(Al3+)=0.4 mol·L-1,c(贵州省习水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0.9 mol·L-1,则c(Mg2+)为( )

A.0.5 mol·L-1 B.0.4 mol·L-1 C.0.3 mol·L-1 D.0.2 mol·L-1

5.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B.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

C.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D.将Fe(O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发现均不能通过滤纸孔隙

6.已知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时,其溶液的密度越大,将80%和20%的两种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大于50%       B.等于50%       C.小于50%         D.无法确定

7.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H2SO4反应, 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是

①NaHCO3②Al2O3③Al(OH)3 ④Al ⑤(NH4)2CO3

A.全部 B.①②③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

8.对于反应3Cl2+6NaOH==5NaCl+NaClO3+3H2O,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Cl2是氧化剂,NaOH是还原剂

B.被氧化的Cl原子和被还原的Cl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

C.Cl2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

D.氧化剂得电子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数之比为5∶1

9.两种金属混合物19.6克,投入到一定量的盐酸中,反应完全后得到11.2L(标准状况)的氢气,此金属混合物不可能是

A.Mg和ZnB.Al和Fe C.Mg和Cu D.Fe和Zn

10.2001年报道硼和镁形成的化合物刷新了金属化合物超导温度的最高纪录。如图所示为该化合物晶体的结构单元:镁原子间形成正六棱柱,且棱柱的上下底面还各有一个镁原子;6个硼原子位于棱柱内。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贵州省习水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A.MgBB.MgB2C.Mg2BD.Mg3B2

11.溴的氧化性介于氯和碘之间。利用这一性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l、I离子加入到含Br的溶液中,均可以将Br氧化为Br

B.将Cl2缓慢通入含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Br、I的混合溶液中,Br先被氧化

C.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遇到氯气会变蓝色

D.在KBr溶液中加入碘水,发生如下反应:2Br+I2=2I+Br2

12.肼(N2H4)又称联氨,可用如下方法制备:CO(NH2)2 + ClO- + OH- — N2H4 + Cl- + CO32- + H2O [CO(NH2)2中N为-3价,方程式未配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2H4是氧化产物

B.N2H4中存在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C.配平后,OH-的化学计量数为2

D.生成3.2 g N2H4转移0.1 mol电子

13.现有下列反应式,据两式判断,下列各组离子中,氧化性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1)2Fe3++2I2Fe2++I2(2)Br2+2Fe2+2Fe3++2Br

A.Br2>Fe2+>I2B.Br2>Fe3+>I2

C.I2>Br2>Fe3+D.Fe3+>Br2>I2

1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6g CH4中含有4NA个C—H键

B.一定条件下,氨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30g NO,转移电子数为5NA

C.常温常压下,13.8g NO2与水充分反应,产生0.1NA个NO分子

D.标准状况下,22.4 LCCl4中含有NA个CCl4分子

1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 mol·L-1Ba(OH)2溶液中含有0.2nA个OH

B.1mol Na与足量水反应,转移2nA个电子

C.常温常压下,22.4L乙烯含有nA个CH2=CH2分子

D.常温常压下,46g NO2含有2nA个氧原子

16.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标准状况下某种O2和N2的混合气体mg含有b个分子,则ng该混合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体积应是

贵州省习水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17.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不能用在空气中加热的方法除去的是

A.Na2O2(Na2O) B.KCl(KClO3)

C.Na2CO3(NaHCO3) D.NH4Cl(I2)

1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的33.6L氯气与足量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

B.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A个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数为2NA

C.由2H和18O所组成的水11克,其中所含的中子数为4NA

D.1 L浓度为l 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NA个CO32-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吸滤完毕或中途需停止吸滤时,应先关闭水龙头,然后拆下连接抽气泵和吸滤瓶的橡皮管

B.在层析实验操作中,应沿试管壁小心地将展开剂慢慢倒入试管底部

C.要从硝酸钾和食盐(少量)的混合物中,分离出较纯净的硝酸钾,应把它们制成热饱和溶液,降温后再过滤

D.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故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20.下列操作中,溶液的颜色不发生变化的是

A.氧化镁固体加入稀盐酸中,完全溶解

B.氢氧化铜加入到稀硫酸中

C.氯化铁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充分振荡

D.氯化铁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KSCN)溶液

21.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Al3+、Cl贵州省习水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B.Cu2+、Cl贵州省习水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OH

C.Ca2+、Na贵州省习水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贵州省习水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D.H贵州省习水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贵州省习水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OH

22.火法炼铜首先要焙烧黄铜矿,反应为:CuFeS2+O2贵州省习水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Cu2S+FeS+SO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uFeS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硫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B.每生成1molSO2转移6mol电子

C.S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FeS只是还原产物 D.每转移1.2 mol电子,有0.3 mol氧气被还原

23.由于做实验时不小心使皮肤粘上了一些高锰酸钾粉末,形成的黑斑很久才能消除。如果用草酸(乙二酸)的稀溶液洗涤,黑斑可以迅速褪去,其离子方程式为:

贵州省习水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还原反应的是C2O42

B.该离子方程式右侧方框内的产物是OH

C.10mol H+参加反应时,电子转移5mol

D.1mol草酸分子中含有9mol共用电子对

24.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蒸发时正确的操作是

A.把浑浊的液体倒入蒸发皿内加热

B.开始析出晶体后再用玻璃棒搅拌

C.待水分完全蒸干后停止加热

D.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25.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是透明的,胶体是不透明的

B.溶液中溶质粒子能通过滤纸,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滤纸

C.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出现明显光带

D.溶液稳定,放置后不会生成沉淀,胶体不稳定,放置会生成沉淀

26.下列污水处理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加入明矾净水 B.过滤水中的不溶物

C.调节水的pH D.沉淀水中的Cu2离子

27.下列关于反应KClO3+6HCl=KCl+3Cl2↑+2H2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KClO3是氧化剂

B.HCl是还原剂

C.H2O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

D.KCl既是还原产物也是氧化产物

2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向40 mL 8 mol/L的硝酸溶液中加入5.6 g铁粉:Fe+4H++NO3贵州省习水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Fe3++NO↑+2H2O

B.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SO2+H2O+Ca2++2ClO-贵州省习水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CaSO3↓+2HClO

C.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失效:ClO-+CO2+H2O贵州省习水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HClO+HCO3

D.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至中性:Ba2++2OH-+2H++SO42贵州省习水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BaSO4↓+2H2O

2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羟基所含的电子总数为10NA

B.标准状况下,1L正戊烷完全燃烧所生成的CO2分子数为5NA/22.4

C.4.2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数为0.2NA

D.1 mol碳正离子(CH3+)所含的电子总数为8NA

30.已知:5PbO2+2 Mn2++4H+=5Pb2++2MnO4-+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bO2为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B.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

C.生成1 mol的Pb2+,转移的电子数为 5 mol

D.酸性环境下PbO2的氧化性强于的MnO4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40分)

31.在稀硫酸、纯碱、二氧化碳、铜片、食盐、生石灰、三氧化钨、铁片和木炭粉9种物质中,存在下面的相互关系,选择①~⑤为适当的物质,使有连线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贵州省习水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1. 请推断出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 写出下列序号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和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和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8分) NaNO2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2NaNO2+4HI===2NO↑+I2+2NaI+2H2O。

(1)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

(2)根据上述反应,鉴别NaNO2和NaCl。可选用的物质有:①水、②碘化钾淀粉试纸、③淀粉、④白酒、⑤食醋,你认为必须选用的物质有________(填序号)。

(3)某厂废液中,含有2%~5%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下列试剂能使NaNO2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N2的是________(填编号)。

A.NaCl B.NH4Cl C.HNO3D.浓H2SO4

(4)若反应10Al+6NaNO3+4NaOH===10NaAlO2+3N2↑+2H2O转移5 mol e,则生成标准状况下N2的体积为________L。

33.(16分)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查阅资料得知: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能使铝与其周围的介质(空气、水等)隔绝,但奇怪的是铝制容器仍不能用来盛放和腌制咸菜。为此该小组的同学对铝表面的氧化膜进行了探究,其过程如下,请完成下列填空。

  1. 用坩埚钳夹住一块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铝片表面接触火焰的部分变暗,片刻后变软,轻轻摇动,会左右摇晃,却不像蜡烛那样滴落。这是因为铝表面氧化膜的熔点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内层铝的熔点,并将其裹住,所以不易发生滴落现象。
  2. 取纯净的铝箔,包裹住一小块金属钠后放入水中无现象;将该铝箔用针刺些小孔后再包裹住一小块金属钠后放入水中,迅速就有大量的气泡产生。试解释其中的原因,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砂纸打磨一铝片,使其表面变粗糙,再将其放入CuSO4稀溶液中,2~3 min后有少量红色固体附着在其表面。试写出产生红色固体的离子方程式: 。
  4. 把两块未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都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片刻后其表面产生无色气体。试写出铝的氧化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另取一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CO2,加入过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立即把口封闭。可以发现易拉罐“咔咔”作响,并变瘪了;过一会后,易拉罐又会作响并鼓起来。试解释为什么,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34.(10分)利用LiOH和钴氧化物可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OH可由电解法制备,钴氧化物可通过处理钴渣获得.

贵州省习水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1)利用如图装置电解制备LiOH,两电极区电解液分别为LiOH和LiCl溶液.B极区电解液为 溶液(填化学式),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电解过程中Li+向 电极迁移(填“A”或“B”).

(2)利用钴渣[含Co(OH)3、Fe(OH)3等]制备钴氧化物的工艺流程如下:

贵州省习水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Co(OH)3溶解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铁渣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在空气中煅烧CoC2O4生成钴氧化物和CO2,测得充分煅烧后固体质量为2.41g,CO2的体积为1.344L(标准状况),则钴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参考答案

选择:

1_5DAACD 6_10AACDB 11_15CDBDD

16_20ADBCA 21_25ABDDC 26_30BDDAD

31.(1)①Fe ②稀H2SO4 ③CO2 ④CaO ⑤Na2CO3

(2)Fe+H2SO4===FeSO4+H2

H2SO4+CaO===CaSO4+H2O

H2SO4+Na2CO3===Na2SO4+H2O+CO2

CO2+CaO===CaCO3

试题分析:(1)因为①~⑤属于稀硫酸、纯碱、二氧化碳、铜片、食盐、生石灰、三氧化钨、铁片和木炭粉9种物质中的一部分,根据图,可以得到①为Fe,②为稀H2SO4,③为CO2,④为Ca,⑤为Na2CO3;(2)①和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②和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2SO4+CaO===CaSO4+H2O;②和⑤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2SO4+Na2CO3===Na2SO4+H2O+CO2↑;③和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CaO===CaCO3

考点:酸碱盐,单质的转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盐,单质的转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本题要注意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规范性。

32.(1)NaNO2  (2)①②⑤  (3)B  (4) 11.2

试题分析:(1)2NaNO2+4HI=2NO+I2+2NaI+2H2O,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所以NaNO2是氧化剂;

(2)①水、③淀粉、④白酒与NaNO2都不反应,所以无明显现象;KI与NaNO2反应生成I2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反应,食醋会电离出微量的氢离子,碘化钾在食醋本身带的溶剂水中电离出碘离子,亚硝酸钠电离出亚硝酸根与钠离子,发生反应生成碘单质,I2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故答案为:①②⑤;

(3)NaNO2→N2是被还原,必须加还原剂;N元素氧化性弱于O和Cl元素,故只能加NH4Cl作还原剂,方程式为NaNO2+NH4Cl═NaCl+N2↑+2H2O,亚硝酸钠中氮得到3电子指向氮气中的氮,氯化铵中氮失去3电子指向氮气中的氮,故答案为:B;

(4)根据方程式10Al+6NO3-+4OH-=10AlO2-+3N2↑+2H2O可知,转移30mol电子会有3mol氮气生成,根据电子转移守恒,有5mol电子转移时生成氮气的物质的体积为贵州省习水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mol×22.4L/mol=11.2L,故答案为:11.2.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基本概念等

33.(1)高于;(2)铝与水不反应,钠与水迅速反应产生氢气;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又溶解金属铝再产生氢气。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2Al+2 NaOH+ 2H2O=2 NaAlO2+3H2↑(3)2Al+3Cu2+=2Al3++3Cu ; (4)Al2O3+2OH-=2AlO2-+H2O; (5) 开始时浓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引起易拉罐内压强减小,导致易拉罐变瘪,离子方程式为:CO2+2OH-= CO32-+ H2O;过一会后暴露出来的Al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了H2,压强又逐渐增大,导致易拉罐又重新鼓了起来,离子方程式为:2Al+2OH-+ 2H2O=2AlO2-+3H2

试题分析:(1)铝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铝表面生成氧化铝,贵州省习水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所以内部的铝熔化,但外面的氧化铝并不熔化,好象有一层膜兜着。

(2)铝包在钠表面,铝与水不反应。用针刺些小孔后钠与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又与铝产生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2Al+2 NaOH+ 2H2O=2 NaAlO2+3H2↑。

(3)用砂纸打磨铝片,表面的氧化铝被除去,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

(4)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

(5)开始时浓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引起易拉罐内压强减小,导致易拉罐变瘪,离子方程式为:CO2+2OH-= CO32-+ H2O;过一会后暴露出来的Al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了H2,压强又逐渐增大,导致易拉罐又重新鼓了起来,离子方程式为:2Al+2OH-+ 2H2O=2AlO2-+3H2

考点: 铝、氧化铝的性质

点评: 通常情况下镁、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能保护内部的金属不被氧化,所以镁、铝不需要密封保存。

34.(10分)(1)LiOH(2分);2Cl‾—2e‾=Cl2↑(2分);B(1分)

(2)2Co(OH)3+4H++SO32‾=2Co2++SO42‾+5H2O(2分);+3(1分);Co3O4(2分)

试题分析:(1)B极区生产H2,同时生成LiOH,则B极区电解液为LiOH溶液;电极A为阳极,阳极区电解液为LiCl溶液,根据放电顺序,阳极上Cl‾失去电子,则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根据电流方向,电解过程中Li+向B电极迁移。

(2)在酸性条件下,Co(OH)3首先与H+反应生成Co3+,Co3+具有氧化性,把SO32‾氧化为SO42‾,配平可得离子方程式:2Co(OH)3+4H++SO32‾=2Co2++SO42‾+5H2O;铁渣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应该为+3价;CO2的物质的量为:1.344L÷22.4L/mol=0.06mol,根据CoC2O4的组成可知Co元素物质的量为0.03mol,设钴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oxOy,根据元素的质量比可得:59x:16y=0.03mol×59g/mol:(2.41g—0.03mol×59g/mol),解得x:y=3:4,则钴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o3O4

已有0人点赞